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0日 星期四

基督徒生活手冊– 對來世的盼望

一、不負苦架,不獲榮冕
1、不拘我們所受的是什麼磨煉,我們應該注定目標,常以輕視現世為目的,好叫我們更加渴慕來生。
因為主知道我們對這物質世界的盲愛,甚至在肉體上全神貫注,所以祂以最好的方法來喚醒我們,使我們不致於為愚妄的情感所牽累,使我們的心不致被無知的傾向所勾引。
2、我們每一個人都終生希求屬天的永福,並且得到這永福。
假如我們死後沒有永生的盼望,我們和禽獸就沒有分別了,這樣我們就覺得十分慚愧。
可是,如果我們仔細考查每一個人的野心、計畫與追求,就會發覺他們的一切作為都是屬於這世界的。
人們愚笨的眼光只注視著金錢、權力,和名譽,不能高瞻遠矚。
我們的內心也為貪婪、野心,和其他的慾望所盤踞,不能進入較高的境界。
總之,我們整個的人都為物質的引誘所迷惑,只知道尋求世界的幸福。
3、為對抗這種邪惡,上帝以苦難繼續不斷地使祂的兒女知道,現世生活是空虛的。
祂常以戰爭、革命、掠奪等災難困擾他們,使他們得不著安逸與慰藉。
為使他們不去追求暫時和無常的財富,或倚靠他們所擁有的,祂有時以流亡、饑荒,有時以火災,或其他方法,使他們窮困,或限制他們的貲財。
為使人們不致過分沉浸於享樂的婚姻生活,祂或使他們因配偶不良而感痛苦,或使他們因子孫不肖而自覺卑下,或因子嗣缺乏或夭折而悲痛。
如果在這些事上祂特顯恩慈,為著使他們不致因虛樂而過分的自驕自傲,祂亦以疾病與危難向他們指明一切肉體的幸福都是曇花之一現耳。
4、我們知道現世的生活是不安的、紛擾的,從各方面看來,都是不幸和不快樂的,而且一切所謂世俗的幸福都是過眼雲煙、空虛,和含有許多災難的時候,我們才真能夠從十字架所加給我們的鍛鍊得到益處。
因此,我們的結論乃是: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值得追慕的,只有競爭﹔若我們想得到冠冕,就當注視天國。
若我們不肯先輕視這虛空的現世,我們的心決不能期望和思想來世的事,這是我們所當承認的。
二、我們傾向重視今生。
1、在這兩個極端中間並無中庸之道,不是我們必須輕視世界,就是我們對這世界有無窮的愛好。
因此,如果我們想念永生,我們必須以最大的努力,解脫現世的束縛。
因為在現世的生活中,有許多甜言蜜語的引誘,有許多快樂、美麗,和甜蜜的事使我們歡欣,我們必須時常提高警覺,以免為引誘所迷惑。
如果我們常以現世的生活為樂,其結果將如何呢?
甚至不斷地處於患難刺激之中,仍然不足對其苦惱而加以警惕。
2、人生如泡影,不僅博學的人明白這個道理,即便一般庸俗的人也都知道。
他們認為這樣的認識是非常有益的,以致他們當中有許多形容今生及其空幻的格言。
可是,沒有其他的事比這事更被忽視,或更容易被遺忘的﹔我們計畫一切的事,彷彿我們將在世上為自己建立一不朽的生命。
如果我們看見送殯的行列,或者在墳場中行走,當死亡的印象呈現在眼前時,我們對現世生活的空虛,就會加以探討。
然而這樣的事也不是每天的,因為我們往往無動於衷。
但是當我們想的時候,我們的哲學只不過是瞬息即逝,我們一走開,它便隨即毫無蹤影,正如娛樂場所中的喝采,沒有留下一點痕跡。
3、我們不但忘記了死亡,也忘記了我們必死的事實,好像從來未曾聽到過,而且醉生夢死,以為能長遠活著。
如果有人提醒我們說,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我們雖然承認這話是對的,但卻毫不在意,今生永在的觀念,仍然盤踞在我們心裡。
4、我們不但需要用言語來警告,也需要以各樣的證據來證明今生是滿了不幸,這有誰能否認呢!
