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8日 星期三

為何要讀聖經?

 

       ()因為聖經在道德界是最大的珍品,假如有人從另外的星球,降落到我們所住的這個世界上,他所看見的第一件事,就是銷路最廣的一本書──《聖經》。世界文學大成《莎士比亞全集》,不過譯成四十國的語言,年出一萬冊而已;但聖經已經譯成七百二十五種方言(今已譯成一千一百六十五種方言),年出二千萬冊。在這本聖經的背後,有著何等偉大隱祕的能力!

       (
)因為聖經包含著世界上惟一純潔信仰的基本的文獻。不讀福音書而反對基督教的人,那是對耶穌基督不公允,也是對自己的靈魂不公允。惡人為現在與將來惟一的希望,就是以為上帝的話不可靠。

       (
)因為聖經的產生是由於神蹟,並且在教會奇妙的環境中成長的。當先知發言,使徒說 :「聖靈如此說」的時候;聖靈就寫出聖經「因為預言(聖經各卷都是預言,為眾先知所寫歷史的事實)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彼後一21)

       (
)因為聖經說上帝是它的著者,舊約先知有二千六百次提到他們的話就是上帝的話,新約使徒有五百二十五次這樣說。為要證明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我們只要接受它為真實的就夠了。如果上帝的意思是不叫我們讀聖經,祂根本就不會寫出這六十六卷來。

       (
)因為聖經實在是感人至深。聖經已使千萬人為罪痛悔;也垂聽了眾聖徒的祈禱;祝福聖靈所重生的人;為智者所闡釋,因赤子之信而發出香氣;它的篇幅為那些在病床上呻吟之人的手所翻亂;為殉道者的鮮血所染紅--如今聖經比先知、使徒寫成時有更大的感力。

       (
)因為聖經能叫驕傲的人變成謙卑,在各處叫人悔罪改過,警告人永遠地獄的可怕,所以它是一本普遍被歡迎的書。據說聖經已被聖徒的罪證為真實。由於它為罪人所接受,更證明聖經是屬上帝的書。羅哲斯說:「聖經是人所不能寫出來(如果他願意),如果他能,他也是不願意寫的一本書。」

       (
)因為在邏輯上的取捨來說,不信聖經就是絕對的背道。歐斯古(Osgood)教授在浸信會大聚會中,在他引證了幾段高等批評的論據以後就問說:「這就是高等批評的公正陳述麼?」有許多高等批評派在場都回答說是,歐斯古回答說:「諸位!我已經一句一句地讀了培恩.多馬 (Tom Paine)的《理性世代》(Age of Reason)(這是一本反對基督教的書)。當最後一個未重生的人埋葬在第二次死的時候,聖經仍然在寶座上屹立,為上帝不變的金剛石。」

       (
)因為聖經將世人的救主指示給我們。惟藉基督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我們方能罪得赦免,而得永生。「舊約是被歸納在『基督』這兩個字以內,新約被歸納在『耶穌』這兩個字以內,全本聖經的中心就是『耶穌基督』。」(白洛克會督語)

       (
)因為我若不把全本聖經融會貫通,我基督人的品格就不能發育。主耶穌說每個真理都是一顆種子,當撒在誠實的心田中的時候,必要結出果實來;假如我拒絕種子撒在我裏面,那麼在我的品格上,就永遠不能結出果實來。然而判斷我的行為的,乃是新約聖經。「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約十二48)

       (
)因為我盡心愛慕聖經,我如今成了何等樣的人,並且我一切所有的義行都在於聖經。有人問一個老寡婦說:「妳有聖經麼?」她回答說:「如果我沒有聖經,我如何能活下去呢?聖經是我年幼時的指導,也是我年老時的杖;聖經打傷我,也醫治我;聖經指示我為罪人,把我領到救主面前;它一生賜給我安慰,並且在死的時候要賜給我盼望。」

潘湯(D.M.Panton)

 

祂是一切最親

    


       詩歌的作者很可能是潘湯 (D.M. Panton)。潘湯是上帝重用的僕人,對聖經的預言尤有見地。當和受恩教士因謠言而要從中國的福州返回英國時,她的情緒非常低落,後來在潘湯那裡聚會,得潘湯很大的幫助。

