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7日 星期五

簡介迦帕多嘉教父的三一神論之背景

【簡介迦帕多嘉教父】

    在公元三至四世紀在東方教會中出了三位傑出的神學教父,分別是巴西流(Basil of Casearea)、拿先素斯的貴格利(Gregory of Nazianzus)和女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因地理上的關係,在教會歷史上統稱他們為迦帕多嘉教父(Cappadocian Fathers)。巴西流和女撒是親兄弟的關係,而巴西流與拿先素斯則是同學,後來成為莫逆之交。

    迦帕多嘉教父的三一神論是承繼著亞他那修的三一神論,這位三一神論的建基者之上,並且將他的三一神論發揚光大,成為日後的正統信仰。所以迦帕多嘉教父在三一神論上的功勞是功不可沒的。後世將女撒和拿先素斯列為東方四大教父之中其中兩位。

【迦帕多嘉教父面對亞流派與抗靈派的夾擊】

    我們要了解迦帕多嘉教父的三一神論,必須先了解他們的歷史傳統和所面對的異端,才能正確掌握迦帕多嘉教父的三一神論。儘管三一的觀念由特土良所提出三一的獨特的公式,再由俄利根提出「父生子」是永恆「父」生永恆的「子」之關係,然後有亞他拿修再演繹為三一是「同質」的觀念,建立合一的上帝觀。

    不過真正全面確立三一神論的是迦帕多嘉教父,原因是他們不但解說「本體相同」(homoousios)和解釋位格的問題,更遠勝之前的教父。再者他們將聖靈的地位發展為完全上帝的觀念,因為前人對聖靈的地位討論不足,如俄利根。以致缺乏聖靈論的教義,而迦帕多嘉教父正好完備了聖靈作為三一神論裡其中一位上帝的教義和分析。

    迦帕多嘉教父除了承襲傳統的三一觀之外,他們更要面對的是當時異端帶來的衝擊,尤其是以歐諾米斯(Eunomius)為首的極端亞流派,他們認為「父」是自生的,而「子」卻是被生的,因此他們強調「子」在時間上有一刻是不存在。另一方面由歐斯達丟(Eustathius of Sebaste)為首的抗靈派,卻主張聖靈不是上帝,並且亦非受造之物。

    所以迦帕多嘉教父受到亞流派與抗靈派兩大異端的夾擊,以致需要重申「子」的永恆性,強調俄利根所出的「永恆地生」(eternal generation)的教義。同時反駁抗靈派而確立聖靈是上帝的觀念。假如我們欠缺這樣的歷史背景,就無法準確地拿取迦帕多嘉教父的三一神論之思想。

