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田立克的神學


田立克神學的歷史發展

         田立克(Paul Tillich18861965)在普魯斯出生,父親是路德會牧師。他曾以傳統信仰教養自己的兒子,然而,田立克的母親是鼓吹開放的。

    田立克在農村的環境中長大,一生熱愛大自然。他年輕時,全家曾搬到柏林,稍後,他又在柏林、杜平根及哈勒攻讀。他在佈雷斯勞取得博士學位,在1912年按立為路德會牧師。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田立克做了德國的導師﹔1924年,他開始在馬堡教授神學。他也受到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存在哲學的影響。

    由於田立克在三十年代公開反對希特拉,1933年,他在法蘭克福大學的教職被開除。他移民至美國,在紐約協和神學院、哈佛大學及芝加哥大學任教。他寫了一本三冊的《系統神學》(Systematic Theology)和其他書籍。

        田立克被人稱為「神學家中的神學家」。他寫的文章不易讀,而他的神學在德國被視為自由派,在美國則被視為新正統派。他的神學在當地稱為「辯證神學」。田立克也宣稱自己是站在自由主義及新正統主義之邊界上的,他可以代表新正統主義陣營的激進分子,而巴特則代表保守一派。

田立克神學的教義觀點

         神學主體

    田立克嘗試從哲學,而非從神學去瞭解上帝,傳統的字眼如「上帝」,只是宗教的符號而已。上帝不是一個人格的存有(personal being),而是「存有」(Being)的本身。上帝是存有的根基(Ground)及力量(Power)。上帝是:「在一切有限存在之上的所有有限的存有物是存在的,但上帝卻永存的。」

    田立克說:「若肯定上帝存在與否,同樣是無神論的。上帝是自己存有本身(being-itself),而不是一個存有物(not a being)。」

        罪論

    罪被描述為從人的本我,或人從自我存在的基礎上的疏離。人類墮落不是歷史事件﹔「這是一個從本質(essence)到存在(existence),非暫時性的過度。『墮落』是可悲的,因為墮落的結果是人從存在的本質中抽離。」

    罪的基本特性是破壞了人與上帝的合一。「人的存在抽離於他存有的基礎,也抽離於其他的存有和自己。」

        救恩論

    救恩不能用傳統的字眼表達。田立克認為,救恩可在新的存有(New Being)中找到,這是可以在基督生平裡所看到的「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因為基督表明了真正的關切。終極關懷是對所有事情的最根本關懷(primary concern),與「存有」(being)及「非存有」(non being)相連。人察覺自己的有限性及「非存有」,於是產生憂慮。人向基督仰望(但這不是按正統意義所理解的仰望),基督可以將人從疏離中拯救出來。
        基督論

    主張「耶穌基督」不應按照傳統字眼去描述或理解的,耶穌不被視為一個歷史人物。基督是「『新存有』(New being)的標記(symbol),成為分解人與上帝疏離的一種力量。」

     所以田立克反對基督道成肉身和復活的信念。

田立克神學的評價

         田立克可被稱為一個哲學家而多於神學家。他所關注的是意念及概念,而不是聖經的歷史事件。基於這一理由,田立克過於相信人的理性。更甚的是,他使用現代的類比手法來論釋聖經。他把新的意義附加於聖經話語上。他否定上帝的位格,稱上帝為「存在的最終根基」(Ultimate Ground of Existence)。個人的罪及對上帝的背叛被否定,正如否定在伊甸園人類墮落的歷史事件一樣。人類的罪是由於缺乏關懷。救恩不是藉著歷史上的基督完成的﹔救恩只是一個符號。根據田立克的神學,耶穌基督不是聖經中的歷史人物。救恩不是透過贖罪的工作完成,而是透過最終的關切。

        田立克對聖經的看法,摧毀了所有以歷史為基礎的基督教信仰教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