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

耶穌之降生

 

  有關耶穌降生的記載,四福音中馬可福音略而不提,約翰福音只說耶穌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一14)。只有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馬太福音注重預言的應驗,它要向猶太人證明耶穌就是自古以來眾先知所預言的那一位。耶穌基督的降生,早在幾百年前就有先知預言:先知以賽亞說,將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賽七14;太一23);先知彌迦說,基督要降生在猶大地的伯利恆(彌五2;太二6);先知何西阿傳達上帝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何十一1;太二15);先知耶利米預言到有許多嬰孩被殺,拉結不肯受安慰(耶卅一15;太二18)。這些事都在耶穌降生前後一一應驗,其實耶穌後來所做許多事,也都有先知預言過。你能說這是巧合嗎?是上帝在保守,使祂藉先知所說的話得以成全。

 

  馬太福音第二章記載大希律王想要殺嬰孩耶穌的事情,更是顯出上帝奇妙的拯救作為。大希律是以土買人,亦即以東人,受羅馬皇帝分封,管理猶太、撒馬利亞、加利利等地。他娶了猶太哈斯摩尼王室之後瑪麗安娜成為他眾多妻子中的一個,又為了討好猶太人,任命其弟阿利多布作祭司長,但後來卻因嫉妒而把阿利多布淹死。晚年的時候,希律由於猜忌多疑而成為一個瘋狂的殺手,他不但殺了愛妻瑪麗安娜,又殺了她許多親戚,連他和瑪麗安娜所生的兩個兒子也不能倖免。臨死之前,他又下令殺那將要繼承他王位的兒子。大希律一聽到從東 方來的 博士說,伯利恆城中有一個猶太人的王降生,他和耶路撒冷全城的人就都不安,暗下決心要除去祂為快。但是博士並未照他所吩咐,回來告訴他那個王降生在那裡,反而從別條路回家(太二12),他一氣之下,就把伯利恆城四周圍兩歲以下的嬰孩都殺光。這是何等悽慘的一件事!沒有任何一個母親肯受安慰,但是面對像大希律那樣的 暴 君,他們也無力抵抗。猶太人對王有個期許,特別是他們期待「彌賽亞」來到,帶領他們掙脫異族統治。耶穌是彌賽亞,沒錯,祂要來作王,但是耶穌的國度並不屬於這世界(約十八36)。可惜大希律王不瞭解,大部份的猶太人也不瞭解,否則他們就不會這樣殺害無辜了。結果,耶穌降生帶給他們的是不安。

 

  馬太福音記載另一種人,就是祭司長和文士,他們雖然懂律法,地位又崇高,連國王有疑惑時都要來請教他們(太二3~6),但是耶穌的降生似乎與他們無關。他們十分清楚基督要降生在伯利恆,但是這個知識並未帶給他們什麼進一步的行動。在那最初的聖誕節,真正歡欣慶祝的是在野地裡的牧羊人,是那些願意尊耶穌為主、向耶穌下拜的博士們,還有願意順服上帝的約瑟和馬利亞。

 

  路加福音用另一個角度來描寫耶穌的降生。馬太福音是為猶太人寫的,他寫耶穌的家譜上溯到亞伯拉罕為止(太一1~17)。路加福音則為外邦人而寫,寫耶穌基督的家譜上溯到人類共同的始祖亞當(路三23~28)。路加福音強調,耶穌的降生是為萬民預備的(路二10、30~32),他描述比較多個人事件,像牧羊人、西面、女先知亞拿等看見嬰孩耶穌歡喜的情形。

 

  耶穌降生時,希律王和耶路撒冷全城的人都感到不安,你呢?耶穌的降生帶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耶穌降生時有一些博士帶黃金、乳香、沒藥來獻給耶穌。如果是你,你會帶什麼禮物來見耶穌?

 

耶穌的名字

 

你知道「耶穌」這名字是什麼意思嗎?耶穌還有那些別名?意思是什麼?

 

  猶太人和華人一樣,非常重視取名字,以為一個人的一生和他的名字有關。耶穌這個名字是天使取的,意思是「拯救」,因為「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太一21)。

 

在舊約裡繼摩西之後帶領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的約書亞,還有他原來的名字「何西阿」,都是同樣的意思(民十三8、16);它們是希伯來文,耶穌則是希臘文。你覺得耶穌降生與你有關嗎?你認為每個人都有罪,需要耶穌基督的救贖嗎?

