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

設立十二使徒

 

  耶穌出來傳道之後,許多人追隨祂。耶穌看到許多的需要,感慨地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九37)

 

上帝的工,耶穌自己做不就得了嗎?祂比門徒棒多了,不是嗎?但是我們的主樂意讓門徒參與,同時耶穌一定也體認到祂身為人子時間和空間的有限,知道祂在世的時間不長;他要揀選門徒來做他所託付他們的工。於是在經過整夜禱告之後,耶穌從跟隨祂的人中揀選了十二個人,設立他們做使徒(路六12)。耶穌這樣做的目的有三,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可三14~15)。

 

1.常和耶穌同在,這是做使徒第一重要的。

 

記得安得烈初次遇見耶穌時,才跟耶穌住了一個晚上,就知道耶穌是彌賽亞了。耶穌選召這十二個門徒,要他們常常和祂同在。藉著朝夕相處,耶穌把許多的事教導他們、堅固他們的信心。

 

路加福音廿二28記載,耶穌快要受難,門徒還在爭論誰為大,耶穌語重心長地說,「我在磨煉之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們。」

 

可見耶穌何等看重與門徒們同在的時光。

 

2.其次,耶穌差門徒出去傳道,傳天國的福音。

 

馬太福音第十章記載,耶穌吩咐他們出去傳道時要注意些什麼。看起來,門徒這時候並未完全準備好,他們對耶穌的信心也要等到耶穌復活向他們顯現後,才得到穩固。但是耶穌卻在這時候就差遣他們出去。有人說,這是給做門徒的一種實習,因此耶穌才吩咐他們不要到外邦人的地去(太十5~6)。不過,同樣這段記載,路加福音卻未交待說不可往外邦人的地去(路九1~6)。有可能馬太福音為猶太人而寫,所以強調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路加福音較具普世性眼光,所以沒有提到這個限制。

 

3.第三,耶穌給門徒權柄趕鬼

 

有人被鬼附身,飽受痛苦,這是傳福音時常會遇見的問題。耶穌讓門徒看到,他的權柄勝過這些,因此,他叫他們不必懼怕。

 

耶穌復活之後,再一次地差遣門徒,說,「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徒一8)

 

可見,門徒是要為主作見證的。雖然,他們有軟弱,也有跌倒的時候,但是,聖靈幫助他們,堅固他們。而且,聖靈也讓他們想起從前耶穌所教導他們許多的事情。你願意做耶穌的見證人嗎?

 

 

醫治大臣之子

 

  這是耶穌初期傳道所行的第二個神蹟,地點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約四46~54)。

 

這個神蹟最特別的地方是,耶穌醫病,可是病人不在場,卻遠在迦百農自己的家裡。如此,怎能確定這個病人是耶穌醫好的呢?

 

耶穌又不在場!病人的父親是一個大臣,是他來耶穌面前,求祂醫治他生病的兒子。耶穌叫他回家,因為他的兒子病已經好了。他聽了,就真的回家去,僕人向他報告說他兒子病已經好了。這個大臣從時間上來判斷,確定是耶穌醫好他兒子的,因為耶穌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的時間,正是他兒子得痊癒的時間。

 

他和他的全家就都信了。你覺得這是巧合嗎?如果是你,你會不會就這樣相信主?

 

  類似的故事,在其他福音書中也有記載,細節上略有不同(太八5~13;路 七1~10)。有人認為這是同一個故事,也有人認為是不一樣的故事。

 

 

論活水

 

  約翰福音第四章記載,耶穌特地經過撒馬利亞的一座城敘加,與一個婦人談道,這是一個十分有名的故事。撒馬利亞原是北國以色列的首都,為北國暗利王所建(王上十五23~24)。

 

北國以色列滅亡,百姓被擄到亞述之後,亞述王遷了許多外邦人來住在這城,與當地以色列人混雜居住,彼此通婚 (參看王下十24)。

 

在歷 任外邦 君王統治下,撒馬利亞不但是一個城,還是鄰近地區整個省份的名稱。後來猶太人從巴比倫歸回,就不把撒馬利亞人視為自己的同胞,反而輕看他們,不跟他們來往。

 

  耶穌不但主動親近撒馬利亞人,而且還是一個名聲不太好的婦人。耶穌這樣做,連祂的門徒也感到訝異。耶穌向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其實是要把生命的活水賞賜給她。

 

耶穌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四13~14)

 

耶穌要這婦人把她的丈夫也帶來,並且指出她已經有五個丈夫,現在同住的還不是她的丈夫。這婦人立刻感受到耶穌不是一個尋常人,但她卻故意轉移話題,跟耶穌辯論禮拜的地方應該在撒馬利亞的一座山上。耶穌強調,在那裡作禮拜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耶穌在此顯示祂的身份,就是彌賽亞,翻譯成希臘文,就是基督。主耶穌是活水的泉源,你羨慕得到這樣的活水嗎?你想,世人都需要這樣的活水嗎?要如何支取它?

