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
聖潔運動與靈恩運動
1904-1905年威爾斯大復興 ,
循理聖潔運動 , 循道運動,
聖潔運動的根源, 美國聖潔運動之母─非比帕瑪〔1807-1874〕 ,
聖潔運動的影響, 英國的開西大會Keswick Convention ,
靈恩運動歷史導論 , “聖潔運動”變化成“靈恩運動” , 靈恩運動的初期 ,
聖靈更新運動 , 權能佈道 , 靈恩運動與方言 , 靈恩運動之評論 ,
「靈恩運動」的錯謬(1) , 「靈恩運動」的錯謬 (2) ,
靈恩運動與方言
使徒去世以後,總的來說,是沒有方言了,但歷史上曾有過一些人說方言。主後400-500年間,只有跟隨Montanus Ann Lee李蒙丹尼士者說方言。1731年,天主教更正者曾發生“方言”。1736-1784年,色卡Shakers,她是李蒙丹的跟從者。Ann被認為是與耶穌平行的女人,她是以跳舞來克慾的。
1830年,阿榮Edward Irving在倫敦有一個小組稱Irvinyites. 他們說得了預言,但與聖經有矛盾。他們的預言沒有應驗。他醫病又死了人。但他們講起“方言”來。
以上所說的都不是基督教,而是異端。
一、舊靈恩運動
又叫五旬節運動Pentecostalism. 1901年在美國肯撒斯州伯特利聖經學院,阿茲曼Agnes Ozman說,他受了聖靈的浸而說起方言來。這就成了美國的聖潔運動,也就是他們所說的“春雨”。
1906年,在洛杉磯Los Angeles的阿書撒街Azusa,許多人講起“方言”來。
以上兩件事,就成了靈恩運動的先鋒。
他們把方言分為兩種:一是普世性,用以印證聖靈的浸;另一種是持續的,不是忘形而且是受控制的恩賜。
這是“舊靈恩運動”。
二、新靈恩運動(靈恩更新運動)
在加州Van Nuys, Ca.的主教團教會Episcopalian Church,開始了新靈恩運動。這包括了路德會、長老會、浸信會與天主教。
他們認為李蒙丹尼士(靈恩運動之前)等是先鋒。這就成了異端者的後繼。
他們多半認為現在是末時,神再把聖靈澆灌下來(珥2:28)。但這段經文不是在主再來之前應驗的,而是在主再來後的七年災難期間。在五旬節時,彼得認為:如果當時以色列全部悔改,耶穌升天后七年,祂就要再來了。但以色列人並沒有悔改,所以這段經文要在主再來之後才應驗。就算在五旬節,這段經文還有一大半是沒有應驗的:“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蹟,有血、有火、有煙霧。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徒2:19-20)當時沒有這種情況。什麼時候才有呢?“這都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未到以前”(20節下),就是七年災難。教會被提,聖靈也被提(帖後2:7),然後再澆灌下來,這才有約珥書2:28的事。
1.新靈恩運動主張
藉著領受方言的恩賜而獲得“第二次祝福”。他們認為說方言是第二次的祝福,這就使救恩得到完成;這就成為聖潔、滿有能力與喜樂,有力為主作證。但是聖經沒有任何恩賜是稱為“第二次的祝福”。
20世紀70年代,五旬節會與使徒會兩大宗派所管轄的各分支紛紛起來。現在席捲聖公會和天主教等。
2.發展很快
目前全世界有65%的基督徒傾向靈恩運動。他們強調方言是聖靈充滿的證據,也有人認為方言是得救的證據。
但是,也有許多靈恩派、新五旬節派,他們也沒有說方言,而他們都被接納為真信徒。
3.聚會混亂
舊靈恩運動認為只有他們才得救、才是被聖靈充滿。他們主張一切說方言的基督徒都應當脫離本教會,加入他們的聚會裡。他們用1-3小時來集體說方言、集體抽筋、昏迷、輥地、尖叫、大哭、大笑、亂跑。他們有人說,“說方言時,有熱力從腳上升上去,又有熱力從上面降下來,也有熱力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等。”如果把他們的方言抽出,整個聚會就枯燥無味,也沒有真理的教導。請注意保羅責備哥林多教會的混亂:“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林前14:33)“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40節)。
