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擄時期──巴比倫時代】
公元前605年,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興起,殲滅亞述帝國,稱霸米所波大米平原一帶。當時,埃及的法老王尼哥,企圖挽救垂亡的亞述,派兵合攻巴比倫,卻在迦基米施一役,被尼
布甲尼撒王打得落花流水。於是巴比倫的大軍,趁戰勝餘威跟蹤窮追埃及的敗兵南下,結果敘利亞、外約但、猶大等地都一一落在尼布甲尼撒王的掌握中,就都俯首
稱臣。
後來因猶大屢次背叛反抗巴比倫,前後三次被巴比倫派兵討伐。結果,聖殿被毀,聖城耶路撒冷被夷為平地,變成廢墟荒堆,許多王族、貴冑、富戶、巧匠、勇士,並財物等都被擄到巴比倫去,在那裏服勞役,繳納重稅,但在宗教上仍享有極大程度的自由。
【歸回時期──波斯時代】
公元前550年,波斯王古列崛起,吞滅瑪代國,成為西亞(伊朗高原一帶)一大強國。主前五百三十八年,更殲滅巴比倫國,將猶大列入波斯帝國轄下的一省,統治達兩百年之久。其間,波斯王善待被擄到巴比倫居住的猶太人,允准他們自由 歸回祖家,故前後有三次歸回運動。
第一次是在主前五百三十七年,猶太人在所羅巴伯、祭司約書亞等人率領之下,歸回耶路撒冷並開始重建聖殿。
第二次是八十年 後,即主前四百五十七年,在文士以斯拉率領之下,歸回猶太地,教訓以色列人遵守摩西律法。
第三次則在四百四十五年,由當時在波斯王亞達薛西手下擔任酒政的 尼希米,率領百姓修造耶路撒冷城牆。
【熬煉時期──希臘時代】
公元前330年,
歐洲的希臘興起,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而稱霸當時的世界,置猶大地於其帝國轄下。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帝國被手下四個大將瓜分。其
中,西流古統治敘利亞,多利買佔據埃及,彼此連年爭戰。猶大地因位於敘利亞和埃及之間,成了他們的戰場,兩大勢力在此展開拉鋸戰,耶路撒冷不斷易手換主。
猶太人如同處在兩大磨石中被磨,真是苦不堪言。
【中興時期──馬克比時代】
敘利亞的安提阿古王,於公元前198年征服巴勒斯坦(即猶大地)。
安提阿古四世對猶太人極其暴虐,毀壞耶路撒冷,污穢聖殿,在祭壇上獻豬,在聖殿中為宙斯設立祭壇,用各種嚴刑迫使猶太人放棄信仰,結果引起了馬克比反抗戰
爭。這戰爭是猶太歷史中最壯烈英勇的奇蹟,祭司馬他提亞和他的五個兒子們,領導一些忠貞的猶太人,屢次擊敗佔絕對優勢的敵軍,必敗而勝,最後於公元前165年攻克耶路撒冷,潔淨並重新獻殿,這就是主耶穌在世時「修殿節」(約十22)的起源。於是馬他提亞家世襲的祭司們,集猶大宗教與政權於一身,統治獨立的猶太國約有一百年之久,史稱馬克比時代。
【亡國時期──羅馬時代】
公元前63年,猶大國為羅馬帝國大將龐貝所征服;派以東人(以掃後裔)安提帕特為猶大總督,猶太人從此在羅馬鐵蹄下茍安度日。公元前37年,安提帕特之子大希律,被封為猶大王。大希律為了討好猶太人,重建聖殿,極為壯麗。但是他生性兇殘,耶穌降生時屠殺伯利恆四境嬰孩的就是他(參太二16)。
大希律死後,其國土由他三個兒子分領:亞基老王統管猶大地、撒瑪利亞和以東地;希律安提帕統管加利利和比利亞地;腓力則為約但河東北部分封的王。公元6年,亞基老王因行為失檢被放逐,猶大地遂成為羅馬的一省分,由羅馬派巡撫直接治理。將主耶穌釘十字架的羅馬巡撫本丟彼拉多,任期自公元26-36年。公元41-44年間,猶大地曾經短暫歸大希律之孫亞基帕王第一的管轄。其後,又歸歷任羅馬巡撫轄治,其中包括使徒行傳第二十一章中的腓力斯,和第二十四章中的波求腓斯都。