 

    和受恩第二次來華傳道,再不是由聖公會差派和支持。潘湯給了和受恩幫助,和受恩又給倪柝聲幫助;所以倪柝聲對預言的看法,也就是受潘湯的影響。而潘湯的老師是誰呢?是戈懷德(Robert Govett

 

    司布真說,哥懷德的作品裡面有金子,而且他寫的東西是跑在他的時代前面一百年。根據富勒(Fuller)神學院的史密斯(Wilbur Smith)教授說,在眾多的啟示錄註釋裡面,哥懷德的啟示錄註解最合乎聖經,是根據聖經來解釋啟示錄。戈懷德是在Norwich開設聚會,後來他講解山上的教訓,潘湯就是因為聽了他之山上的教訓而得救的,以後也就在那裡聚會。

 

    潘湯既從戈懷德得到很多的幫助,又很愛主,所以解釋預言也很有亮光;他出版了一本很好的雜誌《黎明雜誌》。倪柝聲當初出版《基督徒報》,有很多資料是從《黎明雜誌》取來的。

 

    潘湯的文學造詣很高,文章寫得很好;《黎明雜誌》常穿插一些高水準的詩,倪柝聲不單摘取裡面的信息,也翻譯其中的詩歌。這首「祂是一切最親」,就是那雜誌上譯過來的,大概在一九四八年前後的牯嶺訓練聚會中首次使用,後來在中國的基督徒中廣為流行,深受喜愛。

 

Lyric
. 祂是一切最親,我所一切最愛;  
     
人生平常所尋,人生終久所賴。

. 缺乏之時豫備,無倚之時扶持,  
     
所有美時最美,無論何時信實。

. 無窮喜樂原因,年日展開不改;
     
祂是一切最親,我所一切最愛。

1. Nearest of all is He, Dearest of all to me;
   Mine in life lowly ways,
   Mine in life common days: 

2. True, in the time of care, Fairest, when all is fair,
   Strength of my helplessness,
   Always at hand to bless;

3. Secret of joy untold, Changeless, as years unfold;
   Nearest of all is He; 
   Dearest of all to me! 

 

 

 

《潘湯語錄》

 

  • 若生命是藉著信,賞賜則是信入後的結果。
  • 每一個人都需要這兩面的稱義。先是藉著寶血,後是藉著順服;先因信得稱義,後因行為得稱義;一面稱義得生命,一面稱義得賞賜。
  • 上帝至高的賞賜,是根據所有服事的動機到底是什麼來決定的。賞賜也是給所有為基督受苦的人存留的。
  • 那火會準確的將工程的材料顯露出來,因為,乃是基督的眼來一遍又一遍的搜尋。
  • 有一個特殊的名字說出了所有的過犯-你這「懶惰的奴僕,無用的奴僕」,……他所作錯的,就是在服事上保留了他的能力。
  • 大災難的烈火,將會「烤乾」那些緊抓這地不放的根。
  • 每一個上帝的兒女,都有可能從那可怕的大災難時期逃離出來。但是這個應許是嚴厲有條件的。
  • 上帝沒有明示基督再來的日子,為要使我們能夠時時儆醒;上帝也沒有明示被提的神聖準則,為要使我們能竭力往前,達到完全的地步 。
  • 被提不僅是幾次的行為改變,更是一生的奉獻。

 

審判台前亮光下

  潘湯是一個活在基督審判台前亮光下的人,他的生活和工作是我們的榜樣。他對於信徒們被提的教導,以及信徒們在基督審判台前得賞罰的認識,對我們助益良多。對我們有同樣幫助的,是他不只教導這些事,他奉獻與聖別的生活,他一生的勞苦:為著罪人得救、為著福音傳遍全世界、為著基督徒在全地見證的純正與影響,在在都證實他是一個活在向救主交賬的實際裡的人。

真理在基督裡是真實的

  「責任與交賬」不應該僅僅是一種字句道理。對潘湯來說,這些真理在基督裡是真實的,也藉著基督的靈成了他的實際,更徹底地改變了他的一生。無疑地,主耶穌基督要來審判祂信徒的工作是有原因的,祂也事先讓信徒們知道會被審判。對我們而言,祂經綸的這一方面,應該鼓舞也激勵我們,叫我們都為著基督也只為著基督而活。對潘湯來說,這些真理的釋放,能夠完成上帝心頭的願望。