新靈恩運動比較安靜有秩序,他們廣泛滲入各大宗派裡。他們只在外表上稍為改良,但也無濟於事。
4.不成方言的方言
哥林多教會亂做方言(林前14:11)。方言,原文是glossa,新約33次,都是真正的語言,是別人聽得懂的(徒2:8)。啟示錄7:9“各方”,原文是“各種方言”,這是從各種方言來的人。
靈恩運動的人所說的方言多半是單音的:Da Da Da Da ,有時是一種“舌音”,有時把一句重複幾十次dog dog Siguartsi. 耶穌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太6:7)如果是許多的奧秘,但為什麼翻出來的總是那一句呢?他們所說的所翻的,有時好像野獸的吼叫。請記得,聖經只限於“萬人的方言”,這都是世上已有的“別國”的話語(徒2:4)。這是語言發音清楚,是別人可以聽得懂的(徒10:46)。別人聽不懂的就需要翻,使別人能聽得懂。可惜許多人所說的,都沒有文法和詞藻,不像外國語。
有人說,方言原是“沒有人聽出來”的(林前14:2)。請不要誤會,這裡是指聚會中沒有人能聽得懂,而不是全世界沒有人能聽懂的。既然有人能翻,就證明有人明白。“乃是對神說”,這句話原是異教徒對他們的偶像(a god)所用的重複話(太6:7)。
有人講了無意識的字音,說是“天使的話語”(林前13:1),但聖經沒有說“天使與人說話是用天使的言語”(路1:28,30-37),“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林前13:1),是假設的話。根本就沒有人能說“萬人的方言”,同樣也沒有人能說“天使的話語”。方言“終必停止”(林前13:8),但天使的話語是不會停止的。
他們很喜歡用第一人稱講“方言”:“我是神……”。這都是假的。使徒沒有這樣用過。請記住,“方言是對神說”(林前14:2)所以我們不能用第一人稱說“我是神……。”
5.翻假方言
他們翻出來的不是什麼奧秘,只不過是一些普通的話語。從來沒有見翻出一篇有份量的文章或書籍。
有人在會中翻方言,所翻的是這樣“叫某某到某街某號門牌找某人”,可惜找到了那號門牌,但沒有那人。後來他再翻,叫他再往找。結果,他還是沒有找到!
6.有被鬼附的
說方言的人總是站在第一人稱說話的,例如“我耶穌對你說”等。他們總是稱呼耶穌而不稱呼主或主耶穌。Gerald E. McGraw和他的同工們試驗的結果:90%是邪靈在說話。說方言的人多半是愛主的、熱心事主的。
末後的日子,魔鬼活動猖獗(帖後2:9-11,彼後2:1)。魔鬼有時不是直接搞,而是在背後控制。
7.異端方言
能說方言的不一定是從神來的,連講異端的人也有說方言的。
第2世紀有孟他努派,他們也說方言。
天主教亦多有說方言的,特別是臺灣天主教。
菲律賓某一教派,他們是不信四福音的,但他們也能說方言。
美國曾有一個猶太人,他用催眠術使某浸信會全會眾都說方言。
這樣看來,講異端的都能說方言。
8.異教的方言
異端是基督教內所產生的;異教就不是基督教,而是基督教之外的其他各教。基督教內講異端的能講方言;基督教以外的各教也能講方言。
東非洲有被鬼附的,他們說了流利的Swahali或英語。
伊斯蘭教穆斯林有說方言的。
北極圈愛斯基摩人Eskimos有說方言的。
西藏的和尚也有說方言的。
摩門教教徒多年來有說方言的。
印度教打坐的人也會說方言和翻方言的。
香港一些黑社會人物在學“神打”時也說起方言來。
由此看來,不要以為能說方言的就是出於神的,尤其在末世,魔鬼要製造混亂,說方言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們要特別小心。
9.再說學來的方言
方言是個恩賜。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所以聖靈的恩賜不是學來的。凡跟人學的就不是恩賜。
有人根據徒19:1-6的“按手”能說方言,就叫人自己按手,然後一句一句的學講方言。他們所學的缺乏語言結構,多為私人用的,又多用同音語。這是聖經所說方言的恩賜嗎?絕對不是的。還有用催眠術的手法來叫人講方言。
請注意,五旬節時,使徒沒有按手;在哥尼流家裡也沒有按手;林前12:—14:也沒有提按手。方言只是神“賜”的,而不是“心理化”的。保羅對施浸約翰的門徒按手是一種特殊的情況,我們已經說過了。我們不能把一種特殊的“榜樣”作為“原則”去教導人,叫人都按手學說方言。
某人在外國長大,講外國語,但他用本國的語言來說方言。請問這是不是聖經所說的“方言”?