 

  耶穌的另一個名字是「以馬內利」,意思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太一23)。這是舊約先知以賽亞在亞哈斯王面前提及猶大國要蒙拯救時說的一個預言,被馬太福音的作者引用來應驗耶穌的降生(賽七1~17)。

 

當世界充滿危險罪惡時,上帝不是離去不管,而是差遣祂的獨生子降生,表明祂願意與人同在,赦免人的罪,帶給人希望和光明。你希望有上帝的同在嗎?有上帝同在的生命有何不同?如果上帝願意時時與你同在,你的生活當作怎樣的調整?

 

  當先知以賽亞預言耶穌降生時,他還提到這個嬰孩許多其他的名字:「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 和平的 君」(賽九6),這都是要表明耶穌一生所做奇妙的事工。

 

耶穌的時代背景

 

1.羅馬的影響─政治

 

  耶穌時代,猶太人在政治方面受羅馬統治,在文化方面則受希臘影響,再加上猶太本身傳統的宗教,就形成耶穌所處之時代的背景。

 

  羅馬對它所征服的地方,安定的省份由元老院管理,指派省長統治,常有暴亂的則由皇帝直接派軍隊駐守,由提督、巡撫或地方長官管治。

 

  大希律靠其政治手腕被羅馬皇帝委任為猶太人的王,他曾經要殺嬰孩耶穌,沒有成功。他死了以後,遺囑將王國分給他三個兒子,見圖一。當然,這還需經過奧古斯都皇帝的批准。

 

 

亞基老

管理猶太、撒馬利亞和以土買等地,他不能稱為王,只能稱為總督(ethnarch)

希律安提帕

管理加利利和比利亞,他的地位是分封王(tetrarch),權力比總督小

腓力 I

管理巴勒斯坦北部及東北部,包括特拉可尼,以土利亞等地。

 

  亞基老就是馬太福音二22所記載的那位,但他不受猶太人歡迎,又任意更換大祭司,猶太起而反抗,到處都有暴動。後來猶太人向羅馬皇帝極力請願,皇帝就將他免職放逐,改派巡撫來管理猶太地。所以在新約時期,有時提到王,有時提到巡撫。

 

  希律安提帕就是娶其兄弟腓力II之妻希羅底,並殺死施洗約翰的那一位。耶穌在世時大部份時間在加利利,就是在希律安提帕的管轄區。他聽到耶穌的名聲,以為是施洗約翰從死裡復活,想要殺耶穌,耶穌稱他為狐狸(路十三32)。希律安提帕曾經向皇帝陳情,希望獲得更大權勢,但被懷疑具有野心,最後被羅馬皇帝放逐,死於異域。

 

  腓力I是唯一做得比較好的一個王,任內諸多建樹。他不是希羅底原來的丈夫腓力,但他娶希羅底女兒撒羅米為妻。他為紀念羅馬皇帝奧古斯都重建古城班尼亞(Panias),改名為凱撒利亞(Caesarea),但為與其他同名城邑有別,這城被稱為凱撒利亞‧腓立比(太十六13)。

 

  稅吏是替羅馬政府收稅的。通常皇帝只訂一個數目,全權委託稅吏辦理,稅吏常任意訛詐人,多收的歸自己口袋,故為猶太人所痛恨。

 

 

2.希臘的影響─文化

 

  希臘文化隨著亞歷山大帝的東征而帶到巴勒斯坦,這些文化和當地文化結合,產生了以希臘文化為主的混合文化,史學家稱為「希臘化文化」(Hellenism)。當地的城市,不但希臘式建築十分流行,希臘文也成為朝廷與民間通用的語言。這種情形在羅馬統治以後,並未改變。希臘文化可以說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打成一片。新約就是用希臘文寫成的,所以它能夠很快地流傳到各地。

 

  希臘文化的主要特色是崇尚自由、民主與獨立的精神,其文學、藝術亦十分發達。希臘人為了解答人生問題,產生了禁慾的斯多亞主義和講求享樂的伊壁鳩魯派﹔同時還有智者學派,新柏拉圖主義,犬儒主義,懷疑主義等各個哲學門派。而希臘人生性好奇,約翰福音十二20~21 記載有幾個希利尼人要來見耶穌,希利尼人就是希臘人。當使徒保羅來到希臘的雅典傳福音時,當地人都很好奇地要來聽聽看他要說些什麼(徒十七),這都顯示出希臘人好奇求知的特性。

