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避免極端。
1、正如聖經把天堂指示我們為人生目標,聖經也充分地教導我們要適當地運用今世的祝福,在生活原則的檢討上,這也不應忽視。
如果我們必須生活,我們也必須運用生活上必要的工具。
我們不能避免供應我們娛樂的那些事,而僅僅注重生活所必須的事。
用清潔的良心去娛樂,不拘是生活上的心安,或生活上的享受,我們都當心存中庸之道。
2、這是主在聖經中所教訓我們的,祂說現在的生活對於祂的僕人,正如朝著天國長途跋涉的前進。
假如我們以世間為逆旅,那麼我們應該用人間的幸福,使之成為旅行的幫助,而不是旅行的障礙。
因此,保羅所勸告我們的不是沒有理由,他說:「置買的,要像無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林前七30-31)。
3、這是一個困難的問題,容易陷入兩種極端之一,所以我們當努力走在正路上,避免走入極端。
有些在某些方面很整潔的人,他們覺得對放縱與奢侈若不加節制,必將流於極端的放肆。
為糾正這種過失起見,他們主張人們在物質的享受上,不應超過生活上所必須的。
這種忠告的動機是很好的,但未免過於苛刻。
因為他們在良心上所加的約束,比主在聖經中所規定的還要嚴格,這是嚴重的錯誤。
他們所謂必須範圍之內的限制,即是在每樁事的可能範圍內加以禁戒。
根據他們這種說法,除了乾麵包和清水以外,其他的食物都不算是合法的了。
另有一些人,如靠底比斯城(尼羅河上游)的克雷特(Crates the Thebes)等,對節約更加澈底。他把自己的財寶丟入海中,以為若不把財寶毀滅,財寶就將毀滅了他。
4、在另一方面,現在有許多人替他們自己在物質生活上的過分享受尋找藉口,他們放縱肉體情慾。
這等人以為這是自由,不應加以限制,可由每一個人自己的良心看為適宜的隨心所欲。這是我們所不能承認的。
5、我們承認在這樁事上,若要以固定或立竿見影的規則約束別人的良心,誠然是不妥當,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聖經對於物質生活的享用既有一般的規定,我們就該遵照聖經所指示的而行。
二、屬世之物乃神所賜。
1、我們應當考慮的首要原則,就是使用神的恩賜並不算錯。
上帝為我們所創造的一切,是為我們的利益,不是為損害我們。
因此,凡遵守這原則的人,其所行必屬正當。
2、例如,我們思考上帝為什麼創造各種食物,我們就知道祂不但是為了我們的需要,也是為了我們的快樂與享受。
又比方在衣著方面,祂不但是因為我們有此需要而施予,也是為了維持禮節和威儀。
花草、樹木、蔬果,除了實際的效用外,祂為叫我們喜樂,也供給了清香美味。
假如不是如此,詩篇的作者不會把這等事當作神的祝福,「得酒能悅人心,得油能潤人面」(詩一O四15)。
而聖經也不會說,祂之所以把這些享受賜給人,是由於祂的仁慈。
3、萬物的自然性也指示了人們可以在某種目的和範圍內,合法地加以利用。
主使花有美麗的顏色和芬芳的香氣,豈不是要我們有耳目的享受嗎?
在各種不同的顏色中,祂豈不加以區別,叫有些顏色比其他顏色更可愛嗎?
祂豈不是使金銀、象牙,和大理石比其他的金屬或石塊更貴重嗎?
總之,祂所創造的一切,豈不是除了需要以外,還叫我們欣賞其價值嗎?
三、真正感恩將使我們不致濫用神恩。
1、所以我們不要相信那無人性的哲學,以為除了需要之外,不許我們對一切被造之物有其他的欣賞。
這不但剝奪了我們對神恩慈合法的享受,而且破壞了我們的感覺,叫我們成為無感覺、麻木不仁的木頭。
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反對放縱肉體的私慾,如果我們對情慾不加限制,就將踰矩。
我們知道,有些人是主張放縱的,他們藉口自由、肆行無忌。
2、所以首先要注意的是,萬物是為我們造的,為的是要叫我們認識及承認那位創造者,並以感謝之心記念祂的仁慈。
假如,你過分享受佳餚美酒,以致腦滿腸肥,不能履行敬拜神以及自己的任務,那還有什麼感謝之可言呢?
假如你放縱情慾,內心污穢,不能分別什麼是對的,和什麼是有道德的,這還算得是對神恩之答謝嗎?
假如我們誇耀自己的服飾,鄙視別人的衣服,我們對上帝所賜的還能算是知道感恩嗎?
如果我們因衣服華美,而流於淫蕩,如果我們一心只注意服飾的華麗,這算是在生活上承認神嗎?