由於歷任羅馬巡撫貪財搜刮,猶太人切齒痛恨,遂於公元66年爆發了反抗羅馬統治的大革命。戰爭持續至公元70年,羅馬大將提 多攻陷耶路撒冷城。羅馬兵丁逢人便殺,城中血流成河,又縱火焚燒聖殿和民房。後來羅馬兵丁把聖殿牆壁的石頭逐一拆掉,好挖取被火熔化流入石縫中的金子,這就應驗了主耶穌所講的豫言:「將來在這裏,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太廿四2)。 從那時候起,耶路撒冷一直被外邦人所佔據踐踏,猶太人也從此國破家亡,被逐分散在世界各地,幾達二千年之久。
【由希律王推算耶穌降生之年】
希律王(太二1),即大希律,是以土買人,就是以東人,以掃的後代,公元前37年被羅馬封為猶大國的王。以東子孫坐在大衛寶座上是猶太人所憎惡的,他為要討猶太人喜歡,為他們重建了所羅巴伯時的聖殿,自公元前16年動工,共計造了四十六年才完工(約二20)。全是用大理石修建的,大理石柱有高達五丈者,用了黃金三十噸。
但他為人強暴,曾殺過妻子和九個兒子(猶太人為反對他,曾一次在橄欖山起義,主要的領導團體是愛國的奮銳黨)。他為著要把彌賽亞斬草除根,而竟殺了伯利恆和四境內兩歲以裏的嬰孩,他知道猶太人不喜歡他,但他竟以暴力維護他的政權,屢次殺人,他的後裔也是這樣。為殺嬰孩這事,猶太人曾上告羅馬。希律是死於A.U.C.(羅馬紀元的縮寫)七百五十年逾越節前,主耶穌降生至少比希律之死早一年或二年,而A.U.C.七百五十年乃正是公元前三年,故主耶穌應是在公元前四年或五年降生的,這就是說現今的公元至少是少算了四年或五年。
【七十士譯本】
七十士譯本(The Septuagint)是舊約的希臘文譯本。譯成於亞力山大城,那裏有許多講希臘話(希利尼話)的猶太人。相傳由於埃及王多利買非拉鐵非(公元前285~247)的 請求,耶路撒冷派了猶太的七十位語言學家到埃及去翻譯舊約。先譯摩西五經,其餘各卷陸續譯成。翻譯者共七十人,所以稱為七十士譯本。
某些與此譯本有關的傳說是不可靠的。通常認為七十士譯本的翻譯工作,確自多利買非拉鐵非王在位時開始,一百年後完成。希臘文是當時通行世界各處的文字。基督在世時,七十士譯本 已經在猶太人中通用。新約也是用希臘文寫的,新約引用舊約的地方,多取自七十士譯本。
【公會】
公會可說是起於約沙法時,他曾「從利未人和祭司並以色列族長中派定人,在耶路撒冷為耶和華判斷,聽民間的爭訟」(代下十九8);或是依摩西時七十長老的組織而組成的(民十一16~17)。
公會成員是七十二個人,第一部分是大祭司長和二十四班祭司的首領;第二部分是文士或律法師;第三部分是長老、族長;大祭司長是主席,兩個副主席坐在兩邊,其餘坐成一半圓形。
公會聚處是在聖殿院內,或是在錫安山的東邊。耶穌在大祭司府內受審是不合法的。這公會是最高法庭,在主耶穌時他們已失去了執行死刑權,而只保留下判決死刑權(參約十八31)。公會(Sanhedrin)的原文字意是「坐在一起」。雖然當時的巴勒斯坦是在羅馬的統治下,但是公會仍有主權管理這一省的內政和宗教上的事務。
【會堂】
會堂起於撒母耳時的先知學校(撒上十11,十九20~24;王下二1~18),
等到被擄後沒有聖殿可以敬拜上帝時,會堂因之漸漸發展起來,到耶穌時,單是在耶路撒冷的會堂就有四百處之多。會堂內有抄寫的聖經,前邊有長老們面對會眾的
座位。有時會堂也當小法庭之用,「趕出會堂」是當時一個嚴重的刑罰。如果會堂的人數太少,他們就建立一個祈禱處;他們多喜歡在河邊、海邊,以便施洗;在外
邦,他們歡喜在城外,免得染到外邦人的污穢。管會堂的人,是很有地位的,並不是看堂的門房,他們的責任是:(一)召集會眾,(二)保管聖經,(三)維持秩序,(四)請人讀經或講話。
會堂(Synagogue)開
始於猶太人被擄的時候。那時聖殿已被毀壞,國民流散各處,所以凡有猶太人的地方,就需要有聚集敬拜上帝及聆聽上帝的話語之場所,會堂乃應之而生。猶太人歸
回本國後,會堂繼續存在於國內,及國外有猶太人的地方。國內每一個較大的鎮市中,都有一個以上的會堂。耶路撒冷雖然已有聖殿,但也有許多會堂。
使徒行傳敘述,只要帝國裏何處有猶太人存在,何處就會有會堂存在。保羅無論訪問任何一個城市時,總是在會堂裏開始作見證。教會初期的集會及集會所,倣傚會堂的地方不少。
