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修道主義

壹 修道主義的發展

一 獨修式

(一)修道主義起始於安東尼(Anthony, c.250-356?)。

A.生於埃及,為科普特人。
B.領受基督對那少年官的要求,捨棄一切,約270年時,在本村中發願度禁慾生活。
C.十五年後離群索居至死。
D.他常常禁食禱告,以克勝邪靈的折磨及肉體的引誘,好能親近上帝。
E.有許多人起而效法。

(二)獨修盛行於敘利亞,四世紀初由西緬(Simeon)發展出坐柱修道派(Stylites),他坐柱上共三十年,直到死時。

二 團修式:

(一)帕科繆(Pachomius, 292-346)式:

A.創設第一所基督教修道院(約315-20)於埃及南部。
B.他原為獨修,後因感生活不規則而改團修。
C.後又設女修院。
D.死前在埃及共設十所修院。

(二)巴西流式:

A.小亞細亞盛行團修式修道,得力於該撒利亞的巴西流十多年(c.360-379)的提倡。
B.規條均稱巴西流規條。
C.較帕科繆式注重共同生活。
D.重工作、祈禱及讀經。
E.重視出外服務行善。
F.不主張極端禁慾。

三 西方的修道運動

(一)初有亞他那修、耶柔米、安波羅修及奧古斯丁等的鼓勵。

(二)陸續有修道院建立,但各有其規條。

(三)本尼狄克(Benedict, c.480-547)為西方修道主義的改革者。

A.約500年於羅馬東方山區開始獨修。
B.529自建修道院於羅馬與那不勒斯途中的山上。
C.他的修道院規條合乎中庸之道。
D.著重敬拜、工作與研讀。
E.漸為西方包括義大利、英國、德國及法國的修道院所遵行。

(四)塞爾特(Celtic)修道院

A.五至七世紀盛行於愛爾蘭、蘇格蘭及英格蘭。
B.著重神秘奮興精神,不重紀律。
C.最卓著的貢獻是宣道熱忱及學術。
D.保存希臘文的研究又發展了賽爾特基督教藝術。

貳 修道主義的起因

一 成為國教前:

(一)基於相關的聖經教訓:保羅以為獨身較可自由事主;天國已近,不煩嫁娶;天國不嫁不娶,獨身可見證天國。

(二)教會中的雙重道德標準──一般的及更高的

(三)希臘哲學的禁慾趨勢──如俄利根之例

二 成為國教後:

(一)信徒道德水準降低:虔誠者就特著重禁慾生活。

(二)殉道的虔誠轉以禁慾表達。

(三)公共崇拜的儀式化:產生追求個人自由親近上帝的需要。


參 修道主義的評價

一 優點:

(一)修道院成為實驗農場。有助提升農業技術。

(二)在後來的黑暗世紀中成為教育及學術的傳承者。

(三)修士,特別是不列顛的修士,是中世紀的宣教士。如愛爾蘭的科倫巴(Columba)使蘇格蘭歸信基督。用的是集體歸信法。

(四)修道院成了社會弱勢人群的避難所,提醫療、行旅服務及心靈庇護等。

(五)產生中世紀教會最好的領袖。

二 缺點:

(一)許多人才進到修院使得社會上人才不足。

(二)獨身使得這些好人才不能生養優秀的下一代。

(三)教會中產生雙重靈性道德標準。

(四)多數只為追求自己的靈命,帶來靈性的驕傲。

(五)修院生活在富裕之後變為懶惰、貪婪。

(六)修士的服從性有助於教權階級的發展。


尼西亞後教父

壹 希臘教父:

一 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Eusebius, ca.260-ca.340):教會歷史家

著有《教會歷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 c. 325)。

二 亞他那修(Athanasius, ca. 296-373

他是護衛尼西亞信仰的健將。在尼西亞大會之後的亞流派與尼西亞派的爭論中,堅定護衛並大力推廣尼西亞信仰,以致五次被放逐。

三 大巴西流(Basil the Great, ca. 330-379),該撒利亞的主教

有三方面貢獻:

