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認識摩拉維亞教會



    在本地和國外佈道有成就的,最顯著的例子,是摩拉維亞(Moravian)的信徒。按照比例來說,他們比任何基督教群體都作得多。如在英國和美國更正教的信徒,為著佈道所收集的奉獻,將要超過一千二百萬英鎊(等於他們實際奉獻的四倍),所差遣出去佈道的人,將要有四十萬之多---這數目超過了把福音傳遍全世界所需要的人數。

     在摩拉維亞的教會中,每五十八個有相交的人中間,就有一個到國外佈道的人;並且在本地每一個信徒,在國外就有兩個以上脫離異教而相信的人。這樣有果效的國外佈道工作,動機是什麼呢?當摩拉維亞的信徒認識這個大使命的時候,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十一至十二節那番感人的話,就成為他們的動機:就是我們的主受苦,激勵他們作工。從這預言中,他們喊出這樣佈道的口號:為著被殺的羔羊去救人,作他勞苦的功效。……假如我們使人的心對這位受死的救主充滿了愛情,如火焚燒似的受到激勵,基督徒間那種漠不關心的情形就會消失,基督的國度也就要顯現了。

     假如教會要興起來,並跟隨摩拉維亞弟兄們的腳蹤,我們就必須找出什麼是他們復興起來的原因,什麼是使他們作這麼多有效工作的能力,尤其是,什麼是上帝所安排的作工之路:如果我們沒有同樣的原因,我們也不會有同樣的結果。當我們得著他們成功的條件的時候,今日教會之所以失敗的原因,及如何恢復的道路也就會得著了。

摩拉維亞教會的特點



    1727年,親岑多夫與摩拉維亞的會眾們立定了一個協約,協約的三個重點為:著重主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贖大愛;著重聖靈充滿;並著重將自己奉獻給上帝,活在聖靈的引導之下。這成了後來摩拉維亞弟兄會復興的主要特點,他們尊重聖靈的主權,重視重生與悔改的主觀經歷,並為著福音火熱。他們十分注重禱告和唱詩。

     1727年,有48位弟兄姊妹奉獻自己,開始了晝夜不斷的守望禱告,為全世界的傳道工作守望,長達百年之久。除了禱告之外,他們也十分注重唱詩。親岑多夫所寫的詩歌不下二千首,十分敬虔、屬靈。這些詩歌後來被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大量翻譯運用,創作出許多不朽的佳作。「上帝的基督是我的義」,即是新生鐸夫的作品。

    此外,在宗派林立的十七世紀,摩爾維亞的弟兄們,願意放下宗派的成見,為基督作獨一的見證,實是一項大的恢復。他們的合一並不是在於外面的聯合,乃是聖靈的工作。他們的教會生活十分簡樸,彼此以弟兄姊妹相稱,無階級之分。他們棄絕一切的偶像,單純的仰望、禱告、獻身福音,並等候主來。他們十分重視兒童與青少年的工作,單身的青年弟兄姊妹分別住在弟兄之家和姊妹之家,接受成全。摩爾維亞教會對主的渴慕,以及聖徒間的彼此相愛,被認為是啟示錄中「非拉鐵非」教會的應驗。

合一後聖靈大澆灌



  復興的高潮﹐發生在1727813日星期三 ﹐那一天被視為摩拉維亞教會的五旬節﹐因聖靈澆灌在會眾中。

  那一天﹐羅澤牧師先在守望村傳講信息﹐然後與會眾一起步行一里路﹐到伯色杜夫教堂參加聚會。一路上凡是有間隔的弟兄姐妹﹐都互相認罪﹐求主赦免。等到在教堂唱詩的時候﹐人們很難分辨﹐什麼是唱詩的聲音﹐什麼是哀哭的聲音。