 

3.猶太的傳統─宗教

 

  希臘文化帶給猶太人的衝擊是,他們能否同時接受希臘文化,而仍然忠於他們傳統的信仰。猶太人有的受希臘化影響較深,思想比較自由,比較追求物質享受,這種人大多散居在各地﹔有的思想比較保守,抗拒希臘文化,這些人多居住在猶太本土。耶穌當代猶太人的宗教集團和黨派可分下列幾種:

 

1)祭司:

 

祭司的職責原是獻祭、傳達上帝的旨意並教誨民眾。以色列人從巴比倫歸回以後,沒有王,外邦人也不希望大衛王室抬頭,祭司的權力便逐漸擴張而擁有政權。馬加比革命之後所建立的王朝更是祭司主政。但是在政治環境爭權奪利的風氣之下,祭司也難保清高。而外來的統治者有時任意廢大祭司,另立新祭司,甚至還有人用錢收買而得大祭司職。

 

2)文士:

 

文士原是抄寫律法的人,由利未人擔任,他們保存聖經,不遺餘力。以色列人被擄分散在各處設立會堂時,文士研讀並解釋律法,在教導百姓遵行律法上扮演極重要角色。像以斯拉就是文士,又是祭司。但是後來祭司慢慢忽略律法,文士就與祭司分開,而形成另一個專業。

 

3)法利賽人:

 

法利賽人的意思是「分別出來」,他們是與當政者不合而分離出來的一班虔誠人士,約在公元前150年形成。他們遵行律法,相信死人復活。在耶穌出生前一世紀,法利賽人中有兩位極具影響力的大拉比 ,形成法利賽的兩大學派,由希列(Hillel) 和沙買(Shammai)所領導。希列生於巴比倫,後來遷居耶路撒冷,對律法採取比較自由的態度。沙買這一派比較嚴格,他們反對那些傾向羅馬的政黨,同情並贊助謀求國家獨立。使徒保羅的師傅迦瑪列乃是希列的孫兒。

 

4)撒都該人:

 

撒都該人可能源自所羅門王時代的撒都,他們多為祭司階層的人,可以說是當時的執政者與權貴。他們崇尚理性,只接受摩西五經,不相信死人復活,反對法利賽人在律法之外又加上許多遺傳。其實撒都該人的興趣在於政治方面遠多過宗教。

 

以上四種人,文士和祭司是一種職業,法利賽和撒都該則為一種黨派。文士多半為法利賽人,但亦有少數為撒都該人;祭司則多半為撒都該人,亦有少數為法利賽人。此外,在新約聖經中還提到希律黨和奮銳黨。希律黨是擁護希律做王的人;奮銳黨主張與羅馬對抗,不惜使用武力。但到公元第二世紀猶太覆亡之後,大部份的黨派都消失無蹤,只有法利賽黨存留下來。

 

主耶穌降生時,正值羅馬人統治,但希臘文化瀰漫羅馬帝國各地,這正是福音傳播的最佳時機。

 

 

 

耶穌時代的背景之兩約之間

   聖經的舊約止於以色列亡國、被擄、與歸回,當時歸回的主要是猶大支派,後來又發展出以遵守律法為主的猶太宗教,所以他們就被稱為猶太人。從那時起,一直到耶穌的時代,可以說歷經了四個時期,總共有五百多年。這段時期通稱為兩約之間,亦即新約與舊約之間。

 

1.歸回時期:這是波斯統治的時代,公元前538~332年。

 

  波斯王古列時期,猶太人第一次歸回,由大衛的後裔所羅巴伯與祭司約書亞領導。他們一回到猶大地,立刻著手重建聖殿,但是才開工沒多久,就遇到鄰邦阻撓,建殿聖工遂遭擱置。幸好此時有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及時起來鼓勵百姓,他們才在大利烏王一世第二年復工,而於第六年完工。這段建殿經過記載在舊約的以斯拉記裡。

 

  文士以斯拉帶領第二批猶太人歸回,他搜集、考究律法,並在聖殿裡負責教導律法。相傳五經的編纂他的功勞不小。同時期還有省長尼希米,率領百姓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並整頓當時的一些弊病。稍後,猶太人險遭滅族,以斯帖挺身而出,整個民族得蒙上帝奇妙拯救。

 

  最後,瑪拉基提醒百姓歸向上帝,並且預言主的使者即將來到。舊約就寫到瑪拉基書為止。

 

