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使徒教父之介紹

     使徒教父之著作   ,  使徒教父的教訓之特色   ,  使徒教父的信息    ,   使徒教父介紹  ,

      使徒教父著作的獨特性 ,   使徒教父期間之代表性著作  ,     初代教父的末世觀  ,

     初代教會書信 ,

     黑馬牧者(Shepherd of Hermas) ,

     帕皮亞殘篇集(The Fragments of Papias) ,

使徒教父之著作



  使徒教父,乃是指那些在最後一個使徒仍活著的時期的那些教父,有些甚至於作過使徒的門徒 ;早期有好多名著,被認為是這些教父們所寫。至少有六位教父,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即巴拿巴(Barabas)、赫馬(Hermas)、羅馬的革利免、(lement of ome)、坡旅甲(olycarp)、帕皮亞(apias)和伊格那修(Ignatius)。

巴拿巴被認為就是使徒行傳中作保羅同伴的那一位,究竟是否是這一位巴拿巴,仍有懷疑的餘地。一般都公認他即那位著作反猶太教書信的教父。

有人認為赫馬就是羅馬人書十六章中所提到的那一位,但也沒有足夠的根據。有一本名為《赫馬牧人書》,一般認為是他所寫,內中描寫到“異象”、“命令”以及“比喻”等。這本書的真實作者很有可疑之處,但初期教會仍然很重視本書。

羅馬的革利免很可能是保羅在腓立比人書四章3節所提到的那一位他的同工。通常一般人稱他為羅馬的主教,他很可能是羅馬的監督,但也很可能是羅馬教會的一位牧者。他曾著有哥林多書,因為那時哥林多教會中有分爭,他就寫信去警戒他們,並囑咐他們要過聖潔的生活。雖也有少數的人懷疑本書是他所作,但是一般作者都覺得本書確是他的手筆。本書可以算是除了聖經之外,在教會史中最早的一本可靠的著作。

一般人認為坡旅甲是示每拿的主教,但是教會歷史學家優西比烏(Eusebius)卻認為他是一位“使徒時代可敬的長老”。他是使徒約翰的門徒,曾寫了一封書信給腓立比人,內中都是引用聖經的話來勸誡他們。

帕皮亞與坡旅甲同時,被稱為“希拉坡立”的監督,可能也是約翰的門徒。他是《主聖言的注釋》一書的作者;本書已經遺失,不過在優西比烏史記中曾引用了他的話。

伊格那修也是在最後一位使徒尚活著時,作“安提阿的監督”。有十五本書信曾被認為是他所作,但今天一般學者只承認其中七本真的出於他的手筆。

在以上幾位著名的作者所作的書之外,還有兩本佚名的書,一本是《達提奧尼底書》(Epistle to iognetes 提奧尼底為人名),以及《十二使徒遺訓》(Didache)。前者,有人認為是殉道者猶斯丁所作,因為猶斯丁曾寫過一本《提奧尼底辯道學》的書。但是從《達提奧尼底書》的本文看來,似乎不可能是猶斯丁所作。《達提奧尼底書》的內容是描寫到許多異教徒或猶太教徒為什麼舍棄他們的宗教來成為基督徒,其中特別描寫到基督徒的行為與高尚的人格,作者認為這都是由於基督教的教義的效果。

在主後一八七三年所發現的《十二使徒遺訓》,約在主後一百年所寫。本書分上下兩部,上部乃是提到生命之路,與死亡之路;多數是道德品行上的教訓;下部乃是詳細描寫到教會崇拜的儀式,以及教會的規律;也提到末世必成的事。

坡旅甲的生平和教訓



    坡旅甲(POLYCARP,又譯波 利卡普)是士每拿教會的監督,使徒約翰的門徒,也是安提阿教會監督伊格那丟的好朋友。關於他的生平與殉道,在二世紀著名教父愛任紐的著述,及優西比烏的 《教會歷史》中,都有記載。坡旅甲自己的著作,僅有他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保存下來,這是極有價值的文獻,能幫助我們瞭解初期教會及坡旅甲本人。

    坡旅甲大約生於主後69年左右。根據《坡旅甲生平》記載,他原出生於一個奴隸家庭,後來有一位名叫卡麗斯托(Callisto)基督徒貴婦,在異象中聽了天 使的吩咐,就買下並收養了他。坡旅甲長大後,就成了卡麗斯托的管家。後來接受了她的所有的遺產。坡旅甲年少時,就跟從了使徒約翰,並和那些曾親眼見過主耶 穌,親耳聆聽過主的教誨的人來往甚密。老約翰在世時,他多次聆聽其教誨,與之交通。年輕的坡旅甲是士每拿教會的執事,在傳講福音的同時,也從事寫作。不 久,又接續布克魯斯(Bucolus),作了士每拿教會的監督。根據古教父特土良記載,是約翰指定他為士每拿教會的監督的,而另一位教父愛任紐則說,他是 從眾使徒手中,領受了這個職分。

