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教會的合一運動


在教會歷史上,改教運動是一件極重要和有意義的事,但不幸有些改教者在道理和教義上,持有不同見解,因此使復原教內部形成各種不同的宗派。近代的趨勢,是要使各種不同派別的教會再合一起來,成為一條聯合的陣線。教會合一運動(Ecumenicalism)就因此產生。

十九世紀末葉,英美兩國的基督徒學生,組織了一個基督徒學生運動,到現在有三十五國的基督徒學生組織加入,這運動能促進各宗派間的諒解與合作。公元1910年一個世界性的基督教會議在愛丁堡開會,除天主教和東正教外,所有復原教的母會都有派代表參加,結果產生了一個世界基督教協進會(World Christian Council)。公元1928年該協進會又在耶路撒冷舉行大會,參加的有五十一個國家的教會。公元1938年十二月,協進會又在印度麻打拉斯又召開大會,與會者共計有六百六十四人,來自七十多個國家。

公元1937年有兩個重要的國際會議分別在牛津和愛丁堡舉行。牛津大會的宗旨,是要使各教會對於社會性的工作得以聯合起來。愛丁堡大會的宗旨是求教會的信仰和制度的合一。

當國際間教會的聯合運動在積極進行之時,各國內部不同宗派或同宗公會的聯合運動也在進行,例如在公元1932年英國的循道宗(Wesleyan Church)公會,幾乎各宗派都聯合起來了;公元1934年,蘇格蘭各長老會(Presbyterian Church)也合一起來了。美國的美以美會,監理會及美普會原來都是屬衛斯理宗,它們在公元1939年也合併起來,成為一個公會了。

中國教會的聯合運動也在進行。公元1912年各地安立甘教會(聖公會)聯合組成中華聖公會。公元1917年信義宗教會組成中華信義會。公元1930年浸禮會亦有全國性組織,稱為中華浸禮協會(China Baptist Convention)。組織較龐大及複雜的為中華基督教會(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乃是由一些不同宗派的教會聯合,其中包括美以美會、長老會、公理會等。該會的大會於公元1927年在上海召開,與會者有十七省的代表,並選出誠靜怡為總會會長。

各會之間又有聯合的組織,如中華基督教協進會。協進會(The National Christian Council)是在公元1922年正式成立。初時中西與會代表各半,其後漸由中國教會領導,公元1929年修改章程,取消差會代表。

教會合一運動將會繼續進行,越來越多教會必組織起來推廣福音工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