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0日 星期四

基督徒生活手冊–忍負十字架(3)

十一、十字架對我們的得救是必要的。
1、我們已經申述了為著神的旨意背負十字架的原則,但我們必須把哲學家的忍耐和基督徒的忍耐略加區分。
很少哲學家有那麼高明的智慧,能夠體會到我們受磨煉是出於神,所以應當服從。
他們甚至以為忍受磨煉是無可奈何的。
這豈不是說,我們之必須服從上帝,是因為我們無法反抗祂?
服從上帝若是出於不得已,那麼,要是能夠擺脫上帝,就可以不服從祂了。
2、可是,聖經之要我們服從神的旨意,是另有理由的:第一是因為祂的旨意是公義的,第二是為要完成對我們的拯救。
因此,基督徒對忍耐的勸勉乃是:我們不論是窮困,流亡,被拘禁,受譴責,或疾病,或喪失親友,或遭受其他災難,我們必須承認這些都是出於上帝的旨意和安排﹔而且相信祂所行的都是最公正的。
若將我們日常所犯的無數過犯,和祂所加於我們的磨煉相比,我們豈不應受更嚴厲的責罰?
我們的情慾必須克服,且須接受約束,因恐一旦放縱,即將陷於不法的罪中,這豈不是很合理嗎?
因為,我們的罪豈不值得我們受上帝的公義和真理的判斷嗎?
假如上帝的公義表現在苦難中,那麼我們若對之埋怨或反抗,我們就難免犯罪。
我們不再聽到哲學家冷酷的話語,以為我們的服從是不得已的。
但我們得了一個有力的教訓:我們必須服從,反抗是不合理的。
必須忍耐接受苦難,因為不忍耐等於反對上帝的公義。
3、既然除了有益於我們的拯救之外,沒有什麼是可羨慕的,所以我們最慈愛的父在這方面給了我們無上的安慰,因祂宣稱雖在十字架的磨煉當中,祂仍然要成全我們的拯救。
如果受苦於我們有益,為什麼我們不應該以感恩與和平的心去忍受呢?
所以我們之忍受苦難並不是不得已的服從,乃是承認這是自己的益處。
我們受十字架的痛苦愈重,所得屬靈的喜悅就愈大,這是我們以上討論的結果。
這是應當感恩的,而感恩沒有不含著歡樂的。
如果對主感恩和讚美,非有快樂的心情不可沒有任何足以壓制這種心情的事,那麼就明顯看出,神就要以屬靈的快樂去調劑十字架的痛苦。

基督徒生活手冊–忍負十字架(2)