    坡旅甲作士每拿監督達半個世紀之久,為人純樸、慈祥、謙卑,在管理上帝家的事上,盡職盡忠。在信仰上,他堅 守使徒傳統,毫不妥協地反對異端,特別反對當時流行的、對教會危害很大的“諾斯底派”和“馬吉安派”。二世紀教父愛任紐在寫給弗羅倫努 Florinus)的信中,生動地記述了坡旅甲的有關事跡。愛任紐和弗羅倫努都是坡旅甲的學生,但可惜,弗羅倫努後來陷入了異端。

    177年,愛任紐作了里昂教會的監督。他在信中說:我能詳細描述出,這位蒙福的坡旅甲,當年講道時所坐的位子,他怎樣走進走出,他的生活方式,他的容貌,以及他向眾人所講的道。他也講述他怎樣和約翰,以及那 些見過主的門徒的交往情況,並從他們聽到的關於主耶穌的事情,他所行的神蹟,他的教訓……。蒙上帝的恩典,我那時專心聽取這些事,並把它們記下來,不是記在 紙上,而是記在心上。並且蒙上帝的恩典,常常在信心裡反復覆思想。”

    這段話是坡旅甲形象的一幅美麗的素描。愛任紐接著說:

   “我敢在上帝面前說,如果這位蒙福的、使徒所按立的長老聽到這等事(指弗羅倫努陷入異端之事),一定會暴跳如雷,掩耳不聽的,一定會從他所坐或所站的地方逃出去的。”

由此可見,坡旅甲對一切異端的憎惡,和使徒約翰一樣。

    在坡旅甲殉道前不久,他曾到羅馬,在街上碰到異端首領馬吉安(Marcion),坡旅甲沒有理睬他。馬吉安趨前來問:“你認識我嗎?”坡旅甲冷靜地答道: “是的,我認出你是撒但的長子。”這句話是坡旅甲對付異端的慣用語,他曾針對異端這樣教訓說:“凡不承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反基督的(參《約 一》43;《約二》7),凡不認十字架為證據的,就是屬於魔鬼的;凡肆意歪曲主的聖言,並且說沒有復活和審判的,那種人即是撒但的長子”。

    坡旅甲雖然如此憎惡異端,但他卻仍然愛罪人,包括那些誤入異端的人。他曾說:“不要把他們當敵人看待,而應像對待弟兄一樣勸戒他們”。他認為,只有這樣,才 能感化他們錯誤的心,使他們重歸正路。當時,在腓立比教會,有一位名叫瓦倫斯的長老和他的妻子,因被異端所惑,墮落了。坡旅甲對此感到痛心的同時,也仍然 對他們抱有希望:“瓦倫斯在你們當中作過長老,他竟不明白他所受的職位,……我著實為瓦倫斯和他的妻難過,但願主賜給他們有誠實的悔改(《提後》 225)。你們對於這件事也要平和,‘不要以他們為仇人’(《帖後》315),當視他們為因過失而迷途的會友,喚他們回來”。慈父心腸溢於言 表。

    坡旅甲一生的主要工作,是完整地保留和見證他早年直接從使徒們所領受的信仰傳統信仰。他曾給當時各地教會寫過許多書信,但可惜所留傳 下來的只有《坡旅甲致腓立比人書》。該書信的內容主要是勉勵、勸誡當時處在風雨飄搖中的教會,當在信心上站立得穩,切勿為異端所迷惑,走入歧途。

    他特別告誡:“青年人要在萬事上無可指摘,特別要視貞潔為第一,管束自己的身心,不蹈一切邪惡,最好是與塵世的種種情慾隔絕,因為‘一切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彼前》211)”。

    作為教會中年長的監督,坡旅甲深知教會中負責弟兄言傳身教之重要。他們的舉止言行,關係到教會在地上的見證。他諄諄教誨說:

    我們既然知道‘上帝是輕慢不得的’(《加》67),我們就應當遵守他祂的誡命,不喪失他祂的榮耀。執事們必須在他祂公義的面前,無可指摘(《提前》 32),因為他們是上帝和基督的僕人,而非世人的僕人,所以不可譭謗人,不可一口兩舌,不可貪財,要在萬事上有節制,具同情心,謹慎,依照主的真理而 行。……作長老的當仁慈和藹,憐恤眾人,指示迷路徬徨之人回歸正途,照料一切弱者,不可怠乎寡婦、孤兒和窮人。凡在上帝和世人眼前認為善的,都要準備去作 (《林後》827;《羅》127)。……我們也當饒恕別人,因為我們都站在主和上帝的鑒察之中。我們將來也必站在基督審判台前,各人說明自己的事 (《羅》141012),所以當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上帝(《來》1228)。

    這些話多麼像保羅、約翰等使徒的口吻,叫我們聽來是何等的熟悉和親切!