  這樣說也許並不為過:今天絕大多數重生的信徒,不是不瞭解這些真理,就是完全拒絕這些真理。這些教訓叫人聽了並不舒服。對於我們接受稱義和在基督裡的永遠生命,新約的要求是確實可知的:藉著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功救贖的死,我們得以因信稱義(羅三2324 28);我們知道我們有永遠的生命,因為我們已信入上帝的兒子的名裡(約壹五1113) 。然而,用潘湯的說法,我們接受國度獎賞的唯一標準乃是:上帝的認識和稱許(基督的審判台,第57頁)。主耶穌確實對祂的信徒們有安息的應許,卻從未要他們過太安逸的生活。許多人拒絕這些公義的話,並不足為奇(來五1214)。

上帝的話是靈和生命

  這些關於少數人被提和信徒們得賞罰的真理,不是普遍被人接受,基督徒在這方面的討論仍然趨向道理的層面。舉個例子來說,在馬太福音二十五章中五個愚拙的童女是信徒呢?還是非信徒?得救了沒有?這真理是在說信徒之間的區分,還是在區分信和不信的?這些問題仍是在道理的層面。要解決這些爭議,我們必須認識,上帝在祂的計畫裡確實區分不同情形的信徒,來得千年國的獎賞,這在基督徒初期的生活確實有一些啟發作用。然而,只知道這樣的教訓,並不能使人成為精明的童女,甚至幾乎無法保證在審判台前會得著獎賞。

  有的基督徒,他們一生的活出配得過上帝的呼召,卻不懂得這些事,於他倒也無傷;但人若懂得某些教條卻不活基督,於他卻無助益。關於這件事,一個比較完美的起點,是認同一個事實,就是我們得重生後的行為,對上帝而言是緊要的。我們都要站在基督的審判台前,上帝也確實應許一個特別的獎賞給儆醒忠信的信徒。

  若是上帝關於被提與賞罰的話成了我們的靈和生命,那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心和我們的生活?沒有這等知識的人,或許會錯誤的自信,認為無論他們怎麼活都沒有關係。然而,僅僅把這等知識當作教條的人,可能會變得很悲觀,認為他們無法達到一個不可知的標準而懼怕主的再來。

主耶穌,你來

  保羅和約翰,因著知道他們的救主要來,也要帶著獎賞而來,就憑著這樣的良心活著(啟二二12)。保羅不盼望免去刑罰,卻竭力奔跑,為要得著獎賞(腓三1114)。有一他連得的僕人,乃是因著害怕而失敗(太二五25)。那五個愚拙的童女,乃是因著不儆醒,沒有為她們的新郎來到準備好而失敗(太二五1013)。請問,哪一位正常的新婦,不是在熱切的等候她的新郎,並為著新郎的來到做準備?

  潘湯在《被提》一書中的最後四個詞不僅意味深長,也幫助我們認識他屬靈的情形。他重複使徒約翰回應主耶穌的應許,「是的,我必快來。」(啟二十二20)願我們也有同樣的回應「阿們。主耶穌,你來。」

 

以一生的奉獻來預備

 

  潘湯在他的著作《被提》裡,說明了他對被提的認識。被提是「根據信徒們在基督裡的成熟度而有的揀選」。有些信徒將會在大災難開始前,被提到與主的同在裡;其他人則會被留下,正如潘湯所寫:「大災難的烈火,將會『烤乾』那些緊抓這地不放的根。」(被提-

基督的巴路西亞

  「巴路西亞」這個真理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這是基督再來的真理的核心……聖靈用「基督的巴路西亞」一詞,說出祂與地臨近時的顯現,祂「在空中」臨近……隱藏地降下,被雲所遮藏,然後突然出現,是看得見的,也是有形有體的,祂是公義的日頭。其中的插曲就是巴路西亞。

  「然後我們這些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同時與他們一起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會……」(帖前四17)巴路西亞將是主所說童女、他連得、和銀子的實際。在寶座前將設立一個審判台,而能得著來自審判台的肯定,將是門徒們最大的賞賜。