另有人在1953年夏天從廣西到外地,他說方言。別人覺得不對頭,於是用約壹4:1-2來試他。他不剪髮不剃鬚。他說主叫他一生不要剃鬚、不穿鞋。但過了不久,他剃了鬚髮,不只穿鞋,又穿起西服來。原來他的“方言”,不是“方言”而是“謊言”。
賈德說方言“卜那,卜累蔔那地,怕怕拉沙地,怕跑普培,泰利泰,拉他他滔,他利亞,他他他他他,烏拉維特溫,以利累特累德洛多,新支新支新支,英巴英巴英巴”。這是什麼方言?耶穌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太6:7)
所以凡沉迷於說方言的人,常常是醜態百出的。
10.末世的大迷惑
現在是末世,末世有大危險,末世的大危險不是新神學(假先知等不信派),而是靈恩運動。帖後2:1-12詳說末世的大危險。原來撒但也有運動,“撒但的運動”(9節)。這個運動包括“行各樣的異能神蹟,和一切虛假的奇事。”耶穌也說過:“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太24:11)“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24:24)
慕迪的同工叨雷博士Dr. R. A. Torey說:“整個靈恩運動都不是出於神的”。
解經王子坎伯·摩根博士Dr. G. Campbell Morgan說:“人肆意偏離新約聖經的教導,把神的靈移離出真理的本位去迎合人為的運動。這運動以方言恩賜作為口號。時至今日,這口號已淪為地獄的記號了。神的兒女們真是不可不防啊!”
1830年,阿榮Edward Irving在倫敦有一個小組稱Irvinyites. 他們說得了預言,但與聖經有矛盾。他們的預言沒有應驗。他醫病又死了人。但他們講起“方言”來。
以上所說的都不是基督教,而是異端。
一、舊靈恩運動
又叫五旬節運動Pentecostalism. 1901年在美國肯撒斯州伯特利聖經學院,阿茲曼Agnes Ozman說,他受了聖靈的浸而說起方言來。這就成了美國的聖潔運動,也就是他們所說的“春雨”。
1906年,在洛杉磯Los Angeles的阿書撒街Azusa,許多人講起“方言”來。
以上兩件事,就成了靈恩運動的先鋒。
他們把方言分為兩種:一是普世性,用以印證聖靈的浸;另一種是持續的,不是忘形而且是受控制的恩賜。
這是“舊靈恩運動”。
二、新靈恩運動(靈恩更新運動)
在加州Van Nuys, Ca.的主教團教會Episcopalian Church,開始了新靈恩運動。這包括了路德會、長老會、浸信會與天主教。
他們認為李蒙丹尼士(靈恩運動之前)等是先鋒。這就成了異端者的後繼。
他們多半認為現在是末時,神再把聖靈澆灌下來(珥2:28)。但這段經文不是在主再來之前應驗的,而是在主再來後的七年災難期間。在五旬節時,彼得認為:如果當時以色列全部悔改,耶穌升天后七年,祂就要再來了。但以色列人並沒有悔改,所以這段經文要在主再來之後才應驗。就算在五旬節,這段經文還有一大半是沒有應驗的:“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蹟,有血、有火、有煙霧。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徒2:19-20)當時沒有這種情況。什麼時候才有呢?“這都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未到以前”(20節下),就是七年災難。教會被提,聖靈也被提(帖後2:7),然後再澆灌下來,這才有約珥書2:28的事。
1.新靈恩運動主張
藉著領受方言的恩賜而獲得“第二次祝福”。他們認為說方言是第二次的祝福,這就使救恩得到完成;這就成為聖潔、滿有能力與喜樂,有力為主作證。但是聖經沒有任何恩賜是稱為“第二次的祝福”。
20世紀70年代,五旬節會與使徒會兩大宗派所管轄的各分支紛紛起來。現在席捲聖公會和天主教等。
2.發展很快
目前全世界有65%的基督徒傾向靈恩運動。他們強調方言是聖靈充滿的證據,也有人認為方言是得救的證據。
但是,也有許多靈恩派、新五旬節派,他們也沒有說方言,而他們都被接納為真信徒。
3.聚會混亂
舊靈恩運動認為只有他們才得救、才是被聖靈充滿。他們主張一切說方言的基督徒都應當脫離本教會,加入他們的聚會裡。他們用1-3小時來集體說方言、集體抽筋、昏迷、輥地、尖叫、大哭、大笑、亂跑。他們有人說,“說方言時,有熱力從腳上升上去,又有熱力從上面降下來,也有熱力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等。”如果把他們的方言抽出,整個聚會就枯燥無味,也沒有真理的教導。請注意保羅責備哥林多教會的混亂:“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林前14:33)“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40節)。