  親岑多夫帶頭跪下﹐會眾也隨著跪下﹐大家懇切禱告﹐並以懮傷痛悔的靈認罪。

  來自漢勒斯多城堡的蘇斯牧師(Pastor John Suss)站起來說﹕要祈求主拯救我們脫離分裂﹑宗派思想和分門別類的罪﹔要祈求主的大能保守我們﹐叫我們專一地倚靠寶血和十字架——我們救贖的根據﹐千萬不要倚靠我們個人的行為和功德。

   當大家懇切禱告的時候﹐突然間聖靈的的確確從天傾倒下來。究竟那天發生了什麼事﹐沒有一個人能用人的話語說得清楚﹐當會眾離開教堂時﹐他們分不清身在何處﹔是在地上﹐抑或是在天家﹖親岑多夫說﹐在那一剎間臨到眾人的﹐使所有在場的信徒都感覺到基督與每一個人緊密地靠在一起。

  聖靈澆灌的時刻﹐813日早晨十時﹐守望村的兩位負責弟兄——克里斯謙大衛(Christian Devid)和梅爾喬奧聶克文(MeIchior Nitschmann)——正在60哩外的撒伯拉(Sablat)的同一間孤兒院﹐突然裡面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催促他們要跪下禱告﹐他們兩人也就順從裡面的催促而跪下禱告。當這兩位弟兄回到守望村的時候﹐一查問究竟813日 在守望村發生什麼事﹐才知道那天弟兄姐妹合而為一﹐才知道那天守望村成為基督的會幕﹐弟兄姐妹被聖靈同浸在愛裡﹐才知道那一天上帝行了大事﹐聖靈澆灌在會眾之中。

  親岑多夫和大家一致認同﹐那一天是摩拉維亞弟兄們的五旬節。

安置摩拉維亞弟兄們



  在親岑多夫出生前三百多年﹐由於英王理查二世(Richard)1381年娶了東歐國家波希米亞(Bohemia)的安妮公主(Princess Anne)為皇后﹐兩國的文化交流更趨密切﹐特別是在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和布拉格(University of Prague)大學之間。

  當時牛津大學著名的學者約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所翻譯的英文聖經﹐使眾多的基督徒能直接讀到上帝的話語。約翰威克里夫強調﹕福音是上帝給人的白白的恩典﹔他更抨擊天主教的腐敗和黑暗。隨後﹐約翰威克里夫揭發天主教黑暗內幕的文章被翻成波希米亞文﹔安妮公主本人更把英國的福音小冊子帶回祖國。安妮公主在英國逝世後﹐那些侍候她的波希米亞臣僕們陸續回到波希米亞﹐他們隨身帶回許多約翰威克里夫寶貴的遺作。

  布拉格大學的神學博士約翰胡斯(John Huss)﹐亦是波希米亞的蘇菲亞皇后 (Queen Sophia)的懺悔神父﹐迅即將約翰威克里夫的作品譯成波希米亞文。

  約翰胡斯與約翰威克里夫的看法一樣﹕堅持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要人全心倚靠上帝。一四一五年﹐約翰胡斯受到天主教的迫害﹐誣告他追隨約翰威克里夫的邪說﹐結果胡斯被當眾火焚﹐殉道而死。

  約翰胡斯的死掀起了動亂﹐在波希米亞﹐和鄰邦摩拉維亞(Moravia)﹐都有人揭竿而起﹐與羅馬教皇對抗。

  後來許多受到約翰胡斯影響的人﹐正式宣佈脫離羅馬教﹐在波希米亞東部的康瓦特(Kunwald)村莊﹐成立了合一弟兄會(The United Brethren)﹐拉丁文是Unitas Fraturn ﹐捷克文是Jednota Bratrska。這就是摩拉維亞弟兄會的起源。

  到了1517年馬丁路德會開始宗教改革時﹐在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的合一弟兄會﹐已有信徒二十萬人﹐而在波蘭則有一萬人。1522年合一弟兄會派出代表到德國﹐與馬丁路德有交通。