(一)創立以愛,神聖和順服為基礎的團修式修道主義。

(二)建立修道院及主教關懷社會的原則。

(三)護衛三位一體的正統教義;確定一體(ousia)和三位(uJpostaseiß)的希臘用詞。

四 拿先素斯的貴格利(Gregory of Naziansus, ca. 329-ca.389

與巴西流是同學及好友。
以動人的講章為基督的完整神性辯護。
君士坦丁堡會議中選為該城的主教,但因有爭議,他推辭不受。
以非受生(agennhsia),受生(gennhsia)及從出(ekporeusiß)等詞確定父子聖靈的分別,以避免人們懷疑三一教義是撒伯流主義。

五 女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 ca. 335-ca. 394

是巴西流之弟,並為其按立為女撒主教。
在君士坦丁堡會議中極力為尼西亞信仰辯護。
進一步說明巴西流的體與位之區分。三位的分別是指其互相的關係是父為非受生、子受父之生及聖靈從父而出。體之合一則見於三位之相同屬性及對外行動之同一。
大巴西流、拿先素斯的貴格利和女撒的貴格利合稱加帕多家三傑。

六 金口約翰(John Chrysostom, ca. 347-407):解經家(expositor)及演說家

約翰有一可與奧古斯丁之母摩尼加(Monica)相比的熱心且對兒子佔有慾強的母親──安素莎(Anthusa)。她二十歲守寡,全力栽培這個兒子,但不許他作修士。所以約翰就把自己的家變成小修道院,直到他母親過世才去山洞中修道。後來因為身子弄壞了,使他放棄了修道。他也發現獨修式修道主義的弊病:「許多從隱退的修道生活回到司鐸或主教之忙碌生活的人完全無法面對他們新工作的困難。」
他在安提阿熱忱有力的講道使他馳名各處。君士坦丁堡的政客派兵把他 強押到 君士坦丁堡作主教,以免安提阿人反對。上任後他發現人們的信仰道德都墮落,極力以講道責備,後因批判皇后Eudoxia的華服並反對她在聖智堂設立她自己的像而在404年被放逐至死。

貳 拉丁教父

一 耶柔米(Jerome, ca.331-420):翻譯家、註釋家(commentator

將聖經由原文翻譯成拉丁文,即武加大譯本,自天特會議至二十世紀為天主教的唯一官方譯本。

二 安波羅修(Ambrose, ca.339-97):行政家及講道家

米蘭主教出缺時,亞流派與正統派為選主教而起爭執,安波羅修以省長的身份進教堂維持秩序。突然,一孩童高喊:「安波羅修主教!」兩派人皆應和。當時他當未受洗,卻被選為主教。他也認為這是上帝的呼召,於是把金錢濟助窮人,接受洗禮,兩週後就任主教,時為374年。
安波羅修曾對抗皇后Justina要把一座堂交給亞流派的企圖。他率信徒佔據該教堂,用詩歌來扺擋外面的壓力。這是安波羅修在聚會中使用詩歌的起始。後來又在該教堂中發現兩位聖徒的遺骨而士氣大振。最後是皇后收兵,安波羅修獲勝。
皇帝提奧多修因帖撒羅尼迦省長被暗殺,一怒之下屠殺了該城上千百姓。安波羅修曾修信反對,之後則要求皇帝公開悔改才可領聖餐。皇帝順從了他。