迦帕多嘉教父對三一神論的貢獻

【三一神論的方法論】
    正如斯圖亞特認為女撒的貴格利的神學建基於柏拉圖的哲學之上,因此他從柏拉圖的意念中解說一個數量合一是在本體(essence)或性質(nature)上。
    女撒的貴格利表示上帝造人的時候,是從祂的一個本體中塑造人的形象,假如父、子、靈不是在一個本體,或者本體異殊,就會產生三個形象。所以女撒的貴格利認為上帝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表明上帝是一個本體。
    女撒的貴格利處理三一神論的時候,他所運用的柏拉圖哲學中,本體不變的概念,以致三一上帝是本體和性質合一,因此將數量由原本屬物質的層面,提升到本體的層面,因為數量只存在物質界當中,他的陳述就避免數量的問題。
    此外,巴西流提出「一個本質和三個實體在上帝裡」的公式(One ousia and three hypostases in God),並且說明「本體類似」(homoiousios)和「本體相同」(homoousios)的分別。明確地女撒不但跟隨他哥哥巴西流的思想,並且運用哲學的技巧來演繹,他引用共相(universal)和殊相(particular)的關係,來陳述「性質」和「位格」的分別,尤其是對位格的理解。因此,女撒的貴格利之三一神論的方法論,以柏拉圖的哲學為根基。
    另一方面,迦帕多嘉教父的三一方法論與奧古斯丁的三一方法論在進路上是有所不同。奧古斯丁的方法論是以父、子、靈為一個「神性的本體」為基礎。相反迦帕多嘉教父的方法論就以三個位格有相同的神性本質作為原則,即是以從位格入手處理三一問題。所以後來西方教誤會東方教會是三神觀,而東方教會也誤會西方教會為一性論,形成彼此分歧的地方。
【三位一體中一體的討論】
    女撒的貴格利的主要對手是亞流派的歐諾米斯(Eunomius),因為亞流派提出「本體類似」(homoiousios),「父」與「子」之間是一種近似性。因此女撒的貴格利在《駁歐諾米斯》一書中強調三位一體中,三位位格是同時分享上帝的神性之性質(divine nature),而女撒的貴格利的經典例子就是彼得、雅各和約翰是分享人性的性質。所以三位一體中的一體是在性質上的相同,也即是巴西流的「本質」(ousia)的意思。他從一個共相的哲學層面中,來討論和解釋三一中一體的神性。
女撒除了用共相描繪一體之外,聖父、聖子和聖靈不但在本質上一體,並且引申行動和意志上的一體之觀念。他引用創世為例子,聖父、聖子和聖靈一同參與創造,祂們是一個意志和行動完成這創造的工作。筆者認為這點是特出之處,因為突破了三位一體中集中在「本質」(ousia)的 形而上的理解,從上帝的創造,甚至在歷史當中,看見聖父、聖子和聖靈的共同工作,彼此同工的表現。當然最佳的例子就是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父、子、靈的合作完成救贖工作。一個「本質」並非是單從哲學層面抽象地理解,並且需要從創造到歷史的進程中,人從啟示和經驗裡理解一個「本質」的意義。另一方面,人要從知識上了解上帝的本質是一項困難的事情,原因是人是受造物根本無法了解這位創造主上帝。故此,女撒的貴格利提出行動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因為上帝的啟示是上帝自己行動,正如出埃及記中,上帝親自顯現給摩西知道祂是「自有永有」的上帝,這樣人才能知曉上帝的存在。所以人惟有從上帝啟示的事件(歷史)中,看見上帝統一的行動,而推論到上帝本質的合一性。
    綜合女撒的貴格利對一體的討論,他不但認同哥哥巴西流的「本質」(ousia)和「位格」(hypostases)的說法,而且更引用性質(nature)作為一體的陳述。他認為「父」、「子」、「靈」是在性質上一體的,也是互相分享相同的性質,而且在一體裡有社群性(community)溝通。這一點不但超越了巴西流的思想,並且開創了「社群」三一的概念。這是在「內蘊三一」中,「父」、「子」、「靈」不但有彼此溝通,更重要是祂們存在著「社群性」的關係,以致在我們討論「內蘊三一」的時候,保持著三一裡永恆的合一性。在人際的社會裡,社群性是指人與人之間在群體裡的交流,但可以存在不同的意見和張力。但是在「父」、「子」、 「靈」裡,雖然是個別位格有其工作,不過卻不存在不同的意見和張力,相反「社群性」是反映著合一地工作,以致有共同的意志和行動。因此,女撒在三一中一體的貢獻是開闢了三一的「社群」性,直接對後世建立「社群性三一」(social Trinity)作出根基性的框架。
【三位一體中位格的討論】
   