  上帝沒有啟示巴路西亞到底會持續多久。敵基督不能在巴路西亞以前顯現(帖後二6),卻將在巴路西亞以後作王三年半(啟十三5),所以巴路西亞至少有三年半。然而,沒有什麼能限制我們的主在諸天裡停留更久的時間。

死去的人

  向來,「沒有人能在天上、在上帝的同在中站立得住」,是一個被人忽視的真理。沒有一處聖經說,那些死去的人是在「天堂」。……大衛曾說:「祂不被撇在陰間,祂的肉身也不見朽壞。」照著使徒的話,大衛在這裡所說的並不是他自己的魂。為什麼?因為彼得說:「這位耶穌,上帝已經叫祂復活了。」(徒二32)又說:「大衛並沒有升到諸天之上。」(徒二32

  照著聖經所說,死去的人都在陰間裡,是在地底下的某個地方。凡在基督裡死了的都要起來(而不是降下來),在空中與主相會(帖前四16)。現今,「那些死了的人分別在兩個地方。財主(主比喻中的富人),比如所多瑪人(猶7),被監禁在陰間的下層,不斷的受那不熄之火的極大痛苦(路十六23)。樂園,就是我們的主以及與祂同釘那悔改的犯人,在主釘死當天晚上相見之處,是一個安息之處……。在基督裡,生是好的,死是更好,復活則是上好。」

活著的人

  我們現在來看主再來時那些還活著的人。主的大預言,在種種問題中召喚也環抱全世界,我們可預期這預言涵蓋了整個人類:這預言有三個部分,顯明上帝所劃分地上的三種人的命定-猶太人、外邦人、和上帝的召會(林前十32),這三種人也都存留在這世上,直到世代的終結……關於猶太人和外邦人這兩個部分,所有的預言都是具體的;關於召會這個部分,所有的預言都是表徵的。

  預言的第一部分(太二四731)啟示出猶太人的定命,「救恩」是身體的得救。第二部分(太二四32,二五30)說到召會,猶太人的逃避要靠著身體的行動,召會的逃避卻要靠屬靈的儆醒。第三部分是關於外邦人(太二五3146),說到在上帝的國度設立之前,這個舊世代的最後一幕,在主以及那些與祂一同作王的人管治之下,「綿羊」活在千年國的地上。

  我們現在來看被提的條件:關於召會的情形,主說「取去一個,撇下一個」(太二四40)。誰沒有被提呢?在這兩個相近的人當中,取去一個,撇下一個,那被撇下是不信的人嗎?絕對不是。第一,不儆醒,是他不能被提的原因。第二,被提時,只有門徒在場。第三,我們的主直接禁止不信的人看到主的再來(路十七20)。第四,若你要一個不信的人留意主的再來,他會聽你的話去做嗎?第五,若那被撇下的人,那被搶的家主,和那不忠信的奴僕都是沒有重生的人,那麼主這些囑咐就不是給門徒的了。第六,若這些警告是給世人的,那麼基督對那些屬祂的人的警告,一定是更深奧的:祂理當用清楚的確據來鼓勵他們-他們的被提是確定的,但他口中卻從未說過這樣的話。第七,這些壓倒性的證據顯明:有哪一個信徒能夠不儆醒?當你不儆醒,馬上就會落到該有的刑罰裡,如果你是在主再來時不儆醒,就一定會被撇下……所以讓我們注意,主在歷世歷代對凡屬於祂的人嚴肅的呼召,這呼召現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迫了:「我對你們(使徒們)所說的,也是對眾人(門徒們)說,要儆醒。」(可十三37

收割麥子

  收割麥子的預表,驚人清楚的描繪了信徒被提的事。我們的主一次永遠的定下了收割的原則:「穀既熟了,他立刻用鐮刀去割。」(可四29)沒有農夫會以特定的日子來決定要不要收割莊稼,都是在莊稼成熟後才收割……。同樣的,不是基督的回來決定麥子是否成熟,而是麥子的成熟決定了基督的再來之日。