2.熬煉時期:這是希臘統治的時代,公元前332~167年。

 

  希臘在亞歷山大的率領之下,征服波斯,建立一個強大的帝國。接著,他又揮兵南進,征服埃及,在尼羅河口建立一個完全希臘化的城市,以自己的名字為城名,叫做亞歷山大城。亞歷山大早年師事亞里斯多德,熱愛希臘文化,深信藉著希臘文化可以統一天下。因此,他把希臘文化散佈到他所建立的帝國各處。但是他在33歲時英年早逝,死了以後,帝國分裂為四,其中兩個與猶太地有密切關係,亦即南邊的埃及多利買王朝與北邊的敘利亞西流古王朝,此兩王朝在文化上均承襲希臘的影響。猶太位於兩雄之間,不但成為兩雄必爭之地,也成為他們交鋒之處,因而經常成為殺戮戰場。

 

  首先,猶太在埃及多利買王朝的統管之下(公元前323~198年)。此時,埃及的統治者仍為希臘人,不過,其推行希臘化的手段比較溫和,而且不干預猶太人的宗教。多利買王朝的非拉鐵非王(公元前285~246年)還在亞歷山大城建立一個宏大的圖書館,收藏各國圖書。他善待猶太人,致力保存猶太文化,甚至花錢買贖猶太奴隸。最重要的是他召集猶太學者完成舊約翻譯工作,舊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就在非拉鐵非王的授命下完成。

 

 

  接著,敘利亞的西流古王朝接管猶太(公元前198~167年)。原先,猶太人歡迎安提阿古III的統治,但後來他與羅馬交戰,戰敗需賠鉅款,遂向猶太人索重稅,而引起猶太人的不滿。他把巴勒斯坦及鄰近地區劃分為加利利、猶太、撒馬利亞、特拉可尼等區。等到安提阿古IV繼位時(公元前186年),猶太人可以說開始了一段艱苦的歲月。西流古王朝原先就致力於傳播希臘文化,鼓勵屬民學希臘語,並接受希臘的風俗習慣。在猶太人中間為了要不要接受希臘文化,已經產生不同看法。有些顯赫富有的人,為了迎合統治者,就全盤接受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可謂當時之新潮派,他們則自稱為進步黨或自由派。另一些比較保守的人,堅持猶太傳統文化及信仰,他們自稱為哈西典人,意思就是敬虔派。安提阿古IV極力推行希臘化,他傲慢又兇殘,向猶太人索重稅,並且兩次接受賄賂,任意更換大祭司,因此遭猶太人抵制。有一次他和埃及王打仗,猶太人聽說他陣亡,大開慶祝會,不料他活著回來,見狀大怒,更加逼迫猶太人,不准他們行割禮、守安息日,並擄掠耶路撒冷。據說他殺了四萬,又俘虜四萬猶太人。最叫猶太人難以消受的是,他在耶路撒冷聖殿裡安放宙斯(Zeus)的神像,立宙斯的祭壇,又強迫猶太人獻豬給宙斯,時為公元前168年12月25日。猶太人對他可以說恨之入骨。

 

3.中興時期:這是馬加比革命的時期,公元前167~63年。

 

  安提阿古IV不但在耶路撒冷這樣做,還要把這種拜偶像的習俗推行到各地。公元前167年,有一個敘利亞軍官率領一批士兵來到耶路撒冷城西的莫頂Modin小城,高築希臘神像,並召人民來獻祭。他對當地極有名望的老祭司馬他提亞(Mattathias)威迫利誘,要他帶頭順服國王,獻祭給神像。馬他提亞不從,但有一個猶太人為了討好長官,竟然上前獻祭,馬他提亞見狀,怒不可遏,當場就把他給殺了。他的兒子們一不做,二不休,又把敘利亞軍官也殺了。經他們登高一呼,凡是願意敬拜上帝,遵守律法,不願意聽從國王去拜偶像的猶太人,都來跟隨他們。馬他提亞此時年紀已經老邁,臨終時指定三子猶大繼續領導。猶大驍勇善戰,大家暱稱他為馬加比(Maccabees),意思就是「執鐵鎚者」,因此這段事蹟就被稱為「馬加比革命」。

 

  兩年後,也就是公元前165年的12月25日 ,猶太人在耶路撒冷潔淨聖殿,去除偶像,再一次將聖殿奉獻給上帝,這就是耶穌時期「修殿節」的由來。猶太人現在稱它為「看努加」,亦即「奉獻節」的意思;又由於過節時家家戶戶點臘燭慶祝,於是又叫做「眾光節」。