新靈恩運動比較安靜有秩序,他們廣泛滲入各大宗派裡。他們只在外表上稍為改良,但也無濟於事。
4.不成方言的方言
哥林多教會亂做方言(林前14:11)。方言,原文是glossa,新約33次,都是真正的語言,是別人聽得懂的(徒2:8)。啟示錄7:9“各方”,原文是“各種方言”,這是從各種方言來的人。
靈恩運動的人所說的方言多半是單音的:Da Da Da Da ,有時是一種“舌音”,有時把一句重複幾十次dog dog Siguartsi. 耶穌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太6:7)如果是許多的奧秘,但為什麼翻出來的總是那一句呢?他們所說的所翻的,有時好像野獸的吼叫。請記得,聖經只限於“萬人的方言”,這都是世上已有的“別國”的話語(徒2:4)。這是語言發音清楚,是別人可以聽得懂的(徒10:46)。別人聽不懂的就需要翻,使別人能聽得懂。可惜許多人所說的,都沒有文法和詞藻,不像外國語。
有人說,方言原是“沒有人聽出來”的(林前14:2)。請不要誤會,這裡是指聚會中沒有人能聽得懂,而不是全世界沒有人能聽懂的。既然有人能翻,就證明有人明白。“乃是對神說”,這句話原是異教徒對他們的偶像(a god)所用的重複話(太6:7)。
有人講了無意識的字音,說是“天使的話語”(林前13:1),但聖經沒有說“天使與人說話是用天使的言語”(路1:28,30-37),“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林前13:1),是假設的話。根本就沒有人能說“萬人的方言”,同樣也沒有人能說“天使的話語”。方言“終必停止”(林前13:8),但天使的話語是不會停止的。
他們很喜歡用第一人稱講“方言”:“我是神……”。這都是假的。使徒沒有這樣用過。請記住,“方言是對神說”(林前14:2)所以我們不能用第一人稱說“我是神……。”
5.翻假方言
他們翻出來的不是什麼奧秘,只不過是一些普通的話語。從來沒有見翻出一篇有份量的文章或書籍。
有人在會中翻方言,所翻的是這樣“叫某某到某街某號門牌找某人”,可惜找到了那號門牌,但沒有那人。後來他再翻,叫他再往找。結果,他還是沒有找到!
6.有被鬼附的
說方言的人總是站在第一人稱說話的,例如“我耶穌對你說”等。他們總是稱呼耶穌而不稱呼主或主耶穌。Gerald E. McGraw和他的同工們試驗的結果:90%是邪靈在說話。說方言的人多半是愛主的、熱心事主的。
末後的日子,魔鬼活動猖獗(帖後2:9-11,彼後2:1)。魔鬼有時不是直接搞,而是在背後控制。
7.異端方言
能說方言的不一定是從神來的,連講異端的人也有說方言的。
第2世紀有孟他努派,他們也說方言。
天主教亦多有說方言的,特別是臺灣天主教。
菲律賓某一教派,他們是不信四福音的,但他們也能說方言。
美國曾有一個猶太人,他用催眠術使某浸信會全會眾都說方言。
這樣看來,講異端的都能說方言。
8.異教的方言
異端是基督教內所產生的;異教就不是基督教,而是基督教之外的其他各教。基督教內講異端的能講方言;基督教以外的各教也能講方言。
東非洲有被鬼附的,他們說了流利的Swahali或英語。
伊斯蘭教穆斯林有說方言的。
北極圈愛斯基摩人Eskimos有說方言的。
西藏的和尚也有說方言的。
摩門教教徒多年來有說方言的。
印度教打坐的人也會說方言和翻方言的。
香港一些黑社會人物在學“神打”時也說起方言來。
由此看來,不要以為能說方言的就是出於神的,尤其在末世,魔鬼要製造混亂,說方言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們要特別小心。
9.再說學來的方言
方言是個恩賜。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所以聖靈的恩賜不是學來的。凡跟人學的就不是恩賜。
有人根據徒19:1-6的“按手”能說方言,就叫人自己按手,然後一句一句的學講方言。他們所學的缺乏語言結構,多為私人用的,又多用同音語。這是聖經所說方言的恩賜嗎?絕對不是的。還有用催眠術的手法來叫人講方言。
請注意,五旬節時,使徒沒有按手;在哥尼流家裡也沒有按手;林前12:—14:也沒有提按手。方言只是神“賜”的,而不是“心理化”的。保羅對施浸約翰的門徒按手是一種特殊的情況,我們已經說過了。我們不能把一種特殊的“榜樣”作為“原則”去教導人,叫人都按手學說方言。
某人在外國長大,講外國語,但他用本國的語言來說方言。請問這是不是聖經所說的“方言”?