五、十字架使人受管教。
1、我們往往不會領悟順從的必要,只要我們也覺得自己的肉體稍蒙上主寬遇之恩,就多麼想擺脫主的軛。
對我們來說,這恰如一匹不羈之馬,只要略加縱容,叫它安閒數日,即覺不易駕馭,不再像從前一樣地順服主人。
換言之,上帝所指責以色列人的,說我們也正合適﹔當我們漸漸肥胖光潤」的時候,我們「便踢跳奔跑」,反擊那喂養我們的(申卅二15)。
上帝的仁慈應當促使我們想到並愛祂的良善﹔但因我們不知感恩,反而因祂的寬大屢次敗壞,因此我們需要紀律的約束,以免肆無忌憚。
2、為使我們不致於因過於富裕而驕傲,不致於因過於光榮而自恃,或不致於因精神上與肉體上的種種優遇而傲慢,上帝乃以十字架救治我們,約束及降服我們肉體上的驕矜,以各種方法增進我們的福利。
我們所患的疾病各不相同,所需要的救治也不相同。
因此各人所需要的十字架各有不同。天上的神醫明白病人健康的情況,對某些病人投以溫和的藥物,對某些病人予以猛烈的治療,但祂不疏忽任何患者﹔因為祂知道全世界都是病人,所以沒有一人可以避免祂的診斷。
六、十字架令人悔改。
再者,我們最慈悲的天父,不但防止我們在未來跌倒,而且還要糾正我們過去的錯失,時常保守我們行走在順服的道路上。因此,每遭患難,我們都要立刻反省過去的生活。
只須略加檢討,我們即可找出我們所犯的是應受這種譴責的過失。
雖然如此,我們不當驟下斷語,以為勸勉忍耐是因為我們應想起罪來。
聖經告訴我們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在憂患中我們受……主懲治,免得和世人一同定罪」(林前十一32)。
2、所以我們雖處極大的試煉中,也當承認天父對我們的慈愛﹔因祂不斷在增進我們的幸福。
祂磨煉我們的目的,不是要毀滅我們,乃是要拯救我們,不叫我們和世人一同被定罪。
這一思想使我們記起在聖經另一處的教訓:我兒,你不可輕看上帝的管教,也不可厭煩祂的責備,因為上帝所愛的,祂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箴三11-12)。
我們既然認識所接受的是父親的管教,豈不應做順命的兒女,而不應像那些悖逆絕望的人,頑固犯罪,執迷不悟?
我們跌倒了,神不及時更正,召我們回轉,便將喪失我們。所以使徒說:你們若不受管教,便是私子,不是兒子了」(來十二8)。
當祂以仁愛待我們,關懷我們得救時,若我們不能忍受神的磨煉,便是極端地邪惡。
聖經對信徒與非信徒作一區分:後者為罪的奴隸,往往因受責備而愈加頑固剛愎。前者如出生高貴的孩童,將因悔改與更正而獲益。
你們究竟屬於何者?應該有所抉擇。
這個問題,我既已在別的地方討論了,在此處只點到為止。
  1. 逼迫帶來神的恩寵。
1、當我們為義人的緣故」受逼迫的時候,這是一種特殊安慰的源頭(參太五10)。
當上帝以祂的任務交付給我們的時候,我們應當知道這是何等的光榮。
我所謂為義受逼迫,不但是指為衛護福音受苦,也是指為衛護任何正義而受損害。
因為不論是為著闡揚上帝的真理,反對撒旦的虛妄,或為著保護良善,制裁強暴,我們都會引起世人的仇恨和嫉視,甚至威脅到我們的生命、財產與聲譽。
當知我們既然是事奉神,就不當以此為煩惱﹔祂口中所宣佈為幸福的,我們不當以為不幸。
誠然,窮困本身是很不幸的,流亡、受辱、被拘禁等事也都是很不幸的,而在這世上最大與最後的不幸則是死亡。
但當上帝的眷寵加在我們身上時,這一切的不幸就變為對我們有益了。
因此,我們要以基督的稱許為滿足,不要聽信肉體虛偽的意見。
這樣,我們就能如使徒一樣快樂,因被認為是配為這名受辱」(徒五41)。
2、如果我們無辜,良心清白,我們的財產卻被惡人奪去,這樣,以人的眼光看,我們確是窮困了,但在天上與神同在,我們卻增加了真的財富。
我們若被驅逐出國,我們就更靠近上帝的家,與神有親密的相交。
若受凌辱,就逃到基督那裡,在祂裡面有更穩固的根基。
若被人責備侮慢,在上帝的國裡,將得到更大的光榮。
若被殺害,就可進入永遠的榮耀。
如果我們低估了主所看為貴重的事,以為這些比不上今世虛幻的榮華,那就真的是我們的恥辱了。
  1. 逼迫會帶給我們屬靈的喜樂。
1、在因衛護公義而遭受的一切惡待和不幸中,聖經既然多次安慰我們,那麼,我們若不以順服和愉快的心情,從上帝的手中接受這一切患難,我們便是極端負義﹔特別是因為這一類的患難和十字架乃是信徒所當有的。
正如彼得所說的,由於我們的受苦,基督的榮耀得以在我們身上表明出來(參彼前四14)。
但因為對於高尚的人格,侮辱是比一百次的死更難忍受,所以保羅警告我們,不但有逼迫,也有譴責正在等候著我們,緣故是因我們信賴永生的上帝(參提前四10)。
在另一處地方,他以身作則,勸我們欣然忍受一切的美名和惡名」(林後六8)。
2、我們不必以消除一切苦惱和憂愁來鍛鍊我們的喜樂之心。
假如聖徒不經歷憂患,就不能在背十字架上學會忍耐。
假如在貧困中不感覺憂苦,在疾病中不感覺煩惱,在羞辱中不感覺憂傷,在死亡中不感覺恐怖�對這一切的不幸若都毫不關心,又怎能表示出一個人忍受患難的耐性呢?
但因為每一種不幸都叫我們痛心,此乃自然之事,所以一個信徒要藉著抵抗並勝過他們的憂苦,來表顯他們的堅忍。
當我們受相當刺激的時候,就當忍耐,並因敬畏上帝而抑制自己的衝動。
當他為憂患所打擊,卻仍以上帝所賜屬靈上的安慰為滿足,由此可以見出他的喜悅與興奮。
  1. 十字架並不使我們特立獨行。
1、當信徒學習忍耐謙遜,盡力抑制憂傷情感的時候,他們在心理上的爭戰,正如保羅所描寫的: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林後四8-9)。
由此,你們知道,所謂忍耐背負十字架,不是消除了對一切憂患的感覺,好像古代斯多噶派對一位偉大人物所作愚笨的敘述,說他消滅了一切人性,對一切榮辱都能無動於衷。
究竟他們從這一種崇高的智慧」能得到什麼益處呢?
他們憑空幻想一種忍耐,是從來不曾見到的,在人間從來不曾存在的。他們所說的忍耐精神是那麼完全,致使它完全脫離於人的生活。
2、現在在基督徒當中也有新斯多噶派,他們不但以憂傷哭泣為罪過,甚至連孤單寂寞的感覺也都認為是罪過。
這種似是而非的理論,大體上說是從怠懶的人來的。他們喜冥想,惡行動,除了作白日夢以外,別無貢獻。
3、我們和這一類鐵石心腸的哲學毫不相干,我們的主耶穌非但在言語上,亦在示範上譴責這種哲學。
祂曾為自己和別人的患難悲哀哭泣,祂對門徒所教訓的也沒有兩樣。
祂說:你們將要痛哭、哀號,世人倒要喜樂」(約十六20)。
祂曾明白承認哀慟的人是有福的,誰能把它改變為罪惡呢(參太五4)?
4、這是勿庸懷疑的。假如一切流淚都是在摒斥之列,那麼,主本身曾流下血淚,我們又將如何評判呢(參路廿二44)?
假如把每一恐懼都看作不信,那麼,我們對祂所受的驚慌恐怖,又將作何解釋呢?
假如一切悲傷都是可厭的,那麼,主耶穌承認祂的心極其傷悲,幾乎要死」,我們又怎能快樂呢?
  1. 十字架叫人服從。

1、 我覺得這些事是應當敘述的,免得叫虔敬的人失望,以致放棄了對忍耐的學習,因為本性上的悲傷情感是不能避免的。因為失望就是那些對忍耐漠不關心、以麻木不 仁為剛強勇敢之人的結果。反之,聖經稱讚聖徒的忍耐,他們遭遇嚴重的患難,卻不被壓碎﹔雖然覺得非常痛苦,卻仍充滿屬靈的快樂﹔雖為憂慮所壓抑,卻因為神 的安慰而興奮。
2、同時,在他們內心仍有矛盾,因為自然的情感欲逃避一切不幸的經歷。
而虔誠的熱情則和一切困難斗爭,以致服從神的旨意。
主對彼得所講的話說明了這樣的衝突: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約廿一18)。
當彼得被選召以死來榮耀上帝的時候,他並不是出於勉強,也沒有抗拒,否則他的殉道便不足稱道。
不過,他雖然以最大的誠意順服神的旨意,但沒有摒除人性,所以他處在內在衝突的困擾中。
當他想到為他所存留的流血死亡,內心便覺恐懼,頗思逃脫。
但在另一方面,當他想到這是出於神的旨意,他立即壓抑一切恐懼,欣然順從了神的旨意。
3、如果我們要做基督的門徒,我們所應當努力的,就是拋棄一切矛盾的情感,毫不猶豫地順從神的安排。
因此,不論我們遭受任何痛苦,甚至是心靈上的最大傷痛,我們亦將忍耐到底。
一切患難都會刺傷人。
當我們受疾病痛苦的時候,呻吟不安,祈求康復。
當我們為窮困所迫的時候,我們感覺淒涼悲傷。
當我們被人侮辱、藐視、得罪時,我們感到不安。
當遭逢親友失喪的事時,我們必流淚悲痛。
4、但我們總是有一個結論:就是承認這些不幸,都是主的旨意,我們應當順從。
所以,雖處在憂愁、痛苦、怨恨、泣淚之中,我們必要鼓勵自己,洶濤駭浪雖漫過我身,我們的心仍能欣然忍受。