 

  之後,猶太人在馬他提亞五個兒子們逐一領導之下,繼續奮鬥﹔雖然敘利亞王屢次派軍隊鎮壓,皆未成功。到馬他提亞其中一個兒子西門任領袖時,他被猶太人擁立為終身大祭司。此時敘利亞國力稍弱,需要猶太人的支持,遂容許猶太人自治。西門在公元前139年又與羅馬結盟,羅馬承認猶大國的獨立自主權。但是未多久,西門和他的兩個兒子被他的女婿暗殺,僅存的兒子約翰赫迦納及時登基,赫迦納終成大祭司和國家元首,這就開始了哈斯摩尼王朝。

 

4.亡國時期:這是羅馬統治的時期,公元前63年─公元70年。

 

  猶太人在敘利亞西流古王朝沒落之後,經過一百多年光榮的獨立時期。其實猶太人真正的敵人不是外來的侵略者,而是內部的不團結。當時,猶太人有兩大黨派,一個是支持馬加比 家族作 君王和祭司的人,他們擁有政治權勢,是耶穌時代撒都該人的前身;另一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哈西典人。他們原先也支持馬加比家族,但是在爭取到宗教方面的自由之後,即不再過問政治,法利賽人就是從他們演變而來。這兩派的人經常有爭執,而哈斯摩尼王朝更是為了王位的繼承,內部迭起紛爭。當時,羅馬正逐漸興起,猶太最後敵不過羅馬的勢力,終為羅馬的龐貝將軍所奪。

 

  此時有以土買人(亦即以東人)安提帕崛起,他被龐貝授命為哈斯摩尼王朝的首相和顧問,在猶太地操有實權。但是他同時卻又幫助凱撒,因此當凱撒後來戰勝龐貝成為羅馬執政官時,就委派安提帕為猶太、撒馬利亞和加利利三省的省長,其兒子希律後來更被封為王。哈斯摩年王朝到此告一段落,其子孫只能擔任大祭司職。希律,就是後來被稱為大希律的,四處逢迎,起初極力援助安東尼(Antony),後來又見風轉舵,支持屋大維(Octavian),因此,不論誰當羅馬皇帝,希律都得到他們的信任。屋大維,亦即後來被尊稱為奧古斯都的,當上羅馬皇帝以後,更把猶太附近的撒瑪利亞、加利利、推羅海濱,甚至遠到埃及,都交給希律管轄,並正式任命他為王,時為公元前37年。希律為討好猶太人,在公元前20年為他們蓋了一座宏偉的聖殿,但聖殿尚未蓋成,他就在公元前4年去世,他的兒子們被封為巴勒斯坦不同地區的分封王。

 

  猶太人雖然有這些外來的分封王,但是真正控制他們,得其心的是祭司。大祭司的職位原是世襲,而且是終身職。與祭司共同治理百姓的還有由長老們組成的議會。除了納貢和外交事務外,猶太人其實享有相當大的自主權。

 

  但是猶太人還是不滿羅馬的干預與統治,陸續有叛變,惟其內部卻又不和;公元70年羅馬的提多將軍摧毀耶路撒冷,其軍隊焚燒聖殿,猶太人自殺或被殺的很多,猶太史家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所寫的書《猶太戰史》對此有詳細描述。猶太人最後一次起義是在公元135年,由巴克巴(Bar~cachba)所領導,導火線是因當時羅馬皇帝哈德良 (Hadrian,117~ 138 A .D.)下令禁止行割禮,並在耶路撒冷聖殿舊址建造朱彼特(Jupiter)神廟。但此叛變並未成功,巴克巴被捕。從此以後,耶路撒冷變成羅馬人的城市,猶太至此可以說是徹底覆亡。

 

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

耶穌隱退

 

由於約翰福音曾標出耶穌四次上耶路撒冷過節,我們知道耶穌在世傳道一共三年多 (約 2:13、5:1、6:4、12:1)。

 

第一年在猶太初期的傳道可以說是沒沒無聞的一年。

 

第二年周遊加利利,是廣受歡迎的一年。

 

第三年遭遇反對,向北隱退,最後耶穌走向耶路撒冷,被釘十字架並在第三天復活。

 