    女撒的貴格利強調他自己並不是三神的上帝觀,正如他討論三一神論的時候,提出「這裡沒有三位神」(That there are not three Gods),因此他的討論是三個位格的問題。只是我們如何了解位格?首先亞他拿修提出對「父」獨生「子」的陳說,而拿先素斯的貴格利更進一步提出對「父」、「子」和「靈」三者的位格分開,即是「父」生(begotten)「子」和「父」出(procession)「靈」的看法,這對「子」和「靈」分別由「父」所衍生,並且保持「父」、「子」、「靈」有自己獨特的位格,因為「父」的獨特性是非被生的,「子」的獨特性是被生的,而「靈」的獨特性卻是被派出的。
    女撒的貴格利不但認同拿先素斯的貴格利對「父」、「子」、「靈」在位格上的分說,並且認同三位一體是神格(Godhead)內之三一,雖然這概念也發生在亞他拿修的思考中,不過女撒卻提出在一個神格內三分位格的觀念。所以女撒討論三位一體中的位格,是從一個神格內討論三個不同的位格,這樣不但保持永恆的合一性,並且他也不是討論三神論,正如他自己所說︰「在真理的爭戰中,任何人公開或私下談論三個上帝,他不是一位基督徒。」
    如此看來女撒的貴格利不但澄清他不是三神論,並且強烈駁斥提倡三神論的人。
    除了神格內三分位格的觀念外,女撒的貴格利更提出三一內蘊相互的關係(immanent mutual relations)。這內蘊相互的關係不但是他首先提出,也是成為後世的「內蘊三一」基礎的一項重要的貢獻。至於三一內蘊相互的關係是描寫三一位格如何運作,「父」、「子」、「靈」是有自己獨立的位格,而且祂們有契通性和群體性。女撒的貴格利表示三一特性的時候,有這樣的比喻︰「彼得、雅各和約翰是分享人性的性質,但各自有獨特自己的性格,他們不是相同的。」
    因此彼得、雅各和約翰雖然都是擁有人性(即是一體),但在這人性之外,他們自己的個性並非是完全相同,女撒利用這三個不同的過性類比為位格的意思。所以「父」、「子」、「靈」擁有自己的位格,而祂們的運作首先是有自己獨特的位格,再而在位格內有互動的溝通,正如一個人與另一個有溝通和交流一樣,並且產生一種互動和群體性關係,這關係成為三一內蘊相互的關係。女撒的貴格利同時提出三一上帝的位格也不是位格自己獨立的工作,相反在「父」創世的時候,「子」與「靈」都有參與創世的工作。再者他還有提出「互相滲透」的觀念,雖然各位格是獨立,不過祂們是可以互相滲透,因為上帝不是「父」、「子」、「靈」所組合,相反是共同分享神性的「本質」,以致各位格可以互相分享知識和愛。
