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介:彼得是耶穌親自帶領的著名使徒。他的名字和某些事蹟,即便在教會之外,也是流傳很廣的。
2.聖經記載:
1)由漁夫成爲使徒
A.彼得原名西門(太4∶18)。居住在加利利海邊的伯賽大城(約1∶44)。後來遷居到迦百農(可1∶21,29)。
B.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信從了耶穌後,便引領他去歸向耶穌。耶穌第一次見到他就對他說:「你要稱爲磯法」。磯法(Cephas)是古代西亞通用的亞蘭文(Aramaic),翻譯成希臘文即是彼得(Peter)。磯法與彼得的意義相同,都是「石頭」的意思(約1∶40— 42)。
C.彼得第一次被召之後,曾暫時回家到海邊去打魚。有一天耶穌在海邊行走,第二次呼召彼得。彼得便立刻捨了網,跟從了耶穌(太4∶18—20)。耶穌在迦百農,還曾親自到彼得家中,醫治了彼得的岳母(太8∶14—15)。
D.耶穌曾坐在彼得的船上,向岸上的人群講道,「講完了,對西門[1]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西門說:『夫子[2],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耶穌安慰他說不要怕,並且說彼得將來要「得人如得魚一樣」(路5∶1—11;太4∶19)。後來彼得被選立爲使徒,在使徒中名列第一位(太10∶1—2)。
2)認識了基督又體貼人意
A.當年耶穌在革尼撒勒湖邊,曾叫門徒上船,先渡到湖那邊去,他獨自上山去禱告。「夜裏四更天,耶穌在海面上走,往門徒那裏去。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就驚慌了,說:『是個鬼怪。』便害怕,喊叫起來。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裏去。』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裏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他們上了船,風就住了。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說:『你真是上帝的兒子了。』」(太14∶22—33)。
B.當耶穌的眾多門徒中有些人要退去的時候,耶穌「對那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麼?』西門彼得回答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約6∶66—68)。
C.那時有許多人認爲耶穌是一位先知。耶穌知道眾人這種看法之後,耶穌就問門徒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救世主),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對他說:「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受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爲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太16∶13—23)。
3)幾次特殊的造就
A.彼得和雅各、約翰三個門徒曾被耶穌特許跟著他,得以親眼看到睚魯的女兒復活的神蹟(可5∶37—42)。
B.彼得與雅各、約翰三人曾親眼看到耶穌改變了形像。那時耶穌帶著他們三人暗暗地上了高山,耶穌「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同耶穌說話。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裏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裏搭三座棚:一座爲你,一座爲摩西,一座爲以利亞。』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裏」(太17∶1—8)。
C.彼得曾聽從耶穌的指示,往海邊去釣魚,得到一塊錢,交納了人丁稅(太17∶24—27)。
D.彼得曾誤解過耶穌爲門徒洗腳的意義。在耶穌被賣的那天晚上,「吃晚飯的時候」,耶穌曾「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裏,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挨到西門彼得,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西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耶穌又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耶穌的意思是教導彼得等門徒彼此相愛(約13∶1—14)。
4)三次不認耶穌
A.在耶穌被賣的那天晚上,耶穌對彼得說:「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爲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彼得說:「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耶穌預言說:「彼得,我告訴你,今日雞還沒有叫,你要三次說不認得我」(路22∶31—34)。
B.彼得在客西馬尼園竟不能和耶穌一同儆醒禱告,使耶穌深感傷痛。耶穌被賣的那天晚上,他明明知道猶大要出賣他(太26∶20—23),也很清楚猶大知道耶穌常和門徒在橄欖山的客西馬尼園聚集(約18∶1—2)。但是耶穌那一夜還是照常往客西馬尼園去禱告(路22∶39—41,太26∶36)。那時候耶穌知道自己即將被釘在十字架上,擔當世人的罪惡,成就救贖的工作。這本是他到世上來的使命(可10∶45;提前2∶5—6)。但是耶穌在肉身當中,心裏也曾憂傷,然而又要順服上帝的旨意,所以曾禱告說:「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爲這時候來的」(約12∶37)。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時候,「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22∶44)。但是彼得卻在那裏打盹睡覺,不能儆醒陪同耶穌禱告,使耶穌非常傷心(太26∶36—46)。
C.彼得曾用刀削掉了馬勒古的耳朵。耶穌被捉拿之前,彼得先是自己誇口至死跟從耶穌(約13∶37)。跟著又不肯儆醒禱告打盹睡覺(可14∶37—38)。所以當猶大帶著馬勒古以及兵丁等人來捉拿耶穌的時候,彼得在驚慌之中,竟拔出刀來砍掉了馬勒古的一個耳朵。彼得作的這件事不但無益,反而有害。他給耶穌加添了煩擾,耶穌在自己被捉的時候又治好了馬勒古的耳朵(路22∶51)。此外,彼得刀砍馬勒古這件事,也成了他失敗的根源之一。當耶穌被捉到大祭司的院子裏受審的時候,彼得也進入到大祭司的院子裏(約18∶15—16)。院中有一個人正是馬勒古的親屬,這人指著彼得說,他曾看見彼得和耶穌一起同在客西馬尼園子裏。這就使彼得更不敢承認自己是耶穌的門徒了(約18∶26—27)。彼得第三次不敢承認是耶穌的門徒以後,耶穌「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路22∶61—62)。
5)三次接受耶穌的託付
A.耶穌復活後,曾叫幾個女信徒去告訴他的眾門徒「和彼得」,叫他們到加利利去見耶穌。——在眾門徒中特意提到了彼得的名字(可16∶7),這件事顯示了耶穌對失敗後而痛哭的彼得仍是滿懷的深恩厚愛。「和彼得」這幾個字只有馬可福音有記載,其他的福音書中都未曾提到。而書寫馬可福音的馬可乃是彼得的青年助手,形同彼得的兒子(彼前5∶13)。馬可所寫的「和彼得」這幾個字肯定是彼得講述給馬可的。可見「和彼得」這幾個字對彼得是何等的可貴!