三 奧古斯丁(Augustine, ca.354-430):哲學家及神學家

所有教父中最偉大的一位要推奧古斯丁。奧古斯丁是北非原住民,應當是黑種人。他母親摩尼加是虔誠基督徒,父親卻非信徒。父母栽培他教育,希望他藉修辭學能在上流社會出人頭地。他小時沒把希臘文學好,以後無法讀希臘文聖經,頗感懊悔。十六歲去到迦太基求學,後又去到羅馬,他雖然用功,但生活卻很腐化。母親為其迫切禱告。
他仍有追求真理之心,但卻入了善惡二元論的摩尼教。後來去到米蘭任修辭學及演講學教授,很喜歡聽安波羅修講道,漸漸受他的影響。同時他也漸漸看出摩尼教的錯誤。在那時他聽說在埃及有幾千名修道士過著聖潔生活而大多沒有受什麼教育,他大受刺激,想到自己受這多教育卻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慾。他滿懷激動的到花園流淚哭泣,忽然聽見有小孩唱著歌謠說:「拿起來讀,拿起來讀。」他想這或是上帝要他做的事,他就拿起正好在手邊的保羅書信來讀,正讀到羅馬書13:13-14:「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就在這時他知道他悔改了,他已能下定決心離開過去的生活方式了。時當386年。
他的神學貢獻是在與摩尼教、多納徒派和伯拉糾派的爭論中作成的。摩尼教是善惡二元,他卻以惡是善的虧缺來解釋惡,並強調自由意志來對付摩尼教的宿命論。多納徒派的爭論中他承繼居普良的教會論強調大公教會是唯一的教會,並認為聖禮的功效並不受 施 聖禮之人的資格的影響,所以多納徒派信徒回歸大公教會不需重新受洗,以此吸引多納徒派信徒回歸大公教會。在與伯拉糾的爭論中,伯拉糾引奧古斯丁的自由意志說攻擊他的恩典論,但奧古斯丁的恩典論終成正統教義。
奧古斯丁的神學在後世影響非常大,不但天主教的神學受其影響,連馬丁路德及二十世紀的田立克都受他很深的影響。

摩爾維亞教會之相關地理位置


摩爾維亞

捷克包括歷史上的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地區。西元 895年,波希米亞各部落從摩拉維亞帝國分離出來,成立以波希米 亞為中心的捷克國家;10世紀時,發展成獨立的捷克公國,12世紀 改稱捷克王國。1620年,捷克在"三十年戰爭"中戰敗,淪為哈布斯 堡王朝的領地,1867年又被奧匈帝國統治。191810月,捷克與 斯洛伐克合併,組成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992年底,捷克和斯洛 伐克聯邦解體,捷克和斯洛伐克成為兩個主權國家。199311 日,捷克共和國獨立。捷克共和國沿用了原聯邦的藍、白、紅三色國 旗,旗面上,靠旗杆一邊為藍色三角形,旗地右上方為白色,右下方 為紅色。藍、白、紅三種顏色是泛斯拉夫色彩。古老的波希米亞王國 是捷克人的故鄉,捷克人承襲了象徵波希米亞的紅色和白色,藍色 則代表摩拉維亞。 


格羅斯翰納鐸夫位於薩克斯(Saxony),與主護村相距不遠。此處為格斯杜夫男爵夫人的城堡所在地,也是新生鐸夫幼年成長的地方。城堡現在已成廢墟,但仍可見其遺址。


1722年,新生鐸夫向外祖母買下了魯沙地亞高地的伯特鐸夫莊園,莊園內有新生鐸夫的城堡,以及一座四百年歷史的路德會教堂。此處曾是摩爾維亞教會屬靈的中心,1727年,會眾在此經歷了聖靈的澆灌;他們的奉獻,也奠下了日後全球福音事工的基石。