坡旅甲 (Polycarp 西元70-155/156年)



在主耶穌的門徒紛紛離世後,如沒有繼承他們的教訓和思想的忠信者,教會必難以站立下去。使徒約翰三寵徒之一士每拿監督坡旅甲,在十歲以前經已信主,為人忠樸。他曾與目睹過耶穌的人交往,亦是由使徒按立他為監督。大半生時間恒心服事主,直至八十六歲高齡殉道而死。

當時教會大受迫害,許多基督徒被捕下監,凡不肯否認主名的,有些被送到鬥獸場喂野獸、有些受酷刑、有些被焚。坡旅甲的好友,安提阿監督伊格那丟,也為道殉難。坡氏聽到這個消息仍毫不畏懼。弟兄們勸他離開城市,於是他到鄉村去,為教會及萬人禱告。

坡旅甲搬離不久,尋索他的人因找不到他,便捉去兩個僕人。其中一人因經不起苦刑而出賣了坡旅甲,這人得到猶大一樣的下場。在被捕之前坡氏曾見枕頭被焚的異象,故對人說他將被焚。他在睡房中知道捉他的兵丁臨近,為了神的旨意成就,他放棄逃走的機會,反為兵丁預備豐富的飲食,要求他們給他一個小時禱告的時間。他們見這位白發老者態度堅決都詫異非常。

當坡旅甲和兵丁騎驢進城時,逮捕他的軍官乘車迎面而來,叫他上車,並勸他向該撒獻祭便可活命。他因堅決拒絕,便被推下車,但仍堅忍地負傷走到運動場。他聽到天上有聲音說:”作剛強堅固的人!”他被帶到巡撫面前,巡撫勸說:”你已年邁,何必自找苦吃!不如起誓,毀謗基督,我就釋放你。”坡旅甲回答:”我做主的僕人八十六年,他從未虧待我,我豈可褻瀆祂?”巡撫恐嚇他說:”如你仍頑強不屈,我就把你扔給野獸吃。””隨你吧!”老者回答:”我不能叫自己由好變壞。”巡撫見三番四次的勸說無效就想以火刑使他屈服。坡旅甲反而說:”你想用那暫燃的火來恐嚇我,乃是因為你不曉得將來審判時,有不滅的火為不敬虔的人預備。”

坡旅甲從容鎮定,毫不畏懼的態度,使巡撫驚奇。於是便遣人往場中三次宣告:”坡旅甲承認他是基督徒。”場中的外邦人和示每拿的猶太人要求戰場的領袖放出獅子來吃掉他,但由於野獸演戲的時間已過,他們只好要求把他燒死 -- 正應驗他所見的異象。

群眾將乾柴木屑放在坡旅甲身上,本想釘他在柱中燒。但他說:”無須釘我,那賜我能力忍受火焰的,也必叫我在火焰中屹立不動。”他們就將他雙手反縛。當火堆准備好時,坡旅甲禱告說:”愛子耶穌基督的父啊!借著主我們得以認識你是眾天使、所有掌權者及萬物的神;你為公義者之主。我贊美你,因為你使我存活到如今,使我現在能用血為你作見證,且與你兒子基督耶穌的苦杯有分;並且靈魂與肉體得以復活,在聖靈的恩典中永遠存活。我今天在你面前獻上自己,作為馨香的祭物,是照你聖善的旨意所預備而成就的。......。”

坡旅甲說完阿們,火堆隨即點著,一個大方形的火焰圍繞著這位如鋼鐵般堅強的殉道士,他像金銀在煉爐中,並沒被火燒著。那些逼迫他的人見這情形,就吩咐兵丁用刀剌入他的心坎,鮮血湧流,猛火反被撲熄,使大眾驚訝不已。後來,他們把坡旅甲的屍體火化成灰。士每拿與鐵非拉教會的信徒,不但沒有絲毫氣餒,對這位至死忠貞的教父益發敬愛。當時殉道的共有十二人。

坡旅甲一生雖在文學上無甚創見,但他所寫的”腓立比教會書”,共十四章,多勸善性質,勉勵信徒恒心服務,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信仰。在神學方面類似其師約翰,並重基督教的救恩論。

殉道者坡旅甲

  坡旅甲(Polycarpus, ca. 69-156)生在耶路撒冷的聖殿遭拆毀的那年,標識著基督教的完全離開猶太教獨立;使徒以後,他是教會史上首先詳細記錄的殉道者。

