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4日 星期日

及齡的世界與人類

 

        潘霍華認為宗教會有如此之變化,乃是因為這世界已經不再是少年了,而是已經成年了,也就是他所說的這世界是一個「及齡的世界」。其中的改變是什麼呢?如何開始?為何已經及齡?潘霍從歷史的角度說明:「早在十三世紀左右開始有一種人治的運動(就是使人們發明那些使世界能以在科學、社會、政治、藝術、倫理和宗教裡生活的自然律)。到了我們這一世代,這運動已達到某種完善的階段。人類能夠制駑各種重要的問題,不需要仰賴上帝做為他們假設的工具。人對於科學、藝術,甚至道德問題的態度以極明顯,很少能加以駁斥的。

       
近百年同樣的現象也及於宗教的問題,並且日漸加劇,不需要上帝什麼事情也行的通,有沒有上帝是一樣的,如已經在科學的範圍裡,現在也在一般人類的事物上,我們之所謂『上帝』,以逐漸被擠出生活圈外,一天天的失掉其立錐之地。....這世界業已達到某種自覺的階段,認清了治理自己生存的自然律。」

 

     潘氏認為我們也無須反抗世界的這種成長,或欲把世界在拉回到少年的時期。因此,他說:「..我們在這世上必須過著好像上帝不存在的生活。這正是我們所能看見的--在上帝的面前!於是,這長成了的世代迫著我們誠實地去認清我們與上帝面對面的處境。上帝正在教導我們,我們生活為人,可以不要靠賴祂。與我們同在的上帝,就是離棄我們的上帝(可1534)。這位使我們生存在這世界上不需以祂為假設的那位上帝,也就是我們得永遠站立在祂面前的上帝。」。

       
但有一些基督教的護教學家攻擊世界的這種自信自覺精神,他們向世人證明:人沒有上帝的庇護是不能生存的。他們說:縱使一切俗世的問題都能自行解決,但是對於根本問題如罪惡與死亡只有上帝才能供給答案,這就是人需要有上帝,教會與牧師的原因。甚至存在主義的哲學家和精神治療家不斷散發一種思想:「所有的人其實都是不快樂的並且絕望,只是不肯承認罷了」。

       
他們的目的就是盡量使人感覺內在的失望,這就是世俗的方法論。而潘霍華批評他們說:對以長成的世界所施的攻擊,

 

第一、是無意義,因為護教者想把一個成年人再拉回少年時代去,勉強他去依賴一些事實上他不再需要依賴的東西,把他推進一些他不再認為是問題的問題上去。

第二、是卑鄙的,因為他們要如此做就得盡量揭發一個人的弱點,為了那人所不瞭解的目的這樣做,而非出乎他自願的。

 

第三、不合基督道理,因為他們把人的宗教性中的某些特殊情況,就是人的律,來代替基督。

 

沒有留言: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