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五~七記載耶穌在山上教訓祂的門徒與眾人,這一段通常被稱為登山寶訓。有人形容這是天國的新律法,有人說它是一種過渡性的倫理,也有人認為耶穌在這裡所教導的,人根本做不到,它只是一個理想而已。無論如何,耶穌為我們刻劃出天國大致上的輪廓。
登山寶訓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吩咐?你覺得這個吩咐容易遵行嗎?耶穌的登山寶訓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內心
耶穌所說的八福中,幾乎每個福氣都與心靈的狀態有關,其中和合本聖經有兩個福氣直接把「心」譯上去:
太五3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五8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
路加福音六45記載耶穌強調內心的另一句話:「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
可見內心是非常重要的。舊約的箴言也說,「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
這對我們這個重視外表及包裝的時代,實在是一個重要的提醒,因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
你心裡所充滿的是什麼呢?你所關心的又是什麼?
馬太福音五28提到,「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裏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許多人為這句話感到汗顏,覺得耶穌訂的標準太高了。有人說,這裏的「動淫念」雖然是在內心中的事,卻已經有準備採取行動的意思,因此才會說這個人心裡已經犯姦淫。也有人說,耶穌這句話是針對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說的,重點在指出沒有一個義人,連法利賽人也不例外。無論如何,耶穌的教導讓我們看到上帝注重人的內心。很多人不瞭解自己並未作奸犯科,也不妨礙他人,怎麼會是罪人,需要耶穌的救贖呢?原來上帝是用人的內心來衡量人。聖經把眾人都圈在罪惡中,就是這緣故(羅三20)。
2.與上帝的關係
耶穌很清楚地教導我們要把上帝擺在第一位:「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
這是天國,也就是上帝國的中心思想。很多人擔心把上帝擺在第一,會失去自己寶貴的東西。其實,正好相反。
耶穌說,「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太十39)
那些緊緊抓住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肯順服上帝的人,反而將失去它。你願意把上帝擺在第一位,在你的學業、工作和交友、婚姻等各方面都尊主為大,讓祂來帶領嗎?你的顧慮是什麼?
其次,耶穌教導門徒要禱告。祂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
;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太七7)
但是耶穌也教導門徒禱告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故意叫人看見,不要用重複的話。連禱告的內容耶穌都清楚地告訴門徒,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背誦的主禱文(太六9~13)。
最後,耶穌教導門徒要信靠上帝。看野地的花和天上的飛鳥,上帝都眷顧
,何況是我們人類,比花鳥都還貴重呢!耶穌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六34)
3.與人的關係
關於與人相處,耶穌吩咐門徒:要愛仇敵(太五44;參看箴廿五21~22);要饒恕人(太六14);不要凡是先知都信,要辨別(太七15);不要論斷人(太七1);不要求人的榮耀(太六1~8)。人的自滿會使一個人失去智慧,失去從上帝來的能力。
耶穌這樣的教訓,和儒家思想比較起來,有什麼分別呢?孔子教導他的弟子要修身,這是以人的努力做基礎。但是人最大的問題是知而不能行、力有未逮,修身到最後,有可能會產生無力感,或是變成假冒為善。耶穌教導門徒與人相處卻是以與上帝的關係做基礎的。因為天父饒恕我們所有的過犯,所以我們也要饒恕別人;因為上帝愛我們,所以我們要愛別人(約壹四19)。
4.對物質
今天在台灣過度追求物質生活,結果卻造成一些亂象。耶穌教導我們,要積財寶在天,因為一個人的錢財在那裡,他的心也在那裡(太六19~21)。這對富足的人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對於貧苦的人,耶穌說,不要憂慮吃什麼、穿什麼,因為上帝憐憫、眷顧我們(太六25~32)。
5.帶有權柄
耶穌講完這些話,聽眾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們過去聽多了文士們的教導,對耶穌的教訓,感覺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耶穌的話裡帶有權柄(太七28~29)。關於登山寶訓基督徒是否要按字句遵行,學者們有許多討論。我們要特別注意,不要落入法利賽人的形式主義。重要的是精義,不是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