因為,即使我們接受了這一點,仍然很容易為愚妄的歌頌、今生的話語所迷惑,彷彿今生有最大的幸福似的。
假如我們必須受神的教導,那麼我們必須聽從祂的呼喚和譴責,我們才能從懶惰中興起,這樣我們才知道輕視今世,一心一意地思念來生。
三、今生的幸福也不當侮蔑。
1、雖然,信徒對現世生活的輕視是應該的,但不可成為嫉視人生,或對上帝忘恩。
今生雖有無窮災害,亦系神恩之一,不能侮蔑。
假如我們不把它看為神的仁慈,即是我們對上帝大大的忘恩。
尤其對於信徒,更應當把今世看為神是仁慈的一種證明,因為這一切是要促進他們的救恩。
2、因為,在祂公開顯示永遠光榮的產業以前,祂要在不重要之事上,對我們表明祂是我們的天父﹔而且祂每日所給予我們的都是祝福。
今生既然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神的恩惠,我們豈能忽視它,認為它是毫無價值的呢?
所以我們必須視今生為神豐盛慈愛的一種,不可摒棄。
即令缺乏聖經的見證(其實聖經上有無數明顯的見證),甚至自然本身也告訴我們,應該感謝上帝,因祂賜生命給我們,而且給我們許多維持生命的幫助。
3、此外,使我們感恩的更大理由,即今生乃是到達天國光榮的準備。
因為上帝已經命定了,凡是要想在天國得冠冕的,在世上必須打那美好的仗,這場戰爭之勝利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始能獲得。
還有一個理由,就是我們在今生的各種幸福中,首先嘗到神愛的滋味,好使我們再希望神愛的完全顯現。
4、當我們知道活在今生是神愛的恩賜,並知道為它存感恩之心,我們須進一步思想今生的一切艱苦情況。
唯此才叫我們不致於對今生過分迷戀,因為正如上面所說的,對今生的貪戀是我們的自然傾向。
四、如果和天堂一比,世界算什麼!
1、從今生的腐化貪戀所減去的那一部分榮耀,要加到對來生的願望上去(要想更盼望來生,就得不貪戀今世)。
異教徒認為一個人最好是不生到世上來,其次就是早些離世,這樣的看法不是沒有理由的。他們不真認識神的人,所知的除了不幸和災難之外,還有什麼呢?
古時位於黑海北邊的Scythia國的人,為親屬的出生舉哀,並為他們喪亡誌慶,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可是他們的這種觀念對他們並沒有什麼好處,因為他們在基督裡沒有真信仰,所以他們不曉得為何那些事情本身沒有福,也不曉得它們的不可愛,反而對敬虔的信徒有所幫助。
所以外邦人的觀念,只能以絕望收場。
2、在此,信徒應當明幣,今生是空虛和不幸的,並且應當以愉快的心情來思想未來的永生。
我們若將天堂與今世加以比較,則非但完全忘懷今世,而且更是加以鄙視。
假如天堂是我們的父家,那麼,塵世就是被放逐之地,今生只不過是流浪於異鄉。
假如脫離塵世即是進入實際的生命,那麼人間無非是一座墳墓。
住在這充滿著罪惡的塵世中,除死亡以外,還有什麼呢?
假如從肉體解脫可以得完全的自由,那麼肉體豈不是一個監獄嗎?
假如與上帝同在是無上的幸福,不與上帝同在豈不是悲慘嗎?
可是除非我們掙脫人世,不然我們便與主相離」了(參林後五6)。
所以,如果把塵世的生活和天上的生活作一比較,塵世的生活當然毫無價值。
3、但我們不必憎恨今世生活,除非它使我們陷於罪中﹔即使有憎恨,也不應憎恨生命本身。
我們固然可以對今世感到厭惡,並盼望結束今世生活,但若上帝的旨意要我們繼續生活下去,我們也將欣然接受,不應口出怨言。
今生是上帝所指定給我們的崗位,要等到祂呼召的時候,我們才可以離開。
保羅嘆息自己的命運,覺得他的肉體在捆綁之中過於長久,亟願早日解脫(參羅七24)。
同時,他在神的旨意中找到安息,離開世界,與主同住,兩般均可。
他覺得他對主有一種義務,須以生或死來榮耀主名(參腓一20)﹔至於哪一種方式最能榮耀主名,當然由主決定。
4、所以如果或活或死,都是為主」(參羅十四7-8)是對的話,那麼我們就當把生與死的問題,交由上主決斷。
同時讓我們願望並繼續不斷地思唸到死,因為在與來生比較時,我們對今生的空虛就可輕看了。
並因我們為罪所奴役,所以,只要上帝喜悅,隨時可以盼望結束今世的生活。
五、我們不當怕死,要挺身昂首。
1、說來倒也奇怪,有許多自誇為基督徒的人不願意死,不但不盼望死,反而一提到死就顫慄畏懼,宛如大難臨頭。
當然,當我們聽到自己將離開今世時,會在自然的情感上引起警惕,那是不足為奇的。
如果在基督徒的心中沒有足夠的光照與靈性,以強烈的安慰克服一切恐懼,那這事是不可容忍的。
假如我們想到這靠不住的、敗壞的、必朽的、即將衰殘的肉體的帳棚一經瓦解,就可以恢復耐久的、完全的,和不朽的光榮,那麼信心豈不使我們熱烈盼望那為肉體所懼怕的事嗎?