主 護村位於哈堡(Hutberg)山腳下,距伯特鐸夫約一英里遠。1722年,新生鐸夫將此地開放給受逼迫的摩爾維亞信徒,作為避難之所。大衛基利司新 (Christian David)在附近小山上砍下了第一棵樹,建立了主護村。此後這裡不僅是各宗派基督徒的避難所,更是摩爾維亞弟兄會向全球擴展的基地。村內有一座樸素的弟 兄會禮拜堂,外面院子裏有新生鐸夫的塑像。新生鐸夫所規劃的弟兄、姊妹和寡婦之家,也在這裡。博物館中保存了摩爾維亞教會文獻、史料、以及海外佈道的起源 與發展。附近有一座名為「神的園地」的教會墓園,新生鐸夫和許多摩爾維亞弟兄均葬於此。墓園中的小山上,有一座可以遠眺德國、波蘭、捷克三國的小塔,是摩 爾維亞弟兄們為全世界福音守望的禱告塔。

教會詩歌的流


最後我們從詩歌的流,來看看親岑多夫在詩歌方面的地位。自宗教改革以後,所產生的三派更正教會--路德宗(在中國稱信義宗)、改革宗及安立甘宗,後兩派因受 慈運理、加爾文及亨利八世的影響,他們根本否定拉丁聖詩,完全摒除教會詩歌。所幸加爾文還留下帶譜的詩篇,尚給這兩個宗派留下了一點點火苗。因此這兩個宗 派所產生的詩歌能蔚為風氣,整整要比宗教改革晚了兩百年。讀者只要稍微注意他們中間詩人的年代便可以發現這一點。

於路德宗則不然。日爾曼民族酷愛音樂,而約主護村斯(1369-1415)和馬丁路德(1483-1546)兩位改革者都是詩人。胡斯殉道後,持守他所傳講真理的波希米亞弟兄們,在一五○一年以波語出版了更正教第一本詩集,並在一五三一年發行德文版,這支民族歷經苦難,詩歌的風格重在由十架道路望見榮耀,這是一流;路德宗早期的詩歌則重在國度爭戰,三十年戰爭後,產生一班詩人,抒發在苦難中所經歷上帝的愛;到了十七世紀下半葉,腓力斯賓諾(Philipp J.Spener1635-1705)則給路德宗注入奧秘敬虔的血液,這又是一個流。當波希米亞的弟兄們遷到德國北部居住時,正意味著兩個流的交會,我們可在親岑多夫的詩歌裏,看出他的詩兼有兩個流的特點。所以我們可以說,他是德國聖詩集大成的人,而且他的屬靈經歷與啟示都要超過前人,自然詩境就高超多了。此外衛斯理成為第一位將德文詩歌大量引入英語民族的人,就更促成親岑多夫出英文詩歌的影響。

親岑多夫可說是更正教中,將詩歌敬拜上帝制度化的創始者。弟兄們多年來艱苦的經歷,和從一切經歷中所得豐盛的生命,都成為他們靈感的泉源,而寫出那麼多優美的詩歌來,成為歷代教會的產業。

他說:"我們以詩歌把人們帶入真理裏面,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當時,詩歌音樂在摩爾維亞各地,都被大大的使用。只要一有機會,他們就把詩歌和音樂帶入他們的敬拜中。新生鐸夫也說到聖徒應該背頌詩歌,他說:"聚會的時候,我們在記憶裏面直接唱頌,這是在教導和敬拜中最有能力的 兵器。能夠把裏面的經歷自然發表出來,而成為我們自己的經歷。"

他所寫的詩歌出版以後,供應歐美各處主的工場。一七三五年在紇仁護特(Herrnhut 出版的"Das Gesangbuch Gemene"是摩爾維亞教會的第一本詩集。一七四二年有一百八十七首譯為英文出版。他一直鼓勵有詩歌恩賜的人寫作,而他自己也寫了兩千多首。第一首是在他十二歲的時候寫的,最後一首則是在臨終前四天寫的。他詩歌的特點是:站在屬靈的境界中,用簡單平易的話,說到基督的救贖,十字架的道路和教會合一的見證。今天他的詩歌已譯為九十種不同的語文,廣被教會使用。

