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6日 星期日

約翰衛斯理是傑出講員

 

    雖然許多教會不給衛斯理兄弟講道的機會,但他們常在前面所提的「會社」中講道。

    西元1739年,懷特腓德開始在布裏斯多(Bristol) 附近向礦工們露天佈道。不久,他邀請衛斯理兄弟加入。「露天講道」在當時是一件嶄新的嘗試,約翰衛斯理起先對這種講道相當猶豫,因為他認為只有在教堂中講 道才合乎宗教的莊嚴性。然而過不久,他就發現礦工們非常貧窮、從不踏進教堂,他們對福音一無所知,而且靈性飢渴;他也想起那穌在世經常露天講道的事實;因此,約翰衛斯理便於西元1739年四月二日舉行第一次露天講道。

    這就是約翰衛斯理傑出的講道事業之始,這事業一直延續了五十年之久。他騎在馬背上,足跡踏遍英國、蘇格蘭和愛爾蘭。衛斯理雖然沒有懷特腓德戲劇性的講道能力,但他的講道是誠懇的、實際的、大膽的,很少有講員像他那樣有果效,然而,他也激起不少人的敵對,在他講道時,時常引起暴民的反動。

循道派

     循道派  , 循道派會社 ,

循道派會社

 

    約翰衛斯理不但是一位偉大的講員,也是一位偉大的組織家。西元1739年,他在布裏斯多成立了第一個循道派會社;西元1739年五月十二日,在該城建立第一座小禮拜堂。在倫敦,本來參加莫拉維派「桎梏巷會」的循道派信徒,與衛斯理一同退出該會,改在一間破舊的鑄造廠聚會,並於西元1740年七月成立純循道派的「聯合會社」(United Society),雖然衛斯理與莫拉維派保持友善,但莫拉維派與循道派,自此分道揚鑣。

    衛斯理一直無意脫離英國國家教會,因此他一直到晚年都沒有成立一個新宗派或教會。但同時,他又不忍心看到自己工作的果效流失。所以他定意保守並栽培信徒的靈命。在衛斯理開始偉大的講道生涯前,英國已經有許多「宗教會社」,於是衛斯理便以這個方式應用在他的事工上,他把那些因為聽他的講道而信主的人聚在一起, 組成「會社」。

    有興趣的人可以加入其他會社為會員,只有聽他講道而信主的人才可以加入他組織的會社。這些信徒必須繼續領人歸主。不但如此,衛斯理證明一種「會票」(society  tickets),頒給有資格的會員;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利用這種會票制度,衛斯理可以淘汰那些暫時相信或假冒相信的人。

    為了布裏斯多禮拜堂的債務,他又帶出一套重要的循道派編制法。他把所有會社中的會員分班編制;每班十二人,有一位班長;班長的責任是每週向每個會員收取一辨士;這樣做,不但可以收集相當數目的捐款,更重要的是,還能照顧會員的靈命。

    過不久,衛斯理就需要助理同工,他本盼望由受過聖職的人擔任講道工作,卻找不到這種人;因此,西元1742年,麥克斯腓(Maxfield)成為第一位平信徒講員。後來,衛斯理聘請了不少平信徒講員;工作越開展,平信徒工作人員越增加,他們分擔財務管理、主日學及病人采訪等工作。

    起初,循道派會社只分佈在倫敦、布裏斯多及鄰近地區,衛斯理總是親臨各地探望。但工作不斷擴展,這種探望的工作逐漸不可能做到;衛斯理便於西元1744年第一次把各地講員聚集在倫敦開會,而創始了後來循道派組織系統中的最高單位——「年會」(Annual  Conference)。

    兩年後,又把工場分成幾個「聯區」(circuits),每區指派幾位旅行講員。再過不久,又為各區安排助理人員,負責各區一般事務,這些助理人員後來被稱為監督。

    由於平信徒講員在知識上缺乏裝備,衛斯理認為他們最好在一個地方工作不超過六至八個禮拜;於是開始了後來很流行的「巡迴講員」(itinerant  preacher)制度。

    查理衛斯理也擔任了幾年巡迴工作,他娶了一位富有的女子為妻,經常陪他騎馬到各處旅行,她也在查理的聚會中領會眾唱詩。查理是循道派聖詩作家,一共寫了數千首聖詩,其中有許多非常流行,不但循道派教會中,至今所有說英語的教會仍然採用。查理沒有約翰那樣強壯的身體,西元1756年以後,查理便很少出外旅行,他先在布裏斯多工作,從西元1771到1788年,他一直在倫敦工作,直到去世之時。

 

英國教會改革

      英國教會仍然動蕩  ,

      英國教會繼續改革  ,

       低派、高派和廣派教會運動  ,

     自由傳道者出現福音主義運動興起   ,

低派、高派和廣派教會運動

 

     當英國被亞米紐斯主義、蘇西尼主義、自然神論同時衝擊時,興起了循道派運動。這個運動為英國帶來強大的屬靈和宗教復興。這復興震撼了英國國家教會,也震憾了不同意派教會,造成英國宗教和道德生活全面的改變;這股複興的熾熱,熔化了自然神論的堅冰,使凍結的宗教生活再度流暢。