基督徒生活手冊–忍負十字架(1)

  • 背負十字架比捨己更難。 
1、況且一個忠實的基督徒,應當把自己提高到基督對門徒所呼召的水平上,要背起他的十字架」(參太十六24)。

凡為主所選召,並被納在祂聖徒群中的人,當準備過一種艱苦卓絕、忍受無數愁苦的生活。
這是天父的旨意,藉此方法試驗他們。上帝首先從祂的獨生子基督開始,然後將這方法推廣到祂所有的兒女身上。雖然基督是祂所最喜愛的兒子,也是祂所最喜悅的(參太三17,十七5),但我們知道,基督並未從父受到寬仁與放縱。所以可以說,當祂在世的時候,祂不僅常經憂患,而且祂的整個生活,就是一種繼續不斷的十字架生活。

2、使徒解說這對祂是必要的,使祂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來五8)。我們的元帥基督,尚且因苦難順服,為什麼我們要避免苦難呢?何況祂的順服是為我們的緣故,給我們立下了忍耐的榜樣。所以使徒教訓我們,凡屬上帝的兒女,都當「傚法祂的模樣」(參羅八29)。

當我們在不愉快和困難的環境中,想到我們要和基督忍受各種災難,和祂一同受苦,這對我們實在是一大安慰。為了要脫離諸般罪惡而進入天國的榮耀,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參徒十四22)。

3、保羅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認識基督,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我們也必曉得「祂復活的大能」﹔我們既傚法祂的死,也必分享祂榮耀的復活(參腓三10)。

這樣將大大減輕因背十字架而受的痛苦!我們愈受痛苦,我們與基督的交通就更堅固!因為與基督有交通,痛苦不但對我們成為幸福,而且也大大增進,並有助於我們的幸福與救恩。


  • 十字架使我們謙虛。
1、基督背負十字架,並非出於勉強,祂乃是在表示並證明祂對天父的順服。但我們為何必須繼續過十字架的生活,這有很多的理由。


第一,除非我們清楚看出我們自身的愚蠢,不然我們很容易將一切成就都歸於肉體,過分地誇張自己的力量,以為無論遭遇何種困難,我們自己都所向無敵,是不可征服的。這徒然增加自己的愚妄、虛幻和對肉體的信賴,這樣能叫我們驕傲悖逆神,彷彿我們自己有充分的能力,無需仰賴神的恩典。為要抑制我們的狂妄,祂最好的方法是從經驗上證明出我們不但是愚昧的,而且也是極其脆弱。因此,祂使我們蒙羞、貧窮,奪去我們的至親,又叫我們受疾病或其他災害的折磨,受盡無限的痛苦。經過這許多的挫折之後,我們就不敢驕矜了。既然謙卑下來,才知道唯有求神的力量,才能叫我們在艱難困苦之中站立起來。


2、 再者,那些最偉大的聖徒,雖然知道他們之所以能站立得住,不是靠自己的力量,乃是靠上帝的恩典,但若非上帝不斷地以十字架的鍛鍊來帶領他們,叫他們對自己 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他們亦將過分地相信自己的勇敢和毅力。這驕矜的想法,甚至誘惑大衛也曾這樣說:我凡事平順,便說,我永不動搖。耶和華啊,祢曾施恩, 叫我的江山穩固,祢掩了面,我就驚惶」(詩三十6-7)。

他承認在順利的環境中,使他茫然錯亂,麻木不仁,忽視了那位他所應當倚靠的神的恩典,反而一心靠賴自己,好像他自己永不跌倒。


3、如果像這麼偉大的先知,尚且遭遇了這樣的事,那麼,我們豈不應當更加謹慎、恐懼嗎?雖然在順利中,許多聖徒自以為有優越的忍耐和恆心,可是恆心受不幸的打擊,身經患難,才知道那是虛偽的。


信徒因屬靈的疾病而受到警惕,於是謙虛而獲益。摒除對肉體的愚蠢信賴,而重視神的恩典。他們如此躬行實踐以後,便經歷神的保護即在眼前,而且神的保護對他們就是一個強固堡壘。


  • 十字架使我們有盼望。

1、這就是保羅所教訓的: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羅五3-4)。

因為神應許信徒,必在他們的患難中幫助他們,當他們靠神的能力而不憑自己的力量時,確能忍受患難,這樣的經驗使他們知道是真經驗。所以,忍耐給了信徒一個證明,神所應許作他們隨時的幫助的話是可靠的。這也堅定了他們的盼望﹔因為人若不把將來寄託在神的真理上面,那就未免太忘恩負義了,因他們已經發現這真理是堅定可靠,永不變更的。現在我們知道,從十字架所得的利益如江河湧流。假使我們放棄了以前信賴自己力量的錯誤觀念,將發現我們自己一向所喜愛的虛偽,我們屬乎血肉之體的驕傲,就必垮下來。當我們如此謙虛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唯有依賴神,才不致於跌倒而沉於失望之中。而且從此勝利中會產生新的希望,因為當神應驗了祢的應許的時候,祂也必為將來證實祂的真理。


2、雖然我們所能指出的理由只有這些,但這已足以表明十字架功課的鍛鍊是何等的必要。


因 為革除了盲目的自私,對我們益處不小,從此可以完全認識自己的軟弱﹔對於自己的軟弱有幣解以後,就不再信靠自己﹔不信靠自己到一個程度,那就是要完全依靠 神的幫助﹔我們既能完全靠神的幫助,就能勝利地一直蒙保守到底﹔依靠祂的恩典,我們即可知道祂的應許是真實可靠的﹔既知道祂的應許是真實可靠的,那麼我們 的希望就更堅固。


四、十字架教導我們順服。


1、神鍛鍊祂的兒女還有另外一個理由,就是試驗他們的忍耐,教導他們順服。


當然,除了神所給他們的順服以外,他們不可能表示其他的順服,但祂很喜歡用此法來顯明並考驗祂給聖徒的恩典,使這些恩典不致於被隱藏起來而變為無用。當神的僕人公然顯示祂能力的恩賜,與在患難中的堅定不移的時候,正如聖經所說,為的是要試驗他們的忍耐。
所以說:上帝試驗亞伯拉罕,就證明他是虔誠的,因他甘願獻上他的獨生子為燔祭」(參創廿二1-22)。因此彼得說,我們的信心受患難的試驗,正如金子在火爐中受試驗一般(參彼前一7)。