    雖然歷史上迦帕多嘉教父需要捍衛上帝的合一性,所以他們將位格形容為上帝存在的三個不同的「存在形態」,以及上帝是永恆不變的實體。不過他們在位格觀念上提出重要的界定,迦帕多嘉教父的三一神論重點是位格的討論,這與拉丁教會由一體討論三一的方法論有不同的進路。
    誠然女撒的貴格利在位格上,不但有其突破之處,尤其是討論「互相滲透」和「互相溝通」,以致三一內有其內蘊性關係,對後人發展出「內蘊三一」和「社群性三一」有莫大幫助。不過女撒的貴格利聰明之處是他從神格內三分開始討論,以及之後的「互相滲透」都是要維持三一中「一體」的目的,平衡了三位獨立位格裡,仍然是一體的陳述。
【聖靈論】
    面對抗靈派的挑戰,女撒的貴格利承繼著他哥哥巴西流的思想,確認聖靈是三一上帝其中的一個位格也是上帝,因為巴西流引用教會對「父」、「子」、「靈」敬拜的傳統,這是對聖靈是上帝的肯定。當然這說法拿先素斯的貴格利也表示認同。其次是巴西流提出聖靈是基督的靈(Spirit of Christ)之看法,但「子」不是「靈」唯一的源頭之意思。因此這表徵「父」、「子」、「靈」都是互相協調,「靈」也是受「父」和「子」所影響,因為「靈」藉「父」透過「子」而出,但卻是獨立的含意。而女撒的貴格利不但對抗靈派忽視聖靈為上帝的理論作出反駁,更進入到聖靈論的討論。
    首先女撒的貴格利承接著之前的教父和巴西流對「靈藉父透過子而出」的看法,以及聖靈為上帝的陳述。再者他引用「父」、「子」、「靈」是「火炬」(torches)的比喻,由第一位傳授到第二位,由第二位傳授到第三位。所以他集中討論三位位格的關係和傳授之上,當然聖靈作為其中的一位位格,祂必會與「父」與「子」同質和產生聯繫,以致形成三一內蘊相互的關係(immanent mutual relations)。不過更重要的是當三一上帝外向(ad extra)延伸的時候,祂們都是保持三一的狀態,位格也不會因此而分開或者分解,而最後因這外向的延伸「內蘊三一」轉化為「經世三一」的表現。
    女撒的貴格利描述聖靈的時候,他認為聖靈是由上帝所出,也是基督的靈,所以他的聖靈論都主要在「子」與「靈」的關係之上。不過我們注意女撒的貴格利提及聖靈是「能力」(energy),這與聖經裡描述聖靈的看法是一致的,正如使徒行傳如同聖靈行傳,帶出聖靈的能力。因此女撒表示聖靈作為三位一體的其中一位位格,祂絕對是有能力,同時也賜給人能力,如聖靈的恩賜。所以女撒討論聖靈的能力是在三一神論這情況之下,聖靈的能力就是「父」、「子」的能力和行動。反觀今天我們討論聖靈論時都會獨立地討論,將聖靈分離於三一上帝,而發展了單單追求聖靈能力的靈恩思想。
    因此,我們了解女撒的貴格利的聖靈論時候,他給我們一個正確聖靈論的觀念,就算聖靈外向延伸時也不能分開三一的狀態,聖靈永恆地與「父」和「子」並存。

