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有關自五旬節教會建立以後,它發展的事蹟
A. 研究教會歷史的原因不是為了:
1.知道屬天真理
羅馬天主教,除了聖經正典之外,還接受教會傳統為真理的一部份
2. 找到能適用於今天教會的模型
3. 護教
我們護教是根據聖經,而非歷史
4. 尋找適合今天教會的真理和應用乃是為了:
1. 瞭解現今教會組織的來源與發展過程
2. 尋求屬靈偉人的經歷,以得鼓勵
3. 學習歷史的教訓
如從一些運動(靈恩--)的演變,神學的探討,學習分辨何為重要,何者不重要.
B. 教會歷史在神學上的地位
基本神學是由下列諸項組成:
釋經(Exegesis) →聖經神學→歷史神學→系統神學
C. 教會歷史的分期
此處之分法非絕對性;不同歷史學家有不同分法
1. 五旬節~100AD:使徒時期
此期約結束于使徒約翰去逝時
2. 尼西亞前時期:100~325AD
此期亦稱為教父時期,是基督教信仰教義形成的基礎期;325AD亦是尼西會議召開時,是第一次教會聚集商討教義上的紛爭,同時亦是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取得合法宗教地位的開始
3. 尼西亞後時期:325~451AD
451AD是迦克墩會議期;有人將此期延長至600AD(大貴鈞利時,Gregory the Great);又有人延至787AD(最後一次大公會議);甚至有延至1054AD(東西羅馬帝國分裂).但以451和600AD最多被採用
4. 中古時期
此期又可分為三段:
a. 早期~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
此段期間是根據3.之分法,所以可有四種:450/600/787/1054~1200AD
經院哲學代表現代歐洲歷史的開始,此時大學院校如雨後春筍紛紛建立,知識份子階級增加
b. 高潮期:1201~1300AD
此期代表羅馬天主教之黃金時期;羅馬之經院哲學是主流力量,教會亦大量成立
c. 後期:文藝復興期1300~1500AD
此期是歐洲歷史的另一新開始,同時代表羅馬天主教的開始衰弱,官方的天主教會多元化,一時間同時有3到4位教宗產生,各自為政,混亂教義.
5. 改革宗教~後改革期:1500~1650(1700)AD
文藝復興引進宗教改革;此期中另有一期稱為後改革期(1590~1650or1700AD),或新教正統期.
6. 現代期:1700(1650)~現今
從啟蒙運動迄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