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南美教會概況


    南美洲共有十二國,居民主要為西班牙人的後裔,人口一千二百餘萬。南美洲過去多信奉天主教,多數是由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移居此地。羅馬天主教至今仍然控制南美洲的土地和經濟,天主教之所以能在南美立下穩固的根基,多半要歸功於羅馬天主教的修道士。

公元1508年有佛蘭西斯會修道士在委內瑞拉(Venezuela)傳道。公元1539年在阿根廷(Argentina)開始工作。公元1526年多米尼古修道士到了墨西哥,不久便在哥倫比亞(Columbia)工作,公元1541年他們在智利(Chile)作開荒佈道。

還有耶穌會的宣教活動較之以上兩個修道會的工作更廣闊。自公元1549年,他們繼佛蘭西斯派人進入巴西展開工作。

公元1567年他們到了秘魯。

公元1586年他們到了巴拉圭(Paraguay),以後還在那裏建立了一種由神父主管的印第安人村落制度。十六世紀中,他們在哥倫比亞及墨西哥的工作,和十七世紀在厄瓜多爾(Ecuador)玻利維亞(Bolivia)及智利的活動,均收效極大。

公元1800年,復原派開始進入南美洲工作,至今的成效並不太顯著。

按調查所得,南美洲在公元1932年,有天主教徒十二萬二千多人,復原教有來自外國的傳教士一千七百三十六位,有九千多是本地傳道人,教友十二萬二千二百餘人,到了八十年代,南美洲已有了中國人的教會。

李溫士敦(Livingstone)與非洲教會


尼羅河的發源,和非洲中部的神秘都是西方人愛談的話題,到了十九世紀的中葉,始有一班探險家,才深入這黑暗的非洲大陸。

西方人未到非洲之前,已有阿拉伯族人到來,他們專從事買賣「黑奴」才來非洲。他們獲得奴僕的方法,就是圍繞村莊放火,擄掠所餘的人,把他們帶到城市去當作買賣。但是因為沿途的險惡,及各種的疾病,所以那些被擄的人,大多數都死在路途中。

當時英法和歐洲一些國家,雖嚴厲禁止買賣黑奴,但是在非洲中部,還是照樣有奴僕買賣的活動,直到廿世紀初為止。

教會起初是在非洲沿岸設立,但是因氣候過於炎熱,所以傳教工作多集中於南非洲一帶(曾有一百五十位傳道士,在非洲中部住了兩個月,死去的便有四十多人,氣候之惡,可見一斑)。非洲北部回教的勢力也過大,所以基督教在那裏難有發展的餘地。

李溫士敦是在南非和非洲中部一帶工作。他是在公元1813年出生於蘇格蘭,家庭清貧。十歲時,每日入紗廠工作十四小時。因為有好學之心,一切所得的工資,除供奉父母外,便用以買書。他首先所買的是一本拉丁文文法書籍,每日必帶進工廠去讀閱。他又潛心學習物理和地質學。後來,他靠暑期工所所得的工資,用來付他秋季入大學讀書的學費,在大學,他便勤奮學醫。二十歲時,他對上帝的真道有特別的領悟,從此篤信不疑。

後來受了到中國去傳道的老師的感動,對於傳教的工作,更倍加熱心。他曾向倫敦傳道會提出到中國傳教的請求,後因中英兩國交戰,他就被派到非洲。按傳道會的定章,初傳教時,須上台宣講他所預備的講章。但他初次上台,驚慌失措,竟忘了講詞。雖然如此,他還是在非洲作了一個美好的傳道士,非洲的土人把他當著自己的父親一般愛他。

他在南非洲先後設立總堂三所,並且親自行醫,幫助當地的土人。有一次,因災旱的緣故,把教會遷徙到別處,為的是替黑人謀幸福。後來返回本處,見總堂被荷人燒燬了,這是因為荷人殖民地政府不願他保護黑人。他又曾看見種種買賣奴僕的事,覺得很不平安,因此覺得上帝不要他住在南非一帶傳道,乃是要他開通往非洲的中部,這樣福音可以在中部傳開,讓買賣黑奴的事可以藉著福音的感化而停止。