2、那麼,有誰能否認,一個基督徒從上帝所得的最美的恩賜忍耐–不應藉實行表明出來,使人們知道尊重忍耐的美德,而認識它的價值呢?否則的話,人就不重視忍耐了。

上帝是公義的,祂為使信徒不隱藏祂所賜的美德,就叫這美德有表現的機會,所以聖徒受患難的磨煉是有充足理由的,因為他們若沒有經過患難,就不足以表現他們忍耐的美德。


3、我再說,他們也是由十字架學會了順從,因為這樣他們的生活不是依照自己的意思,乃是服從上帝的旨意。


假如他們依照自己的意思,進行一切,他們就不知道什麼是跟隨上帝。辛尼加(Seneca)引一句古語說,當他們勸勉人以忍耐的心情忍耐痛苦時,總是勸勉人「跟隨上帝」。這意思是說,一個人只有當他以赤子溫柔之心願意忍受上帝所加給他的懲罰時,他才能順從上帝的軛。如果我們覺得我們在一切事上都順從天父是最合理的,那麼我們就不當否認祂可以用各種方法來鍛鍊我們的順從之心。

基督徒生活手冊–自我否認

一、我們不屬自己乃屬主。

1、雖然神的律法含有對我們生活的規範極適切與相當的計畫,可是天國的大師仍願以更超凡的主要原則來引導人。

信徒的本分,就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羅十二1)﹔這是惟一真實的敬拜。

聖潔的原則把我們引至一項勸勉:「不要傚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旨意。」

把我們自己奉獻給神,是一個重大的原因,使我們今後所說的、所想的,或所行的一切,都是以榮耀上帝為目的。聖潔的,不能用為不聖潔的,若是,必損傷祂的尊嚴。

2、如果我們不是屬自己的,乃是屬主的,那麼,我們所要避免的錯誤,和我們的一切活動的目標,都是很明顯的。

我們既然不屬於自己,那麼我們的理性和意志,在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上絕不能居領導的地位。我們不是屬於自己的,所以不要尋求肉體的私慾。我們不是屬於自己的,所以我們要盡力忘記自己,儘量放棄自己的利益。我們乃是屬神的,所以我們當為祂活著,為祂而死。
我們是屬神的,所以我們要讓神的智慧和旨意管理我們的行為。我們是屬神的,所以我們的全部生活都要以祂為合法的目標。

3、一個人已經知道他不屬於自己,也不受自己理性的控制,只把自己的心意獻給神,這種人是何等的長進啊!

領人趨於毀滅的最有效的毒素,就是誇耀自己,誇耀自己的智慧與意志力﹔唯一安全的作法,就是服從上帝的引導。我們首先要拋棄自己,我們要在服事神上全力以赴。

4、服事主,並不是指盲目的順從,乃是甘心願意摒棄心中的私慾,完全降服於聖靈的引導。
聖靈改變我們的生活(保羅稱之為心意更新),這乃是生命的真正開始,是異教哲學家所不能瞭解的。

因為不信的哲學家把理性當作人生唯一的嚮導,是智慧與行為的唯一準繩﹔但基督教哲學要求我們的理性投降,順從聖靈﹔意思是說我們不是為自己活著,乃是基督在我們裡面活著,並在我們裡面作王(參羅十二1﹔弗四23﹔加二20)。

二、尋求神榮即自我否認。

1、因此我們不是尋求自己的快樂,乃是尋求那討主喜悅、有助於增進祂的榮耀的事。
我們忘記自己,甚至放棄一切的自私,有巨大的益處,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專心注意神和祂的誠命。

當聖經吩咐我們,要我們放棄個人和自私的意念時,它非但要我們摒除一切對財富、權力和人情的慾望,還要摒除一切野心和屬世的榮譽,以及其他的隱惡。一個基督徒必須願意並切記要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把神考慮在內。

2、基督徒要以神的律法來衡量他一切的行為,應用叫他的隱情降服於神旨。

人若在凡事上都尊榮神,他必被拯救脫離一切妄念。這種克己的道理,基督一開始就慇勤地教訓祂的門徒了,至終也必約束我們心中的一切慾望。內心一旦有了克己,就不再給驕矜、倨傲、虛榮、淫蕩、愛宴樂、荒唐,以及一切從自愛中產生出來的罪惡容留餘地。如果沒有克己的原則,人必肆行無忌,悿不知恥,縱有道德的雛形,也必為求榮耀的野心所污毀。一個人若不相信克己的律例,請問他能否在人們中願意實行道德的生活呢?

3、凡不受克己原則感化的人,他循規蹈矩,只是為了喜愛人的恭維。

甚至那些主張道德本身的價值的哲學家們也妄自尊大,顯然他們追求美德,不外是借此滿足自己驕傲的慾望罷了。但上帝對於喜歡受人恭維和驕矜自滿的人都表示厭惡,祂說他們在世界上已「有了他們的賞賜」,甚至認為娼妓和稅吏比他們這些人更接近天國。

4、一個追慕正途而同時又不能克己的人,將遭受無窮的障礙。

在人心中隱藏著一個罪惡世界,這是古人的一項真實的觀察。但是基督徒的克己能補救一切。只有拋棄自私,一心追求討神喜悅並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的人,才能得到拯救。

三、克己的要素:節制、公義、敬虔。

1、 使徒保羅對節制生活有簡單的說明,他對提多說:「上帝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教訓我們除去不虔敬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等 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上帝,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祂為我們舍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多 二11-14)。

保羅說,上帝的恩典足以鼓勵我們,但為叫我們知道虔誠敬拜上帝,必須除掉兩種主要的障礙:第一是不虔(這是我們自然的強烈癖性),第二是世欲,企圖壓倒我們的。

「不虔」一詞,不但是指迷信,也是指一切侮慢,不敬畏神的事。「世欲」一詞,是指肉體的情慾。所以他根據律法的兩版吩咐我們,一方面要放棄與神的律法相衝突的私慾,另一方面要放棄自我意志和理性的支配。

2、保羅把新生活的方式分為三類:即「節制」,「公義」,和「敬虔」。

無疑地,「節制」是指貞操和寡慾,也是指清心惜福和安貧。「公義」包含一切公平的本分,即每一個人須獲得他的分所應得的。「敬虔」使我們不受世俗的玷污,且以真實的聖潔與上帝聯合。當節制、公義、敬虔這些美德連結在一起時,就可以達到絕對完全的境界。

