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7日 星期一

克理威廉小傳 (William Carey 1761~1834)

 

上帝從平民群中選拔一人,將自己啟示給他。因著他肯順服,上帝就配備他,使他能肩負蒙召的工作。

上帝賜給他清楚的眼光,堅忍的勤勉,無敵的口才,活潑的信心,透亮的見識,和方言的恩賜。同時配上奇特,意外,和適當的機遇。

克理確信配備和機遇同樣是上面賜下來。他知道自己一無所有,唯有上帝才是萬有。他相信上帝為著自己的榮耀,必定充足供應工作的需要,並且保證職事的告成。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言十六章九節)

克理威廉(William Carey)於主後一七六一年八月十七日,生於英國諾漢波頓州的保勒皮力鎮(Paulers Pury, Northampton)祖父克理彼得是一所學校的教師,中年逝世。祖母愛恩(Ann)孀居敬虔。

父親愛德門(Edmund)幼年孝順非凡,學會毛織手藝,二十四歲娶親,不久生了威廉。威廉自幼喜愛科學和游記。很早就顯出語言天才。

他不愛看宗教書籍,可是愛讀天路歷程

十二歲他就離開學校,願作一個園丁。經過了兩年奮鬥,終因皮膚受不了日曬,不得不放棄。這經不起英國陽光的人,後來竟能忍受四十年印度的酷熱,可見上帝的蹤跡何其難尋上帝的恩典何等夠用。

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後三章十五節)

既然不能繼續園藝工作,他就轉作鞋,在一位名叫尼哥爾(Clarke Nichols)的店裡作學徒。尼哥爾是一位性情暴躁,行為不端,有名無實的基督徒。因此使威廉厭煩所謂的宗教,開始與一些無賴的少年為友。設非上帝的憐憫,他很可能就此墮落。

店裡有一位學徒,名叫華爾約翰(John Warr)出身英國獨立教派,很喜歡與同事談論屬上帝的事,威廉起初很鄙視他,後來終於同意共赴海克頓(Hackleton)禱告聚會。

那裡有一種熱忱是英國國教所沒有的。威廉受到影響,他說:我也立志離棄我所好的撒謊,起誓,和其他罪惡;有時旁無別人,我也試著禱告。那時他年方十七歲半,就自卑痛悔,接受主的救恩。

一七七九年尼哥爾逝世,威廉就業於海克頓鎮的歐特多馬(Thomas Old)。

在附近有一些英國奧秘大家勞威廉(William Law)的門徒,他們邀請威廉談話,結果威廉承認說我既不相信他的制度,又不能防守我的信條。那次談話讓我充滿憂慮。

他們流淚勸他省察自己,且責備他的生活狀況,叫他感覺他的行為與福音並不相稱,三年之久,他在曠野掙扎,在海克頓的聖徒雖然常把屬靈的經歷交通給他,叫他得到極大的鼓勵,但是當他們知道他與奧秘派的人有往來,而且閱讀奧秘派的書籍時,就遠遠離開他。

與是他立志查考聖經,要確實知道其中所說的。這時他也得到司高特多馬(Thomas Scott)的幫助,到了一七八三年,他戰勝了他的疑惑,他放棄了當時盛行的極端咯爾文學說(Ultra Calvinism)即得救完全是命定的說法,而相信每個人有責任,且有能力接受基督的福音。

我因你的感動獨自靜坐(耶利米十五章十七節)

一七八三年秋季他借到一本科克(Cook)船長的航海日記。這本航海日記使他裡面漸起變化,開始看見在福因未傳道之地人怎樣死在罪惡憂慮中,他們完全無認識基督,然而陰間的門卻向他們大大張開。他聽見了上帝的嘆息,南太平洋島吸引了他,他夢見另有一批船隻帶著比科學更高的使命出去,專為傳揚恩典的福音。從此他每次禱告都提到這些島嶼。

一七八五年克理威廉攜眷赴摩爾頓(Moulton)先在那辦一所學校,後接受當地教會邀請,負工作責任。弟兄們十分貧窮,供給有限,他不恥繼續作皮匠工作,來貼補家費。那時他覺得所受教育有限,因此努力研究拉丁文和希臘文,後有添上希伯來文,從拉丁文轉到義大利文時,同時又加上法文和荷蘭文。他一直想到遠方布道,四年之久,這種負擔在他的骨中如火焚燒。

