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日 星期二

第二次大覺醒運動的背景

 

  1760年的美國獨立革命與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是兩件震撼歐洲、影響深遠的政治事件。法國大革命提出民主政治的口號,推翻君主制度,邁向共和政制,民主政體的雛型逐步形成。雖然民主政治的發展未因某個單獨的政治事件便一蹴而就,譬如法國在革命後不久便遇上拿破崙的復辟;但民權取代君權,卻已 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法國大革命具有強烈的反教權主義的傾向,事緣當時基督教會與統治階層有密切的關係,套用現代的說法,教會成了社會建制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教會不獨因與羅馬教廷的海外關係而為民族主義者所敵視,也因與統治者的關係而被革命者視為既得利益者,成了要打倒的物件。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特別是所謂恐怖統治時期,教會產業被沒收,教士被羞辱,教會前景極其暗淡。革命以後,倡議教會國家化、主張政府約制教會的加利坎主義,在法國全面伸張。加利坎主義早在十七世紀盛行,此時期更成了社會共識。

  反教權主義的影響不限於天主教國家,也直接威脅基督教國家中教會的地位,例如基督教在英國便具有國教地位,君主為教會的當然元首,故反教權主義的革命思想在英國亦引起政府與教會很大的恐懼。

      事實上,英國的憲制宗教改革亦與民族主義及君權的抬頭有密切的關係。保守的聖公會高教派牧職人員,為了抗拒革命與 自由主義的潮流,鞏固聖公會的體制和傳統,乃在十九世紀推動牛津運動,批判神學及政治的自由主義思想,而這兩種自由主義的關係頗為密切。

沒有留言: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