    循道派運動有兩位偉大的領袖,他們是約翰衛斯理和懷特腓德。我們已經知道衛斯理的生活和工作,現在要提到懷特腓德的工作。

    懷特腓德和衛斯理在許多地方上很相似,但兩人在一些重要的觀點上不同:兩人都是「牛津人」,都是安立甘教會的牧師,都為拯救靈魂心靈火熱,都不把自己局限在一個教區中,都關心不進教堂的人,都在露天講道,都是偉大的講員,但懷特腓德更具吸引力。

    衛斯理是亞米紐斯派,懷特腓德是加爾文派;衛斯理是組織天才,懷特腓德毫無組織能力;結果是:了斯理留下一個強大的循道派教會,懷特腓德影響了數千人,卻從未組織過一個教會。他們繼續留在安立甘教會中,在那裏,他們成立了「低派教會」(Low Church)或稱「福音派教會」(Evangelical Party)。

    低派教會的人屬於溫和的加爾文派,他們反對崇拜中複雜的儀式,他們充滿宗教的熱誠,過敬虔的生活;如果懷特腓德也有組織才幹,今天加爾文主義在英國的影響會比現在大多了。

    安立甘教會的趨勢越來越令人擔懮:衛斯理掀起的大復興,使成千人脫離安立甘教會,懷特腓德帶領的低派教會,也漸漸遠離傳統的安立甘教會。不同意者、天主教及低派教會協力要廢除安立甘教會比其他教會更享特權的法律。眼看著,安立甘教會即將不再是英國國家教會;因此,一些安立甘教會領袖們驚慌了起來,他們聚集討 論如何遏止這個趨勢,於是這些人就組成了「高派教會」(High  Church Party)。

    十九世紀前葉,高派教會代表著恢復羅馬天主教形態的運動。著名的領袖有歧布勒(Keb1er)、紐曼(Newman),和溥西(Pusey)。由於這些人都出身牛津大學,因此他們所帶領的運動也叫「牛津運動」(Oxford Movement)。

    高派教會主張繼續羅馬天主教的傳統與作法,他們贊成祭司有赦罪的權柄;他們不喜歡教會在政府的治理之下。

    這個運動正式開始於歧布勒在牛津的演講,講題是:「民族的叛道」(The  National  Apostasy)。同一個月中,一系列的單張開始印發,一共有九十種單張,大部份出於紐曼手筆;這些單張使這次運動又稱為「單張運動」(Tractarian  Movement)。

    對紐曼而言,英國國家教會是個介於天主教和復原教之間的中庸之道。然而,當一系列單張逐漸印發出來後,它們的內容越來越具羅馬天主教色彩,以致牛津主教出面命令停止印行。

    西元1845年十月九日,紐曼加入天主教會,有上千人跟從他;其他大部份高派教會的人仍留在英國教會中,繼續發揮他們的影響力。教會崇拜儀式仿效羅馬教會,越來越複雜。高派教會在安立甘教會中的力量,至今仍在成長。

    另一個「廣派教會」(Broad Church Party)也在安立甘教會中興起。這是受到德國思想影響而發展出來的一派。把德國觀念帶到英國的人物是科爾雷基(Co1eridge)。

    廣派教會強烈主張應有一個「國家教會」(state Church)。他們把教會看成國家的一個部門,正如陸軍、海軍都是國家的部門一樣;他們要每個公民都成為這教會的一份子,為了達到目標,他們主張國家教會中可以容忍任何形態的信仰存在,不受信經的限制,每個人可以按自己所喜歡的去相信,因此他們被稱為廣派教會。

    廣派教會份子在教義觀點上越來越趨自由,他們不知道真理和謬論、光明和黑暗、信與不信不可能同時存在於一個組織中。

 

莫拉維弟兄會

 敬虔主義和莫拉維弟兄會  ,

   莫拉維亞兄弟會的起源  ,

  莫拉維弟兄會組織教會  , 

  赫仁護特  ,

  莫拉維亞兄弟會的受苦  ,

 摩爾維亞運動    ,

莫拉維亞兄弟會的起源

 

    莫拉維亞和波希米亞(Bohemia),乃是奧地利(Austrian)帝國西北的兩個省份,與德國的薩克森(Saxony)接界。在第七、第八世紀的時候,那裡的人先後從希臘教會和羅馬教會得著福音。

    因為希臘教會允許他們用當地的語言來講道,閱讀以他們的文字所翻譯的聖經,他們中間就有許多派別興起來,互相不斷的爭論。漸漸的,羅馬教會占了上風,到第十五世紀初葉,波希米亞改毅領袖約翰胡司(John Huss),因講福音而被焚燒的時候(一四一五年),這裡就開始變成逼迫聖徒可怕的地方。

    在這個時候,那些仍然忠心於福音的人(多是約翰胡司的工作和殉道後興起的)就聚集在波希米亞東北部,肯瓦(Kurlwald)山谷中的一個村莊裡。在那裡他們有一段時間可以比較平安地生活。到一四五七年,他們被稱為‘基督之律法的弟兄們。’當他們的教會組成之後,被稱作‘聯合弟兄會’或‘合一的弟兄們’  (United Broth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