耶穌為什麼要隱退呢?祂在周遊加利利時,雖然曾經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但同時也遭遇來自法利賽人的反對。

 

「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太九3)

 

「你們的先生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太九11)

 

「祂是靠著鬼王趕鬼。」(太九34)

 

「看哪,你的門徒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太十二2)

 

「這個人趕鬼,無非是靠著鬼王別西卜啊。」(太十二24)

 

結果,這個反對勢力日增,法利賽人控告耶穌 (太十二10),甚至想要除滅他(太十二14)。

 

當耶穌和他們討論傳統,指責他們假冒為善時,他們不服(太十五12)。面對這些阻力,耶穌暫時退隱。

 

    這也是我們面對阻力之處理方式之一,等候上帝安排的時機,不要任意妄為。

 

天國的教訓

 

 

耶穌一開始出來傳道時,就宣告說,「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一15)他在周遊加利利時,也曾經用許多比喻講論天國的道理。

 

「天國」是馬太福音的用語,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則用「上帝的國」,二者其實相同。

 

天國在猶太人的心目中是非常寶貴的,耶穌用寶貝藏在地裡來形容它。有人發現了這個寶貝,就歡歡喜喜變賣一切所有的來買這塊地。天國又好像一顆重價的珠子,買賣的人識貨,看到它,就去變賣一切所有的來買它(太十三44~46)。要變賣一切所有的,來換這塊地或這顆珠子,而且還是歡歡喜喜地這樣做,這個寶貝的價值一定非常高。天國就是這樣。但有些人不知道天國的寶貴,自然無法放下自己所有的,來追求它。使徒保羅說,他以認識耶穌基督為至寶,其他的事相形之下,都像糞土一般不值錢了(腓三8)。一個人如果認識到天國的寶貴,就會像使徒保羅這樣。

 

天國是怎樣的情況呢?它是一個上帝掌權的地方。耶穌曾經說,他靠上帝的能力趕鬼,就是上帝的國臨到(路十一20)。

 

法利賽人關心,上帝的國何時臨到。耶穌說,上帝的國就在你們中間(路十七20~21)。只要一個人或一群人,讓上帝掌權,上帝的國就在他們中間。但是耶穌在教導門徒向天父禱告時卻說,「願你的國降臨」。這樣看來,上帝的國好像是已經來到,但又尚未成全。

 

要怎樣才能進入天國呢?耶穌曾對尼歌底母說,一個人必須重生才能進上帝的國,也就是要從水和聖靈來生(約三1~8)。這唯有憑信心,信賴上帝所預備的救恩。 難怪使徒保羅要以認識耶穌為至寶了。

 

你能夠體會天國的寶貴嗎?你願意拿什麼來換它?你是否願意讓上帝在你的生命中掌權?你覺得上帝對你有真正的影響嗎?祂如何影響你?

 

總結來說,耶穌周遊加利利時,訓練門徒,醫病趕鬼,傳天國的福音,這是耶穌在世三項重要的事工。

 

耶穌行神蹟

 

耶穌周遊加利利時行了許多神蹟,讓我們舉其中三個例子來說明。

 

1.醫好38年之病者

 

耶穌在周遊加利利時,遇到節期,他還是會上耶路撒冷過節。約翰福音第五章記載,耶穌第二次上耶路撒冷過節所發生的一件事。這時是公元28年,有可能是逾越節,也有可能是住棚節。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附近有一個水池,據說,天使會按時來攪動池子裡的水;當天使攪動水時,第一個下水的人病便可得痊愈。因此,池邊有許許多多生病的人在等待,要搶機會先跳下水。

 

耶穌經過這地方,看見有一個人,病了38年,他在池邊不知等了多少年,卻年年失望。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就問他說,「你要痊愈嗎?」他回答說,當然,可是沒有人幫助他,他沒辦法搶先下水。耶穌用一句話就醫好了他:「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

 

耶穌行這件神蹟的日子是安息日,引起猶太人議論紛紛。他們認為根據律法,安息日不可以治病。但是耶穌在此跟他們討論,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猶太人不相信,他就舉出幾個見證:

 

1)施洗約翰為耶穌作見證;

 

2)耶穌所做的事,證明祂是父所差來的;

 

3)父為耶穌作見證;

 

4)聖經也為耶穌作見證(約五31~40)。

 

2.五餅二魚的神蹟

 

