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佈道工作的拓展
當時不少的大學生信主及靈性得著復興,他們中間自然興起了邊疆宣教的工作,其中比較為人熟悉的就是《獻給無名的傳道者》的作者邊雲波先生,他從1948年開始在雲貴一帶參與宣教工作,但到1953年便離開。而很多真正的無名傳道者,卻是甘於寂寂無聞,甚至長埋白骨於邊疆荒蕪之地。當時參與宣教的主要力量是中華傳道會、西北靈工團及中華基督徒佈道會;例如西北靈工團的創辦人張谷泉曾帶領過百的信徒,包括一些齊魯大學的學生,從蘭州、武威等地輾轉定居于哈密,結成一個群體,開展佈道工作。
興起受苦心志的勇士
趙君影於1948年11月,為免受到政治的鬥爭而前往香港,這對當時的學生團契的影響不少,但學生們也都預備好自己去面對一個活在無神政權下的信仰生活。1950年8月“學聯”副總幹事艾得理亦被驅離中國。這些年青的大學生開始面對嚴峻的考驗,紛紛被抓與批鬥,他們中間有人為此而殉道,也有人軟弱跌倒,但其中卻有不少持守純正,在艱難過後仍然為主作見證,領人歸主。艾得理牧師的一段話,更可以為當時的大學主復興工作留下最好的評語:“五十年代中國基督徒學生的見證,無疑為七十年代家庭教會注入新的活力,掛名的基督徒無可奈何地妥協之後,信徒之間的團契就靠年青人去維持:各大學團契組織雖然被瓦解,昔日的基督徒學生及他們的子女,卻成為真正教會的一部份,這教會繼續在黑暗中發光。”
推動以後的大學生福音工作
當我們回顧這次大學生復興運動,卻發現對今日港、台、東南亞以至大陸教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當艾得理被迫離開中國後,他致力於推動不同地區的學生福音工作,香港的“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與臺灣的“校園福音團契”,原則上承接了這次大學生復興運動的異象,當年許多學生時代的全時間奉獻者,日後成為推動學生福音工作的領袖;例如滕近輝牧師在英國完成神學訓練後,在香港也參與了很多的學生工作,並到世界各地主領大學生的聚會。甚至中國大陸的美加留學生,于西元二千年舉辦了一個跨世紀的福音聚會,當年的復興運動中的領袖與參加者竟然濟濟一堂,重聚於美國的芝加哥,如于力工牧師、滕近輝牧師、焦源濂牧師及邊雲波先生等,仍致力於推動中國留學生的福音工作。
大學生與知識份子的福音復興工作非常重要,昔日保羅在“推喇奴學房,與人天天的辯論,這樣有兩件之久。”(徒18:9)當時的推喇奴大學很著名,亞西亞一帶的學生均到此上課,保羅特別用兩年的時間,是他的短宣行程中逗留最長時間的一次,他于此地與學生談道,可見他對學生的重視。當我們認識過昔日抗戰期間的大學生復興工作以後,瞭解到這次復興運動對日後所產生的影響,但願我們今日的學生的工作,亦如昔日般的蒙主祝福,亦重視與建立這一群具有無限潛質的年青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