3、可是要摒除一切物慾,制服並拋棄不正當的癖好,把自己奉獻給上帝和弟兄們,並且在敗壞世界中過著如天使一般的生活,真不是容易做到的事。

所以為避免我們的思想陷入迷惘,保羅要我們留心那對不朽的希望,並鼓勵我們說,我們的盼望不致落空。因為正如基督已經顯現作我們的救贖主,同樣,在祂最後降臨的時候,祂將顯示祂為我們獲得的救恩。基督為我們驅除那使我們盲目,攔阻我們以合宜的勇氣仰望天國榮耀的幻想。祂也教導我們在今世過一種客旅的生活,以免喪失了我們屬天的產業。

四、真謙卑乃尊重他人。

1、克己一部分是論到人,但實在說來,大部分是論到神。

聖經吩咐我們,叫我們要「彼此尊敬」,並要留心增進別人的福利(參羅十二10﹔腓二4)。聖經所以給我們這樣的教訓,是因為除非我們邪惡的本性首先被醫治,不然我們絕不能接受。我們都為私心所矇蔽,為自愛所誘惑,人人以為自己有權高抬自己,同時低估與我們相比的人。假若上帝賜給我們一種特別的恩賜,我們便立刻把它當作自己的功德而洋洋自得,自鳴清高,不可一世。

2、我們將自己所有的罪惡,小心翼翼地隱藏起來,不叫別人知道,以為自己的過失很小,微不足道,無關宏旨,甚至有時候還沾沾自喜,以為是我們的美德。

假如我們所自負的才能,在別人身上發現了,甚至強過我們,我們因為要抹殺別人的優點,就不惜以最大的惡意貶損他們。如果他們稍有過犯,我們不但給予嚴密的注視與苛刻的批評,甚至還出於嫉恨之心故意誇大其詞,加以渲染。我們每一個人都自以為不同流俗,超乎常人之上,因此,嫉恨進而粗野﹔我們甚至刻薄自負地將他人視為低我一等。

3、窮人服從富人,平民服從貴族,僕役服從主人,文盲服從學者,可是沒有一個人不以為自己比別人強。

所以大家都在那裡諂媚自己,彷彿自己胸中有一個王國,而自命不凡。人人都是自以為是,對別人的意念行為吹毛求疵,若有爭論,即勃發毒恨。只要他們覺得事事稱心如意,他們才會在別人身上發現溫和﹔但當他們受到騷擾和刺激的時候,有多少人尚能保持他們的幽默呢?

4、若想生活得快樂,必須根除自己的野心與私心,此外沒有其他救治的方法了。

如果我們留心聖經的教訓,我們當牢記,我們的才能,不是我們自己本來有的,乃是上帝的恩賜。若有人以他的才幹而自傲,即顯出缺乏對神的感恩之心。保羅說:「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四7)?我們務必儆醒,承認自己的過失,真正謙虛。如此方不致驕矜自持、有充分理由覺得悲愁。

5、另一方面,我們若在別人身上看見神的恩賜,就必須尊重那恩賜並持有這恩賜的人。若我們抹殺上帝所賜他人的光榮,那不過是表示自己是何等的邪惡。

我們不要重視別人的過錯,但也不可以諂媚慫恿他們犯錯。萬不可因人的過失餓而侮辱之,因為向眾人表現仁愛與尊重乃是我們的本分。若我們尊重他人的榮譽和名聲,凡與我們有來往的人,不拘他們是誰,我們都要以禮貌、友愛、謙虛,和溫柔的態度對待他們。因為我們除了在心靈深處以自卑敬人的精神待人以外,再沒有其他的方法,能使我們達到真正的謙和(羅十二10﹔腓二4:林前四7)。

五、我們當尋求別人的好處。

1、除非你完全犧牲自我拋棄私人的利益,不然你那尋求鄰舍利益的本分將是非常困難的事。
你若不否認自我,完全為別人著想,你怎能實行保羅所說的愛的行為呢?

他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等等(林前十三4-8)。

2、如果這就是所要求於我們的,我們必須盡最大的努力避免尋求自己的利益,可是我們的本性在這方面不能幫助我們,因為它總容易使人只愛自己,而不關心他人的利益。

我們要求別人的益處,甚至為他人的緣故而甘願放棄自己的權利。聖經勸告並警戒我們,無論領受上帝所賜的什麼恩惠,我們都是在領受一項託付,而且有個條件,就是把這恩賜施於教會公共的福益上。所以對恩賜的合法使用,就是以寬大的心腸和愛心將之與別人共享。有件事我們絕想不到,就是我們所享受的一切幸福,都是從神那裡來的,神把這幸福交付我們,為的是要我們把這些益處分給別人。

3、按照聖經來說,我們個人的才幹可以比作身體各肢體的能力。

沒有一個肢體的能力是為了自己,也不能作為本身之用,卻是與別的肢體互相為用,共同增進全體的利益。因此,信徒所有的才能,都應為弟兄效力,把一己的益處和教會共同的福利打成一片。所以我們應該以此作為仁愛的尺度,就是凡上帝所給予我們的,我們必施之於鄰舍,我們只是那恩賜的管家,以後須向主人交帳。必須以愛的律法為準則,把上帝所賜給我們的作合理的分配。我們絕不可先求自己的益處來增進他人福利,乃要先求他人的福利。

4、愛的律法不只屬於一小部分益處,乃是從古時候,神就吩咐我們,在生活的某些小仁慈上,要紀念愛的律法。

神吩咐以色列,把初收的穀物先奉獻給祂,並且鄭重地聲明,任何恩賜若不首先奉獻於神,而自作享受,是不合法的。若上帝所賜給我們的恩賜,必須等到我們親手再奉獻給祂,才算是分別為聖﹔如果忽略了那樣的奉獻,就是大罪。

5、若你欲以才幹與恩賜的分配來充實主,那是徒然的事。正如詩篇作者所說的:「檷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檷以外」,可是你可以將奉獻施之於「世上的聖民」。