  屬靈的收割開始於那獨一麥子的被割下。「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後在祂來臨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林前十五23)這是在祂的巴路西亞期間。在巴路西亞期間,有好幾個階段的被提……「他們是從人間買來的,作初熟的果子(沒有冠詞)歸與上帝和羔羊;是沒有瑕疵的。」(啟十四4 5)初熟的果子是上好的,是最熟的,所以也是最有價值的(吉爾博士,Dr. Gill)。

  然後是第二個被提。……現在我們到了收割的時候,……因為初熟的果子在天上顯現後,就有信息傳到坐在巴路西亞雲中的人子,「伸出你的鐮刀來收割,因為收割的時候到了,地上的莊稼已經熟了。」(啟十四15)正如麥子是在最熱的季節開始成熟,大災難的猛烈熱度,會「烤乾」那些緊緊聯於這地的根。

已收割與未收割的麥子

  聖靈揭示了不同階段的被提,藉此讓我們看見,在地上有一班上帝的僕人,在別人被提到上帝的寶座之後被提。……有一班「男孩子,是 將來要用鐵杖轄管萬國的;」(啟十二5)他們是主親自提名的一班聖徒,「得勝的,又守住我的工作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啟二2627)毫無疑問的,這裡所說的被提-「被提到上帝和祂的寶座那裡去了」-將他們完全從大災難中拯救出來,這大災難就是那古龍在男孩子被提以後所設立的 ……。

  這裡有一句話非常重要,「龍向婦人發怒,去與她其餘的兒女爭戰,」(啟十二17)「其餘的」就是留下來的人,就是遺民。這個字的希臘文是複數的,說出遺民的兩種特徵。第一,「這些兒女守上帝的誡命」,這是對上帝屬地子民特徵的描述;第二,「他們持守耶穌的見證」,這是對上帝屬天的子民,就是召會的描述……這兩種子民中凡不服從的,將要被擺在大災難忿怒的衝擊之下。

被提的條件

  「你既遵守我忍耐的話,我也必保守你免去那將要臨到普天下,試煉一切住在地上之人試煉的時候。」(啟三10)大災難是自洪水以來唯一傾覆全地的審判。這裡推翻了所謂全召會都要經過大災難的教訓:每一個上帝的兒女,都有可能從那可怕的時期逃離出來。但是這個應許是嚴厲有條件的。所以,既然逃避是視行為而定的,我們的主就留下了一個相對的警告。「你若不儆醒……」再一次提及主再來的真理,連同與這真理一致的生活,這是決定性的因素,「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絕不能知道。」(啟三3)巴路西亞已經開始了,但召會的使者,因著全然不知救主的來臨,所以沒有被提。這推翻了所謂全召會都會逃避大災難的教訓:上帝的兒女中間凡是不儆醒的,必定會陷入最後的「漩渦」裡面。

  被提是屬於審判的範圍,照行為得賞賜也是一樣,都不是隨著恩典而來的特權。所以,在被提以前,一切都是不確定的。不管人昨日是如何的完全,今日又是何等的有把握,但明天的生活行動仍然可能有問題:只有被提-真正的被取去-才能證明你一直都是忠誠的,直到主從天降臨的日子。

以諾

  被提(這是叫上帝喜樂的)不僅是幾次的行為改變,更是一生的奉獻。舊約說到,「以諾與上帝同行」(創五24),因他不斷的討上帝喜悅,以至他的生活行動叫他能被上帝取去。他所改變的是地位,而不是方法。「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上帝用不尋常的方法將他從地上取去,好使人人都知道他與 上帝的心是何等的親密。(Calvin

預備好被提

  我們的探討,結束在基督再來最實際的問題上,這也是聖靈最注重的,就是我們是否預備好了。上帝沒有明示基督再來的日子,為要使我們能夠時時儆醒;上帝也沒有明示被提的神聖準則,為要使我們能竭力往前,達到完全的地步 。

  在主與(得勝的)聖徒回來以前,許多預言仍然沒有得著應驗;在主回來提接(其餘的)聖徒之前,所有的預言都會得著應驗。召會的工作不在於不可知的事物和時間上,……而要堅定持續的活在儆醒裡。這樣的態度是她的保障,她的生活,也是保守她「童貞」的原則。(God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