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

提摩太

   提摩太之介紹  , 提摩太的生平 , 提摩太 ,

提摩太

提摩太從小得著屬靈的教導,母親是猶太人,教導他學習聖經;他父親是希臘人(徒十六1;提後一5)。提摩太是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之後第三代的基督徒(提後一5)。

提摩太是在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時信主,生於路司得(徒十六1),保羅第一次佈道旅程,路司得是該次行程的其中一站,提摩太目睹保羅所遭遇的苦難(提後三11)。

提摩太是保羅的親密同伴和助手,因提摩太信主後為「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稱讚」(徒十六2),當保羅和西拉所組成的宣教隊伍(即保羅第二次的宣教旅程)到達特庇和路司得時,提摩太加入了這支隊伍(徒十六1~3)。保羅稱他為屬靈的「真兒子」,表明了提摩太與保羅之間的關係何等的密切。

提摩太經常見於保羅的書信中。他的名字也在哥林多後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和腓利門書開首的問安語中提及。

提摩太為人羞怯、體弱多病,甚至可能不願去做他蒙召要做的事情。因為保羅吩咐哥林多人不可藐視他,並要接待他,好叫他無所懼怕。(林前十六10-11;參四17起)

保羅寫給這位年輕人的信件反映了他為師者的心情,他卻看到這個門徒的領導潛力,儘管這個年輕人天性羞怯。(提後一7



初期教會之發展

[保羅與彼得在羅馬之腳蹤]
五旬節以後,眾教會建立,福音迅速的由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一地,擴展至羅馬全境。因著耶路撒冷大遭逼迫,門徒向四處擴散,先是達到敘利亞的安提阿,藉著擴展至敘利亞、基利家、加拉太、亞西亞、馬其頓、亞該亞等省分,至終到了義大利的羅馬。行傳十八章記載,亞居拉與百基拉原居羅馬,因該撒革老丟的逼迫,離開羅馬轉往哥林多,在那裡遇見保羅。保羅曾因下監而押至羅馬受審(徒二八14),在羅馬寫了歌羅西、以弗所、腓立比、腓利門等書,並在此地足足盡職了兩年。保羅在為自己申辯後,重得釋放,再度訪問弗所和馬其頓等地,並於第二次到羅馬探望時,於尼羅任內殉道。
傳言使徒彼得也曾經走訪過羅馬,並幾乎與保羅同時,於尼羅任內,殉道於羅馬。許多早期教父,如革利免、俄利根、以格那提等人,均在其書信中提及此事。優西比烏的教會史更是清楚寫道:「革老丟統治時,經神仁慈、恩典的安排,偉大、大能的使徒彼得受引導到羅馬城,勇敢地在眾人中,領頭對抗這群人類的敗類(指騙子西門)。彼得如同上帝尊高的將軍,因神聖的軍裝得加強,滿載如同奇珍的啟示亮光,從東方帶給西方的人。傳揚光並有益的教訓,宣揚上帝的國度。」此外,初期教會對於殉道者的尊敬心理,也為此傳聞增添了些許實物證據。

[初期教會的信仰與實行]
初期的教會堅定持續在使徒的教訓與交通中,挨家挨戶擘餅與禱告。因著外在環境的逼迫,信徒多半以小群的方式在家中聚集。從保羅寫給召會的書信中,我們已可見「護理」、「分賜」等辭,以及人成為上帝的成聖等觀念。然而,後期的教父著作中,這類真理漸漸稀少,甚至為人所遺忘。初期教會普遍遵行的「十二使徒遺訓」中,僅記載了生命與死亡之路,以及受浸、禁食、擘餅等實行上的規條,處處可見當時對敬虔教訓與道德的注重。而受浸、禁食、擘餅等實行,也在因其對細節之過分強調,而流於儀文與形式。

[初期教會著名教父與著作]
此時期的教父與作家,可分為使徒後期與尼西亞前期兩階段。使徒後期教父較著名的有羅馬的革利免、安提阿的以格那提、士每拿的玻雷卡、羅馬的黑馬(Hermas)、以及殉道者猶斯丁。尼西亞前期的著名教父則有愛任紐、特土良、亞歷山大的革利免、以及俄利根等人。
羅馬的革利免是第三任羅馬主教,曾寫信給哥林多人,責備他們中間驅逐長老、分黨結派的混亂,為稱其為《革利免書信》。
安提阿的以格那提,在前往羅馬殉道的途中,寫了七封書信,高舉基督之神、人二性,期盼信徒尊敬自己的主教與長老。
坡旅甲曾為使徒約翰的門徒,為使徒時代與尼西亞前期作家之間的重要橋樑。坡旅甲是一個堅定的護教者,常引用經文與當時智慧派的異端馬吉安論戰,後以八十六歲的高齡,忠心為主殉道。
羅馬的黑馬以啟示錄的形式,寫下了《黑馬牧人書》,內容包含了異象、訓示與比喻,強調悔罪之重要性。
此外,尚有《巴拿巴書信》、《眾使徒書》等佚名書信,亦廣為流傳。
愛任紐為坡旅甲的門徒,為羅馬大公教會最偉大的神學家,最著名的作品是《反異端》(Against Heresies),該書駁斥靈智派教訓,為三一神論之先驅。
特土良是北非的教父,著有許多護教作品,著名的有駁斥當時「父神受苦論」異端的《駁帕克西亞》,詳盡闡述其三一神觀,其《人論》(De Anima),亦為首部聖經心理學之著作。
俄利根為教會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一個神學家,其聖經觀與三一神觀點,均有其價值。然俄利根的靈魂論,因受神秘主義與禁慾主義影響而流於偏頗,於君士坦丁大會上被定為異端。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安提阿學派

     聶斯脫里(Nestorius) ,

聶斯脫里(Nestorius)

