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上帝的話」(Word)與「信心」

 

布特曼認為基督就是上帝的話。他指出宣講基督事件確定了基督本身就是那上帝的話(Christ is himself the Word)。他在「關於新約聖經中上帝的話的觀念」這篇論文中提到,舊約中上帝的話帶有行動與權能。上帝以一個事件(event)說話,並且被理解為對人的演說或呼召。然而上帝的話,雖然是演說,卻是真實的顯現在人的面前。所以「聆聽」上帝實際上是與上帝的相遇。基督承襲了這對上帝的話的理解,並且也是這話的宣揚者,並且要求聆聽者做出決定。這意味上帝的話不是一套系統性的見解,而是對人類的宣告。

他也認為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不單單是個歷史事件,而且也是一個行動。 信心則源於在教會中傳講基督,傳講基督就是傳講新約中的福音宣告。所謂「福音」,是當我們覺知福音宣告中的基督是主,並且帶來一個新的自我認知,而需要信心。然而救贖僅僅發生在宣揚與得知對基督的基督的傳講。信心不是從對歷史事件的知性瞭解而來,乃是從我們與傳講的基督相遇而來。信心帶來的果效乃是人因為對十字架的信靠而清楚救贖的功效,從罪中獲得自由,並且與上帝有一個新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出布特曼很明顯的認為聖經的信息並非與普通的歷史有關,乃是「耶穌一次做成的事件」。對這個事件我們只能以信心接受。因此福音書主要見證的是初代教會的信心,而不是見證一些可以用歷史實證的事件。

 

進一步的繼續從存在的角度來說,「罪」即是不信,就是順從世界,使人成為奴僕,並且結果是「死」(可惜的是布特曼並沒有很完整的發展這方面的思想,也沒有說明他認為羅馬書七章的意義,是肉體的,還是靈性的死)。相對的,「信心」意味著一個新的自我理解(a New Self-Understanding),是一個決定所產生的行動,順服上帝的態度,帶來自由,並且是一個末世論的存在(Eschatological Existence)。

布特曼極端強調基督教的末世論的期待與希望,在他看來,這是耶穌佈道的核心,即:「上帝之國即將來臨。」

儘管這種期盼一直在等待中,卻有重大的生存意義。它激勵人做出生存的決斷,擺脫過去與此生的束縛,朝向神聖的未來。這種決斷本身已然使未來成為了此時此在的發生,因為未來已具體實現在我們自己的生存品格中。因此我們也就此時此地的與上帝相遇了。

透過對福音書的「非神話化」,布特曼宣稱:「耶穌基督的話就是一個末世論的事件,羈留於信仰之中,就是以一種末世論的存在方式去生活,超然於塵世,去跨越由死到生的鴻溝。」

對現代人而言,末世論的期待就意味著敞開自己,隨時準備投身於與上帝的神聖相遇。


****************************************

    布特曼雖然強調「感覺」或「意義」,卻關心末世論的期待與希望,這是許多德國有名神學家共有之特質,也因為這特質,使許多神學家的理論看來似乎是離開傳統神學之論述,卻又讓人從耶穌基督找到希望與出路,讓人「感覺」基督信仰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須要的,尤其是在這不確定的年代,若沒有抓住耶穌基督的救恩,其情況是非常可憐的!

    正如有一次參加教會之小組聚會,大家討論到「三一上帝」之觀念,實在很難理解和解釋清楚。我在其中說了一個有關奧古斯丁之故事:「他在海邊看到小朋友在沙灘挖洞,他問道:『你在做甚麼?』小孩回答:『我要把大海裝到洞裡去!』」

    這樣之對答,讓我們知道小朋友的行動是荒謬的,『大海豈可裝入小洞裡』!我接著說:「雖然我們無法完全認識上帝,但是上帝藉由耶穌基督拯救我們確是實在的!」

    當我如此說完後,馬上有位姐妹回應:「我就是為此信耶穌的!」

    是的,基督信仰之中心就是耶穌基督的救恩,也唯有如此,人才有出路。而這救恩的實際就是「與主耶穌相遇」,而與主耶穌相遇,就是與「三一上帝」相遇,「三一上帝」就變成真實的!

    當然,如此說是以「感覺」為中心,是主觀之意義。而我們要將此主觀意義傳揚,使別人也能感受到此「客觀之事實」。所以,基督的信仰事實實在在,也唯有如此,才能去跨越由死到生的鴻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