如果我們的死將使我們由流亡而返回家鄉,而且是回到天家,我們豈不因此得著安慰嗎?
2、有人說,沒有人不希望永恆的。
這句話我不否認,但是為那個理由,我們應該瞻望不能朽壞的未來,在那裡我們將得到安定之境,是在今世所不能得著的。
保羅清楚告訴信徒,不要怕死,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林後五4)。
下等動物和無生命的物體如木石等,也知道現世的空虛,並和上帝的兒女一般希望末日復活,從虛空中得救﹔而我們稟有自然理性的亮光,為上帝的聖靈所光照,當我們想到自己將來生存問題的時候,能不提高自己的思想,超越這腐化的世界嗎?
3、我現在的目的並非駁斥這個十分頑固怕死的見解,而且在此處討論也不相宜。
在開始的時候,我就說過,我不願對普通問題詳加討論。
我願意勸那些膽怯的人讀讀居普良(Cyprian)的《必死論》(Mortality),既然連不信的哲學家們也能視死如歸,這豈不使他們面紅耳赤嗎?
我們可以斷言,在基督的學校中,凡不以愉快心情盼望死並盼望最後復活的人,他的靈性必不能有所進步。
4、保羅以這品性來形容所有的信徒(參多二13),聖經亦常常提醒我們,這是使我們有真正快樂的動機。
主說:你們要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路廿一28)。
若祂所計畫使我們得以高昇的事,僅使我們憂愁驚恐,這是合理的嗎?
若是如此,為什麼我們還尊祂為師呢?
所以我們必須有更正確的判斷,雖有肉體方面的盲目貪婪的反抗,我們不可猶疑,要熱心盼望主的降臨,以此為最鼓舞的事。
我們不單渴望主的降臨,也要為審判之日而興悲。(此句為法文本加添)
因為祂是我們的救主,要把我們從罪惡和痛苦的深淵中拯救出來,叫我們承受祂的生命與光榮的基業。
六、主必要在榮耀裡降臨:
不愛主者,當受咒詛。
1、誠然不錯,一切信徒在世的時候,必須如將宰的羊」(羅八36),好使他們愈來愈像他們的元首基督。
因此,如果他們不提高自己的思想仰望天家、超乎塵世之外,他們的景況就非常悲慘了(參林前十五19)。
2、讓那些不虔不義之人得著各種富貴,享受他們所謂的內心平安。
讓他們誇耀自己的驕矜徭逸,飽嘗罪中之樂。
讓他們以邪惡來煩擾光明之子,為他們的驕傲所侮辱,為他們的貪妄所欺騙,以不法之事來刺激他們。
但當信徒看見這些事的時候,就當仰望天家,如此在這種患難中就不難獲得內心的平安。
因為他們知道,主將接納祂忠實的僕人進入平安的國度。
擦乾他們的眼淚(參啟七17),祂將以快樂的錦衣賜給他們,以光榮的冠冕裝飾他們,以歡樂的心情接納他們,並提高他們的地位,和自己的尊嚴並列,總之,叫他們能參與祂的幸福。
3、至於惡人,雖在今世顯赫,必將墮落於羞辱的深淵。
祂將使他們的歡樂變為悲傷,使他們的喜笑變為哭泣。
使他們的安寧變為良心上的煩惱。
並且將以永遠不滅之火懲罰他們,甚至叫他們受他們所侮辱的信徒的支配。
按照保羅所說:上帝既是公義的,就必將患難報應那加患難於聖徒的人,那時主耶穌從天上顯現」(帖後一6-7)。
4、這是我們的聖潔安慰,若沒有這個安慰,我們必甚沮喪,或沉溺於世俗的快樂而自取滅亡。
詩篇的作者也承認,當他對於惡人在今生榮華的事思想過多的時候,他幾乎就要跌倒(詩七十三2)。
若不是進入上帝的聖所,思想善人與惡人最後的結局,他必站立不住。
總之,只有在信徒的眼睛向著復活的大能時,基督的十字架在他們的心裡才戰勝了魔鬼、情慾、罪惡,和惡人。

沒有留言: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