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教會聯盟與聯合

 

1. 兩股力量:分離與合作

 

    從改教運動一開始,復原教主義便顯出分裂的趨勢;路德、慈運理、加爾文對許多事情之看法不一致;但也從改教一開始,就已經在努力克服這個趨勢,例如路德和慈運理在瑪律堡的會談,雖然沒有成功,卻也是一次努力的明證。加爾文在他的信件、教導及會議中,成功地為復原運動帶來相當程度的合一。

 

    近代在復原派教會中謀求合作的第一次努力,是於1846年在倫敦成立的「福音派聯盟」(Evangelical  Alliance)。從美國、英國有五十多個福音派團體加入這個聯盟,同時也在九個歐洲國家設立支會,這個聯盟推動許多合作活動,可惜到該世紀結束時,熱誠已經消失了。

 

    復原派教會之間的分裂隨著時日而增長,特別是在美國,由於政教分開,以及宗教的完全自由,單單在美國復原教就分成三百多個宗派。

 

    十九世紀末期,整個復原教世界普遍渴望合一,盼望在不同的問題上,各教會能有合一的見證與行動。這種感覺就帶出了「教會聯盟」與「教會聯合」的組成。所謂「教會聯盟」(Church  Federation)是指在同一個宗派中,各教會為面對同樣的問題而組成的聯盟。所謂「教會聯合」(Church  Union)則指兩個以上不同宗派聯合在一起。

 

    美國各教會對教會合作特別熱衷,但歐洲的老教會及亞洲、非洲的新教會也很難投入;雖然這種教會合一運動主要是在復原教團體中,但東方正教也加入此運動,甚至連天主教也表示感興趣。

 

    這個合一運動成為二十世紀教會最顯著的特色。

 

2. 教會聯盟的組成

 

    「福音派聯盟」事實上是一個由個別基督徒組成的協會,而非各教會的聯盟;當這個國際性的聯盟解體之際,一個新的教會聯盟於西元1908年在美國成立,取名為「美洲基督教聯會」(Federal  Council  of  Churches  of  Christ in  America)。這個聯會非常活躍,常針對社會、經濟和政治各方面的問題發表文章。復原教會大宗派都加入該聯會,現代神學對這個組織有根大的影響。

 

    西元1950年「美國基督教聯會」(National  Council  of The  Churches  of  Christ in  The  U.S.A.)取代了「美洲基督教聯會」,這個新組織除了包括舊組織所有復原教會之外,又加入了希臘東正教會。這個新組織深具影響力,聲稱代表美國復原教大多數人的意見。

 

    但有一些宗派拒絕加入聯會,因為認為他們是現代主義派,而已加入的各宗派中也有許多宗派對該聯會深表不滿:因為他們沒有信仰告白,也不致力於達成宗旨。

 

    這些採取反對立場的基督徒,深覺「正統復原教主義」需要一個強大而合一的聲音。因此於西元19401944年間,出現了兩個組織,它們是「全美福音派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及「美國基督教會議」(American  Council of  Christian  Churches)。這兩個組織都同意忠於正統基督教信仰,但在組織上及對美國基督教聯會的態度上不同。全美福音派協會於西元1943年舉行了第一次大會,參加者不但來自各宗派,也包括基督教機構與個人;而西元1944年成立的美國基督教會議,限定會員必須是與美國基督教聯會無關的份子。可見全美福音協會在對美國基督教聯合的態度上,比美國基督教會議寬大得多。這兩個新組織在文字出版等方面都很活躍,對會員們提供極有價值的服務。

 

3. 教會聯合迅速發展

 

    人們對許多事都有不同的意見,對於信仰更是如此,因為宗教問題不僅是普通意見,更是一種信念。教會界對於基要派教義、崇拜方式及教會行政組織等問題,總會因看法不同而分開。

 

    對於基督教界的分門別類,有人以為完全是錯誤,有人認為並非大錯;有人衛護宗派,有人則看宗派為罪惡。

 

    在過去四十年中,一些大宗派的領袖們為教會聯合而努力。有些人竭盡己力,漸有成就。然而謀求各宗派聯合是一條漫長而緩慢的路。在過去二十五年中,聯合的步伐突然加快起來。西元1939年,三個宗派聯合起來,組成了「美國循道會」(Methodist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此外「基督教聯會」(The United  Church  of  Christ)是由四個宗派合併而成。長老派中有兩個大團體最近聯合,信義宗也有同樣的事,這些宗派聯合,無論大小,是聯合運動的一些例子。

 

    美國地區以外,也有聯合運動。西元1925年,加拿大的循道派、公理派與長老派教會,聯合而成「加拿大基督教聯會」(United  Church  of Canada),西元1947年成立的「南印度教會」(Church  of  South  India)」也是包括許多背景不同的教會團體。