他用皮子做了一個地球儀,成了他的第二本聖經,他不斷聽到馬其頓的呼聲:這些都是異教徒阿!他弟婦說:不只一次看見他呆立在小花園中一點多鐘,沉醉在他的默想和禱告中,甚至鄰居以為他精神不正常他又讀到依利奧特(Eliot)和裴那答(Brainerd)的傳記,前者帶著學著的耐心和使徒的恩惠,住在美洲印地安人中間,約六十年之久,首先將全部聖經譯成土語。後者在土人中間過了三年的純淨生活,為上帝和印地安人犧牲生命。他們成了克理威廉的模範,聖經有了新的意義,他看見了上帝的世界布道計劃。

一七八八年他遇見一位少年商人,柏茲多馬(Thomas Potts)彼此談論世界布道的事,非常投機。一七九二年五月,克理在同工面前讀他的諮詢The Enquiry)他滿腹熱忱把世上萬國指示他們,只要他們敢去引領世人歸順受苦得榮的主,必要得到永不衰殘的榮耀。他的諮詢長達八十七頁,

第一段是引言,重申上帝的恩典應當向萬民傳揚。第二段是論證,答覆那些反對者。有人說基督吩咐人往普天下去傳福音,這命令是給使徒,不是給我們他答說:這樣,我們為何受浸,如果受浸與我們有關系,傳福音就同樣有關系。第三段是檢討,溫習過去布道的歷史,詳細述說使徒的工作。第四段是調查,他九十九次寫上異教徒五十三次寫上回回教這些叫他心裡非常憂傷。第五段是挑戰,他仔細考慮距離,野蠻,死亡,和言語的各種難題,末了是計劃,我們必須禱告,設無聖靈工作,一切徒勞無益。

呼籲耶和華的你們不要歇息(以賽亞六十二章六節)

五月三十日,同工們在諾丁漢(Nottingham)開會討論國外布道組織事宜,十一月二日在開特林開會(Kettering)到會者半數以上未參加上次會議,既使參加也不免有人膽怯。

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上帝的國(路加九章六十二節)

時隔未久,克理接到一位多馬約翰(John Thomas)的信,表示願意參加開特林的聚會,他是印度本格爾(Bengal)的宣教師,此次返英盼望能籌得布道基金,並尋的一位同工。

他敘述在本格爾的經歷和印度可憐的情形,末了又讀了他的印度導師和兩位婆羅門慕道者所寫的公開信可憐我們吧!差遣傳道人和能翻譯聖經的人來吧!這些話如同馬其頓的呼聲,使克理不能自約。他立刻自動請求前往印度。

當晚回家途中,那冷靜可怖的理智開始在克理心裡提出抗議,使他發生動搖。他當如何對他妻子說,四月初就要前往本格爾?他何忍獨自遠走高飛?撇下嬌妻孤單奮斗?。

果然不出所料,她反抗,她不願,她不肯同克理赴印度。但是他已經聽見了清楚的呼召,而且決定順服。他在主日向會眾宣佈要出國布道,頓時會場充滿悲哀。他們愛他如命,怎能容讓他出走?

一位弟兄說:現在上帝吩咐我們有所犧牲,來證明我們禱告的實在。不要攔阻上帝的僕人,也不要單單由他去,讓我們起來差遣他去。於是會眾含淚接受這個建議。他的妻子實在不忍容他獨自赴印,乃叫八歲的男孩腓力斯(Felix)隨行,已慰父心。可是克理得不到倫敦政府的許可,雖經多方奔走,仍屬無效。最後亦得冒險出走,某次已經上船,經人告發,又得重新登陸。

六月十三日獲得船隻可以赴印,那時克理的妻子經過多馬的勸導,同意隨行。這事使克理的心有無限的喜樂。在日記上,他寫著:六月十三日,週四,這是一個快樂的日子。上次未能成行,使我這次能攜眷同行,滿享我已經獻上給上帝的一切祝福。我要高舉這位以便以謝。盼望它的回憶,每次會增強我的信心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篇一百二十六篇五節)

一七九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安抵加爾各答(Calcutta)當他見到本格爾人口稠密,就說:就是來一萬個傳道人也不嫌多。雖然他的心裡火熱,環境卻非常殘酷。錢已用盡,多馬雖在城內設所行醫,他卻無事可做。一家七口,妻子患病,兒子初癒,印度導師又需月薪。

種種難處使他精神十分沮喪,妻子在病中更受不了,以致神經逐漸失常。現在遞給他的杯誠然是苦。我只有一個朋友,但是有祂已足,我的魂阿!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上帝。