  一百年後﹐1621年﹐由於天主教在波希米亞得勢﹐大批合一弟兄會的信徒逃離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到波蘭棲身﹔有一部分弟兄逃亡到奧地利。其中一位屬靈領袖約翰甘美紐斯(Jonh Amos Comenius)把最後一批難民﹐帶到波蘭的利沙(Lissa)﹔甘美紐斯臨死前﹐勸勉弟兄們若受到邀請﹐可以移居外地﹐並說上帝必定保留"隱藏的種子"

  當德國的敬虔派興起了之後﹐這些被奧地利的天主教所迫害的合一弟兄會的信徒受到鼓勵﹐紛紛由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移民到德國境內。在德國更正教的勢力範圍內﹐合一弟兄會的信徒可以不受拘束地敬拜上帝﹐並對不信者傳揚福音。

   在摩拉維亞﹐有一位木匠克里斯謙大衛(Christian David)﹐原來信奉天主教﹐後來加入了合一弟兄會﹔他曾於17225月﹐在德勒斯登﹐經羅澤牧師(John Andrew Rothe)介紹﹐認識了親岑多夫。克里斯謙大衛向親岑多夫說出﹐仍有許多摩拉維亞弟兄﹐想在德國找到棲身之所﹐來逃避天主教的迫害。親岑多夫聽了﹐非常同情弟兄們的遭遇﹐說他願意借出莊園給他們使用。但是克里斯謙行動迅速﹐立即回到摩拉維亞﹐通知弟兄們好消息﹐即他們可以移居到親岑多夫的採地。1722617日﹐克里斯謙在哈伯(Hutberg)小山上砍下第一棵樹﹐建立了守望村(Herrnhut)172212月親岑多夫伉儷在守望村﹐歡迎來自摩拉維亞的弟兄們﹐與弟兄們跪下來禱告﹐一起感謝讚美上帝﹐並誠心為那地方祝福。親岑多夫述及這件事﹐說他之所以接待他們﹐是因為他十五歲時﹐和幾個小孩子﹐創立了芥菜種團契﹔他當時把自己一生奉獻給上帝﹐並與上帝立約﹐要將福音傳揚到世界各地。

  17238月﹐親岑多夫根據芥菜種團契的精神和信念﹐在守望村和另外三位弟兄﹐締結了四弟兄協約(Convenantof the Four Brethren)。除了親岑多夫之外﹐其他三位是弗德立克瓦特威爾(Frederick Watteville)﹑羅澤牧師(John Andrew To the)﹑斯契夫(Melchior Sehaeffer)。弗德立克瓦特威爾是位瑞士貴族﹐是親岑多夫在哈勒的同學﹐弗德立克瓦特威爾常常解囊支持上帝的事工﹔羅澤是伯色杜夫採邑的教堂的牧師﹔斯契夫是一位敬虔派的牧師﹐克里斯謙大衛就是斯契夫帶領得救的。

  四位弟兄決意在主面前過聖潔的生活﹐帶領教會進入更深的靈命﹐以便帶進教會的大復興﹔四人決意以簡單的﹑真摯的﹑滿有信心的態度向不信者傳福音﹐並渴望在傳福音時顯明聖靈的能力﹔四人決心抓住每個機會為主作見證﹔要到歐洲各國播撒生命的種子﹐並與所結交的各階層人士建立通信關係﹐與同心者鋪設通信網絡﹔四人還決意在經濟上支持來自摩拉維亞的弟兄們。

  到了1727年初﹐守望村經過了五年的迅速膨脹和擴展﹐人數達到三百多人﹐並開始出現了許多難題。初期的移民﹐大多數是逃避奧地利天主教的迫害的合一弟兄會信徒﹔後來加入了德國本地的敬虔派信徒﹐後來又有慕名而來的路德宗 (Lutherans)﹑加爾文派(Calvinists)﹑浸信會信徒等。他們彼此之間﹐因真理的看法不同﹐互相攻擊﹐不停爭論。有些靈性較深的信徒對守望村出現的分門別類感到痛心﹐向主大聲哭泣﹐求主解開這些來自惡者的捆綁。