 

  撒馬利亞婦人是一個熱誠而又坦率的人,她一認識耶穌,就向全城的人介紹耶穌。撒馬利亞城裡的人,原先是因為這婦人的見證來到耶穌面前,等到他們與主耶穌接觸之後,就自己真正認識主了(約四42)。

 

你對耶穌的認識是否已經從第一階段別人向你介紹,進入第二階段自己有親身的體會?如果已經進入第二階段,你是否願意把耶穌介紹給別人?

 

你跟別人談過道嗎?對方的反應如何?你的感想如何?

 

潔淨聖殿

 

  約翰福音二13~21 記載,耶穌到耶路撒冷過節時潔淨聖殿的經過。兩約之間,王朝沒了,聖殿是猶太人生活的重心,由祭司握有大權。原先猶太人的祭司是世襲的,而且為終身職,大體上其統治尚稱清明。

 

但是在敘利亞西流古王朝時期,由於國王任意撤換大祭司,祭司職位竟可以用金錢賄賂而得;祭司變成政治物品,淪為統治者的工具。這種情形在馬加比革命時略有改善。但是革命成功之後的哈斯摩尼王朝,祭司兼國王,祭司家族為了爭奪王位,紛爭迭起。後來希律被羅馬皇帝封為猶太地的王,祭司權力銳減,但仍為猶太社會的主要力量。

 

權力往往使人腐敗。在耶穌的時代,耶路撒冷聖殿的外邦人院中有人做買賣,換銀錢、買牛羊,由祭司所管理,因此它被稱為「亞那子孫的市場」,可能祭司也從中獲利,導致來獻祭的人受到重重剝削。

 

  耶穌來到耶路撒冷過節,看到這種情形,大發雷霆,他把牛羊都趕出去,說「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約二16)

 

記載類似事件的馬太福音有耶穌引用經上的話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太廿一13;賽五十六7;耶七11)

 

而這件事讓門徒想起經上的另一句話,「我為你的殿心裏焦急,如同火燒。」(約二17;詩六十九9)

 

我們在這裡看到耶穌所關心的是上帝的國、上帝的殿,但祭司們所關心的卻是權力與金錢。使徒保羅曾經指責有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 (提前六5)。

 

今天一定也有人像祭司一樣,藉著宗教或事奉圖利。

 

一般的信眾,可能是為了敬虔的緣故,很少去過問所捐的錢作何用途。這就給被捧得高高在上的宗教領袖很大的空間,或說很大的誘惑之言;如果沒有監督或提醒,很容易掉入陷阱,難以自拔。我們不要忘記,主耶穌關心的是上帝的國、上帝的殿。在你的教會中,大部份的人都關心些什麼?你呢,你所關心的是什麼?如果看見教會中有不公義的事,你會怎麼做?

 

  耶穌潔淨聖殿這個事件,約翰福音把它放在耶穌初期傳道的時候,是耶穌在世上開始傳道所過的第一個逾越節,在耶路撒冷所發生的事,約在公元27年春天。其他的福音書都把這個事件放在耶穌傳道的末期 (太廿一12~13;可十一

15~19;路十九45~47)。也有人主張耶穌在世時曾經有兩次的潔淨聖殿。

 

迦拿婚筵

 

  耶穌曾經在迦拿的婚筵上把水變為酒,這是耶穌在世上所行的第一件神蹟。你聽過這個故事嗎?你覺得這故事中有那些特別的地方,讓你印象最深刻?

 

在這裡有幾點值得我們深思:

 

1.耶穌和祂的門徒參加喜宴,表示上帝看重人的婚姻,祂關心人,願意祝福婚姻。

 

試想,如果你是當天的新人,有耶穌的參與同在,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一件事!可惜,今天有許多人的婚姻不幸福,我們是何等需要主的同在與祝福!雖然我們不是活在耶穌時代,但是今天耶穌一樣願意來到我們當中,帶來上帝的祝福。就看我們要不要邀請祂來了。你對自己婚姻的期待是什麼?你認為你可以怎樣做來達到這樣的期待?