   生於基督教家庭,坡旅甲受教於使徒約翰,後來為士每拿主教。

   羅馬皇帝奧若流(Marcus Aurelius, 121-180),雖然是一個學者,哲學家,也能繪畫;但生性嚴肅,待人公義;只是由於對傳統假神虔誠,而對基督教素無好感。當時的人,因為基督徒不拜偶 像,又不屬於官方認可的猶太教,把他們算為是邪惡的無神主義者;他們理論:如果拒絕崇拜假神,就是“無法無天”,絕不能寬容。皇帝以下的官吏,因此就借端 對基督徒殘酷的迫害,刑逼拷打,無所不用其極。

   羅馬的執法官,搜捕基督徒,樂於鼓勵他們叛離信仰,恫嚇引誘,只要他們肯當眾表明背道。有的妥協了。有的志願尋求殉道的光榮。有一個少年人日曼尼加 (Germanicus),信念堅定,全無懼怕,並且挑激迫害者,儘快讓野獸來撕裂他,讓他早到樂園。觀眾喊著說:“帶他們的教師坡旅甲來!”

   士每拿的主教坡旅甲,堅守他的岡位,不願逃避,成為仇敵攻擊的顯著目標。

   有一天,夜裏禱告,似在睡中,他見頭下的枕頭著火,立刻燒毀。醒來後,告訴同他親近的人,預言他將要為基督的緣故,被焚燒在火刑柱上。

   三天後,逮捕他的人來了。他願意就捕;但教會勉強他避到附近一個農家。逮捕的人拿住兩個男孩子,拷打他們;其中一個供出坡旅甲藏身的地方。禮拜五夜間,他 在樓上,遠處傳來雜沓的馬蹄聲,知道是逮捕的人近了。有人勸他躲到別處,因為仍然有逃脫的時間;坡旅甲拒絕了,他說:“願主的旨意成就!”

   坡旅甲從樓上下來,同他們談話,態度喜樂安詳;逮捕的人從來不知道坡旅甲,現在看到他莊嚴穩重的舉止神態,覺得希奇:為甚麼當局要那麼緊張的捉一位老人?

   坡旅甲立刻叫人預備飲食,勸請逮捕的人盡情吃喝,求他們給他時間作禱告,不要打擾。他們同意了。他上去禱告,滿有神的恩典,使聽到的人驚奇:他提名為關心 的人禱告,從小到大,不分貴賤,全世界教會。出發的時候到了,他們給他騎上驢,帶他到城裏。在那裏,護民官律(Herod)和他的父親耐塞悌 (Nicetes)讓他同坐上車,勸他說:“你稱‘凱撒是主’並獻祭,有甚要緊?那是保全你性命之道。”他起初靜默不言;他們繼續催促,他說:“我絕不照 你勸說的去作。”他們見他不能勸誘,就說威脅的惡言,推他下車,擦傷他的小腿。

   他如同全然無事,歡歡喜喜的隨押解的人進入運動場。在那裏,許多人聚集,眾聲噪雜;從天上有聲音對他說:“坡旅甲,要堅強,作大丈夫!”沒有誰看見他講話;但許多人聽見那聲音。

   當他被帶到審判座前,群眾知道坡旅甲被捕了。總督問他說:“你是坡旅甲嗎?”坡旅甲應是。總督勸他否認基督說:“想清楚些,可憐你自己偌大年紀!”並且用 那套話說:“悔改吧,向凱撒宣誓,說:‘打倒無神者’。”因為基督徒拒絕拜偶像,被稱為“無神者”。

   坡旅甲看著全場的群眾,態度莊嚴,向他們揮手,深深嘆一口氣,舉目望天說:“打倒無神者!”

   總督對他說:“宣誓,辱罵基督,我就釋放你。”

   坡旅甲回答說:“這八十六年來,我事奉祂,祂從未虧負過我;我怎能夠褻瀆拯救我的王?”

   總督再勸促他:“向凱撒宣誓。”

   坡旅甲回答:“你一直要我向凱撒宣誓,是徒然的;這表示你不知道我真實的品格,現在聽我公開宣告:我是基督徒,如果你想學基督的教訓,定個日子,你可以聽。”

   總督說:“我有成群的野獸;如果你不悔改,我要把你丟給野獸。”

   坡旅甲說:“喚野獸來。如要果我從好轉換成為惡,是壞的事,我不作;如果離惡向善,是好的事。”

   總督說:“除非你悔改;你不怕野獸,我要用火燒你。”

   坡旅甲說:“你用火來嚇我,火只能燒一會兒,然後就熄滅了;但你不知道,將來審判的時候,不敬畏神的,要受永遠刑罰的火。為甚麼遲延?隨你怎樣作。”