他親自送家眷回國後,就開始了他向非洲中部的探險傳道工作。有一次他向西方行走到了大西洋岸的羅安大(Loanda),費時六個月,病了二十七次,後來旅居該地的西人,都勸他回國休息,但他與同行的黑人立了約,不和他們分離,所以他仍是與他們一同回到非洲,在路上經過各樣的苦楚,這個舉動使他一生受土人的愛戴。

後來他又到了英國,在幾個大學演講,勉勵一切的學生須竭全力為主作工,並且說:「這算不得甚麼犧牲,只算是一生的好處。」晚年因土人的幫助,發現非洲幾處地方。後來病勢愈壞,行走艱難,但他的志氣,還是不挫。一日他僕人早起問安,見他跪在旁禱告的時候死了,當時是公元1873年。同行者剜其心葬於非洲,因他們說他的心在非洲。另將屍骨帶至非洲海岸,後由白人帶回英國,葬於倫敦大禮拜堂。

自從發現非洲中部以後,傳道會的工作,日見發達,尤特盛於烏干達(Uganda),即維多利亞湖北邊的地方,現今聖公會正在此地進行工作。先是八人受李溫士敦感化,自英國來此。被刺者二人,病死者二人,病歸者亦二人。因國王偏於回教,有極大的逼迫,信徒多被焚殺,但是傳教士百折不屈。其中有一工程師名馬開(Mackay)尤為有心志的傳道士;因此教會的工作還是繼續增長。公元1890年,信教人數僅兩百。至公元1893年,教會自立的基礎告成。公元1914年基督徒已達十萬五千。國王和一切官吏差不多都是基督徒。外來的男女傳教士約有九十四人,本地服務者約有三千人。公元1912年入讀教會學校者約有六萬四千人了。


孫大信(Sundar Singh)和印度


    克理和別的基督教宣教士到達印度以後,福音工作發展迅速,許多教會被建立起來,所以現在印度有幾千萬基督徒。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印度地大人多,二是因為印度人富宗教觀念,除了有幾個小宗教之外,有古時留下的佛教和婆羅門二大宗教;在印度國凡全心信仰宗教的,沒有不被人民敬重。不過講到傳道工作,還是有幾個困難:
     . 印度人民中有百分之九十是不識字的。
     . 貧民極多,散居在鄉村。全國約有七十萬個鄉村。
     . 階級制度(Caste)太嚴厲。無論屬那級的人,始終不能和別級的人結婚及往來。
     . 印度人以為基督教是一種管轄他們的外國人的宗教,把基督徒看為是賣國的人。

    雖然這樣,基督教的發展仍是很迅速。底下階級的人信道多,高階級的也不少。近年福音工作進步更快。印度有幾個地方發起了「群眾運動」(Mass movement),就是全村的人一起立志信道。不過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不得不求上帝差遣更多工人前來相助。現在印度有自立的教會及聯合的教會團體。

近年,上帝使用一個印度人帶領多人歸主,他名叫孫大信。孫大信於公元1889年生於印度北方一個富有的家庭。他母親是虔誠的信徒,常指望孫大信成聖。無奈孫大信所信的宗教沒有給他什麼益處,甚至把聖經撕破。他心中不平安,一天早晨禱告說:「若有一個神,求那個神指示我。如果得不到答應,我決意自殺!

幸而要自殺前的半個小時,基督在異象中向他顯現,對他說:「你逼迫我要到幾時呢?」立刻把他從前一切的思想改變了。他把這事情告訴家裏的人。但是他們勸他不要進教,他不聽;被家人逐出門。後來他覺得上帝要召他作一個遊行佈道者,雖其父親過了幾年之後信了道,孫大信還是到處宣傳福音。他在世上所存的產業,只是一本「新約聖經」,一套衣服,和一鋪氈子;一切生活需要全賴上帝感動別人供給他。他所傳的道理中,最要緊的是「凡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16:25)

他常常說宗教不是關乎腦子的事,乃是良心的事。他雖在聖公會大學讀了一兩年書,還是覺得知識不能使人信道,所要的乃是順從上帝和常與上帝交通,所以他每天用許多時間來默想和禱告,不過他說宗教並非只求在默想之中獲得個人的快樂,主要是看見罪人都有機會接受基督的愛。