一個站在基督合一啟示上的偉大使徒


親岑多夫所得屬靈啟示中,最偉大的一點,就是他對基督合一亮光的看見,摩爾維亞復興最突出的點,也就是上帝兒女的合一。他一直堅持,基督乃是上帝兒女的中心,並 且是上帝兒女交通惟一的根基。因著這個啟示帶進豐盛生命和能力,打破了多少弟兄姊妹之間的間隔和分歧。他自己也非常寶愛摩爾維亞的弟兄姊妹們。他說:"我可以確定的說,弟兄們的聚會,實在是一個屬天的教會。"在他們中間沒有個人的成見,只有主;沒有任何事物爭執,只有主;沒有對弟兄姊妹批評的靈,只有主。有一次在新生鐸夫的禱告中,主把祂真實的教會啟示給他。那是在諸天境界中的教會;是在上帝那裏榮耀的教會;也是控制教會真實意義的異象。他看見了這個教會和上帝的羔羊是完全合而為一的。在這教會裏面每一個人都被羔羊的血所洗淨。一天雖然他們活在不同的背景下,但他們在上帝真實教會裏,是完全合而為一的。他們是被上帝煉淨而完全歸向基督的人。不但他們的靈魂屬於基督,就是他們的肉身和骨節、骨髓都是屬於基督的。所以他寫了一首美麗的詩歌,來歌頌這個真實的教會。因著那 一次的啟示,新生鐸夫深深感覺,要為世界上許多沒有看見教會真實意義的上帝兒女禱告。他說:"我們眾人不分種族,不論在世界何處,都要在救主的同在和祂的榮耀中消失,並且在祂這偉大的慈愛和啟示中合一。為了這個啟示,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禱告。"

下面有一首詩是說到合一的,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他對基督的認識深刻、清澈,好像一個除去了帕子的人,述說他在錫安山上所看見那"天上的樣式"

聖徒眾心,愛裏相系(Christian Heartsin Love United

(一)聖徒眾心,愛裏相繫,同在主裏享安息;
救主大愛激發愛心,如此相愛永相親。
同作肢體,倚靠元首,?光反映主日頭;
同為兄弟,行主旨意,主裏相繫原為一。

(二)主的群羊,同來祂前,更新誓約與奉獻;
忠心服事,全心愛戴,因你君王已奏凱。
倘若有日彼此聯結,不再堅韌變鬆懈;
同心謙卑伏祂腳前,求祂施恩重相聯。

(三)求助我們"彼此相愛",遵此命令不稍怠;
惟願彰顯主愛浩大,主裏相愛無虛假。
今讓這愛照耀無間,好讓世人得明見;
我們相愛,主裏合一,好比根同枝雖異。

(四)但願我們完全合一,如你與父原為一;
但願我們愛裏相交,永不離去這福道。
但願我們光照明耀,使主榮光得反照;
但願世人確知無疑:我們乃真屬於你。

一七三六年三月二十日,政府宣佈將新生鐸夫逐出德雷斯頓,他的心裏真是充滿了喜樂。他說:"時候到了,我們要聚集一切在地上作客旅的人,把福音帶到世界各地去。什麼地方主能夠自由工作,什麼地方就是我們的家。"

往後的十年裏,他繼續在各處摩爾維亞弟兄們所建立的福音移民區,竭力工作。無論到什麼地方,他的同伴都堅定和他站在一起,同心要在上帝兒女的中間,恢復基督徒合一的見證。

一七三七年他訪問倫敦,與約翰衛斯理交通,給他們很大的影響。一七三八年,他在柏林遭遇到所有牧師的反對,沒有一處教會向他打開。主很奇妙的在那裏安排一位威廉(King Frederick William)弟兄,把他的家打開,讓各種階層的人,和各種屬靈程度的人,到他家聚會。新生鐸夫當時沒有太多的準備,但他寫著說:"每一次當我在講臺上 開始講道的時候,我就能感覺到如同火炭一般的反應,來自聖徒中間。聚會當中,即使是很剛強的軍人,也會和群眾一同流淚。願上帝保守所賜給他們的感覺,直到永遠。"