 

2.在迦拿的婚筵中,正當大家非常開心時,突然遇到一個難題,就是酒不夠了。

 

對主人來說,這是一件十分難堪的事。對客人而言,沒有酒他們也不能盡興。像這樣的事情,其實在人生的旅途中時常在發生。你有過類似經驗嗎?歡樂不長久,或是在歡樂中突然遇到措手不及的事情?你如何應付?你的信仰在這時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3.為什麼耶穌在約二4對他的母親說,「我的時候還沒到」,而在後來又行起神蹟來了呢?

 

原來在第5節有一個轉折,耶穌的母親對佣人說,「祂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

 

本來耶穌是受邀作客人的,在這時卻變成了主人,別人都要聽祂的指揮。只有當耶穌是主人時,祂的時機才算成熟,才能做大事。有耶穌的人生能夠像水變酒一樣從平淡無味變得香醇、充滿意義,你有這樣的體會嗎?你願意讓耶穌進入你的生命中做主嗎?

 

耶穌如何勝過試探

  

  人生在世,隨時隨地會遇到許多試探和引誘,如何面對試探並勝過它,耶穌留給我們極佳的榜樣。希伯來書的作者勉勵我們,「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四15)

 

  在探討耶穌如何勝過試探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魔鬼所運用的策略。

 

  首先,魔鬼趁耶穌禁食禱告四十天,肉體有所軟弱時,向耶穌提出石頭變餅的挑戰。記得,這是魔鬼常常用的技倆。當我們肉體有所欠缺時,正是牠所要利用的大好機會。這時,我們更需要儆醒,以免落入陷阱。

 

  其次,撒但也會用聖經的話語來試探人。當牠看見耶穌用聖經的話來回答牠時,牠也開始用聖經裡的話來引誘耶穌。不過,魔鬼引用得不完全。詩篇九十一11~12這樣說,「因祂要為你吩咐祂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他們要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這段經文的意思是,上帝在我們日常所行一切道路上,差遣使者保護我們。魔鬼卻引了它的第一、三、四句,將它用在一個特殊的場合,要來試探耶穌。聖經有可能成為撒但引誘人的工具。在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聖經常常被有既定立場者引用、作為其觀點的依據。當我們引用聖經時,要非常小心,最好對聖經有全面性的瞭解,並參照聖經詮釋原則,才不致於斷章取義或錯解聖經。

 

第三,魔鬼借用耶穌已有的能力來試探祂。對耶穌而言,石頭變餅,或是從殿頂跳下去,都不是什麼困難的事。要不要這樣做,就看祂自己了。撒但常利用我們手邊擁有的恩賜試探我們;恩賜可以榮耀上帝,也可以變為私用、使我們因得稱讚而驕傲起來。你有什麼恩賜?這恩賜帶給你什麼樣的試探嗎?它如何被上帝使用?要如何善用恩賜而不致驕傲?

 

  第四,撒但常常用疑問的方式使人對上帝的話起動搖。剛在不久之前,上帝對耶穌說「你是我的愛子」,但撒但卻對耶穌說,「如果你是上帝的兒子……」。其實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這個身份是不必用什麼特殊神蹟來證明的。撒但要動搖這個事實,但牠的陰謀沒有得逞。這是撒但常用的技倆,牠曾對夏娃說,「上帝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創三1) 可惜夏娃沒有勝過這個試探。

 

  面對這樣的試探,耶穌是如何勝過的呢?首先,耶穌對聖經非常熟悉,他三次都用聖經的話來抵擋魔鬼,甚至當魔鬼斷章取義時,祂也能識破。其次,祂對人的需要有全面的瞭解,知道人不只有物質上的需要,也有屬靈的需要。第三,祂對上帝有深入的認識,知道上帝要人單單事奉祂。最後,祂知道上帝所交託給祂的使命,祂完全順服上帝。

 

  撒但在三次試探耶穌沒有成功之後,牠只是暫時離開耶穌(路四13)。耶穌終其一生在世的日子,甚至到上十字架之前,撒但的試探都常在。有一次,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眾人就來要求祂做王(約六1~27);法利賽人也曾要求耶穌行神蹟,耶穌不從(太十六1~4);連耶穌最親近的學生彼得都曾經勸耶穌不要上十字架(太十六21~23);即使耶穌已經被釘在十字架上了,還是有人對祂說,「你如果是上帝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太廿七40)

