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加爾文的上帝觀

 
  1.上帝的絕對主權


  加爾文在強調人的無能時,也非常強調上帝的全能。對加爾文來說,他認為研究上帝的所有屬性(例如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都不是太重要的。上帝是怎樣的上帝,他有多偉大多無限,跟我們有甚麼關係呢?我們唯一要知道的是,以耶穌基督為主,這才與我們有最切身的關係。因此,抽空地討論上帝的屬性,根本毫無意義,試問上帝能否造出一塊連它自己也抬不起的石頭,跟我們的生命有何關連?但倘若我們認真看待耶穌基督是主這個真理,我們的生命就有嶄新的改變。加爾文認為上帝最重要的屬性是:它是一位有絕對主權(absolute sovereignty)的上帝。上芾統管萬物,掌管人類的歷史。


  上帝論是加爾文神學思想的關鍵。我們讀《基督教要義》,會發現他基本上是按照聖父、聖子、聖靈這三一論,將全書分為四大部分(聖靈論包括了卷三和卷四)來闡述。加爾文的神學是以三一論為架構的。聖父論關達到世界的被造,基督論關乎人論、罪論和救贖論,聖靈論則與基督徒的成聖(有稱為[工夫論] )、教會論和末世論有關。加爾文強調上帝是宇宙萬有和人類歷史的主,祂的作為彰顯祂的本質,祂是一切的一切。


  2.上帝的護理


  從上帝的主權,自然推論到他的護理(Providence)。


  上帝的護理觀念在加爾文的思想中佔有非常顯要的位置。他在相信世界是由上帝創造之餘,更認定世界仍由祂所掌管。他斷然拒絕日後(啟蒙時期)那種[自然神論]Deism)的觀念——認為上帝在創造世界,為其設定軌跡和注入動力以後,便任由它自動運轉。上帝既然從無中創造萬有,祂便不能填臾離開世界,否則世界將復歸無有。上帝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萬有常在他的執掌、保守及護理之中。歷史的每個時刻、宇宙的每個片段,都有上帝的恩典,也得靠賴上帝的思典。人的犯罪不能破壞上帝的計劃,但上帝卻能使壞事變為好事。


  加爾文所提倡的預定論,與他的護理觀有密切的關係。人若拒絕上帝預定了人間一切的說法,在某程度上乃否定了他對世界的管轄權力。例如不少人便倡言上帝只決定了歷史發展的大方向,至於具體細節卻仍未有定案,需要由人開創,篇其賦予內容;更有人主張人是與上帝一起創造歷史(cocreation)。加爾文不能接受以上的觀點,他相信上帝早已經構畫了整個歷史的劇本,並且無時無刻ˍ不是這齣戲的導演,我們每個人不過是按本子演出的演員罷了。

 

加爾文之啟示觀

 

  路德神學的起點是人自覺自己徹底無能,無法倚賴行為成聖,故必須藉信心領受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恩典,因信稱義。從這裡出發,路德將他的神學思想扣緊著耶穌基督的救恩,建構出一套「十架神學。他的神學肯定不是人本中心,卻是由人開始的。但是跟路德不同的是,加爾文的神學並不是以個人的屬靈經驗為始發點的。他的神學中心是上帝的道,而起點則是上帝的啟示。


  加爾文認定人在屬靈的事上是徹底無知的,上帝的超越性是被罪污損了的我們所無法認識的;故單靠理性,人無法尋得或明瞭有關上帝的真理。我們之所以能認識信仰,乃因上帝首先向我們說話。上帝與人之間的鴻溝必須由上帝親自逾越。上帝取了人的樣式,向人說話,人才能有明白的機會。整個信仰及神學的起點是上帝的啟示。六十六卷聖經是信仰的起點,所以,加爾文的神學系統是建造在聖經神學之上的。


  聖經不獨使信仰成為可能,也同時規範了信仰的範圍。不少人對神學家有所誤解,以為他們是閒著無事,翹著腿作天馬行空式、胡思亂想的傢伙(那些吹噓後現代理論的所謂[神學家] 倒不折不扣是這一類人)。對加爾文而言,一支針尖可供多少天使在其上跳舞、上帝在創世以前究竟做甚麼、信徒將來復活後是否每天都得唱詩等,統統都不屬於神學的合法問題的範圍內。

 

    神學問題是回應性的,就是回應上帝的啟示。聖經所不曾涉及的,便不能成為合法的神學議題(反正再反覆討論也不會有公認的答案)。畢竟,人無法窮盡宇宙人生的奧秘。

 

 

加爾文的聖經神學

 

    加爾文的思想由於受嚴謹的聖經神學所約制,也許沒有路德那樣具創意;但他的思想既清晰又系統化,卻亦為路德所不及。路德神學仍擺脫不了經院神學的格局,總喜愛作迴旋式的循環申論,且有許多富睿智卻不易明其所以的辯證式說法,諸如基督徒既是自由人又是奴僕等,一般人是很難充分掌握的。但加爾文則不然,他的思路明晰,邏輯細密嚴謹,首尾相貫,井然有序。

 

  加爾文可以說是一位聖經狂熱者,他將其神學系統乃至基督教信仰都搭建於聖經之上。他肯定全本聖經皆為上帝所默示。由於上帝是恆久不變的,全本聖經(包括舊約與新約)具同等價值,並且互相闡明,完全和諧。

 

    聖經具有四重特性:統一性(unity)、權威性(authority)、清晰性(clarity )和充分性(sufficiency)。加爾文強調聖經的統一性,所以主張以經解經。聖經是基督教信仰最終極的權威,一切傳統和教義都得以聖經來加以證明,方取得在教會存在的資格。