此後克理得到數畝田地,三年可以免租。因此他就遷到坦培它(Debhatta)預備蓋一竹蓆房子,就此安頓。可是上帝卻另有安排,有一位英國人聘他經理謀拿培底(Mudnabati)的一所藍錠工廠。經再三考慮,他決定前往,以後他也修書告訴在英國的弟兄們,他已能自立,無須他們經濟上的接濟。然而他們隱約表示不贊成,勸他不要太被事業纏身,影響他福音的熱忱。

主日工廠停工,他就作福音的工。到附近兩百個鄉村去,有時騎馬有時走路。主日常有五百人,從各鄉村來聽他講道。迨一七九七年春季,他已將全部新約譯成本格裡文。(其中馬太,馬可,路加一至十章,和雅各書是多馬所譯,經他修改。)可是怎能印出來呢?

數月之後,一部新的印刷機從英國運來,在加爾各答出售。藍錠工廠的主人烏耐先生(Udny)十分熱心於聖經的廣傳,因此獨資購買這部印刷機,轉給克理。於是印刷工作就此開始。

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詩篇一百三十三篇三節)

一七九九年十一月間,有四家同工從英國抵印,在丹屬賽輪波(Serampore) 登岸,雖然克理已經准備接待他們,但經過考慮,他決定遷往賽輪波。這個決定是出於上帝的。來見他的一位是個印刷專家。再一八零零年元月元日,克理遷往賽輪波。

他主張倣傚摩爾維亞信徒的做法,大家合並一家,和睦同居。這樣既經濟又親熱。他並非不知道人天然性格的難合,但是他仍舊相信這是最好的辦法。其中一位記著說:我們尚未開始同居,我就不寒而慄。這件事的成功,須視大家絕對無私,彼此能否忍耐寬容,各人肯否溫柔捨己。他們沒有家長,乃是共同負責,輪流值月。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就是基督。

迨五月間,本格爾文新約印出,到了十二月間,就有一位本地人受浸。他的名字叫克利吸納配爾(Krishna Pal是一個木匠。多馬快樂的幾乎瘋狂,他已經等了十五年之久。

一八零一年三月五日,在擘餅的桌上放著第一本本格裡文新約,如同至聖的餅陳設在那裡。是克理七年半的血汗的結晶。

用我們的鄉談講說上帝的大作為(行傳二章十一節)

一八零一年,印度新設的大學,聘請克理作本格裡文教授,他擔任該學院的教職長達三十年之久。他在一八零三年底寫信說:給我們十五年的壽命,我們希望能翻譯並印刷所有印度斯坦尼主要方言的聖經。

他的工作非常忙碌,從他日記略見一二:一八零六年六月十二日,晨五時四十分至十時,讀希伯來文聖經,祈禱,本格裡語家庭禮拜,波斯文,印度斯坦尼文,早餐,梵文。十時至一時半大學院教授學生。下午一時半至六時,午餐,校對本格裡文以賽亞譯梵文馬太。六至七時用茶,坦路古文(Telugu)美友來訪,七至九時,准備英文講道。九至十一時,修正本格裡文以西結,寫信,讀希臘文聖經。

一八一二年三月,印刷所發生大火,所焚去稿件無數,他趕去含淚巡視災區,他說:多年的勞苦在一夜中盡成泡影。上帝的道路何其難測!

第二天他們聚集屬算上帝的恩典。在十二年中,擁有十一人的本格爾聚會已經擴成十一個會所,平均每處有三十餘人。本地傳道人共有二十位。在加爾各答的聚會,人數加倍至一百十人。在他們的學校裡共有三百五十位學生。這些都是火所燒不掉的。

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以賽亞五十八章十一節)

晚年的時候,他是一個快樂的老人。他自己說:他的願望幾乎無一不曾完成。他的本格裡文新約已經修正八次,舊約已經改正三次,他感覺他的工作已經完畢。

當他步入死蔭的幽谷之時,他已經疲倦的不能發生任何興奮。既無狂歡,亦無懼怕。心中堅定倚靠那位釘死而復活得榮的救主。

他吩咐人在他死後,墓碑上除了姓名日期外,加刻我是一個可憐無告的小蟲,倒在主的慈臂中此外不可加上什麼。

一八三四年六月九日日出之時,永久的門向他開啟,他就輕步走入。他在地的年日共七十有三歲,在印度工作四十年之久。將聖經譯成印度三十幾種語言。莫怪有人稱道說:克理已經譯盡印度的語言

 

沒有留言: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