一七三九年至一七四一年,他到西印度群島傳福音。一七四一年底至一七四三年則親赴美洲建立移民團,作為向印地安人傳福音的據點。其實,摩爾維亞的弟兄們早在一七三五年就被打發到美洲來。但這群弟兄們最值得紀念的事,倒不是向印地安人傳福音,而是給予同船另一位傳教士屬靈的衝擊,他就是衛斯理。波濤洶湧中,這群弟兄們卻喜樂地唱詩讚美上帝。這使衛斯理認識了兩件事:基督徒當有裏頭的確據;也使他體會到詩歌對聖徒走天路的重要。他得到了一本詩集,就大量翻譯這些德文詩。在一七三八年編成他的第一本詩集,其中很多是親岑多夫寫的。下面這首詩的英譯,便出自衛斯理的手筆,原有二十四節,我們僅選其中四節,這首詩幾乎在每本詩集都可以找到。

據說這首詩創作的背景是這樣的:當親岑多夫在西印度群島傳完福音,坐船離開時,那些海島漸漸離開他的視野,他不禁想到主的救贖何等偉大,能供應世上所有罪人的需要。主寶血並十架的救贖,為我們 贏得公義的白衣,是這首詩的主題。全詩氣勢磅礡;縱橫萬古,廣納世人,襯托出那件"白衣"的寶貴!

我主耶穌是我的義(JesusThy Blood and Righteousness

(一)我主耶穌是我的義,我的美麗,我的錦衣;
在寶座前服此盛裝,我能?頭歡樂歌唱。

(二)藉你寶血,我已脫去我罪與過,我恥與懼;
審判大日我敢站立,誰能控告主所稱義?

(三)這件白衣永遠不變,在那新造無窮時間;
歲月不能改其美豔,基督白衣永遠新鮮。

(四)直到寶座見你榮耀,我們仍要以你自驕;
我的美麗,我的錦衣,我主耶穌是我的義。

一七四三年十二月他到達俄國西境瑞加(Riga),在那裏解決弟兄們的困境,竟然被捕下監。那一年耶誕節他寫信給妻子說:"我們這一群為主被囚的人,在這可怖的監獄中,卻肯定主已經為我們預備前面更美的盼望。"

他又寫信給女皇,女皇的答覆是--馬上離開俄國。翌年一月八日,軍隊押送他們出俄國邊界,他離開之後,在瑞加,底斯波拉(Diespora)和利否米亞(Livomia),主的見證更是如火燒旺起來。一群在利否米亞的貴族、牧師、和農夫都在聖靈裏彼此交通,這叫新生鐸夫大得安慰,因為他的勞苦沒有徒然,而聖靈也作了見證。一七四七年他得允許返薩克森尼,他就回去繼續帶領教會往前。

一七六○年初期,他患了重病。臨終前,將近有一百位弟兄姊妹聚集在他房間裏。他轉向大衛·尼施曼(David Nitschmann)說:"弟兄,當我們的見證剛開始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主竟然會讓它發展到像如今這樣的興旺,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影響力。上帝的兒女,不分宗派、種族,在基督的大愛裏面合一。當初我只懇求主:使我在祂裏面結一點點果子,我從來就沒有想到,在摩爾維亞弟兄姊妹建立的教會中,已經 有這麼多的客旅,現在都圍繞著羔羊。為了這個,我們只有低頭敬拜。"

五月九日清早,他向女婿說:"我親愛的孩子,現在我準備去見我的救主了。一旦祂量給我 地上工作的年日結束,我何等樂意到祂那裏去!"
接著他女婿就為他求祝福說:"願主的平安覆庇你。"

剛說完話,他便安然睡在主的懷裏了。五月十四日,弟兄們 就把當代最偉大的見證人埋葬了,等候榮耀復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