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加爾文

  加爾文生平  ,

  加爾文思想   , 

 

  ** 請繼續閱讀      宗教改革人物 

加爾文的一些神學思想

【原罪】

    關於原罪,加爾文與墨蘭頓的看法相反。加爾文認為人的本性是有一種遺傳性的敗壞。這種敗壞是從人肉體中產生的。由於亞當犯罪的結果,人人都要受咒詛。所以嬰兒雖未結出罪孽的果子,但在它的裏頭卻已有罪孽的種子(原罪),因此世人都是上帝所憎惡的。這種敗壞一直不停地存在人裏頭,並且經常結出各種罪的果子來。人的本性不僅缺乏善,而且易於作惡。加爾文認為人身上的每一件事,包括悟性、意志、靈魂和身體,都被情欲所玷污。

【基督的工作】
   
    基督為要成為我們的救主,就必定是神人。我們若需有分於基督受苦的果子,他就必須成為人而受苦。他也必須是上帝,並要為我們戰勝死亡。加爾文說明基督有三方面的職位:先知、祭司和君王。

【稱義與成聖】

    加爾文以法庭的意義(forensic justification)瞭解稱義。他說,上帝為基督的緣故,宣告罪人為義(如法庭的法官宣告人無罪一樣)。加爾文認為罪入被稱義,完全基於基督實在的救贖;而不是基於靠著基督的靈所產生的那種道德的更新。他繼續說,成聖的工作立刻與稱義連結在一起。他說:「凡基督所稱義的,沒有一個不被成聖的。」

    人若要對上帝有一種新的態度,就必須先要被上帝稱為義。另外,凡經歷這種稱義的,都能同時領受到成聖的靈。

【宣講之道為恩典的媒介物】

    加爾文像慈運理一樣,認為即使沒有講道,上帝也能藉著他的靈感化人(路德卻認為講道是必須的)。加爾文雖然贊成保羅所說,聽道是信仰的來源(羅馬書第十章),但是認為保羅在此並沒有指這是一個永久性的原則。加爾文認為,上帝呼召許多人,是藉著一種內在聖靈的光照,而不是使用講道的方法。

【教會】

    依加爾文看來,教會是歷代被揀選者的總和。既然教會是預定本身所成就的,也與道之工作有關聯;那麼教會也就是那持有道和聖禮的眾信徒的總和。

加 爾文說那「不可見的教會」是神聖的,是從可見的教會出來的,但可見的教會卻有許多假冒偽善的人。被揀選者都有一種心願要彼此相交,因此,教會便產生了一種 團契:他們要彼此分享上帝所給與他們的福份。加爾文又說,我們相信不可見的教會,並要尊重可見的教會和促進可見教會的聯誼。教會絕不可停頓在不結果子的境 地上。凡脫離可見的教會,就等於否認上帝和基督(加爾文對這一點的看法接近路德的看法。不過,路德相信教會為一種恩典的工具,然而加爾文卻認教會為一種上帝所彰顯影的能力的象徵)

    關 於教會的組織,加爾文與路德的看法不同。對路德和墨蘭頓而言,教會組織類型是不重要的,因此在路德宗派中,有的採用聖公會制,有的採用長老會制、或公理會 制等。但是加爾文在其《基督教要義》最後一版裏,卻強調長老會制。他說,平信徒與牧職者雙方應該合作以負起管理教會的責任。管理是要處理教會與紀律的事。 但管理的人無權制定新的教義。管理只需負責監督那些基本信仰和督導「那真正福音性的事奉」而已。

    關於教會紀律,加爾文在日內瓦的會議中,依據馬太福音十八章1517節,認為教會紀律最主要的原則,是要榮耀上帝。加爾文說:「為要維護上帝的榮耀,就必須刑罰罪惡。」

    隨後在五年之內,從日內瓦的神權管治部門的審判下,就有八十七人被放逐,五十八人被判處死刑。然而加爾文勸告不可過份虐待罪犯。相信處死犯罪的人是加爾文的錯誤之一。

    路德曾諷刺加爾文說:「乾脆判人死刑,就可解決一切的爭議了。」

    路德只是贊成把犯罪者或異端者趕出教會。

【教會與國家的關係】

    加爾文認為教會是藉賴上帝的權柄行使教會事務的機關,尤其是行使靈魂得救之事的機構。加爾文進一步說,政府除有責任維持國家和平與秩序之外,還要維持純正的教義和崇拜之秩序。這是教會與政府互相合作的原則。政府必須認清,凡有違背十誡的頭領(反叛者), 就必須加以刑罰。他要求政府所制訂的法律必須符合上帝的律法。教會行政人員可以審判政府宗教部門之事務,因此凡是宗教和道德等要務,皆由教會指使政府去處 理。教會須要請求政府的幫助,使萬國歸主,並使基督教倫理能遍行於社會的各階層。關於這一點,加爾文的看法多少與天主教的教義相同。慈運理也同樣推舉這樣 的原則。