另有人在1953年夏天從廣西到外地,他說方言。別人覺得不對頭,於是用約壹4:1-2來試他。他不剪髮不剃鬚。他說主叫他一生不要剃鬚、不穿鞋。但過了不久,他剃了鬚髮,不只穿鞋,又穿起西服來。原來他的“方言”,不是“方言”而是“謊言”。
賈德說方言“卜那,卜累蔔那地,怕怕拉沙地,怕跑普培,泰利泰,拉他他滔,他利亞,他他他他他,烏拉維特溫,以利累特累德洛多,新支新支新支,英巴英巴英巴”。這是什麼方言?耶穌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太6:7)
所以凡沉迷於說方言的人,常常是醜態百出的。
10.末世的大迷惑
現在是末世,末世有大危險,末世的大危險不是新神學(假先知等不信派),而是靈恩運動。帖後2:1-12詳說末世的大危險。原來撒但也有運動,“撒但的運動”(9節)。這個運動包括“行各樣的異能神蹟,和一切虛假的奇事。”耶穌也說過:“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太24:11)“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24:24)
慕迪的同工叨雷博士Dr. R. A. Torey說:“整個靈恩運動都不是出於神的”。
解經王子坎伯·摩根博士Dr. G. Campbell Morgan說:“人肆意偏離新約聖經的教導,把神的靈移離出真理的本位去迎合人為的運動。這運動以方言恩賜作為口號。時至今日,這口號已淪為地獄的記號了。神的兒女們真是不可不防啊!”
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宣信之四重的福音
宣信根據他對主的經歷,整理了四個要點,並且公開傳講這些要點,做為他工作的獨特教訓和信條。這四個要點就是:基督是救主、聖別者、醫治者、和要來的君王。
基督是救主
宣信認識基督是他的救主,這成了他基督徒生活第一個柱石。帶人得救是他一生的負擔,正如他在一首詩歌中所表達的:
拯救與服事是我們的標語;
為人而活並為祂而活;
親愛的主,
幫助我們對你有真實的信靠,
好來服事我主並拯救失喪者。
關於基督是救主,宣信所強調的,乃是藉著簡單的信,而有重生的經歷,以及罪得赦免,而有喜樂的確據。在得救之後,所有的信徒都得著鼓勵,無論在家中或在國外,都能過一個對福音滿有託付的生活。
基督是聖別者
因著當時許多人裡面產生一種屬靈的不滿足,宣信就開始強調基督是聖別者。他帶領人一同進入「基督在你裡面成了榮耀的盼望」這個奧祕。
宣信說:「重生,就像人蓋了一棟很好的房子。聖別,就像人住在這房子裡,讓整個房子充滿了喜樂、生命、與美好。」這聖別的教導,幫助了許多被傳統宗教規條所束縛的信徒,叫他們過被聖靈充滿的生活,而有一種滿足的喜樂與自由。
宣信嚴厲駁斥當時盛行的完美主義。他強調聖化並非這主義所提倡的無罪,也不是指人的好道德、好性格、或者其他的美德。他說:「聖並非人自身慢慢養成的一種 性格,聖乃是與主耶穌基督聯結;這聯結就如主在葡萄樹和枝子的比喻裡所描述的,是那麼的完全,又是那麼的親密」。聖化是遠離罪,是對上帝的奉獻與降服,是與上帝的樣式和旨意的和諧一致。真實的聖化,產生對神並對人那超越的愛。
宣信說,聖化不是作出來的:「我們不需要慢慢的、痛苦的攀登那神聖的高處,相反的,我們乃是接受那一位全聖的主」。他還說:「我們一定得看見耶穌就是聖別我們的這一位。」「當我們被聖靈所佔有,我們就一同有分於神聖的性情。 無論是誰,若是能與上帝有這樣的關係,那是一件何等神聖的事。也就是說,一個卑賤的、最不引人注目的造物,竟然與神一同在寶座上,何等的希奇!」
宣信很享受奧祕派(如蓋恩夫人和芬乃倫神父)的著作,也深受寂靜教徒(Quietists)文字的吸引。他也很欣賞他們那種聽禱(listening prayer)的訓練,這是在讀經時,向主的話敞開的一種操練。他們深深覺得,人對聖別者真正的認識,就是魂中經歷那安息日的安息。
宣信看見聖別一面來自於處理重大的危機,另一面,是一種日常生活持續的經歷。他說:「我要學習每一秒鐘都從主支取屬靈的生命;當我呼吸時,我將祂吸入,也將我呼出;每時每刻為著我們的靈,每時每刻為著我們的身體。」
基督是醫治者