3、許多人沉迷逸樂,心為形役。
許多人嗜好金銀花石圖畫等物,甚至使之成為雕刻和繪畫的偶像來崇拜。
這一般人溺於色香美味,對一切屬靈的事都不感興趣了。
在其他事上也有同樣的情形。因此,我們須受這原則的限制,以免濫用神的恩典。
且須遵行保羅所給我們的教訓:「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十三14)。
若使人有過分的自由,他們往往就不知節制了。
四、生活要有節制。
1、感謝神恩最正確及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輕視今生,默想天國的永生。由此可以推出兩個規則:
第一是按照保羅的指示:「從此以後,那有妻子的,要像沒有妻子,置買的,要像無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的」(林前七29-31)。
第二,我們要安貧樂道,以中庸之道來享受人生之豐富。
2、保羅吩咐我們,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的,不但在飲食方面要節制,在衣服起居一切陳設方面,都不可有驕奢浮華的氣習,凡有損於靈性生活與天國生活的思想,都要摒除。
伽妥(Cato)曾說過:「凡重視肉體逸樂的,必輕視道德。」
又有一句古諺說:「凡只注重肉體的,不免忽視靈魂。」
3、所以一個信徒對身外之物的享受,雖不必受一定的限制,但有一個原則是他們必須遵守的,即是:他們不可放縱,當戒絕一切奢侈浮華。
反之,要隨時警惕,竭力遠避一切的浮華,以及虛榮的展示。
我們當特別留意,免得主所賜給我們有益於生活上的任何事,成為我們的障礙(林前七29-31)。
五、忍耐自守。
1、第二個原則是,境況不佳的人應該安貧,以免為奢望所苦。
凡能遵守這一道理的,在主的學校中可算是有造詣的人,若未達到這造詣的人,就難證明是基督的門徒。
2、因為凡對塵世事物存有奢望的人,必招致許多邪惡,一個人不能安於貧乏,在富裕的生活中就表明相反的情感。
這意思是說:一個人若以破舊的衣服為恥,就必然以華麗的衣服為榮。
凡鄙視菲薄飲食,而以得不到珍饈為苦惱的人,若能得到的話,總不免過分地享用。
凡不安於惡劣環境中的人,一旦有了尊貴的地位,即不能免除驕傲誇大的毛病。
所以凡屬誠實的信徒,應該虛心學習使徒的榜樣,「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都能處之泰然(參腓四12)。
3、關於怎樣使用世上財物,聖經還有第三個原則,這當我們討論克己的教訓時,已經大略說明。
神以仁慈賜給我們一切財物,是為了我們的益處,好像是委託我們照料一般,將來會有算帳的一日。
「把你所經管的交代明白」(路十六2),這一句警告,是我們時常應當牢記在心的。
4、還要記得,那位要求交代這一筆帳的是誰。
就是那喜歡節約、儉樸,和謙讓的神。
祂厭惡驕矜、粉飾,和一切虛榮。
祂只關心那些與愛有關的幸福。
祂曾親口譴責那些使人心腐化和妨害正當認識的一切逸樂的人。
六、要忠於神的召呼。
1、最後,主吩咐我們每一個人,在一生的行為中,須忠於自己的職務。
因祂知道人心浮蕩,貪得無厭,游移不定,內心是何等的徬徨。
為避免我們因自己的愚妄而捲入紛亂的漩渦,祂在每一個人的不同環境中,分配不同的職務。
祂以屬天呼召劃定每一個人的職責,這一種劃定是沒有人能踰越的。
所以每一個人的生活範圍,都是主所安排的,叫他不致於在一生的歷程中漂泊無定。
這種劃分是必要的﹔在祂眼中,我們的一切行動都是按照這劃分來估計的,往往與人的理性或哲學所判斷的完全不同。
2、即使是在哲學家眼中,沒有什麼功業比把國家從暴虐中拯救出來更為光榮的了。
但天國的法官亦不準許個人刺殺 暴 君。
這樣的例子,我用不著一一舉出。如果我們知道主的呼召在各種民事上,是一切正常行為的原則和基礎,這就夠了。
凡藐視這個原則的,必不能在他的工作上適當地履行自己的責任。
一個人有時候也許能夠做些在世人看來是可稱讚的事,但在上帝面前卻不蒙悅納。
而且,在他生活的各部分中不能成為一致。
3、所以我們若能以上述原則為準繩,我們現在的生活必有最好的規範。
因為各人都不致於盲動,企圖反抗主的呼召,知道越出神所指定的範圍以外是不對的。
謙卑的人對自己的生活必表示滿足,對上帝所交與他的職責必不遺棄。
一個人若知道他在一切事上都有神的指引,即可減輕許多憂慮、奔波、愁煩,和各種重負。
若人人相信自己的職務是神所指派的,那麼,官吏將以更愉快的心情執行任務。
家庭中的父親也必更安於他的本分。
如果人知道他的工作是神交付他的,大家必能以忍耐克服所遭遇的一切困難、不幸、失望和憂愁。
如果我們順服神的呼召,我們將得著特殊的安慰,因為只有我們順從自己所得的呼召,才能體會到:無論什麼工作在上帝心目中都是有價值和重要的,也沒有所謂卑賤的工作。
2019年1月10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
-
作者:廖元威(中華信義神學院專任老師兼學務長) 從兩千年基督教發展史來看,教會與政權之間的互動一直是令人注目,且與基督徒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除了初代教會常須面對「凱撒是主」與「基督是主」 生死攸關的抉擇外;中世紀的教會,因著教廷宣稱教權高於政權(或教皇權勢遍及政教兩個領...
-
使徒約翰是西庇太的兒子 ( 太十2)。他的哥哥是雅各,他的母親是撒羅米(太廿七16;比較可十五40;十六1)。撒羅米是從加利利就跟隨耶穌並服事祂的姊妹們之一(太廿七55),可能她就是主的母親的妹妹(太廿七56;比較約十九25)。因此,約翰和他哥哥雅各也可能就是主...
-
亞流主義係由亞歷山大十二轄區之一的保加里堂 (Baucalis) 的資深長老亞流 (Arius) 而得名。他於主後 318 年左右公開發表他的主張:只有聖父是真神;聖 子本質上與上帝不同。無論從本性或權利方面看,聖子不具有如不朽、至高權威、完善智慧、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