  在這絕望的時刻﹐上帝大大地使用了親岑多夫。 1727512——這一天是摩拉維亞教會的里程碑——親岑多夫召集了三百個守望村的弟兄姐妹﹐向他們講了足足三小時。親岑多夫陳述了教會分裂的害處和邪惡﹔並與眾人締結了兩份神聖的協約。一份協約要他們承擔應有的責任﹐在莊園裡不得違法亂紀﹐這協約是為《莊園約束令》(Manorial Injunctions and Prohibitions)﹔另一份協約是《以使徒的準則﹐來規範來自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等地弟兄們言行的協議》。

  在守望村的弟兄們﹐同心合意地接受了這兩項協約。弟兄們都為已往那種屬血氣的爭論而感到羞愧﹐渴望作一個靈裡貧窮的人﹐凡事接受聖靈的引導。每一個人親手作工﹐不使別人受累﹐反倒供給那缺乏的人。親岑多夫這樣說﹕"主不斷在弟兄們心中作工﹐他所作的太多﹐無法以言語來表達﹐整個地方顯出上帝的榮耀。"

  1727722日至84日﹐親岑多夫到鄰邦西里西亞(Silesia)——即今日波蘭的西里西平原——的季濤(Zittau)﹐在季濤市立圖書館﹐發現了一本拉丁文寫的古老的合一弟兄會的章程(Ratio Discipinae)。序言是由他們的屬靈領袖約翰甘美紐斯於1660年執筆寫的。回到德國後﹐親岑多夫把整份拉丁文章翻譯成德文﹐讓守望村的弟兄們傳閱。弟兄們讀了都驚訝不已﹐因為章程的內容和兩個多月前他們在守望村所締結的協約幾乎一樣﹐沒有多大分別﹐充分說明聖靈的帶領是極其奇妙的。

   親岑多夫和守望村的弟兄們又讀到約翰甘美紐斯在1650年在波蘭利沙寫的《臨危母親的見證》(The Bequest of the Dying Mother,the Unity of the Brethren)。在甘美紐斯的遺作中﹐他特別強調﹕合一的教會就是上帝的兒女們的母親。所謂的母親臨危﹐就是教會處於分裂的光景中。在書中﹐他又勸勉摩拉維亞弟兄們﹐如果不能在原地聚會﹐完全可以接受其他福音派會的邀請﹐移居他地﹐但不要搞分裂﹐而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上帝必能保守一些隱藏的種子﹐以後這些種子還會發芽成長﹐結出果子。

   親岑多夫終於知道﹐住在守望村的﹐正是這些隱藏的種子﹐他們將會發芽成長。這些隱藏的生命種子﹔從摩拉維亞應邀移居守望村﹐正應驗約翰甘美紐斯的預言。親岑多夫查核這些投靠守望村的摩拉維亞信徒的歷史背景﹐證實他們是古老的波希米亞合一弟兄會信徒的後人。他讀到約翰甘美紐斯因教會見證被破壞而流露的悲痛深受感動。他決心要盡自己一切的力量﹐來保護這些隱藏的生命種子。
  

遷居伯色杜夫



   1721526日 ﹐辛生道夫回到了家鄉漢勒斯多城堡。這時候法蘭克有意邀請他到哈勒﹐在孤兒院服事﹐但親岑多夫沒有答允。

   172110月﹐親岑多夫回到故鄉德勒斯登﹐在薩克森國王(King of Saxony)的奧古斯丁法庭(Court of Angustus the Strong)擔任御用大律師(King's Councillicr)。他的真正目的是事奉上帝﹐傳揚福音給未信者﹐並在基督裡和所有蒙恩得救者——不分宗派——有交通。每逢主日﹐從下午三時直至七時﹐他把在德勒斯登的家打開﹐讓不同階層的人——貴族或庶民——都來參加聚會。會眾一同唱詩﹑禱告﹑讀聖經﹑分享從主所領受的。親岑多夫敘述當時的情形﹕