慈運理對教義的看法

【聖經】

    慈運理比較著注重律法。他把聖經當作一本生活的法則。他並沒有深入把律法和福音之間的差別分析清楚,他也不會區別律法和福音。他認為,律法就好像福音一樣, 是上帝慈愛的旨意。他說,律法並不定人的罪。路德卻指出律法和福音之間的許多差別。路德說,律法定人的罪,但福音卻要拯救人。律法的功用,就是叫人知罪並 認罪,但在福音裏,我們被潔淨了。

【上帝論】

    慈運理整個神學思想主要是建立在他的上帝論上。他的神學以上帝為中心,而不是以基督為中心。他比較強調上帝之主權。他堅決一神論,反對天主教敬拜遺物和圖 像。慈運理認為上帝是永存的、經常工作的、無所不知的、是一切良善之起源、是第一推動因和萬因之因。上帝統治世界,猶如靈魂支配身體一般。凡發生的,都有 衪的旨意。上帝的旨意就是要永不改變地管治世界。他因此結論說:「一切的邪惡和良善,都可歸因於上帝;連亞當犯罪墮落的事也可歸因於上帝。但我們不能控告 上帝有罪,因他不在律法之下但人須受律法的定罪。上帝從太初就知道並有意要造將墮落的人,不過,同時他也決定他的兒子要成為人,以便拯救墮落的人。」

【罪論】

    慈運理認為原罪就是那不完善的性情的軟弱和缺陷。人在出生時,使帶有這種缺陷,唯人本身沒有過錯。這種遺傳的罪是一種疾病。原罪使人的性情變成軟弱,使人的 肉體比靈魂更有能力。從這種原罪的疾病裏生出個人的罪來,猶如樹枝從樹幹生出來一般。罪就是忽視創造主之律法,並寧願聽從自己而不跟隨主。人沒有自救的能 力。

【揀選】

    上帝既然是萬物之創造主,他便擁有揀選的主權。上帝的揀選,是無條件的、不變的、永恆的。揀選令人得救,甚至被揀選者在未獲得信心之先死了,也能得救。因此,他說,上帝的揀選不限定在基督教之內,他的揀選乃延伸到舊約的眾聖徒,甚至延伸到希臘、羅馬的英雄,例如哈庫勒斯(Hercules),蘇格拉底、雅裏斯底德(Aristides)、努瑪(Numa)、伽妥(Cato)等英雄和哲學家。總之,凡一生人忠心耿耿又聖潔的人都能上天堂。這看法與路德的看法大大不同。路德乃是主張一種主觀的揀選。這種主觀的揀選與信心和稱義,是不可分離的。路德說:「只有服從那位道成肉身的聖子,這樣,預定或是揀選就會自然地臨到。」

【信心】

    慈運理認為信心是堅固被揀選者的一種記號。而路德卻認為信心與悔改是和稱義一起的。根據慈運理,揀選不須要依靠信心,但信心卻隨揀選後面出現。對那些未墮落 前被揀選的人,在他們未有信心之先早已被揀選了。因此,被揀選者承蒙揀選乃是靠著上帝所灌注之信心。但路德卻認為信心是得救的媒介,人是藉著信心得救的。

【基督論】

    慈運理詳細地區別基督的神性和人性。他雖把兩性分開,但他卻主張基督只有一個位格。也因為他太嚴格地區別基督之兩性,路德派的人覺得慈運理在這一點上是偏向涅斯多留主義的。慈氏說,基督升天之後,按其神性來講,他是無所不在的,但按其人性而論,他卻被限定在天堂某個地方。

【教會】

    慈運理認為真正的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和信徒的交往,是由「那些被上帝旨意所註定得永生的被揀選者」所組成。唯有上帝知道這個被揀選者的教會。信心使被揀選者 能夠明白他是屬於這個教會的會員,不過他卻不知道別人是否屬於這個教會的會友。如此推論,教會就有一個可見之教會,是由那些藉著施行聖禮而稱呼基督為主的 人所組成,另一個是不可見之教會,只包括被揀選者而已。慈運理沒有深入的講解可見與不可見教會之間的關係。