這是一個唯一四福音皆有記載的神蹟。耶穌用一個男孩的五餅二魚,餵飽了五千人。耶穌能行這個神蹟,是因為有一個男孩把他所有的都奉獻出來。雖然不多,只有五餅二魚,但是在奇妙的主手中,卻能供養五千人,而且還剩下十二籃子的零碎。我們每個人的恩賜才幹雖然微小,但是把它交在奇妙恩主手中,卻有可能成就大事。今天,你願意把你的什麼奉獻給主?他必藉著我們所擺上的,來祝福四周圍的人。五餅二魚的神蹟,簡單歸納如下:

 

經文:太十四13~21;可六30~44;路九10~17;約六1~15

 

時間:公元29年,近逾越節時

 

地點:近伯賽大城的野外

 

結果:很多人要來強逼耶穌作王

 

耶穌接著跟猶太人討論生命的糧,他要猶太人把眼光放在永恆,把專注點從那可看可觸摸的物質,轉移到那內心的、永恆的世界:「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約六27)後來,他乾脆明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六35)

 

3.耶穌履海

 

耶穌在行完了五餅二魚的神蹟之後,吩咐門徒先上船,因為他要叫眾人散開。結果,耶穌一個人獨自上山去禱告。在眾人呼擁他作王的時刻,耶穌最重要的是要跟天父交通。一直到晚上,他都是單獨一個人。

 

這時,門徒在船上,起了風浪。半夜天快亮時,耶穌在海面上走,要走到門徒的船上去。門徒一看到有人在海面上走,都十分驚慌,大聲喊叫說,有鬼怪。換了你我在場,大概也會這樣想。

 

耶穌趕忙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太十四27)

 

彼得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裏去。」

 

彼得實在有夠大膽。耶穌對彼得說:「你來吧。」

 

彼得真的下船去走海面。他走了 一兩 步之後,看見風浪那麼大,就害怕,要沉到水裡去,還好,他趕緊呼叫耶穌,說,「主啊,救我!」

 

耶穌一手就把他拉上來。結果,耶穌一上船,風就停了。船上的門徒都拜他說,「你真是上帝的兒子了。」(太十四33)

 

真的,耶穌若不是上帝的兒子,就沒辦法行這樣的事。那天晚上,如果你在場,你會怎麼說、你會怎麼做呢?

 

4.神蹟的意義

 

曾經有人懷疑這些神蹟的真實性。究竟神蹟有可能發生嗎?你見過神蹟嗎?它的作用何在?在我們現今的時代,還有神蹟嗎?

 

一般人以為自然科學中所不能解釋的,不大可能發生的,就是神蹟。根據這樣的定義,當自然科學愈進步,能夠解釋的現象愈多,好像上帝能做的變得愈來愈少。其實大自然的現象,即使能夠解釋,也可以說是神蹟,因為神蹟廣義來說,就是上帝的作為,包括創造及攝理,以及自然律的運行在內。人所發現的自然律是上帝所設立眾多真理的一部份,人只是發現它如何運作而已。由於這些自然律在近百年來帶給人類物質享受的提昇,一般人不清楚,以為「科學萬能」,而上帝的作為就減少,這是極大的誤解。人不是自然律的創造者,人只是它的發現者與使用者,唯有上帝是自然律的創造者。有時候,上帝為了彰顯祂的榮耀,證實祂的道,會暫時改變自然律來成就一些事,這是一般所說狹義的神蹟,但它並不是經常發生的。

 

耶穌行神蹟的目的何在?為什麼當文士和法利賽人前來要求耶穌行神蹟時,祂卻拒絕呢(太十二38~42)?耶穌所行的一切,證實他的身份,是父所差來的(約五36)。 在這些事上,他顯明自己是戰勝疾病的主,也是大自然的主。法利賽人已經看見耶穌所行的這一切,卻還不相信,即使有再多的神蹟也是沒用的。不過,耶穌說,還有一個神蹟,就是約拿的神蹟要留給他們。約拿的神蹟代表耶穌死了以後第三天要復活。你相信人死了以後可以復活嗎?你相信耶穌的復活嗎?耶穌復活是最大的神蹟,如果耶穌真的從死裡復活,他所行的這一切神蹟都是可信的,因為祂就是上帝的兒子呀!

 

還記得耶穌在開始他的事工之前所受的試探嗎?魔鬼要耶穌行神蹟來讓眾人跟隨他。但耶穌不以行神蹟為達到他在世使命的方法。他選擇了十字架的道路,乃是順服之路。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