宣信相信身體的醫治,能藉著救贖的恩惠 ── 信心而得著。他說:「從疾病裡得釋放,是包括在救恩裡,也是根據以賽亞書五十三章4~5節,馬太八章16~17節,以及雅各書五章14~16節,而給所有信徒的權利。」
因這教訓,使宣信和一些更保守的福音派人士產生了很大的距離。有些人指控,他的教訓使將來身體的得贖失去了該有的價值。有些人進一步指控,他帶領年輕信徒罔顧對身體的正當照顧,並灌輸他們反對醫藥的信仰。無論如何,宣信仍然持守對神醫的確信,但他還是認為神醫是次要的;最重要的乃是傳福音給失喪的靈魂, 並鼓勵人過被聖靈充滿的生活。
基督是要來的君王
四重福音的第四面,乃是認識基督就是要來的君王。宣信和他的追隨者一致認為,根據馬太福音二十四章14節,關於主的再來,尚未應驗的最大預言和條件,就是全地福音化。宣信說:「每一個人必須要有得 救的機會,基督的新婦也必須是從各國、各族、各語言召聚一起的,就是外邦人數目的添滿,也是迎接主再來的完滿預備」。這樣的信仰,乃是宣道會能在國內或國 外推廣福音工作的動力。
宣信創立宣道會
宣信一面宣揚他「全備的福音」信息,一面受到許多基督徒的批評。在一八八七年,他和全地有同樣看見的基督徒組成了基督徒聯合會(the Christian Alliance),一同追求更進深的基督徒生活。兩年之後,因著某些國家的宣道工作,有了迅速的發展,他成立了福音宣道聯合會(the Evangelical Missionary Alliance),來應付這個特別的需要。
一八九七年,這兩個聯合會合併成為基督宣道聯合會(the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簡稱宣道會)。
宣信成立宣道會的本意,不是要形成獨立宗派,而是要產生基督徒中間的交通、結合、或是聯合,盼望大家對於上帝更深的事物以及福音有相同的渴慕。宣信說:「我們是以世界性宣道工作為目的的基督徒聯合會,這聯合會是完全高舉基督的,祂 ── 昨日、今日、直到永遠都是一樣的。盼望這個聯合會能帶領上帝饑渴的兒女,來認識那能帶給他們靈魂體三部分之神聖祝福的產業。同時盼望這個聯合會也能鼓勵並激動上帝的百姓,在國內那些沒有教會的地方,以及國外正在滅亡中的外邦地土上,作這個世代所忽略的工作。」
宣信盼望這個聯合會只是提供一 些交通,他非常小心,以免這聯合會發展成一種組織派別。當人數增加之後,他們盼望初信者都有一個屬靈的家,於是有了受浸、和擘餅。無論如何,宣信一面不讓這個聯合會發展成一個宗派;另一面,也提供了「監督」或牧人給各地方,來滿足當地信徒的需要。
漸漸的,宣信的工作量增加了,並且也經常旅行。他這一生所力行的經節是:「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
這位勞苦的宣信,決心傚法保羅,在福音工作上不收任何金錢,拒絕接受任何的薪水,防備不讓自己有任何的貪心或欺詐。他也拒絕接受榮譽博士的頭銜,他不要任何的榮譽,免得他被高舉,過於弟兄中最小的一個。
宣信雖然非常忙碌,他總是分別時間來禱告讀經。他說:「我們的生活不能像坐快車、吃快餐一樣,我們必須在至高者面前,持守安靜而隱密的生活。我們必須在主面前等候,使我們從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好叫我們再回到生活裡,就能奔跑卻不睏倦,行走卻不疲乏。」
在禱告方面,宣信鼓勵信徒們思考主如何回答門徒有關禱告的問題。主的回答很簡單:「去禱告。」宣信說:「學習禱告唯一的路,就是去禱告。我們在禱告中學習如何禱告。越禱告,我們會越知道禱告的奧祕。」
宣信有一種恩賜,能帶領人一起進入(福音的)服事。他許多的同工,都是他親自傳福音帶得救的。說到服事,他說:「一個懶惰、遊手好閒的人,是不能服事 的;一個不結果子的基督徒,也是沒有藉口的。凡是願意為著神的事奉和神的榮耀,把自己交給神的,神的能力和工作就會臨到他身上。」
宣信以及宣道會工作的焦點,是在為上帝得著許多的人。他們認定基督若要再來,福音必須傳遍全地。
為此,他們在紐約州的 Nyack 成立了聖經宣道訓練學校,好訓練一批人到國外宣道,或是在國內學習服事。宣信是這個行動的監督,他不斷的為弟兄姊妹禱告,也指導他們如何在當地服事。