【聖禮】

    基督是教會的頭,他設立了洗禮和聖餐,並吩咐他的教會施行這些聖禮。按照慈運理,聖禮對被揀選者沒有太大的作用,因被揀選者早就有把握他們是蒙揀選的。反而 他說聖禮乃是一種公開的見證。藉著領受聖禮,每個信徒便能表明他是信徒。因此聖禮就是信徒與教會聯合的記號,並表明信徒之忠心。聖禮是內心所作成之事的外 在象徵。

    洗禮表明我們已經進入教會,並作了上帝的百姓。既然是上帝的百姓就要過著聖潔的生活,因此洗禮僅是一種內在重生的記號和象徵。

    慈運理認為在聖餐中,有基督身體的真正臨在。不過,以後慈運理改變了之前的看法。他不贊同路德的合質論,主張象徵論。他說,聖餐就是與基督相交。他也強調信心在聖餐中的重要性。他說,基督實際上不臨在於聖餐中,不過,藉著信心的力量,我們便能將基督活畫在我們的心中。

慈運理

    慈運理  , 慈運理:大發熱心的改教家、忠信的牧師 ,

    瑞士改教運動的先鋒─慈運理  ,  瑞士改教和慈運理(Zwingli)  ,

    慈運理《六十七條》精華摘錄 ,   慈運理及其神學  , 

    慈運理對教義的看法 , 慈運理對幾項教理的看法

    慈運理與瑞士德語邦的改教運動   , 慈運理的瘟疫之歌 ,


** 請繼續閱讀      宗教改革人物 

慈運理及其神學

  主後一五六年,路德還在修道院的時候,慈運理(Zwingli, 主後1484-1531)已在瑞士的華剌如斯(Glarus)當 牧師了。他是一位歷經許多艱難的牧師。一五一七年,當路德剛開始與天主教起衝突時,慈運理便正在著手研究聖經,並要使聖經作為真的「基督教哲學」。路德是 被內心的感動及個人信心的經歷驅使而成為一個改革家,但是慈運理卻是隨從伊拉斯姆的看法和當代人文主義的趨向而從事宗教改革。

【慈運理比較傾向人文主義】

    有 一個時候慈運理帶有很濃厚的人文主義思想。他將聖經當作人文主義的基礎。他認為,聖經就是上帝的律法,故要依據聖經制訂個人行為規則、國家倫理,和教會生 活之法規等。他不像路德,因著聖靈的感動和經歷而有更新的經歷,更沒有從這種經歷來從事宗教的改革。他乃是從事聖經的研究而成為改革者。他一直是一位中肯 的聖經學者。而慈運理大部份是以他個人對人文主義之操練作為瞭解聖經的條件。

【慈運理改革活動的範圍】

    慈運理改革活動的範圍,遠比路德廣大。他未成為一個研究聖經的學生之前,早已學會如何認識人和人之間的生活。他致力於政府/政治的改革。他主張神權政治。針對這一點,他的看法與加爾文日後的看法相同。

    慈 運理相信教會與國家要聯合在一起,正如人的身體需與靈魂聯合在一起一樣。所以他主張政教合一。他認為,政府要監督教會之生活和紀律,並要將聖經當作政府的 法典。唯有符合聖經之國家法律才有功效。他不但要在他本市,也要在瑞士全國從事政治活動。他甚至與一位德國公爵,名叫黑森腓力浦連繫,為要從事一項大膽的 政治改革。他誘使腓力浦要利用法國天主教徒國王做為他的後盾,並要聯合威尼斯艦隊,以推翻德國皇帝查理五世,然後封立腓力浦為德國皇帝。主後一五三一年, 慈運理終於在米普路的戰場上被殺。當時他身穿軍服。以後有人在沃木斯市為慈運裏建造一座紀念像,這銅像一手拿著聖經,另一手拿著刀劍。有關這一點,路德卻 主張福音不需要屬肉體的武器。

【慈運理和路德的關係】

    慈運理本人拒絕說他是路德的學生。他堅持說,他比路德先開始改革。他從一五一0年起便開始傳道。不過,自一五一八年之後,他便閱讀路德的著作。他對罪、悔改、在基督裏的恩典等許多說法,都與路德的思想一樣。在他的教導中,有許多是屬於路德的。但是他說:「我不準備領受路德的名,因我從他領受太少。我在路德書本裏所讀到的,大部份已在聖經中找到了。」

    慈運理與路德的分別:

