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為霖會想辦法要將荷蘭時代的教會歷史文獻出版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由於他自己和平埔族接觸的經驗,甘為霖牧師在1871年來到台灣,先前在台灣南部府城的宣教工作並不很順利,因此南部的宣教師就將他們的目標轉往屏東一帶,特別是在「岡仔林」與「柑仔林」平埔族人的區域傳教。當這些西拉雅族人見到西方人時,表現出對於基督教異常熱切的歡迎態度,他們向這些西方人表示他們是荷蘭人的後代,並且他們還保留有荷蘭時代所留下來的書籍,衣服等。並且他們認為這些西方人前來是要將他們佚失的語言帶來還給他們。這些平埔族人對於西方人的反應自然會引起甘為霖牧師的注意,到底他們和荷蘭人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西拉雅人表達他們是荷蘭人的後裔?荷蘭人在十七世紀時在台灣又作了什麼?
雖然荷蘭統治台灣的歷史對於英國人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和西拉雅人接觸的經驗,驅使他在將來返回英國述職休假時,搭船渡過北海前往荷蘭去尋找答案。
他是在1886年6月開始休假到1889年11月9日歸台的那次返國的述職休假時前往來登大學尋找與台灣相關的史料,結果在圖書館當中找到了新港語的馬太福音書,也恰巧在當時荷魯特剛剛出版「早期荷蘭教會宣教史檔案集」,他由此翻譯當中部分的史料而成為「台灣宣教之成功 一卷,二卷」這兩本書,因此在這次的休假當中真可算是收穫豐碩,也是因此在短短的數年間就出版了兩本與十七世紀台灣教會歷史有關的書籍。
在回到台灣的七年之後,甘為霖因為身體不適再度申請休假,根據南部教會教士會議事錄當中的紀錄,1895年2月6日,台南教士會決議因為甘為霖的身體衰弱,為了他的健康著想,因此允許他在當年春天返回英國休假。這次的休假見到了數年前在巴達維亞出版的「虎尾語的基督徒指導要項」於是他將本書翻譯成為英文,再加上薩瑪蘭札偽書「福爾摩啥」(Formosa)當中的對話以及哈伯宜的虎尾語字彙集而成書。再將一切的事物安排妥當之後,他就再度返回台灣,在1897年3月3日到達台南。
最後的一本書是他的最重要著作「荷蘭統治下的台灣」,在這本書中他已經將荷魯特「荷蘭早期宣教檔案集」譯成英文,再加上新舊東印度誌的台灣部分和「被遺誤的台灣」而成書。這次書的出版是利用1901年到1903年那次的休假來完成書籍的出版,在議事錄當中記錄1901年11月27日,甘為霖將返回英國休假,1903年12月4日,記錄他的歸國。
甘為霖出版這麼多的有關十七世紀台灣教會歷史的書籍的原因除了希望藉著對十七世紀台灣教會歷史瞭解來幫助十九世紀的台灣宣教工作。除此之外,其實甘為霖也要告訴英國的讀者,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在英國的許多書籍當中對荷蘭改革宗教會在台灣宣教是一種「失敗的宣教」(lost mission),這也是為何他在第二本書的書名是以「台灣宣教的成功」來命名。另外根據書籍當中的序言,他也希望藉著這些十七世紀荷蘭宣教的故事來鼓舞荷蘭人再度來到台灣協助英國長老教會在台灣原住民當中的宣教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