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康士坦丁堡主教長優西比烏是亞流派,只要他在領導東方教會,羅馬主教就不會相信“安提阿會議”的解釋。到了341與342年冬,優西比烏過世,康士坦丁堡繼任人選兩派內鬥,造成東方教會內部危機。然而,西部皇帝康士坦司國勢增強,開始向東部皇帝施加壓力,要東方主教們與西方合一。康士坦司在朱里雅的建議之下,勸服了康士坦提一起來召開東西方主教大會,以解決爭端。
在343 年秋,會議終於在撒狄卡(Serdica,今保加利亞的蘇非雅)召開,西方主教堅持要亞他那修與馬吉羅在場,東方主教們(人數較少)就退席抗議。西方主教們繼續進行會議,制訂教會法規,確認羅馬主教有權處理東方教會的爭議,並且還通過容易招致東方主教誤解的“信仰宣言”(亞他那修勸阻他們,但是他們並未聽從)。此次大會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加深了雙方的裂痕。
面對這樣的困境,兩位皇帝決定東西雙方各讓一步,來尋求和解。當347年亞歷山大主教貴格力過世,東方同意讓亞他那修返回亞歷山大,恢復原職。因為亞他那修信仰純正,且受百姓歡迎愛戴。西方同意不再擁護馬吉羅,不再要求回復其安卡拉主教之職,因為馬吉羅的信仰確有可議之處。如此一來,東西方的爭議暫告平息。
亞
他那修在埃及民眾熱烈歡迎中,回到亞歷山大。這位曾被放逐兩次的主教,終於回到家鄉任職。這位在亞歷山大事奉,親身參與尼西亞大會的神學家與牧者,最洞悉
亞流異端的底細,是堅守尼西亞信經的主將。他深知若容讓亞流派貶低主基督的完全神性,將使得我們失去救恩唯一的中保。他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爭
辯,所以他遭受仇敵多次多方的攻擊與迫害。然而他不畏強權絕不妥協,守正不阿死守善道,所以被史家稱為是“正統信仰之父”。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馬丁路德《桌邊談》(Table Talk)簡介
📖 書名: Table Talk (德語: Tischreden ) ✍ 作者: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 📅 成書時間: 約 1531–1546 年(死後由門徒整理出版) 📚 內容類型: 宗教對話、神...
-
亞流主義係由亞歷山大十二轄區之一的保加里堂 (Baucalis) 的資深長老亞流 (Arius) 而得名。他於主後 318 年左右公開發表他的主張:只有聖父是真神;聖 子本質上與上帝不同。無論從本性或權利方面看,聖子不具有如不朽、至高權威、完善智慧、良...
-
使徒約翰是西庇太的兒子 ( 太十2)。他的哥哥是雅各,他的母親是撒羅米(太廿七16;比較可十五40;十六1)。撒羅米是從加利利就跟隨耶穌並服事祂的姊妹們之一(太廿七55),可能她就是主的母親的妹妹(太廿七56;比較約十九25)。因此,約翰和他哥哥雅各也可能就是主...
-
作者:廖元威(中華信義神學院專任老師兼學務長) 從兩千年基督教發展史來看,教會與政權之間的互動一直是令人注目,且與基督徒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除了初代教會常須面對「凱撒是主」與「基督是主」 生死攸關的抉擇外;中世紀的教會,因著教廷宣稱教權高於政權(或教皇權勢遍及政教兩個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