宣信寶貝聖經,認為聖經是基督的畫像,他說:「有一次,我看到一份美國憲法,很有技巧的刻在一個銅盤上,近看不過是一份文件,遠看卻是喬治華盛頓的肖像。 文字逐漸的消失,華盛頓的面貌慢慢的浮現出來,過不久,我只看到這個人,卻看不到文字,也看不到理念。這使我想到,當我們來讀聖經,以及領會神的思想時, 我們從其中所看見的不是理念,也不是道理,而是一個愛的臉孔照耀出來,這就是耶穌自己作了我們的生命、源頭,以及同在的扶持。」
宣信對耶穌的那種熱愛,實在能摸著人的心。慕迪說:「沒有一個人能像宣信那樣摸著我的心。」他享受基督內住的同在,他所活的,與他所教導的是一致的。陶恕說,宣信能使神學歌唱起來:「在他的口中,道理變得那麼的溫暖、那樣的活潑。」
宣信創立一個出版社,發行了一份超過四十年之久的週刊,以及一份宣道報。他寫了超過七十本的書籍,此外,還有許多福音單張和小冊子。
宣信是一個多產的詩人,他寫了許多詩歌。他在這些詩歌中高舉主的名、教導內住的生命、宣揚福音並鼓勵人傳福音。他藉著這些詩歌,帶領人進入更深的生活。 譬如,「主,求你向我吹聖靈」〈210首〉和「在曠野加低斯」〈202首〉。他寫了一些對付老我和過十字架生活的詩歌。還有,他的詩歌強烈的呼喚乾渴的人來到生命的活泉這裡。他也寫了一些關於屬靈爭戰和主榮耀再來的詩歌。許多基督徒詩集都選錄他的詩歌,在我們的詩歌中就包含了三十餘首。
宣信喜歡在信息的末了,用 一兩節詩歌作結束,來總結他的負擔。他的詩歌,大部分是經文的傳講。他能用經文編寫標語,也能使用或改編聖經用語,例如「唯有耶穌」,好作成標語讓大家來唱。
最後幾年,宣信把大部分的工作轉給一些年輕、剛強的弟兄們。在一九一九年春天,他有一次輕微的中風,但不久又好了。在 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當他為所有傳教士禱告一段時間之後,進入了昏迷狀態。這一次,他再也好不了了。隔天早晨,他在主裡息了他一切的勞苦。
宣信的新起頭
許多人對於宣信經歷神醫這件事,抱批評和懷疑的態度,有的人甚至明確的拒絕他這種所謂「有問題的教導」。當他接受浸禮以後(按:他之前接受的是點水洗禮,而不是浸禮),更激怒了宗教人士。除此之外,他越來越感到乏力,因為他所牧養的會眾無法接納在街頭接受救恩的新移民。至終,他得著引導而離開了牧師這個有保障、有名望的職位。
接著,宣信獨自開始在紐約市傳福音,他不但仰望主保守他的健康,也信靠主供給他每日的飲食。對他的妻子而言,這是一個很為難的試驗,她很難跟隨宣信這些「不切實際」的追求。
宣信和一個七人小組開始為紐約市的福音禱告。這個小組一直在成長,開頭是週間在他家中聚集,至終租場所開始有主日聚會。這一群弟兄姊妹有一個負擔,就是把失迷的人帶到救主面前。他們在試驗和錯誤中學習,主一直祝福他們的勞苦,因此人數就增加了。在他們中間,從低階級到高階層的人都有。宣信在帶領的時候,脫離了從前阻礙他往前的保守傳統,而建立起一個屬靈的、滿有能力的聚會生活。至終,宣信所要的工作中心建立起來了,從這個中心打發許多工人出去。
宣信對每個肢體都能盡功用很有負擔,他常常為此禱告,也鼓勵許多人進入這個負擔。藉著他對主的信心和奉獻,許多人被主興起來加入服事,但在服事之前,都必須要接受某一種訓練。他們常常舉行街頭聚會,建立救護工作,在醫院和監獄裡傳福音,為一些水手舉行特別聚會,開辦孤兒院和貧民診所,也在兒童、青少年和移民團體中工作。宣信出版了《遍地福音》(The Gospel in All Lands),這是北美第一份有插圖的宣道雜誌。宣信本人也受邀到一些大的團體中,例如開西大會(the Keswick conventions),講關於更進深的基督徒生活。他所傳講的,包括生命的豐富,醫治,家庭,以及各地宣道的福音工作。
宣信到紐約市
在路易維爾市幾年後,宣信再次有一個負擔,要到一個更大的區域,甚至到地極去服事。他知道海外宣教是一個更大的需要,所以他想要發行一份新的雜誌,讓信 徒們知道海外工作的訊息。然而,他知道在路易維爾市從事這樣的工作是很困難的,這種工作必須在一個大的宣道區域中心才能實行。當他收到紐約市某一個團體的 邀請函之後,他就很清楚他要走什麼路了。
當宣信開始在紐約市這個新的區域裡作工,他的勞苦一如往昔,所以,在他的教會裡有一些人開始有了復興,許多傳教士也加入他福音事奉的行列。