    他被認為是景教之創始人,約生於主後386年,出生地在安提阿附近。其成長過程,在安提阿教派中學習,所以受其影響很大。

    428年狄奧多西二世皇帝任之為君士坦丁堡主教。同年聖誕節,提出否定馬利亞為「生上帝之人」,引發爭議。

431年狄奧多西二世皇帝召開以弗所會議。聶斯脫里過分強調耶穌的人性,由此淡化了祂的神性,基於其「基督二性二位說」的主張遭到譴責。聶氏被革除主教職務,其教派亦定作異端,最終451年客死埃及。

[思想背景]

1.         受安提阿派神學的影響,強調基督的「人性」,救恩論傾向「倫理道德」。
2.         道成肉身方面,受「道人基督論」影響,強調神人二性在基督裡面的區分。
3.         解經上注重歷史背景和字面意思,影響對基督論的詮釋。

[二性結合的困擾]
第四世紀亞歷山大教會長老亞流(256-336)認為,如果耶穌是洛格斯(logos)的化身,是神聖的,且與父神相同,那麼神性會因為耶穌在時間中的人性而改變,而且上面會在裡面受苦,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耶穌基督裡面道成肉身的洛格斯,並不是完全神聖的,而是一個偉大且地位很高的受造物。這種半神論衝擊著教會,雖然經過尼西亞會議解決此一困擾,但已引發神人二性的探討:神性和人性是如何結合?結合後變成怎樣?
[二性是道德性的結合]
亞歷山大學派主張,神人二性合為一性,神性在其中滲透一切,並且完全控制人性 安提阿學派則相信基督擁有由肉身、理性和自由意志構成的完整人性。主張耶穌基督具有二性和二位格。也就是說兩個人可以變成一個人,而同時又是一個人。就好像多人組成的協會,在法律的眼中,也算是一個人或一個法人。所以聶斯脫里認為,上帝的道和基督來到世界,完成道成肉身,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但可以同在一個位格裡,同尊同榮,同受萬物敬拜。
基督固然為救贖眾人而死,但祂裡面上帝的道卻不可能死,所以基督神人二性必須有所區分,因此強調神性與人性的結合是道德性的結合,是意志上的結合,而非本質上的合一。雖然別人因為他提出馬利亞為「生基督的人」,不是「生上帝的人」,而指控他否認基督的神性,但他否認這個說法,強調他只是堅持把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分別出來。
[結合以後成為完全的人]

聶斯脫里認為一個存有不可能是完全的人,又是完全的上帝,因此堅稱道成肉身乃是上帝本著自己的恩慈,倒空自己,成為人的樣式,神藉著「虛己」彰顯出來,而人性則被高舉起來,所以基督應該是完全的人。也唯有祂是人,才能體貼人的軟弱、絕望和試探。而且祂要同時是無罪的人,才能做人的代表,替他們贖罪。

[對聶斯多流基督論的質疑]
由於聶斯脫里認定神-人二性的特徵,必須永遠劃分清楚,因此二性之間的道德性結合,有如穿外套一般,二性便只能有表面連接的關係,這將使二性之間的「屬性相通」無法發展。
正統之基督論為"亞他那修信經"所述:
『為求得永恆救贖,彼亦必篤信我等之主耶穌基督成為人身。
依真正信仰,我等信認上帝之子我等之主耶穌基督,為上帝,又為人。 其為上帝,與聖父同體,受生於諸世界之先;其為人,與其母同體,誕生於此世界。
完全的上面,亦完全的人,具有理性之靈,血肉之身。
依其為上帝,與父同等,依其為人,少遜於父。
彼雖為上帝,亦為人,然非為二,乃為一基督。
彼為一,非由於變上帝為血肉,乃由於使其人性進入於上帝。
合為一;非由二性相混,乃由位格為一。
如靈與身成為一人,上帝與人成為一基督。』

[筆者對聶斯多流的批評]
其當初反對聖母崇拜是對的,但是神人二性解釋太過造成異端實在是讓人引以為誡。我們也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因為許多異端皆出於敬虔之人,而非出於不愛上帝之人,只因過於強調某一觀點而失去對真理之準確性,真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