B.耶穌復活後對彼得仍是殷切地期望和囑託。在提比哩亞海邊(約21∶1),復活後的耶穌和眾門徒吃完了早飯後,耶穌曾三次問彼得說:「你愛我嗎?」彼得三次回答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三次分別囑託彼得爲耶穌餵養他的小羊,牧養他的羊群,餵養那些病弱離群之羊(約21∶15—17)。
6)10天禱告後的變化
A.耶穌復活升天後,彼得曾和120名信徒,在耶路撒冷的一間樓房裏「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徒1∶12—15)。五旬節時,彼得等人已禱告了約有10天,聖靈降臨在彼得等人的身上。彼得講道後,有三千人悔改做了基督徒(徒2∶1—42)。
B.彼得和約翰曾在聖殿中醫治了一個瘸腿的人,眾人都很希奇驚訝。彼得再次傳道,這次信道的男子約到5千人(徒3∶1—徒4∶4)。
C.彼得和約翰曾被猶太公會拘捕審問。猶太公會是由猶太官府、長老、大祭司等政治宗教領袖們組成的猶太人最高法庭。彼得藉著受審的機會傳講耶穌的救恩(徒4∶12),甚至使公會的領袖們驚訝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很覺希奇(徒4∶13)。猶太公會的領袖們「禁止他們,總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彼得、約翰卻說:「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徒4∶19—20)。他們被釋放後,仍是「放膽講論上帝的道」(徒4∶21,31)。
D.彼得與眾使徒第二次被捕受審時,大祭司再次命令彼得等人不許傳講耶穌。但彼得說:「順從上帝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徒5∶29)。後來彼得及眾使徒被責打後釋放(徒5∶40)。他們卻「心裏歡喜,因被算是配爲這名[3]受辱。他們就每日在殿裏,在家裏,不住地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徒5∶41—42)。彼得等人在這次受審後影響很大,甚至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徒6∶7)。
7)多次外出佈道
A.隨著福音的廣泛傳開,彼得曾離開耶路撒冷,到撒瑪利亞去看望當地新信道的基督徒。以後又回到了耶路撒冷(徒8∶14—25)。回到耶路撒冷時,便向那裏的信徒說明他向外邦人(即猶太人以外的各族人)傳講福音的經歷(徒9∶32—11∶18)。彼得又常帶著妻子往來各處傳道(林前9∶5)。
B.不久,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的人,刀殺了雅各,又捉拿了彼得,準備在逾越節也把彼得處死。但天使救彼得出了監,他就又往別處去了(徒12∶1—17)。
C.在耶路撒冷大會中,彼得又重新出現。他認爲猶太族以外的各族基督徒,沒有必要遵守猶太的割禮等規條(徒15∶6—11)。
8)彼得晚年的工作
A.彼得也有弱點(加2∶11—14)。但在保羅當面指責他之後,並沒有影響彼此間的真摯情誼,所以彼得仍稱保羅爲「親愛的兄弟」(彼後3∶15)。
B.彼得主張基督徒應當「爲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並且順服在上的君王,以及君王等人委派「罰惡賞善」的行政人員(彼前2∶13—14)。
C.彼得對基督道理的講述,詳見他寫的彼得前書與彼得後書這兩封書信。
D.相傳彼得大約於耶穌基督降生後67年在羅馬殉道,殉道時大約75歲。有人推算約翰福音大約寫於耶穌基督降生後70—90年,所以老約翰在約翰福音中記有耶穌對彼得的預言說:「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上帝」(約21∶18—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