   總督派人在場中央連喊三次:“坡旅甲自認是基督徒。”話聲才落,場中的群眾,在士每拿的外邦人和猶太人,憤怒的大喊:“這是亞西亞的教師,基督徒的領袖, 毀壞我們的神,教訓許多人不要獻祭崇拜。”他們叫那管獅子的人,把獅子放出來;管野獸的人拒絕,推說表演的時間已過,獅子吃飽了。他們齊聲喊著,把他活活 燒死。因為坡旅甲禱告時所見焚燒枕頭的異象,必定要應驗。

   群眾立即去,從公眾浴池和工作間,收聚木柴和別的乾物來;惡意的猶太人,特別樂意踊躍服務。

   他們要把坡旅甲釘在木樁上;他說:“不必如此;那位賜我力量忍受烈火的,不必你們用釘子,也能使我不畏縮。”因此,他們只把他綁在柱上,而沒用釘子。

   他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算我配在殉道者中間有分。”他剛說完“阿們”,火就點著了。
   火焰形成一個拱門,形狀像風帆一樣,如同牆壁圍繞,不挨近殉道者的身體;他不曾被燒,卻如同金銀在煉爐中被煉。在場的人,也聞到沒藥或別的馨香氣味。

   最後,那些惡人見火焰無效,叫掌刑的人用刀刺入他的身體。有大量的血湧出來,把火焰熄滅了。坡旅甲的靈魂升到樂園去了。

   有些人找耐塞悌,去見總督,不要讓基督徒收坡旅甲的屍體;說:“恐怕基督徒不拜那釘十字架者,而去拜他。”這是由於猶太人的慫恿。百夫長看到猶太人的惡 意,把屍體放在火中焚燒。基督徒收集坡旅甲的骨頭,視如精金珍寶,莊嚴的安葬了。有許多聖徒,跟隨坡旅甲的腳蹤,前仆後繼,堅定不移的見證復活的主和所信 的道。

  坡旅甲對真理堅定,誠實謙卑。他寫信給腓立比教會說:
我,或和我相似的人,都不能同蒙福和榮耀的保羅相提並論;他曾在你們中間,正確堅定的教導真道,並寫信給你們,建立你們,是一切真理之母,使人有盼望,愛神和基督,並愛鄰舍…有愛的,就遠離一切的罪。
約在150或155年,坡旅甲到羅馬去。他與羅馬的信徒在記念復活節上意見不同;坡旅甲以為該在尼散月十四日逾越節後記念主受難並復活。雖然各持己見,但仍表現真實的愛。

坡旅甲

      坡旅甲~至死忠心的教父   , 殉道者坡旅甲   ,    坡旅甲 (Polycarp 西元70-155/156年)  ,

      坡旅甲小傳  ,  坡旅甲的生平和教訓   ,  

特土良

【年代】:西元150~220年

【英文名】:Tertullian

【特質】:瀟洒又有點粗暴;說話幽默中有些諷刺;文字雖然咄咄逼人卻不失真情流露。

【生平事蹟】:
1. 他本為羅馬之律師,退休後回到北非迦太基老家受洗加入教會。
2. 加入教會後,致力於文字事工之上,他的著作有三十餘種至今仍然流傳,
有人説他是拉丁神學之祖。
    3. 在神學上除了對三一論的貢獻以外,另外有一個獨特之主張,認為信仰
遠超過理性。
    4. 主後207年參加了孟他奴派(Montanism)的運動,卻對其母會批評有加。

【重要言論】:
    1. “上帝的兒子死在十字架上是很荒謬的,不可能理解,所以只能相信;復
活是不可能的,無法理解,所以只能相信。我信,因為我不能理解,若
是能理解的話,就不需要相信了。
    2. “雅典和耶路撒冷之間有何相通之處?學院和教會之間有何相通之處?
我們信仰的體系源自所羅門的廊下,所羅門教導人必須用單純的心尋求
上帝。
     
【評論】:
     特土良是一位強調信仰重於理性的人雖然其論點對基督徒本身是可說服自己,卻不能說服非基督徒,所以不可以拿來衛道護教用。
    特土良加入孟他奴派是他人生另一敗筆,因他反批其母會,讓人覺得他有知識沒有愛心。

