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會在羅馬國各地建立起來,異端也隨著教會的發展出現,這迫使當時的教會組識起來共同對抗這外來異端的侵犯。這樣的壓力使到教會內部發起了一些改變:
一. 信仰教義化:
最初的信徒沒有特別為他們所信的道理作系統性的編寫。只是從各個角度自由的講說關於耶穌的教導。稱耶穌為主,耶穌是基督是最通用的神學字眼。我們可以從一些崇拜詩歌中找到比較系統性的認信詞(腓2:6-11;提前3:16;來4:12-13)。
後來,教會中出現一些異端的思想,迫使使徒寫信到出現異端的教會去辯証。大部份保羅的書信都有針對一些怪異思想和學說。約翰一書也是為此而寫。當時最流行的異端是幻影派及諾斯底主義。
二. 崇拜儀式化:
起初的信徒比較少或只是聚在家庭式的建築屋內進行崇拜,這時的崇拜形式也比較自由和沒有儀式。可是當會眾增長起來,崇拜就要在大教堂內進行,也比較「凡事都要規規距距的按著次序行」(林前14:40)。後來在「使徒遺訓」(Didache
9,10,14)一書內,施行聖餐成為了最嚴肅的儀式,也只規定受過洗的信徒才可以領受聖餐。
三. 權力:
當儀式定形在教會裏以後,權力也清楚的劃分。教會開始規定某些人擁有執行這些儀式的權力。那時,使徒權柄的承繼是公認的權柄。教會藉著使徒的權威,把異端者區分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