基督教傳不進的地方,似乎只有西藏一處。孫大信因受感動要往西藏傳福音,在途中卻掉在死屍坑中,極其痛苦。不過他當時覺得為上帝受苦是快樂的事。總之「基督的愛」是他所傳的重要信息。公元19181920年,他遊歷歐美各國,聲名顯著,人盡皆知。至於出遊的原因,一是要看看歐美的基督教是否如別人所說有將死的現象,二是他要為基督的愛向他們作見證。

他遊歷很廣,演說很多。他要求人作個真基督徒。他總覺得人類太忙,休息太少,以致沒有時間多禱告,追求在上帝裡面的生活。時常問世人為何不丟棄那勞苦的重擔,到基督面前來,負這容易的軛呢?(11:28-30)。公元1930年,他再到西藏去,後來不見他回印度,有人說他這回確實死了。


中國近代的基督教


馬禮遜死後,中國各地有人起來排斥西方宣教士,除了廣州仍有醫務工作進行,其他地方都受到逼迫。到了公元1835年,中國僅有新教徒三人,可見過去宣教士的功效微小。

公元1842年後,基督教的傳道工作常與當時的政治發生密切關係。經過公元18041842年的戰爭,許多海口開放給外國人和西教士,經過公元18581860年的戰爭,全國開放給西教士進行。當時中國人不認識西方國家的情形,看外國人為夷狄。後經過幾次的戰爭,中國屢敗,加上有太平天國之亂(原稱上帝會),使中國人對基督教的懷疑更深。

首先開創中國內地傳道事工的,是中國的內地會,它也是來華的最大傳道會。該會的創辦人是戴德生(Hudson Taylor)。內地會迅速發展,擁有許多宣教士,多數派到中國內地去進行傳福音的工作。

公元1832年,戴德生於英國,數代都是虔誠的基督徒。他未出生以前,父母立志把他獻給上帝。十五歲時,戴德生閱讀一文章,被「基督未完成之工」數字吸引,深深感動,得了平安和喜樂,並以此心志作為他一生信心的根基。後來閱讀一位中國宣教士所著的書,深受感動,有意來華傳道。他無力量購買書籍,僅得一本中文新約聖經,只好拿來與英文新約作比較,從當中學習了一些中文。他向來想做醫生,也學習醫術,但在未得醫生學位以前,就蒙差遣來到中國。初往上海,未幾往寧波遊行佈道。但在中國工作二年後,傳道會因為經濟有困難,不能再發展傳福音的工作。他就決志,一方面脫離傳道會,一方面完全憑信心依靠上帝而生活。公元1860年因病回國,在家五年,完成了醫科學業。

此時在中國的傳道工作,多數在沿海幾省發展,他就覺得上帝宣召他往中國內地去傳道。於是拿定主意,組織中華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主要宗旨如下:
. 到中華內地別會不到的地方宣傳福音。
. 歡迎各民族及各宗派人仕加入作宣教士。贊成「引導非基督徒離黑暗進入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上帝」的大宗旨。
. 內地會不借款,也不求餽贈,亦不表彰捐款人的姓名,全靠上帝幫助。因此傳道人沒有固定的薪水,內地會經費充裕時,則可得薪水;缺乏時則僅得一點點的生活津貼而已。
. 總會設在中國。

    此外又提出宣教士都穿中國服裝。也訓練和教育婦女,被上帝使用。

內地會的心志與犧牲的精神,很快在中國成為最大的傳道會。公元1915年,是該會成立後的五十年,已在二百二十五個地區設立了福音聚會點,西教士有一千零六十三人,信徒有三萬四千八百三十人。戴德生是在公元1905年逝世,死在長沙。