 

 

       耶穌清楚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因此能夠屢勝試探。

 

耶穌受試探的經過

  

  耶穌接受魔鬼的試探是在祂受洗之後。就時間上來說,這是在祂被上帝高舉、證實祂是上帝兒子身份的時候,可以說是在祂達到顛峰狀態時。這正是一個人最容易遇到試探的時候,很多人在這種高峰時期,容易忘記自己是誰,因而跌倒。耶穌卻能勝過。你曾經遇過一帆風順的狀況嗎?這時所面臨的試探是什麼?如何才能勝過?

 

  就地點來說,耶穌受試探是在耶路撒冷和死海之間的曠野,這是人煙稀少的地方。事實上,這正是耶穌單獨一人的時候。值得注意的是,耶穌是在聖靈的催逼之下來到這個地方。看來耶穌受試探,不但上帝允許,還是聖靈催逼的。試探在此含有試驗的意思,目的不是要叫人去行惡,而是要試驗人的心思意念如何。像約伯在遭遇試煉時,魔鬼要知道如果上帝不祝福約伯,他還要不要信賴上帝(伯二1~6),這是要試驗約伯信上帝的動機如何。這樣的試驗也是在上帝的允許之下,由撒但去執行。

 

耶穌在開始祂的聖工之前,受魔鬼試探,顯出祂完全順服上帝。魔鬼試探耶穌,是針對他的身份和事工。既然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彌賽亞,是君王,祂要怎樣來完成在世的使命、來進行祂的事工呢?魔鬼提出三種方法,企圖誘使耶穌放棄十字架的道路。第一個試探是要耶穌把石頭變成餅。在巴勒斯坦,石頭很多,隨地都是,餅卻是眾人生活所需,只要滿足眾人需求,眾人就會來跟隨他。耶穌這時已經禁食四十晝夜,肚子很餓,祂一定更能感受到餅的需要。但是耶穌十分清楚,只有餅是不夠的,就算把眾人的肚子都餵飽了,一般人的生活水準提高了,人的生命還是不能得到滿足,社會還是不會變好。這可從台灣經濟奇蹟所帶來的社會現象看得到。雖然台灣人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但卻是表面富足、內心貧乏,社會上因為價值觀偏差而有許多亂象。耶穌回答魔鬼的話真是一針見血:「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路四4;申八3)人要活得豐盛、活得有意義、社會要上軌道,真的需要有上帝的話作心靈糧食、作行為的準則。

 

  魔鬼的第二個試探是要祂從聖殿的頂端跳下去。耶穌如果這樣做,一定會有許多人跟隨祂,因為祂一方面滿足了眾人愛看神蹟的心理,一方面也可以顯出上帝的能力和保守在耶穌身上。但是耶穌知道喜歡追求神蹟的人不一定願意遵行上帝的旨意(太十六1~4),用這種譁眾取寵的方式無法贏得一個人全心歸向上帝。而且,要從殿頂跳下去,這簡直是在試探上帝、看祂要不要差天使來保護他。耶穌不願意這樣做,因為經上說,「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申六16)

  魔鬼在兩次失敗之後,就跟耶穌講條件,要耶穌向牠下拜,跟牠妥協,如此,牠就要把萬國的權柄與榮華分給耶穌。耶穌非常清楚,上帝的吩咐是要人單單敬拜祂,因為祂是創造世界的主宰,是無可比擬的。耶穌再一次引用申命記的話來勝過魔鬼的試探(路四8;申十20)。台灣目前的現象是只要對個人有利,什麼神明都拜;如此很容易就淪於信奉金錢、名聲、地位。信耶穌的人卻要單單敬拜創造主上帝,以上帝為主;他須要捨己,不能又拜上帝又拜瑪門,這裡沒有妥協的餘地。這對台灣人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想要腳踏兩條船,內心就會常有衝突;而與魔鬼妥協的結果,實際上往往變成拜自己的私慾,且逐漸受其轄制、不得自由。什麼神明都拜與單單敬拜上帝,二者在心態上有什麼分別?為什麼一般人喜歡什麼神明都拜?事實上,一個人拜什麼,他就會像什麼,更有甚者,他會受其轄制,不得自由;只有敬拜獨一真神,一個人才能得著心靈真正的自由。

 

  魔鬼見牠的技倆三次都沒有得逞,就暫時離開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