 

    聖經不是符咒圖冊,當中沒有甚麼內容是神秘不可知的;加爾文認定字面意思就是聖經的意思,人人都可以明白,不需要具備特殊的屬靈眼光,聖經的清晰性為[信徒皆祭司] 提供堅實的理據。

 

    聖經在教義及信徒生活規範上有充足的指引,毋須作別的補充。加爾文是嚴謹的聖經神學家,他在《基督教要義》裡便花上大部分篇幅來闡明聖經的相關道理,而他更畢生撰述了大量的聖經詮釋(釋經講章)。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加爾文重視神學訓練

 

  除了《基督教要義》和聖經註釋外,加爾文也寫了一連串護教文章(稱為TractatuS),駁斥天主教、重洗派、自由派(Libertines)及其他錯謬的神學主張。這些作品同樣是為了賦予更正教一個清晰的神學身份,好在天主教及其他更激進的神學觀點中間,為更正教確定該持守的立場。宗教改革絕不是一場只破而不立的運動。


  加爾文早在1541年重回日內瓦時,便已計劃設立一間大學,專門訓練政府和教會所需的人才。由於計劃龐大,而日內瓦又是一個相對貧窮的城市,故一亙要到1558年,學校才正式籌建。學校共分兩個部分:第一是初學階段(SChola Privata) ,共分七班,主要培養兒童學習語言;第二是進深階段( SChola publica),學習神學、希臘文、希伯來文、詩學、辯證法與修辭學、物理和數學等。由加爾文的愛徒伯撒(Theodore Beza 1519-1605)擔任院長。學校訓練出大量傳道人,遍佈歐洲各地,推動宗教改革工作和推廣加爾文思想:因此,它成了發揚加爾文主義的主要陣地,這亦協助奠定加爾文主義在宗教改革運動的領導地位。


  加爾文強調教會的普世性,在他有生之年,積極參與不同地區的宗教改革派系的聯絡和對話,和墨蘭頓、布塞爾等亦維持友好的關係。他努力推廣宗教改革思想,協助英國(特別是蘇格蘭)和法國改革教會,派遣牧者前往襄理會務,又寫信安慰和鼓勵那些正遭受迫害的信徒。這種主動的普世性參與,也助長了他個人的思想的流播。


  由於加爾文的神學清晰易懂,而且很有系統,故很快便成了更正教的思想主流。他所開創的改革宗神學傳統,影響無遠弗屆,包括瑞士、法國、蘇格蘭、荷蘭、南非、美國等地,成了長老宗、聖公會的低教派、公理宗、浸信會,乃至絕大多數由聖公會分裂出來的更正教教派的神學傳統。

 

 

加爾文對教會組織變革

 

  加爾文擬定的《教會組織法》,對當時及日後的更正教會均有重大影響。


  加爾文反對天主教會的教皇制度,認為這既不合乎聖經,亦與初期教會的做法不符。沒有一個使徒的地位明顯地凌駕於其餘的使徒之上,而初期教會基本上是各地自治的,主教不過是由當地教會所選立的罷了,他們的地位亦不超過扮演協調者(moderator)的角色。


  加爾文相信教會最重要的職責是傳講上帝的話語,故教會的組織必須依據這個目標而設計。按照保羅的職事清單,加爾文認為使徒這個職分已成為歷史,而負責講道的先知亦可由牧師和教師統攝,因此教會最重要的兩個職事是牧師和教師。牧師最大的職責是宣講,而教師〔他又稱為學者(doctor)〕則是教導和護衛真理。至於教會的管理權,則落在一群長老及由他們所組成的長老議會身上,而這就是前文提到的教會法庭。這些長老之中,既有牧者亦有平信徒,平信徒便是市議會的成員。他們同時是政治領袖和教會領袖。最後,教會也有一群專責慈惠和庶務工作的執事。因此,教會存在著四重職事:牧師、教師、長老和執事。


  日後領導蘇格蘭進行宗教改革並建立蘇格蘭改革宗的諾克斯(John Knox 15141572),便進一步將這個長老體制發展成[長老宗教會]Presbyterianism),並將長老分作兩種:一種由平信徒組成而專責教會管理事務的,稱為[ 管理長老] RulingElder),而同時負責講道的牧師稱為「教導長老」(TeachingElder)。他們的職權相等,分別只在於是否擔負講道之責。


  許多時候,我們對[信徒皆祭司] 這個宗教改革的信條有所誤解,以為這即等於泯除一切牧師和平信徒的分別。為示平等,所有從前由牧師專責承辦的,如今信徒都可以分一杯羹; 因此平信徒可以擘餅、可以施洗、可以講道。我不反對有人作如是主張,但得指出,這絕非馬丁路德、加爾文等改教者的想法,也非[信徒皆祭司]此教義的原來或必須蘊含的意思。

 

    「信徒皆祭司的意思是:所有人在上帝面前的地位是均等的, 沒有人會比其他人更加神聖。可是,馬丁路德和加爾文都強調信徒各有不同的恩賜,並且得按其恩賜來分派在教會裡的不同職事。牧者在教會中負責講道,不是因為他比其餘的人要神聖,只有他能聽到上帝的話,而是因著他被確認為具有講道和教導的恩賜,並曾接受適當的訓練而已。

 

    對路德及加爾文而言,牧師與平信徒的分別端在於是否曾接受專業訓練,教導長老之所以專責承擔教導工作,是因為他們曾接受聖經和神學的訓練。『信徒皆祭司』所強調的是屬靈地位的平等,而非職事的相同。我們尤其得謹慎,別把在教會裡承擔職事變作一項「權利」,加爾文看所有職事者(ministers)都是僕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