內地會中有一位著名的牧師,就是席勝魔。他是一位在山西的信徒,曾幫助千萬人脫離鴉片的毒害,引導數百人歸入基督的自由生命裏。他堅固的信心和恆切的禱告與戴德生相同。

上帝的國度,藉著許多傳教士,在中國口漢一帶漸漸向內陸擴充。內地會致力於傳福音工作的時候,別的傳道會也在中國各地展開了教育和醫療的服務工作。在傳福音的事業上,倫敦會的工作最廣。來華的傳教士也以倫敦會為最多。中國未開海禁以前,馬禮遜的同工米憐(Milne)在馬六甲設立了華英學院。這是第一間為中國人開的大學,後移來香港。後來又開了許多學堂,如漢口博學書院。這會中有許多傳教士精通中國歷史和文學的學者。其中有理雅各(James Legge)用優美的英文翻譯中國古書。著名的傳教士有楊和非(Griffith John),他曾在漢口傳道五十一年。傳道會在浙江、香港、河北、湖北、福建都有許多工作。

    聖公會在海禁開放二年後才開始來中國。來華後,迅速的廣傳至中國的十五個省份。在福建工作十年仍無人歸主,傳道會想停止在那裡工作,但是有一個西教士勸他們耐心工作,果然,到了公元1920年,該會在福建的教友已達五千多人。聖公會的教育事業也辦得不錯,例如上海的聖約翰學院,武昌的文華學院都是著名的大學。現今與雅禮、博學等大學合併為華中大學,第一任中國校長是韋卓民博士。公元1918年有華人沈在生獻身於主,成為聖公會第一位華人主教。

 當教會初來中國時,美國的浸信傳道會也接踵而至。該會中有一傳教士住在廣東時,洪秀全因讀過梁發的書,就到他那裏領受洗禮。後來洪秀全請該傳教士到南京住了十五個月。因為太平軍難於感化,他就離開那裏。浸信會在中國五個省份有傳道的工作,並辦有滬江大學(Shanghai College)

 教友數目最多者為美以美教會,或稱循道會(Methodist Church)。燕京大學(北京大學前身也是由美以美教會開辦)。該會在中國的各佈道地點,都興辦了許多教育工作。

 信義會來自北歐和美國。他們的傳道區域由廣東到黑龍江都有。近年中華信義會成立,訓練許多傳道人材,以湖北灄口信義神學院為中心點(現校已遷香港沙田道風山)。另有信義書報部出版書刊,從事文字佈道工作。

 來華要的教會雖然還有好多,不能一一記述。只略述長老會。長老會也一早派傳教士來華。其規模之宏大,僅次於美以美會。如北美來的長老傳道會,在七個省份中都有他們所散的種子。其著名的學者為丁韙良(W. A. P. Martin),著有《天道溯源》一書,在中國銷行最廣。該會特別注重聯合性的福音工作,有許多傳教事工都是協會辦的。也有其他的聯合教會出現,規模宏大的中華聖公會,也是一個大聯合團體。但最大的首推中華基督教會、聯合長老會、浸信會等會而成。教友十二萬餘人,佔全國教友人數三份之一。就教育事來說,華西大學是由五個傳道會合辦的, 燕京和金陵兩所大學也是由四個教會合辦的。

 公元1900年的時候,教育大受外界的阻礙,拳匪倡亂,西教士被殺者有二百人,中教士被殺者十倍之多。教會亦幾瀕於殲滅。幸而信徒信心堅固,站立得穩;並且發難以先,教友早已散居各地,脫險者甚多。以後基督教越發廣布。公元1922年在上海召開的基督教全國大會,有全國各省份的代表出席,足以証明基督教的傳道事工以廣遍全國。先前於公元1877年、1890年、1907年開會的時候,沒有華人赴會,現在華人到會的佔多數,領袖中多是華人。公元1927年以後,自立的精神在教會內日見興盛,有幾個大教會能夠完全自治,外國的津貼逐年遞減。因為學校數目相對減少,教會就更多注重平民教育和文字佈道的工作。

    公元1949年以後,中國各宗派教會大部份南遷,分布於香港、台灣、海外,繼續福音工作。然中國本土仍有不少信徒,並於五十年代成立三自教會;實行自立、自養、自傳。中國大陸教會受著中共政治的政策與情勢所左右,從五十年代至七十年經過了二十年艱苦的歲月。公元1979年後,隨著開放政策,教堂紛紛開放,信徒日漸增加。今日中國約有信徒三千萬至五千萬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