然而,宣信仍舊為了這些富裕的會眾竭力奮鬥,盡力讓他們從封閉中走出來,向周圍廣大的需要敞開他們的心,但無論他怎麼作,似乎沒有什麼果效。他為海外宣教的負擔繼續努力,也因此付上了代價。他原本身體就不好,到了紐約一年多之後,他的身體越來越差,只好被迫離職休息。一位著名的醫生坦白跟他說,他的日子已經不多了,這叫他陷入極度的沮喪。
在他去職修養的期間,參加了一個傳統形式的崇拜,聽到一個單純又屬靈的黑人講道,他的心靈「奇異的復甦了」,他覺得有某種程度的恢復,所以就回紐約繼續服事。因著他的健康並沒有完全恢復,雖然他才三十七歲,走起路來卻像一個疲憊的老人。
毫無疑問的,當時北美許多風起雲湧的屬靈運動影響了他,包括芬尼和慕迪這些大佈道家的福音運動,聖潔運動(the holiness movement),五旬節運動(the Pentecostal movement),現代宣道運動(the modern missionary movement),連許多城市也興起街頭聚會和救護職事(rescue missions)。
另一個著名的運動就是神醫,其中一 名大將是查理庫利醫師(Dr. Charles Cullis),他單單以信心的禱告來醫治他的病人。宣信參加了一次他所主持的聚會,對於他的教導有深刻的印象。在研讀聖經之後,宣信確信醫治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工作之一,這應是向罪惡苦難的世界所傳遞之福音的一部分。宣信的特點之一,就是不以道理為滿足,他所要的是經歷。經過一段時間的禱告,主親自醫治了他,拯救他脫離早逝的陰影,為此他寫下這段話:
現今仍有一位大醫師,
祂手滿有亙古能力,
在祂的命令下,
我們的苦痛逃竄
── 我是醫治你的上帝
祂手滿有亙古能力,
在祂的命令下,
我們的苦痛逃竄
── 我是醫治你的上帝
因著宣信得了醫治,他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神醫支持者。他恢復健康之後,繼續滿有活力的服事主達三十五年之久。終其一生,他都宣揚神醫,但是他還是將服事的重心擺在比神醫更大的真理──救恩以及基督徒生命的豐滿──上面。
雖然宣信得醫治之後,沒有再經過什麼治療,但他並不堅持自己的看見和經歷,他反而勸告別人,如果對神醫沒有信心,就應該去看醫生。
宣信支持各種聖靈恩賜的表顯,但不同意五旬節派的教導——認為說方言是得著聖靈澆灌的唯一證明。他對於五旬節運動的評語是:「我不能同意這個運動,雖然我承認五旬節派當中也許有一些上帝的工作。」
訂閱:
文章 (Atom)
馬丁路德《桌邊談》(Table Talk)簡介
📖 書名: Table Talk (德語: Tischreden ) ✍ 作者: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 📅 成書時間: 約 1531–1546 年(死後由門徒整理出版) 📚 內容類型: 宗教對話、神...
-
亞流主義係由亞歷山大十二轄區之一的保加里堂 (Baucalis) 的資深長老亞流 (Arius) 而得名。他於主後 318 年左右公開發表他的主張:只有聖父是真神;聖 子本質上與上帝不同。無論從本性或權利方面看,聖子不具有如不朽、至高權威、完善智慧、良...
-
使徒約翰是西庇太的兒子 ( 太十2)。他的哥哥是雅各,他的母親是撒羅米(太廿七16;比較可十五40;十六1)。撒羅米是從加利利就跟隨耶穌並服事祂的姊妹們之一(太廿七55),可能她就是主的母親的妹妹(太廿七56;比較約十九25)。因此,約翰和他哥哥雅各也可能就是主...
-
作者:廖元威(中華信義神學院專任老師兼學務長) 從兩千年基督教發展史來看,教會與政權之間的互動一直是令人注目,且與基督徒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除了初代教會常須面對「凱撒是主」與「基督是主」 生死攸關的抉擇外;中世紀的教會,因著教廷宣稱教權高於政權(或教皇權勢遍及政教兩個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