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馬丁路德

在易北河(Elbe River)上,靜靜的臥著威登堡(Wittenberg)古城,是撒克森選侯腓德烈(Frederick the Wise of Saxony)的宮邸所在地。1502年,他在那?建立了一所大學,他很愛那所新大學;雖然規模不大,但水準不差,有些奧古斯丁修會的修道士在校執教。有一位聖經神學教授,是修道士馬 丁路德 博士(Martin Luther, Th.D., 1483-1546)
1517
年 十月三十一日 ,諸聖節前夕。馬丁路德把一張拉丁文的告白釘在教堂的大門上:邀請參加關於贖罪券功能的辯論,出於愛心和對真理的熱誠,願公之於亮光中,有九十五條。那時,大學中常有這種辯論會;而教堂的大門,用來作公告板,發起的人,是一位忠心的修道士。
那份九十五條公告是印刷的;同時,他也送出一些給朋友們,和當地教職位人員。辯論會並沒有舉行;其中一份公告到了邁恩的大主教亞伯特(Albert, archbishop of Mainz)?;亞伯特主要是包銷贖罪券的人之一。他跟幾個神學家商量,結論是應該送去羅馬,並要求對馬丁路德採取壓制行動,同時責戒贖罪券販子,不得過分誇張衒售。到1518年初,公告已經被翻印,傳送到好些城市,要求教會改革。主題成了宗教與錢財的關係。在不到一個月之內,歐洲各大學和宗教中心,都掀起一片熱潮。
在聖經正典中,並沒有煉獄”(purgatory)的教義,而是出於次經馬克比書第十二章45節為死人禱告;再經過人加上些聖經中斷章取義的字句,甚或異教的傳說,匯成了如此一個想像的存在。
至於贖罪券的觀念,可能起於對罪咎補贖的自然思想。即使是墮落的人,心中也有會公義的火星。而教會或行政機關,也有罰鍰的規定;而且那時已經流行善功觀念。在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Urban II)發動第一次十字軍,宣稱志願從征武裝朝聖的人,可以抵減死後在煉獄受苦的刑期,而早得超脫。到了1300年左右,教廷宣稱好多種的善功,都可以得到贖罪的效果,包括禧年去羅馬朝聖。而為死人買了贖罪券,竟可以有萬應的效果,甚至荒唐到可以未犯罪前,預付贖罪券,等於煉獄保險。為甚麼能有這種效力呢?因為教廷有個善功庫,歷代聖徒的善功都存在?面,教皇可以隨意撥付給合意的人,就是出得起價錢的人,所得的財富,沒有誰能質問他的濫用;他有了彼得傳下來的鑰匙權”(太一六:18),不必擔心要向任何人交帳。一句話:有錢斯有理!在所有的教義中,再沒有更荒唐的,而且違背聖經中所有的重要教訓。由於宗教改革運動,和天主教內的改革,到了天特大會(1562),決定停止那項敗壞教會的行動;但是僅在幾十年前,那提出抗議的人,是冒著被判為異端,和燒死在火刑柱的危險。
渺小的修道士
馬丁路德的父親翰斯(Hans),在銅礦工作,自己有冶爐,雖然說不上富有,但家道小康,能夠送兒子馬丁路德去厄福大學(University of Erfurt),盼望他成為律師。1502年,他完成了學士;1505年,得了碩士;開始修讀法律。在同年 七月二日 的大雷雨中,閃電霹靂交作,近在他的身邊。馬丁路德在恐懼中許願說,願意作修道士,就進了奧古斯丁修院。兩年後,正式成為神甫。

1509
年,馬丁路德在威登堡大學完成了聖經學士。

1510
年,路德去了羅馬。在那?,看到教職人員的奢侈和敗壞生活,使他震驚;他真誠苦行的心志,受到了搖動。
司陶辟滋(Johann von Staupitz, 1460-1524)對路德一生的影響甚大。他是當地奧古斯丁修院的主持,是路德的教師,良友,和支持者。在他的勸促之下,路德繼續神學博士,並且於1512年,完成學位,成為威登堡大學的聖經教授;後來接替司陶辟滋為主 任 教授,一生事奉,直到他離世前不久。