因此,施捨被稱為是一種聖潔的奉獻﹔由此可知,照福音所行的仁愛,和律法下的奉獻是相符合的。

六、我們當尋求眾人、朋友和仇敵的好處。

1、我們不要厭倦行善,否則危險近矣,使徒保羅說,「愛是恆久忍耐,不輕易發怒。」

主吩咐我們向所有的人行善,並無分別(參來十三16)。雖然大多數人的品德是不配受的。
但在這裡,聖經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原則,要我們不注意人的行為,只注意他們裡面的神的形象。對這些形象,我們應該儘量敬愛。此外,對「信徒一家的人」更當如此,因為在他們的身上,上帝的形象已由基督的靈所恢復。

2、因此,凡需要你援助的人,你不可拒絕。

比方說,他是一個陌生人﹔可是神卻在他的身上蓋了印記,使他成為你家中的人,為這原因祂不許你輕視你自己的骨肉(參賽五十八7)。比方他是一個可鄙或無價值的人﹔但上帝卻施恩於自己的形象來裝飾他。比方你對他原無責任,但上帝彷彿認他為祂的代表,而你因上帝所賜的無數和重大的恩典而對祂有責任,因此,也對他有了責任。比方他不值得你為他費絲毫的力量﹔但因為在他身上有神的形象,就值得你犧牲一切了。縱使他非但不值得你的任何愛戴,甚至對你侮辱,使你發怒,你也不能不把他放在你仁愛的懷抱中,對他表顯一切慈惠。你可以說,他應受與此不同的待遇,可是主所吩咐的是饒恕人們的一切過犯,祂的命意即是要把這些過犯都歸在祂身上。

3、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非常困難,而且似乎違反人性的教訓「愛那恨我們的人」(參太五44),和「以德報怨」,「為咒詛我們的祝福」(參路十七3-4)。

我們應當永遠牢記在心,不可專門想別人的過犯,卻要想他們裡面有神的形象。如果我們遮蓋、塗抹人的罪過,並想到他裡面神形象的美麗和莊嚴,那麼我們勢必就會伸出仁愛的手去懷抱他們了。

  1. 外面的善行不夠。
1、如果我們不履行愛的責任,我們就不能實行真正的克己。


要履行愛的責任,不但是在外表上實行,並且要從熱誠的愛的原則上著手。有時一個人或能在外表的行為上,履行一切愛的責任,如果心不在焉,就和行愛的正道相去不可以道里計。
你看見有些人非常慷慨,但他們的施與,不免態度傲慢和言詞不遜。我們在這不幸的時代裡災害處處,很少有人施與,縱有施與,大多數也都是趾高氣昂,目空一切。教會中有這樣的腐敗,就是在不信的人中也不容許。


2、至於基督徒,除了和顏悅色,平易近人,並且待人彬彬有禮以外,還有其他的需要:首先,他要設身處地,為不幸的人著想,要同情他的遭遇,把他的處境當作自己的處境,庶幾能以惻隱之心援助他們,好像援助自己一樣。


由心裡發出的憐憫要捐棄驕傲及藐視,而且不致輕視與控制貧苦無告的人。當我們的身體某一部分有疾病時,全身都要為之努力,使之恢復健康,我們絕不能藐視這患疾的肢體,或不去理它,以為它虧負別的肢體,因為它需要幫助。


3、身體的各部分互相扶助,是出於自然律,並無任何功德可言,否則即是殘忍。


因此,如果一個人作了一件事,他不能認為就盡上了他所有的責任。例如,富人往往因捐了一部分財產,便以為自己盡了全部責任,而把其他一切責任推給別人,他不能因此脫卸責任。反之,每個人都要自己反省,不論自己以為怎樣了不起,總是欠鄰舍的債,對他們當盡力愛護。

  1. 凡幸福均有神的祝福。
1、讓我們詳細討論克己的主要部分,就是它與上帝的關係。前面已經說過的,並無重複的必要,只說克己足以使我們習於寧靜,和忍耐那就夠了。


聖經首先告訴我們,為求今生的安寧,我們當抑制自己的情感,一心順服上帝的旨意,同時讓上帝管束我們的慾望,以祂為我們的征服者和主宰。追求財富與名譽,爭取權力與虛榮,都是我們所熱衷和貪婪的。另一方面,我們懼怕貧困、默默無聞、卑賤,用盡種種方法想逃避這一切。我們很容易看出那些隨心所欲的人是何等的不安,用盡千方百計,巧用心機,尋求各種貪婪和野心的目標,無非是想盡力逃避貧賤。


2、假如敬畏神的人,要避免陷入這樣的網羅,他們就當遵循另一途徑﹔除了上帝所賜的幸福以外,不要盼望、渴慕,或追求無神祝福的屬世亨通。


我們必須信靠,一切都在乎神的祝福。憑藉我們自己的勤勞、努力,或靠人情,雖足夠追求名利,但這一切本身均毫無價值﹔若不是主賜福,我們的努力不會使我們更上一層樓的。


3、反之,只有神所賜的幸福,雖歷經各種困難,才真能引導我們走上幸福亨通之路。


我們雖可不借上帝的祝福也能求得名利,正如我們每日所見,許多不敬虔的人,也擁有高名厚利,但凡在上帝咒詛之下的,不得享受絲毫的幸福。所以,我們不能去貪得那沒有神祝福的任何事物,如果我們硬著頭皮去作,至終必成大害。我們不要做愚昧人,去追逐那些使人苦惱的事。

  1. 勿急於成名致富。
1、如果我們相信一切可羨慕的幸福,都在於神恩,若無神恩,前途必有許多災禍,那麼,由此推論,我們不應熱衷於名利,不論是依靠自己的才智、仰賴他人眷寵,或由於僥倖的機會,都是不好的。我們只可遵行上帝所指示的,按照祂所指示的方向走,接受祂為我們所安排的。


這樣,第一我們必不至於以非法、欺騙和不軌的卑鄙手段,或侵害鄰捨去追逐名利﹔而只追求那些不使我們離開正途的利益。在欺騙、邪淫,和不義的行為中,誰能希望得著神恩的祝福呢?