【法利賽人】
起初是一班熱愛祖國、虔誠為上帝的人,因著大祭司西門為己而不為上帝,他們就與馬克比黨分開了,所以他們的敵人叫他們為「法利賽黨」(意即「分開」)。 他們盡力守律法和遺傳,叫自己高過普通的人們,所以法利賽人這名詞也就成了他們宗教的宗旨了。
他們因著注重守律法,就漸漸趨於注重外面,而忽略了內心;他們在路口上禱告,衣服襚子放寬了,行路仰天,免得看見婦女;他們對人嚴格,外面死守規矩,但內心卻依舊敗壞,所以「法利賽人」這名詞,後人竟把它作「假冒為善」解釋了。
法利賽黨原分兩派,也就是兩個學校:一是沙買派,反對學希臘文化,十分守舊固執,他們非常反對耶穌;二是希列派,是開明的,肯吸收外國的文化,保羅的先生迦瑪列就是希列的孫子。
【撒都該人】
本
是所羅門王時代大祭司撒督的名字,後人用此名稱呼他們的黨。他們反對法利賽黨只講熱心而忽略道德的行為;他們注重道德行為,因此又趨於一端,就是著重行為
而忽略了信仰。他們只接受五經而不重先知書,也不接受遺傳,所以他們不信鬼魂、天使、復活等道,對彌賽亞國也不關心。他們在政治上很有地位,經濟方面都是
富戶,大祭司亞拿、該亞法都是屬於這黨。這是法利賽的敵黨,更是反對教會的最惡的勢力。
【文士】
文
士起源於以斯拉,在被擄期間大大的發展起來的;文士不是一政黨或教派,他們是一些猶太國的學者,是各黨中都有的,不過大多數是出於法利賽黨。他們主要的責
任是抄寫律法;宣讀律法書和講解律法,他們更是注重口傳的律法,他們自己不寫別的東西,只抄寫律法,因為恐怕混亂了律法。可說他們是民間的教師;他們的稱
呼是拉比,再大者稱拉班。
【聖殿變成賊窩】
聖經記載主耶穌至少曾兩次潔淨聖殿。當時因遠來的猶太人不便帶牛羊,所以殿中有驗好的牛羊。平日通用的乃羅馬錢,猶太人卻要用本國錢獻給上帝,所以殿中又有兌換銀錢的需要。這些事不為不對,但商人和祭司勾結,從中剝削,妨害敬拜,就不對了。
一般猶太人把屬於殿的房子、院子都稱為殿。屬於聖殿的共有兩個院子(參王下廿一 5,廿三12),即內院和外院;外院即外邦人拜神禱告的地方。而今大祭司竟剝奪了外邦人的敬拜,而變為取利作買賣的地方,是聖地俗用了。主為著萬國人的利益,就趕出了作買賣的人。
【猶太節期】
(一)安息日:安息日為休息敬拜的聖日,每七日來複一次,即每週中的末日(禮拜六)。在這一天中,猶太人都被嚴禁工作,違者須受重罰。
(二)逾越節:這是各種節期中最古的,在四月一日左右舉行,是記念猶太人從埃及的捆綁之下得蒙釋放,脫離為奴之地;更是追念天使越過了猶太人的住宅而去擊殺埃及人的長子(出十二1~28)。這個節期共計七日,恰在兩個安息日之間,為猶太人舊日最主要的一個節期。各地的猶太人,凡是有力量的,都上到聖城來守節。
(三)五旬節:五旬節就是五十天的節,由開鐮收割、獻一捆初熟的莊稼安息日的次日(即七日的第一日)算起,到七個安息日(所以又稱七七節,出三十四22;申十六9)的次日(又是七日的第一日,共五十天),這天稱為收割節,獻初熟的土產(不只一捆)。
初熟果子的筵席,是在逾越節之後五十天舉行。那大約是在五月下旬,這是五穀收成的時候。其中一個禮儀是用新麵粉造成兩個大餅,舉行搖祭。這個節期又是記念摩西律法的頒佈。
(四)贖罪日:猶太曆七月初十日,大約在九月底,乃猶太人一年當中最嚴肅的一個日子,全國宣告禁食,因為這一天,大祭司要帶著血進到聖殿的至聖所,為百姓的罪贖罪。
(五)住棚節:每年從七月十五日起(參利廿三33~44),
住樹枝搭的棚共七天,記念他們在曠野住帳棚的情形。有兩個火柱,以表示雲柱和火柱曾引導他們。又有利未人用金碗由西羅亞池子取水來,由大祭司把水倒在壇
上,這是記念曠野磐石流水的事。倒水的時候,他們都彼此唱:「歡然從救恩的泉源取水」,也述說在曠野磐石流水的故事,同時大家又祈禱,求上帝賜以及時之
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