    1. 路德不棄絕嬰兒受洗,因洗禮是帶子女到救主面前的唯一方法。慈運理雖接受嬰兒受洗,不過是為要增加教會人數吧了。

    2. 路德強調因信稱義的教義,因為因信稱義帶來與上帝和好,但是慈運裏強調因信稱義是一種武器,用以撲滅天主教功德的行為。

    3. 路德看重聖禮,因為聖禮是恩典的導管,但是慈運理卻把聖禮保留為基督徒外在的記號,因為基督設立並吩咐聖禮。
   
【慈運理對宗教改革之重要性】

    1. 慈運理不像路德具領導的地位。凡認識路德的人均一致承認路德是有權威的,也是一位特出的領袖。甚至路德死後,他的影響還繼續擴大。慈運理就不是那樣,他雖有許多同情者,但他們都不承認他為他們的領袖。
     
2. 慈運理的著作不能與路德、加爾文等兩人的著作相比美。慈運理會寫許多優美的詞句,但卻缺少深奧的思想。他是一個實際的人物,不過,他的著作不能起領導的作用。慈運理在主後一五二二年至一五三三年間寫了許多書,但沒有一本書具長遠的影響力。

    3. 慈 運理曾經被稱為自由主義的先鋒,但與現今的自由主義比起來,他還算相當的保守。因他仍舊相信復原教的基要教義。其中包括相信基督之神性和他的贖罪為一種代 替的祭物。然而,他若與路德、黑蘭頓、加爾文等三人比較的話,他就顯得有幾分自由派的趨向。慈運理認為基督教是最完善的宗教;但也認為異教中也有真的宗 教,並且一樣有可能討神的喜悅。他認為,催促基督降世為人,不是因世人罪孽和世人敗壞的緣故;乃是因世人是他最高的創造,有其崇高地位的緣故。從這一點我 們也可以看到慈運理的自由主義思想。

亞哈AHAB

  以利亞對亞哈說,你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對僕人說,你上去,向海觀看。……如此七次。第七次僕人說,我看見有一小片雲從海裡上來,不過如人手那樣大。以利亞說,你上去,告訴亞哈,當套車下去,免得被雨阻擋。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亞哈就坐車,往耶斯列去了。耶和華的靈降在以利亞身上,他就束上腰,奔在亞哈前頭,……(王上十八4l46)
  亞哈罔顧上帝的旨意,一意孤行,堅持與耶洗別結婚,這種婚姻一定是悲劇。然而,上帝仍給他最後的機會,當他冒著滂沱大雨飛奔往耶斯列時,正是上帝給他悔改、離開耶洗別的良機。


    那 天,他看見他妻子的西頓宗教是何等的不可靠,也看見上帝使火從天降下。上帝藉此向他說話。亞哈又戰兢,又相信,幾乎要回轉了。他趕回拜偶像的耶洗別那裡, 想要改正以往的罪行。但,耶洗別總有她的辦法叫他聽從,以後所發生的事實證明,兩個人同負一軛時,住往是不屬靈的一半決定了要走的路,難怪以利亞要失望到 心碎了。

亞哈隨魯AHASUERUS

  那夜王睡不著覺,就吩咐人取歷史來,唸給他聽。正遇見書上寫著說,王的太監中有兩個……想要下手害亞哈隨魯王;末底改將這事告訴王后。王說,末底改行了這事,賜他什麼尊榮爵位沒有;伺候王的臣僕回答 說,沒有賜他什麼。王說,誰在院子裡;……叫他進來。哈曼就進去:王問他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當如何待他呢;……哈曼就回答說,……當 將王常穿的朝服,和戴冠的御馬,都交給王極尊貴的一個大臣,命他將衣服給王所喜悅尊榮的人穿上,使他騎上馬走遍城裡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說,王所喜悅尊榮 的人,就如此待他。王對哈曼說,你速速將這衣服和馬,照你所說的,向坐在朝門的猶大人末底改去行,凡你所說的,一樣不可缺。(斯六l—10)
  亞哈隨魯是一個尊貴的稱號,他的真名字叫塞蘭斯,歷史證明他是一個反覆無常,剛愎自用,殘忍暴戾的人。對我們而言,他卻是表明上帝大能奇妙的典型例子。