 

    除了以上所提的團體外,許多團體也在討論與其他團體聯合的可能性,以致每年聯合的名單不斷增加。

 

    當聯合順利進行時,有一點不能不謹慎的就是:教會「聯合」(Union)必須建立在教會「合一」  Unity)的基礎上。有關教義的問題、崇拜問題及教會行政問題必須先解決,不能為了「聯合」而避諱不談,否則這種表面的聯合不是真正的合一,也不能為基督的教會帶來真正的幫助。

 

4. 普世基督教協會

 

    復原教在合一的努力上最大的工作就是「普世基督教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的成立。這個協會的成立,要溯源於西元1910年在愛丁堡(Edinburgh)舉行的國際宣教會議;雖然這次會議,只是一個宣教會議而非基督教協會,但在聚會中,許多教會看到教會間合作的可行性。

 

    這次宣教會議所產生的衝激,又帶出了三個重要的運動:幾年後,成立了「國際宣教會議」(The International  Missionary  Council),繼續討論宣教問題,並服事各宣教機構,為它們提供寶貴的意見。西元1925年在斯德哥爾摩(Stockholm),西元1937年在牛津(Oxford),分別舉行了「生命與事奉世界會議」(The  World  Conference  on  Life  And work),會中討論教會對社會應有的關懷及行動。西元19271937年,又分別在洛桑(Lausanne)和愛丁堡(Edinburgh)舉行了「信仰與教制世界會議」(The World  Conference  On Faith  And  Order),討論不同宗派的教義及教會行政問題。

 

    每次會議都發現各宗派之間的差異,但一般的感覺都認為,聚在一起開會有雙重目的:一方面討論彼此之間的差異,另一方面謀求合作的可能。而且大家也看出基督教間合一之路相當樂觀。

 

    因此,當西元1937年在舉行「生命與事奉」及「信仰與教制」世界會議時,便提出為合一成立一個新的組織。結果是西元1948年所成立的「普世基督教協會」。這個協會的宗旨是將「生命與事奉」及「信仰與教制」兩夥世界會議所決定的事,付諸實行,且在有關全世界的事工上促進普世教會的合一。

 

    普世基督教協會第一次於西元1948年在阿姆斯特丹開會,共有三百五十一位代表,來自一百四十七個教會及四十四個國家。第二次大會於西元1954年在伊利諾州愛文斯頓(Evanston)舉行。第三次於西元1961年在新德里(New  Delhi)舉行。第四次於西元1968年在瑞典烏撒拉(Upsaja)舉行;除了二百三十五個教會代表外,並有十一個人數少於一萬人的教會派代表參加。第五次大會於西元1975年在乃洛比(Nairobi)舉行。

 

    這個協會的確為普世基督教會的合一而努力,但仍有不少教會脫離該組織。有些正統派教會不再申請加入該協會為會員,因為擔心它會越來越趨向自由派,或變成一個不強調聖經真理的超教會組織;然而也有一些教會認為,加入該協會為會員,是正統派教會的責任;因為這樣做至少可以在普世協會開會時,代表保守派發言,使他們聽見福音派的聲音。在這協會中,一些在宣教工場新成立的教會,地位越來越重要。開會時,每次都有不同意見,但大家仍決定聯合在一起;隨著時代的演進,繼續謀求更進一步的合一。

 

5. 其他普世合一活動

 

    除了上述的聯合運動外,在過去一百年中還有一些合一活動,其中之一便是普世信條聯盟(World Confessional  Alliances)的成立。全世界信仰和組織相似的教會,定期聚在一起討論和交通,最早出現的是西元1875年開始的「改革宗教會世界聯盟」  World  Alliance  of  Reformed Churches),其他類似的組織還有「國際公理宗教會協會」(International  Congregational  Council)、「世界衛理宗教會協會」    World  Methodist  Council)、「浸信會世界聯會」(Baptist  World  Alliance)、「世界信義宗協會」(The  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以及「萬國基督教聯合會」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Christian  Churches),此外西元1946年的「改革宗普世會議」(The  Reformed  Ecumenical  Synod  ),也是類似的組織。

 

    羅馬天主教一向對復原教不予理會。但近年來,對和復原教之間的交通越來越有興趣。西元19621965年間舉行的第二次梵諦崗會議,邀請了復原教觀察員列席參加。

 

    這許多普世合一活動的潮流,說明了基督教會已經嚴肅地考慮到合一的見證。另一方面,也警覺到教會之間長久差異的存在,總之,在我們這個時代的教會發展中,普世合一運動可以說是最大的挑戰。

 

 

沒有留言: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