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0日 星期四

瑪麗.瓊斯和聖經公會

 

        瑪麗.瓊斯這個名字或許很多人沒有聽說過,不過因她而開始的聖經公會,卻是每一個基督徒所熟悉的。把這個小姑娘的名字放在這裡,或許不是很適合,但就她帶來的影響來看,應不會過分。

        瑪麗.瓊斯於1784年生在英國的威爾士鄉村裡。當時大部分的人都不識字,整天為生活奔波。瑪麗的父母沒有辦法給她很多,卻讓她有了正確的信仰。

        當瑪麗只有八歲時,她就渴望學習,渴望擁有自己的一本聖經。為此目標,她從養雞、養蜜蜂、為別人拾柴火、縫補衣服開始,付出了六年的努力。她終於得到了一本自己的《聖經》。在那個《聖經》非常稀缺的年代,擁有《聖經》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瑪利的事震動了英國和世界,導致了聖經公會的成立。

        1804 年3月7日,正式成立了“英國和外國聖經公會”。當時,《聖經》或者《聖經》的一部分,已經被翻譯成72種語言,包括大部分的歐洲語言,和16種其他語言:埃塞俄比亞語,阿拉伯語,冰島語,伊朗語,亞美尼亞語,馬來語,土耳其語,台灣語,拉布拉多語,印度語,錫蘭語,西非語,大不列顛圭亞那語和北美語 (摩和克印地安語)。

        當然,聖經公會做的第一件事是確保威爾士人有威爾士語《聖經》。它還發行了剛剛譯完的摩和克語的《約翰福音》。之後該組織發行的六種版本是:

  1806年,馬拉思語(孟買語)。

  1808年,三思克瑞特語(一種在印度大部分地區使用的語言)。

  1809年,圭亞拉遜語(另一種印度語)。

  1809年,奧立沙語。

  1810年,漢語。

  1810年,愛斯基摩語(拉布拉多島語)。

    自那以後,協會的工作平穩地向前發展。它是一項多人合作的工作。宣教士去外國,學習當地的語言,把《聖經》翻譯成該種語言。有時聖經公會支付一兩個人的費用,使他們可以全職翻譯。翻譯完成以後,必須經倫敦的聖經公會委員會核查通過,然後才將它付諸印刷,送給那些需要的人。

        “英國和外國聖經公會”不是世界上唯一的聖經協會。其他組織也紛紛成立,協助這項工作,如蘇格蘭的“全國聖經公會”(1826年)﹔“美國聖經公會”(1816年),“尼德蘭聖經公會”(1814年),等等。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是:讓講每一種語言的人都有《聖經》可用。

        1946年,他們組成了一個世界性大家庭“聯合聖經公會”,旨在協調全球各地聖經公會的工作。到1993年終,聖經(包括單行本)已被翻譯成2062種語言。

        威爾士人以瑪利.瓊斯為代表,種植了一棵如今枝繁葉茂,遍及世界的大樹。

沒有留言: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