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改教運動有許多獨特之處:一方面,在英國沒有一位突出的、偉大的領袖,諸如路德、慈運理、加爾文之類的人物。另一方面,英國教會的改革不是經由教會職員推動,而是藉著一位國王─英王亨利八世(1491-1547)正式開始。然而,亨利八世終其一生都忠於羅馬天主教的傳統儀式。他的改革是為了個人的方便而脫離教皇對英國教會的控制,他的目的是希望在教會的認可下與第六任妻子結婚,故對教義的改革毫不關心。
1. 信仰護衛者:
亨利八世本來是教皇的支持者,1521年,當路德發動宗教改革,將七項聖禮簡化為兩項時,亨利八世便寫了一篇攻擊路德的文章,名為《為七項聖禮辯護》。因此,教皇便頒贈「信仰護衛者」給亨利。不過他支援教皇,似乎是有很重要的政治目標;英國與法國長久處於敵對狀態中,亨利八世要利用教皇的屬靈勢力及西班牙的軍力來支援他,使法國孤立。當他得到「信仰護衛者」的殊榮,他就要證明他配得這樣偉大的頭銜,因此便決定要清除在英國各樣所謂的異端,開始嚴格地對付那些彼此鼓勵讀神話語的信徒。
2. 英國教會元首:
但後來,因教皇拖延不批准他與皇后的離婚,就推動國會於1534年通過一項《最高權威》法案,宣稱英國國王是「英國教會唯一最高元首」。這項改變,不是在教義上或崇拜儀式上,而是在教會的行政管理上,由國王取代教皇的地位,成為英國國教的至高元首。任何人稱英王為異端者,將處叛國死罪。教皇革利免宣佈開除亨利的教籍,亨利則是宣佈在英國教會祈禱冊中,刪除教皇的名字,英國與羅馬天主教完全分離。為此,許多不肯服從這項法案的天主教徒知名人士被處決,受斬首和火刑等刑罰。
3. 打擊天主教:
1535年,亨利委派克藍麥出任英國教會代理人,關閉各地修道院,土地、財產,「供國王按其意旨動用」,多達376處的修道院因此被迫解散,使修道主義在英國完全絕跡。此外聖徒遺物不再視為神聖,也不再展覽,全數焚毀。聖徒遺物的掃蕩與毀壞,是對中世紀迷信的一次重大打擊。儘管亨利與羅馬天主教決裂,逼迫天主教徒,但信仰上,他仍以天主教的教義與禮儀為正統,並打擊一切包括路德派在內的復原派信徒。
4. 教義改革:
越來越多的人要求亨利實行真正的改革,不久,亨利開始在教義、崇拜儀式,及某些信仰實踐上增加一些改革。1536年,在克藍麥的協助下,亨利頒布了《十項條文》,這十條信仰原則基本上仍是肯定天主教的傳統信仰,只在一些地方上作了修改。例如有關聖餐的變質說便完全不提,雖然肯定功德的重要,卻高舉因信稱義的道理,同時以聖經,和使徒、尼西亞、亞他那修三信經,作為信仰的準則。否定煉獄的存在,否定敬拜圖像、聖經遺物的迷信。僅保留洗禮、告解禮、聖餐禮作為必要聖禮。
5. 愛德華六世(1547-155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