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880年以後,美國的有錢人越來越多,大大影響教會生活。
靈命復興主義仍然繼續,大約有八十間至九十間教會每年冬天舉行一系列奮興培靈會。露天聚會也在鄉村地區舉行,尤其是在南部一帶。但是卻有顯著的改變。
在紐約沙妥誇湖邊(Chautauqua Lake)舉行的露天聚會,清楚顯出當時人的富足:小屋取代了帳蓬。過去露天聚會是在樹下舉行,現在則以大帳幕取代。到西元1874年,演講和娛樂節目開始取代奮興信息。
沙妥誇湖邊變成夏季活動的聞名地點。美國其他地區也開始了類似的營地,舉辦教育性及娛樂性活動,都以「沙妥誇」為名。
靈命復興主義因一本書而遭到強烈批評,那是一位公理派牧師布士內爾(Bushnell)所寫的「基督徒的教養」(Christian Nurture)。這本書使教會看重青年人的造就工作。靈命復興主義又於西元1902年再度受挫,這次是因「宗教復興的原始特點(Primitive Traits in Religious Revivals)」一書造成的。
工業時代使教會強調行政效率,於是成功的工商管理人才進入了教會的財務部門。
財富的增加也加強求學的慾望,不但各宗派設立的學院增加,每個學院的注冊人數和收入也空前地增加。大學校長變成行政專家,他們最大的目標在為學校爭取大量捐款。
這時,一些有錢人也在全美各地設立大學,包括芝加哥大學、康乃爾大學、史丹福大學及四間女子學院:華沙學院(Vassar)、史密斯學院(Smiih)、衛斯理學院(We11es1ey)及布林馬爾學院(Bryn Mawr)。其中有幾間是由一批認清自己是「上帝的金錢管家」的信徒所設立的基督教學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