2、既然只有思想純正、行為正直的人,才能得上帝的祝福,所以凡受感召的人,必須避免各種邪惡與敗壞。


其次,我們覺得受到一種約束,使我們不致有貪財的熾欲和好名的野心。一方面希望從上帝得到援助,另一方面又去作違反聖道、追求與神意相反的事物,這豈不是寡廉鮮恥嗎?凡上帝所咒詛的,決不是祂所賜福的。


3、最後,若我們未能達成我們所願望的,也當忍耐,不可咒詛自己的境遇,因為我們知道,這等於悖叛上帝,人們的貧富榮辱,都是由祂一手安排的。


總之,凡蒙神賜福的人,就不至像世人一樣以卑污不正的手段去爭取虛空的名利。況且,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絕不會把一切幸福都歸功於自己的勤勞和運氣,反承認上帝是幸福的唯一根源。假如別人的事業飛黃騰達,而自己卻庸庸碌碌,甚至遭遇挫折,他當比一般世人更能安貧樂道。


4、一個真正基督徒所得的安慰,比萬貫家財與權勢更令他覺得滿足,因為他相信他一生的事業是上帝所安排的,這對他的得救大有益處。


大衛的心意即是如此,他跟從上帝,服從神的引導,他說他「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重大和測不透的事都不敢行」(參詩一三一1-2)。

  1. 神的一切處置都是公正的。
1、一個敬虔的人應該寧靜忍耐,不只是對上述的事如此,對現實生活的其他方面,更要有同樣的態度。

一個人若不把自己完全交給主,以致使一切生活受主旨意的支配,就不算是真的克己。一個人若有這種心情,那麼,不論他的遭遇怎樣,他絕不感覺自己不幸,也絕不會將自己的命運歸咎於上帝。

2、我們必須保持這種態度,因為我們所遭遇的意外是無數的。

我們常受各種災病的侵襲,有時候遭遇瘟疫,有時候遭遇兵災。有時候天降冰雹,損毀了收穫,釀成凶年,使我們窮困。有時父母妻室兒女和親屬相繼死亡,有時房子慘遭回祿。由於這種種不幸的事,使許多人不是咒詛命運,怨嘆自己生不逢辰,便是埋怨天地,咎責上帝,褻瀆祂如何不公平,如何殘忍。

3、但一個信徒倘遭不幸,仍應思念上帝的仁慈,和祂的父愛。

他若因自己的親人去世而感寂寞難挨時,也仍應不斷地感謝上帝,思想主的恩典必眷顧他的家,不叫他的家荒蕪。設或他自己的莊稼與葡萄園為霜雹所摧毀,立即受饑荒的威脅,他也不因此灰心失望,或怨恨上帝,卻仍舊存信心,相信我們是在祂庇護之下,我們是「祂草場上的羊」(參詩七十九13)。雖在饑荒的時候,祂也必為他們準備食糧。如果他為疾病所苦,他亦不因這病痛而不耐煩,怨恨上帝﹔當他一想到神的公義與仁慈,雖身受管教反加強了他的耐心。

4、簡言之,不論遭逢怎麼,既知道這是由於上帝的安排,自必以感恩的態度欣然接受,絕不抗拒祂的權威,因為他已經把自己的一切完全交給這個權威了。

基督徒絕不接受外邦哲學家愚昧可憐的安慰,去抵抗一切患難和災害,責難命運之神的擺佈。他們認為埋怨命運之神是很愚蠢的事,因為世界上存有盲目和殘忍的能力,對於善與惡同樣地加以傷害。但是真正敬虔的原則是,唯有神才是所有亨通與逆境的判斷者,所有一切的吉凶禍福,都是由祂支配,祂所給予人們的禍福都有定則,並不是不適當的衝動,乃是出於公義。

基督徒生活手冊–謙卑順服,真正傚法基督

一、聖經是生活的準則

1、新生命的目標,就是神的兒女在他們的行為上表現和諧與一致。什麼和諧?神的公義之歌。什麼一致?神的公義與我們的順服之間的一致。

唯獨在神律法的優美中行事為人,才顯出我們是神的兒女。在上帝的律法中包括新生命的活力,借此我們可以完全恢復上帝在我們裡面的形象﹔但因為在本性上我們是遲鈍的,所以我們需要藉著一項指導原則來刺激我們、幫助我們。

從心裡真正悔改的人不一定不走錯路,有時會感到迷惑,因此要考查聖經,找出一個基本原則來改變我們的生活。

2、聖經中有許多勸勉,討論基督徒生活,若要討論基督徒生活的各部分,可能寫成一部專書。

古教父論到有關道德的問題,曾著作浩瀚,但並非喋喋不休﹔既便學術性的論文亦不能窮盡一項道德的底蘊。

然而,真正的敬虔不一定在乎誦讀教父等人的優美著作,所需要的只是為瞭解聖經的基本原則即可。
 
加爾文在此插入:「我不適宜寫長篇大論的文章,因為我愛簡潔。或許我將來也要試一試﹔否則的話,我還是讓賢,叫別人去作。」
 
3、無人能下結論說,一項論基督徒行為的簡述,會使別人的長篇大論變為多餘,或說那種學術研究無價值。

可是,哲學家慣於說到一般性的原則,但聖經有它自己的體系。哲學家是有野心的人,因此他們志在立論精闢,解釋詳明,表現他們的聰慧,得心應手﹔而聖經卻有優美的言簡意賅,其確實性非哲學家所能及。

哲學家往往矯揉造作,但聖經卻有不同的方法(直接與坦告),是不可忽視的(明顯加爾文在此係指林前一、二、三章)。

二、聖潔是主要原則。

1、指導基督徒生活的聖經方案有二點:

第一是我們要在神的律法中受教,要愛好公義,因為我們的本性是不肯這樣作的﹔第二是我們需要一個簡單的規範,免得我們在天路上猶豫不決。

在許多精彩絕倫的聖經教訓當中,還有什麼根本原則比「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更好的呢?

當我們分散如同失群的羊,失喪在這世界的迷宮中時,基督把我們聚集起來,使我們重新回到祂那裡。

2、當我們聽到與基督奧秘聯合的時候,我們應該記得聖潔是聯合的渠道。

聖潔不是藉以與神有交通的功德,乃是基督的恩賜,使我們靠近祂、跟隨祂。

神與罪惡和污穢毫無瓜葛,這乃是祂的榮耀﹔如果我們希望得蒙上帝的選召,我們必須將此事存記在心。

假如我們一生都願陷於污泥中,那麼,我們從世界的罪孽與污穢中被拯救出來又有什麼意義呢?

