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氏族制度向階級社會過渡的時代,約當公元前8世紀中葉至6世紀末葉,因傳說此時相繼有七個「王」(rex)執政,故名。
王政時代,是羅馬的父系氏族制時代,據說當時羅馬有三百個氏族,每十個氏族組成一個胞族(庫里亞--Curiae),十個胞族組成一個部落,共三個部落,三個部落構成羅馬人公社整體。
王政時代的羅馬人公社實行軍事民主制,管理機構有三:
一是元老院,由三百個氏族長組成,有權處理公共事務、批準和否決人民大會的決議。
二是人民大會,由武裝的成年男子參加,每個庫里亞有一票表決權,大會通過或否決一切法律,選舉高級公職人員,其中包括對「王」的選舉。
三是「王」,由人民大會選出,是軍事首長,同時又是最高祭司和審判官,但尚無真正國王的權力。
王政時代已出現階級分化,有些父家長家族富裕起來,上升為氏族貴族,有的氏族成員貧困而成為「被保護人」,受貴族的剝削和奴役。另外出現平民,他們是被征服者及外來的移民,人身自由,但不屬於羅馬氏族成員,沒有氏族權利,無權分級公地,不能參加人民大會,許多平民租佃貴族的土地,有的因借債而淪為奴隸。王政時代的奴隸主要從事家內勞動,數量不多。
貴族、被保護人、平民和奴隸構成王政時代階級對立關係的萌芽形式。由此可見,王政時代氏族制已趨於解體,階級社會正在形成。
史學界一般認為,王政時代後期,羅馬處於伊特拉斯坎人統治之下,公元前6世紀末,發生塞維‧圖里阿改革,改革使氏族制遭受破壞,王政時代的最後一個統治者塔克文是個暴君,到公元前510年(或前509)被黜,王政時代結束,伊特拉斯坎統治被解除,羅馬共和國建立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