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 星期五

居普良 (Cyprian of Carthage公元200-258年)

 

(非洲教會中第一位殉道的教父)

「你們無論甚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33)

這是北非教會領袖居普良引用過的經文。他是個真切地實踐信仰的基督徒,不僅撇下了富裕的家產、修辭學教授的高職,甚至擺上自己的生命,終生獨身,過著貧苦的生活來追隨基督。

居普良生於北非首府迦太基,終其一生都是住在那裡。他自幼便酷愛讀書,受過高深的教育,尤醉心修辭學。但自四十六歲時歸主後,除聖經及基督教著作外,拒絕閱讀其他書籍。在群眾推舉下,僅二、三年即膺選為迦太基主教。他為特士良的入門弟子,從許多方面說來,他都得了特氏思想的真傳。雖沒有老師那樣的天才,神學思想也欠深度,卻有組織行政才幹,待人接物上恩情厚意。

正當其時,基督教會面臨兩個重大危機:

第一個危機是教會腐敗世俗化:不少教牧人員和信徒都貪財、放縱私慾、彼此紛爭。居普良秉著聖經真理,提出嚴正的責備:「我們教內的人,許多充滿了貪念,只知斂財,卻忘記使徒時代的相愛精神。許多教牧毫無敬虔,基督徒之間彼此漠視,行為不端,專注修容裝飾,把上帝賜人眼睛的正當用處,去放縱眼目的情慾。」這番坦白的勸告,實為世代的基督徒的提醒。

第二個危機是教會遭受極大的逼迫:羅馬帝國正日趨衰落,教會卻如雨後春荀,蓬勃非常;因而引來羅馬人之嫉恨,認為要使羅馬帝國繁榮,必須恢復崇拜羅馬古代諸神,並徹底殲滅基督教,是由展開逼迫基督教的運動。於二五零年,德修皇帝,頒佈諭旨,處死教會所有主教,並懲罰凡拒絕背道者。

居普良因藏匿他處而幸免於難。一年後,返回迦太基。但他避難的行劫,惹來眾教會領袖的指摘與攻擊。主教們召開會議,訂定嚴厲處分那些背道後想重返教會的人。居氏與他們的態度相反,他不但接受他們,還頒發證書饒恕他們的罪過,結果引致教會陷入分裂的危機。為了解決問題,居普良寫成「論教會合一」一文,力倡教會在主教內,而救恩和聖靈恩賜只在教會內可得,使主教成教會合一的基礎,以抗御教會的分裂。

二五七年逼迫又來時,居普良挺身而起,毫不退縮。他受審於羅馬法庭,因堅決不屈的態度,被放往小城市去過流徙的生涯。他的信心並沒因此而動搖,相反地使他更堅定愛主,赤忠不渝。

居氏在異象中得知一年後將會為主殉道。就在年終,他果真被召見新巡撫。他意認到自己的死期將至,卻毫不恐懼,反因主給他的異象快將應驗而高興。

二五八年九月十四日,全教會的弟兄們簇擁而來,旁聽居普良的審訊。居氏仍舊是那副剛硬的態度,不肯變節拜羅馬神,結果被判斬首示眾。他聽到判詞時只回答「感謝上帝!」隨即脫去自己的衣服,跪下祈禱;又蒙著自己雙眼,讓劊子手施刑。觀者深為他的信心和勇氣所感動。判詞既宣佈,眾弟兄就齊聲喊說:「我們與他同死吧!」一時附和聲沸,許多人跟隨著他。

居普良任主教共九年長,九年中殷勤事主。他的著作不多,且僅限於倫理與教政方面。為了證明他對教會合一和平等的理論,他定時召開主教會議,由此可見他實在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行政人材。後世教會對於古代教會領袖之推崇,出乎居氏之上者,實不多見。

在居普良的思想言論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說法,為後來大公會之發展作藍本:

一、在他看來,羅馬的教會實有最高的尊嚴。這使後世用作羅馬主教乃首席主教,有判決其他主教的威權;羅馬教會乃首屈一指的教會之理論的根據。

二、對於聖餐教理的發展,他指明聖餐禮是教會祭司對上帝所獻上的祭物。這點導致日後聖禮為聖職人員的持有權。

三、他強調「教會以外沒有救恩」(連使徒彼得也沒有如此說),他又說「雖然主教不是教會,教會不是主教,但如果人不與主教在一起,他也不在教會裡」。這種說法無形是助長了以後教皇專政的論據。

居普良對後世的西方教會影響巨大無比,可惜的是害處多於益處。

居氏對於基督徒生活的看法,也如特士良一樣,抱禁慾思想。他看為道殉難的人是結百倍的果子;自願守獨身的人,結六十倍果子。從他的思想觀之,他對教會的真理論說與聖經有點違背和偏差。縱是如此,他面對死亡那種從容就義的態度,和滿有生命力的見證,獲得不少以後著名的教父所讚揚,也往往是我們現今基督徒所缺乏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