假如我們願作上帝的兒女,就必須聽祂的勸導住在聖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聖地,因此它不容污穢的居民褻瀆。上帝的聖所必須保持潔淨。利十九2﹔彼前一16﹔賽三十五10﹔詩十五1-2,二十四3-4。

三、效仿聖潔即完全順服基督。

1、聖經不但指示我們聖潔的原則,也指示我們基督乃引我們到聖潔之路。

因為父神已在基督裡叫我們與祂和好,所以祂吩咐我們要傚法基督,以祂為我們的榜樣。
讓那些以為哲學家才有公正的和系統的道德哲學的人,指示我們一個比順服基督,跟從基督更美好更完整的方法罷!

哲學家所謂最高尚的美德,不外是要我們去過一個自然的生活,但聖經卻指出完全的基督為我們的榜樣。

我們應該在生活中表現基督的品格,因此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比這更激動人心的教訓呢?除此之外,還有別的需要嗎?

2、上帝已經給了我們做祂兒女的名分,所根據的條件就是我們要倣傚基督,祂是我們作神兒女的中保。

我們若不熱烈地以祈禱的心尋求基督的義,那麼我們不但是毫無信心,背叛造我們的主宰,也是棄絕了祂,不認祂為我們的救主。

3、聖經不但勸告我們,又把一切數不盡的祝福、應許,以及包羅萬象的救恩賜給我們。
上帝既然是我們的父,若我們不謹守兒女的本分,便是忘恩負義。

基督既然以祂的寶血洗淨我們,並用洗禮使我們潔淨,我們決不可玷污自己。

基督既然使我們與祂連結,成為祂的肢體,我們就不可有任何的瑕疵,以致使祂蒙羞辱。
我們元首基督既然上升於天,我們就當拋棄屬世的情慾,專心地仰望祂。

聖靈既然把我們獻給上帝作為祂的聖殿,我們就該盡力彰顯上帝的榮耀,不可褻瀆祂的聖所。

我們的身體與靈魂,既然都要承受一個不朽壞和永不衰殘的冠冕,我們就當盡力保持它們清潔,毫無玷污,直等到主的降臨。

這是生活規範最好的根基,這不是在哲學家當中所能找著的,哲學家所推崇的道德,從未超越人類自然的尊嚴。(聖經把我們引至唯一無罪的救主耶穌基督面前,羅六4以下,八29)。

四、外面的基督教是不夠的。

1、在這裡我們要問那些徒具教友之名,卻仍願意稱自己為基督徒的人,他們如何榮耀主的聖名呢?

除了那些憑福音的道理真正瞭解祂的人以外,沒有人曾與基督有交通。

凡未拋棄那為私慾迷惑所敗壞的舊人,而披戴基督的人,使徒不承認他們是真認識基督。
不論他們怎樣花言巧語談論福音,他們對基督的表面的認識,都是虛偽有害的。

2、因為福音的道理不是屬於口頭的,乃是屬於生命的。福音的真理不是僅憑理性和記憶就能瞭解的。生命的道理,一經進入人心,就佔據了心靈,銘刻在內心的深處。

所以掛名的基督徒應該停止以無為有的說法,停止誇口污辱上帝,讓他們表示他們不配稱為他們的主基督的門徒。

我們把那包含我們信仰的知識放在第一位,因為它是我們得救的開端。

如果信仰不能改變我們的心,使我們的生活方式澈底信仰化,並把我們改造為新人,信仰就與我們無益。

3、哲學家把那些承認生活上的原則,而實際上卻只崇尚空談的人,拒之於千里之外,並譴責他們是不正當的。

基督徒更有充分的理由,去察驗那些在嘴皮子上講福音,而在內心卻毫無福音的人。
若與真信徒的信念、愛心與無限的能力相比擬,哲學家的勸告是冷酷而無生氣的(弗四20以下)。

五、屬靈的進步是必須的。

1、我們不應該堅持其他基督徒的生活非得完全符合福音不可,雖然我們自己也在朝著這一方向努力。

在未確定某人是不是基督徒以前,就要求他達到福音的完全,是不公允的。

假如我們設立一個絕對的標準,就不可能有教會了,因為就是我們的聖人也離理想太遠,就是那些稍有進步的人,也在被摒棄之列。

2、完全應是我們所希望的最終標準,是我們努力追求的目標。

你不能和上帝討價還價:履行祂指派給你的一部分職責,又隨意忽略另一部分。

因為祂首先吩咐我們在敬拜上要專心誠意,不可有絲毫虛偽、假冒。

心懷二意是與屬靈生命發生衝突的,這屬靈生命暗示在追求聖潔與公義上向神誠實無偽。
可是在今世肉體的囚房裡,沒有一個人有充分的力量,能夠適度的儆醒,勇往直前,反而大多數的人(基督徒)迫於無能,躊躇猶豫,甚至匍匐在地,前進有限。

3、所以讓我們各人按自己綿薄的能力,繼續已開始的旅程。

沒有一個人該因為不能進步而感憂鬱,不拘他的進步是如何的小,他總是進步了。我們要全力以赴,在主的道上不斷地努力向前﹔不要因成就微小而失望。雖然有時我們趕不上,但只要我們這一天超過前一天,我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

4、屬靈進步的唯一條件,就是保持誠實與謙卑。

不要忘記我們的目標,向著標竿直跑。不要驕傲自負,不放縱情慾。要朝著高度的聖潔邁進,最終達到至善完全的地步,這是我們一生所追求的,但只有當我們脫離屬地的弱點時,我們方能與神有完滿的交通。

基督徒生活手冊–加爾文的祈禱

          全能的父神,因為我們在世上必須經歷許多艱難,所以懇求祢賜給我們聖靈的能力,以致我們能勇敢地經過水火般的磨煉,置身於祢的律例之下,有祢的幫助以完全的信靠心,毫無恐懼地面向死亡。

  也懇求祢叫我們能忍受人類各種的仇恨與敵意,直等到我們得到最終的勝利,以致我們最終可以進入安息,就是祢的獨生子用祢的寶血為我們所獲得的安息。阿門!

基督徒生活手冊

     基督徒生活手冊–序    ,

    基督徒生活手冊–加爾文的祈禱   ,

    基督徒生活手冊–謙卑順服,真正傚法基督  ,

     基督徒生活手冊–自我否認  ,

     基督徒生活手冊–忍負十字架(1)   ,

     基督徒生活手冊–忍負十字架(2)  ,

     基督徒生活手冊–忍負十字架(3)  ,

     基督徒生活手冊– 對來世的盼望   ,

     基督徒生活手冊–善用今生   ,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