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日 星期六

加爾文對自由意志的立場

    加爾文說哲學家對因罪失去“自由”機能的“自由意志”還是持樂觀的看法,因為他們認為人的靈魂有理智,而自由意志是受理智控制的。據加爾文說這些哲學家認為理智使人能做最好的決定。若慾望順從理智就有美德,但若慾望順從感覺就淪為私欲而犯罪或做錯決定。這看來好像人有一半的機會擇善,也有一半的機會擇惡,但這些哲學家卻重申理智能馴服和逐漸克服感覺。

 

    至於自由意志,它就是上面所說的“慾望”, 是處於理智和感覺之間,完全擁有自主權和自由,可以選擇順從理智或屈服于感覺的誘惑。加爾文說雖然哲學家根據經驗不否認人的理智在統領人時所遇到的困難,但他們仍然主張人有選擇行善或行惡的能力,意思是人要行善或過正直的生活都在於人自己的選擇。換句話說,內住於人理解力中的理智就足以引領人行善,因為自由意志是受理智控制的,而且是自由的,所以就能勝過感覺的誘惑,順服理智的帶領。

 

    簡單的說,加爾文筆下的哲學家在經驗上雖然面對人理智上應用的困難,可是他們還是堅持因罪失去“自由”機能的“自由意志”還是能“自由”地做擇善的決定。那早期的教父對這因罪失去“自由”機能的“自由意志”是不是也同意這些哲學家的看法呢?

 

    加爾文說所有神學家都承認:人的理智深受罪的影響,人的意志也被惡欲俘虜。但有些神學家卻高舉人的能力,一方面是不要被同時代的哲學家譏笑,因為當時代對自由意志的看法是樂觀的;另一方面也為了不使肉體生來不想行善的人懶於行善,所以他們教導說:上帝悅納樂意行善的人;只要惡人願意,他隨時都可以選擇做好人;若我們不盡本份,就無法蒙恩;我們負責動手,上帝必定成全;我們負責獻上自己所有的,上帝必補足我們所缺的。但加爾文說這些都是錯誤的教導,因為他們的看法與當時的哲學家極為相似,認為因罪失去“自由”機能的“自由意志”還是能擇善。

 

    不過奥古斯丁卻獨排眾議,堅持因罪失去“自由”機能的“自由意志”是“非自由的”,因為人的意志被私欲捆綁,失去了自由,成為罪的奴隸。[47] 意思是人的意志無法掙脫罪的捆綁。所以,人在沒有上帝恩典的幫助下,就只有擇惡的唯一選擇。因此,當奥古斯丁說人只有不行義的自由時,似乎就在嘲笑“自由意志”這個空洞的術語。

 

    簡單的說,雖然教父知道罪對人性的嚴重敗壞,但教父對因罪失去“自由”機能的“自由意志”還是持與哲學家類似的看法,認為人還是能憑其自由意志擇善。但只有奥古斯丁在眾人都支持被罪捆綁的自由意志能擇善的情況下,毅然獨排眾議,把自由意志這頭猛獸殺死,完全否定了它的“自由”。

 

    縱觀以上對加爾文人論的討論,可以明顯看出加爾文對自由意志的立場。加爾文認為墮落前的人有意志的自由擇善,可是墮落後的人,其自由意志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卻被罪捆綁而失去了“自由”的機能,無法擇善,也無法避免行惡。其實,加爾文對自由意志這樣的看法跟奥古斯丁對自由意志的立場是一致的。

 

    爲甚麼加爾文要採取這種否定自由意志能“自由”擇善的立場呢?加爾文否定自由意志的目的是要否定善行能使人稱義的可能,因為沒有“自由”擇善的自由意志使人無法遵守律法而因律法稱義,而且加爾文說人是不可能遵行律法的。這其實是在反駁當時經院神學家和羅馬天主教會對救恩論的看法,即人能因自己的善行稱義得救恩。這也跟當初奥古斯丁為反駁伯拉糾而堅決要消滅自由意志在救恩里的角色一樣,因為伯拉糾聲稱人無原罪可憑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能力選擇善,救贖恩典是基於人的自由意志,人可以自己的能力扭轉犯罪的意志而得到諸罪的赦免。所以,加爾文也採取奥古斯丁的立場,邊緣化自由意志的機能,使人的救恩不是在於人自由意志的“決定”,抑或行使自由意志擇善結果的善行來賺取救恩。這是加爾文對自由意志的看法,即否定了自由意志就否定了人的決定、人的選擇、人的主權及擇善的善行結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