1515
1516年,在教授保羅致羅馬人書信和加拉太書信的時候,研思神的義的話。路德對這個字,以為是對付罪人公義的審判,使他困惱。他仍然對善功的觀念未存懷疑;心中對公義的神懼怕,有時甚至私下懷恨:我對那位公義刑罰罪人的神,說不上愛。我對祂隱存忿怒;我恨祂,因為可憐的罪人,在律法和悲慘恐懼下生活,不但被原罪毀壞,還要受福音折磨。…”
他禱告,默想,反復思考經文的涵義,最後得到了亮光:稱義不是神公義的審判,不是人的義行,而是神給人的恩賜。不是人去作,而是人去接受。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心。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一:17)
路德本來能默誦全部新約聖經,和舊約的大部分;但到現在,這經文對他竟變成了全然新的。他說:我覺得自己得到了重生,經過敞開的門,進入了樂園!
他以為這是聖經的神經中樞;這也成為宗教改革神學結構的根基。神的恩典,藉著耶穌基督賜給信的人:神的憐憫,使人的罪得以赦免,良心得以潔凈;使人不再負罪疚的重擔,而能由喜樂感恩,而產生順服,從心?遵行神的旨意。
在他把聖經翻譯成德文的時候,羅馬書第三章28節,路德譯為:人稱義是[惟獨]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有人批評他擅加了字,與原文不符;他堅持在德文文法上有必要。
改革運動的明確口號是:惟獨信心(sola fides),惟獨恩典(sola gratia),惟獨基督(solus Christus)。這原則使人人可以了解,促成宗教改革的迅速發展。其本源則在於聖經:羅馬書主旨是因信成義;加拉太書是恩典勝於律法,基督徒的自由;希伯來書則論基督是唯一的永遠大祭司和中保,信徒皆為祭司。這形成了十字架神學的架構,宗教改革的信仰基礎。
這是我的立場
邁恩的大主教,把路德的九十五條抗辯呈到羅馬。教皇的反應,只是諭令奧古斯丁修會的總主持,處分那不守規矩的會士;那需要經過司陶辟滋。結果,路德寫了一份長篇大論的答辯書。然後,德國奧古斯丁修會在海德堡(Heidelberg)開會辯論,免除了路德區會監督的職務。
在 這期間,路德熱心的朋友,為他說話,而與反對他的多明尼加修會展開論戰。多明尼加修會不甘示弱,指控路德是異端,要求羅馬懲戒。但教皇投鼠忌器,不願得罪 威登堡的選侯腓德烈,交由紅衣主教處理。德國許多學術界和教會的人,都漸漸站在路德一邊。路德的態度,更明顯的表示,沒有服從教皇權威的意願,只有神的話 可以折服他。紅衣大主教向選侯腓德烈控訴路德的桀驁不馴;威登堡的教員們,則要求他堅定支持路德,因為這關係大學的聲譽和權威。

1520
年,威登堡的學生,在城門廣場上,把教廷的書籍點火焚燒;路德自己把教皇諭令投在烈焰中,並且宣告:因為你污損神的真理,願神把你毀滅在這火?
到此地步,教皇不能再忍受。1521年一月,教廷正式頒諭開除路德教籍。
這期間,德國議會在沃木斯(Diet of Worms)集會。腓德烈取得青年皇帝查理五世的許諾,不在聽證以前定路德的罪。路德拒絕朋友們善意的勸阻,不顧危險,決定自己去大會。路德說:即使鬼魔像屋頂上的瓦那樣多,充塞沃木斯,為了神的真理,我也必須去!有一群德國的武士,和許多民眾,都站在路側,表示支持他。路德成了舉世矚目的英雄。
四月十七日,路德站在大會之前。整個的大廳都滿了人。一大堆路德所寫的著作,放在那?。皇帝對路德態度冷酷而不友善。問他要不要收回所持的意見。在讀出那些書籍和文章題目後,路德要求回去慎重思考。議會允准了。
那夜,路德在神面前懇切的禱告。
第二天, 四月十八日 ,下午六點,馬丁路德莊肅而堅定的站在那?,與厄克(Johann Maier Eck, 1486-1543)對辯。
皇帝的代表問他,是否認錯收回這些所發表的意見。路德清晰響亮著名的回答,震動了歐洲,決定了歷史:

除非聖經或理由清楚的說服我(我不信任教皇,也不相信總議會,因為他們時常錯誤,也自相矛盾),我受所引用的聖經約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話捆綁。我不能,也不願收回任何的意見,因為違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當。我不能那樣作。這是我的立場,求神幫助我。
路德昂然從仇敵中間走過,進到外面他的朋友中間。他揚起雙臂,作出勝利的表示。
皇帝稱路德是惡名彰著的異端分子惡魔化身;他和他的黨徒都該除滅。沃木斯議會定路德為罪犯,他的著作是違法的,應予禁止並焚燒。
隱藏的豐收