  "我雖然在世界裡有很高的職位﹐但這些一點也沒有摸著我的心。我深知我在世上不過是客旅﹐我要向著榮耀的標竿直奔。"

  在這時期﹐親岑多夫寫了一首詩《耶穌仍引領》(Jesus.Still Lead on)﹐共有四節。

  道聲出版社出版的《頌主聖詩》﹐把這首聖詩編為第四百三十六首。目前這首聖詩已被譯成九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吟唱。

  一 耶穌仍引領﹐直到平安境﹐
  雖然道路﹐ 險阻難行﹐
  必定跟隨﹐ 鎮靜不驚﹔
  敬求主伸手﹐引我到父境。

  二 倘若路難行﹐倘若敵人近﹐
  莫讓疑惑﹐ 懮慮勝我﹔
  莫讓信心﹐ 指望離我﹔
  仇敵雖多遇﹐我必往家去。

  三 若有大苦愁﹐只望主來救﹔
  每日遇著 各樣誘惑﹔
  求主教我 忍耐勝過﹔
  美岸顯我看﹐直到平安境。

  四 耶穌仍引領﹐直到平安境﹔
  天上首領﹐ 懇求引導﹐
  仍舊扶持﹐ 安慰懷抱﹔
  等我能站立﹐在我父家裡。
  
  在1721年﹐親岑多夫還作了一首詩《哦﹐你的目光遍處搜尋》(O Thou,to Whote All-searching Sight)。廣學會出版的《普天頌讚》將之編在第九十九首﹐名之為《聖名洞鑑歌》。辛生道夫的原作是十一節﹐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將其中六節譯為英文。
  一 哦﹗你搜尋遍處目光﹐
   黑暗宛如白晝發亮﹐
   搜尋我心﹐愛你之誠﹐
  拆掉捆綁﹐釋放我靈。
  二 洗去罪染﹐穿上新造﹐
   十架治死﹐其他愛好﹐
  奉獻給主﹐無別思念﹐
  但願聖潔﹐如主完全。
  三 當我迷途 曠野之時﹐
  主為火柱 照明路程。
  神若相親﹐不畏傷害﹔
  更不懼怕 邪惡﹑敵人。
  四 滔天洪水 漫溢我魂﹔
  苦難波濤 席捲我心。
  懇求耶穌 時常幫助﹐
  使我抬頭﹐使我振興。
  五 無論何處 見主蹤跡﹐
  我必追隨 不餒﹑不倦。
  但願主手 依舊扶持﹐
  領我到達 我主聖山。
  六 即或道路 荊棘﹑坎坷﹐
  救主賜我 相應力量﹐
  直到懮苦﹐奔波止息﹐
  永享寧靜﹐平安﹑喜愛。
  
  17224月﹐親岑多夫向他外祖母買下一座靠近魯沙地亞高地的古老的莊園伯色杜夫(Bertheldorf)﹐莊園裡有一座四百年歷史的古老教堂——始自1346年。親岑多夫請來了羅澤(John Andrew Rothe)任該教堂的牧師。同年97日 ﹐親岑多夫和伊曼女伯爵(Countess Erdmuth Dorothea von Reuss)結婚。伊曼是亨利丟路斯伯爵的妹妹。親岑多夫上次在他們家裡作客﹐即在那時他獲悉亨利丟路斯鍾情絲歐朵拉﹐也就在那期間他認識了伊曼。在親岑多夫新婚之夜﹐夫婦下定決心﹐放棄兩人的貴族身份﹐矢志要領多人歸向基督﹐並忠心事奉主。

  親岑多夫寫信給他外祖母﹐述及他的婚事﹕

  "婚後難免有困難﹐因為她嫁給我這個清貧的人﹐我想她只好過一個捨己的生活。她要像我一樣﹐棄絕對地位和財富的憧憬﹐因為那些並非屬靈的事物﹐只是人類虛榮的產品。她若想要幫助我﹐就必須投身於我人生的唯一目標--就是為基督賺得靈魂﹐並為此被人輕看和辱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