    上帝為了完成它的旨意,垂聽百姓的祈求,令王一個失眠之夜,將危機轉為生機,其中最奇妙的,就是時間上的配合。

    或許有人以為一些驚心動魄的事情才能證明上帝的能力和智慧,但對虔誠的信徒來說,最大的神蹟往往發生在生活的小節上,而每件事的時間必定配合得完美無缺。

    早一晚或遲一夜都會變得毫無意義,就發生在「那夜」。上帝的時間總是恰到好處。

亞希雅AHIJAH

  那時耶羅波安的兒子亞比雅病了。耶羅波安對他的妻說,你可以起來改裝,使人不知道你是耶羅波安的妻,往示羅去;在那裡有先知亞希雅;……他必告訴你兒子將要怎樣。……亞希雅因年紀老邁,眼目發直,不能看見。耶和華先曉諭亞希雅說,耶羅波安的妻要來問你,因他兒子病了;你當如此如此告訴他;他進來的時候,必裝作別的婦人。……亞希雅聽見他腳步的響聲,就說,耶羅波安的妻,進來吧;你為何裝作別的婦人呢;我奉差遣將凶事告訴你。你回去告訴耶羅波安,說,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說,我從民中將你高舉,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你竟行惡,比那在你以先的更甚,為自己立了別上帝,……因此我必使災禍臨到耶羅波安的家,將……男丁,……從以色列中翦除,……(王上十四l10)
  以撒年紀老邁,眼睛不能看見,就被自己的兒子欺騙,分不出誰是誰來。當亞希雅先知也年邁目昏時,他卻能識破耶羅波安之妻的騙局,而他本來幾乎不認識這個婦人。

    原因很簡單,他根本不去嘗她所帶來的餅和蜜,不同的是以撒卻為了一盤野味而給他的兒子可乘之機。

    同樣,我們若太看重個人的嗜好,就會喪失屬靈的分辨能力。

    因此,上帝對摩西說:「不可受賄賂,因為賄賂能叫明眼人變瞎了,又能顛倒義人的話。」(出二十三8)

亞希多弗AHITHOPHEL

  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說,亞基人戶篩的計謀,比亞希多弗的計謀更好;這是因耶和華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戶篩對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說,亞希多弗為押沙龍和以色列的長老所定的計謀,是……我所定的計謀,是……現在你們要急速打發人去,告訴大衛說,今夜不可住在曠野的渡口,務要過河;免得王和跟隨他的人,都被吞滅。……有一個使女出來,將這話告訴他們,他們就去報信給大衛王。然而有一個童予看見他們,就去告訴押沙龍;他們急忙跑到巴戶琳某人的家裡;……事就沒有洩漏。押沙龍的僕人來到那家;……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了。……二人從井裡上來,去告訴大衛王說,亞希多弗如此如此定計害你;你們務要起來,快快過河。於是大衛和跟隨他的人,都起來過約但河;……亞希多弗見不依從他的計謀,……回奉城,到了家,留下遺言,便吊死了,……(撒下十七 1423)
  亞希多弗是一個斤斤計較的投機者,他對自己的判斷自信十足,「忠心」對他來說毫無意義,只有利益至上。為了個人利益,他竟倒戈相向背叛大衛,歸服押沙龍。他的計謀雖然精采,卻被拒絕,他算準押沙龍大禍臨頭,既然投機失敗,只有跑回家,自殺了結一途。


    不錯,亞希多弗有智慧,但沒有敬畏耶和華的心——有才是真智慧的開端!因此他不是與人的機遇賭博,乃是與上帝賭博,這樣的投注,失敗是必然的。

亞哈斯AHAZ

  亞哈斯差遣使者去見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說,……現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攻擊我;求你來救我……亞哈斯將耶和華殿裡和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金銀,都送給亞述王為禮物;亞述王應允了他,……亞哈斯王上大馬色去迎接亞述王……在大馬色看見一座壇;就照壇的規模樣式作法畫了圖樣,送到祭司烏利亞那裡。祭司烏利亞照著……圖樣,……建築一座壇。王……在壇上獻祭;……平安祭牲的血灑在壇上。又將耶和華面前的銅壇,從耶和華殿和新壇的中間搬到新壇的北邊。亞哈斯王吩咐祭司烏利亞說,……要用以求問耶和華;……亞哈斯王打掉盆座四面鑲著的心子,把盆從座上挪下來,又將銅海從馱海的銅牛上搬下來,放在鋪石地。(王下十六 717)
  亞哈斯是個屬世的精明計劃者,他看不起像以賽亞這樣單純信心的人,他才不會想向上帝求神蹟呢!


    畢竟這樣作可能使他負上一些義務。他並非沒有宗教意識,你看,他還特別照大馬色壇的樣子定作了一座祭壇呢!

    但他所信的是金錢,並不是神蹟。以賽亞常常叫他倚靠上帝,他厭煩極了,他寧願照自己的計劃,用錢去買通強大的國家,以求取支援。

    他的計劃在當時來說似乎蠻奏效,但到了他統治的後期,再來計算一下花費時,發覺他大大的削弱了上帝家的庫存。

    將屬世的智慧用在上帝的工作上,結果一定會造成屬靈的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