路德失蹤了。他被許多名蒙面武士綁架,擁簇著進入了綠色的密林中。那是他朋友們的安排,經過腓德烈同意。
在幄特堡,卻出現了一名武士喬治(Knight George)。他脫下修道士的長袍,穿著平常衣服,蓄起了鬍鬚。在寂靜的環境中,路德有時情緒消沉,但他忙於著述:馬利亞尊主頌注釋,新約書信和福音書注釋等。但最重要的是路德把聖經從原文譯成德文(新約部分於1522年出版;舊約部分於1534年出版)。德文聖經的出版,使所有德國人可以讀到他們自己的語言,了解神的話;不僅有助於宗教改革的進行,也影響了德文的發展規範,並且成為譯經的典型。
沒有路德的威登堡,陷於混亂當中。失去了信仰中心,幾乎是各人任意而行。先知們忽然出現,自稱得了啟示,見了異象,作了異夢;而這些人各說各的話,他們的啟示並不相符。有的則反對十一奉獻,反對借放債取利。最危險的煽動者是牟則爾(Thomas Muntzer, c.1490-1525),一個神秘主義者,激進分子;他本來是路德的跟從者;竟反對路德,寫文章詆毀路德是酒徒和說謊者,只有他自己才有真理;後來參與農民暴動,事敗被捕處決。
路德寫信給選侯腓德烈說,現在不是你保護我,是我保護你的時候了。於1522年三月,他出山回到威登堡,住在那?直到離世。
有了路德的堅定領導,在登台傳講,又為文宣揚,秩序就恢復了。由於路德反對暴力,他支持鎮壓1524年農民暴動,也維繫了社會秩序。
路德居住在威登堡,講道教導;不過,他是非法罪犯的身分,他可以著述,寫信,但不便在外公開活動。他沒有跟腓德烈見面。
當時最著名學者經學權威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 c.1466-1536)同情路德的立場,但認為他不必要過於激烈;也不贊成教皇無情的諭旨。在1520年 十二月二十日 ,選侯腓德烈與他相遇,問起他對路德的意見。那位智者回答說:馬丁路德犯了兩項罪:他碰撞了教皇的冠冕,和教士的肚腹。
選侯聽了微笑,至死記得;這也成了千古名言。
他們相見五天之後,路德焚燒了教諭;沃木斯議會後,宗教改革的形勢已成。伊拉斯謨寫信給朋友說:現在我們所能作的,是向最高良善和權能的基督禱告,祂能夠使萬事成為有益的;因為只有祂能作。
路德的影響
路 德有堅定的信念,雄辯的口才,系統的教導;但更有效的是他的健筆:神的恩賜藉他流露出來。他寫得快而犀利,越是在受激動攻擊的時候,更顯出其銳不可當。在 那時,德國的印刷廠,有三分之二因路德的寫作而生意昌旺。在宗教改革運動期間,他沒有遠出過;但路德的著作,風行全歐洲, 從 君王貴族,學術界和宗教界,以至販夫走卒,都受他的影響。
作為卓越的領袖,有許多遠近的景慕者和跟從者,但他的至友和繼承者,是墨蘭頓(Philip Melanchthon, 1497-1560)。路德自承生來擅場與鬼魔爭戰,但墨蘭頓是和風細雨,能造就人。他說:我喜歡腓力墨蘭頓的書,過於我自己的作品。路 德時常向別人稱讚他的學術成就和品德。這是多麼難得的領袖風範!在翻譯聖經時,他認為工作重要,邀約墨蘭頓參與,但絕大部分是路德本人的貢獻。路德不能公 開外出參加的重要會議,都由墨蘭頓代為出席,而能更和婉的表示路德的主張。在折衝樽俎,制訂規章上,他的表現都甚出色。他更被稱為德國的教師,當然也有路 德的影響。至於墨蘭頓,早就與路德在威登堡大學共事,彼此相知甚深,志同道合。在1520年初,墨蘭頓宣稱,他寧死也不與路德分離。同年十一月,他又說:路德的利益重過我自己的生命。
在威登堡大學,有路德的一班同工,他們持守相同的改革信仰,分頭往不同的城鎮,把信息傳播開。
布瑟(Martin Bucer, 1491-1551)原屬多明尼加修會,後來接受了路德的信仰,是司陶斯堡(Strasbourg)改革運動領袖。
加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1538-1541年,在他門下受教三年之久,型鑄了他的思想。布瑟則於1548年,到了英國,他一生的末後三年,在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教授;劍橋產生了很多英國清教徒。
路德深知音樂的重要。他認為應該用音樂來敬拜神,並教導信徒。因此他鼓勵同工寫作詩歌;他自己創作了幾十首,其中上主是我堅固保障,採取詩篇第四十六篇為主旨,是在情緒低落中寫的。1527年,他自己有相當長的時期患病,威登堡地區瘟疫流行,周圍是死亡的陰影威脅著,有些朋友死了;他的家成為臨時醫院,需要照顧病患。他的筆下湧出了信心之歌,家傳戶誦,很快全歐洲都唱起來,激勵宗教改革的信念。

1525
年,路德同凱慈琳(Katherina von Bora, 1499-1552)結了婚。凱慈琳原是修女。這表明他們堅決擯棄羅馬天主教守獨身的傳統。婚後生活快樂美滿,育子女六人,前一子二女相繼夭亡;只有二子馬丁和保羅,幼女瑪歌麗特活到成人。他們家中晚餐後,常一起唱歌敬拜,有時客人也參加,或奏樂,或唱歌,其樂融融。
路德晚年的健康不佳。但他仍然勉力寫作。1546年,兩位貴族不和,路德扶病冒雪去調停。分爭解決了。但偉大的宗教改革家卻病深不起。 二月十八日 ,馬丁路德在他的故鄉愛瑟濱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