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亞米紐斯主義和貴格派

 

1.與原初的復原教主義分道揚鑣  

 

公理派脫離了原初的復原教主義,是爲了教會組織與行政制度;浸禮派則是爲了成人受浸問題。

 

    現在要另外談到兩個脫離基督教歷史性信條的團體:貴格派主義認爲,在聖經以外,上帝今天仍然對個人有啓示。亞米紐斯主義雖相信「因信稱義」的真理,但他們太强調「人的自由意志」,以致抹殺了「上帝的主權」。

 

2.亞米紐(Jacobus Arminius

 

    亞米紐斯主義是從一位名叫亞米紐斯的人而來。公元1560年,亞米紐斯生在荷蘭的奧得瓦特(Oudewater)。在他還小的時候,西班牙人來,毀了他的家鄉,也殺害了他的父母和親友。他被一些有愛心的荷蘭人領養,長大後進入萊登大學受教,在校內表現優异。由於他的天資,阿姆斯特丹市長資助他出國深造;在日內瓦,他贏得加爾文繼承人伯撒的好評;他也前往義大利進修。

 

    回國後,亞米紐漸於公元1588年成爲阿姆斯特丹改革宗教會的牧師。在當時被公認是一位博學能幹的牧師;他講道時,內容清晰、口才流利、善於表達,吸引了無數聽衆。漸漸地,他開始不能完全贊同改革宗教義。當時他已是萊登大學神學教授,雖然他仍然相信三位一體、基督的神性、藉基督十架代贖之工而得救的真理,他的教學却越來越有脫離傳統加爾文主義的趨勢。

 

    我們還記得:當伯拉糾强調人的善行之時,奧古斯丁是以人類全然墮落來反駁他。現在亞米紐斯的觀念,使我們又聯想到伯拉糾,因爲他也否認人類完全敗壞。

 

    亞米紐斯沒有完全反對「上帝的揀選」,但他强調:上帝的「預定」是根據他「預見」那些會相信的人。他的領導相當微妙,他間接否認「上帝的揀選」,使「上帝的揀選」基於「人的行動」。因此,在表面上,他持守「上帝的揀選」的教義;事實上,是破壞這教義。他教導說:基督是爲全人類而死;人可能從恩典中失落。他否認聖靈的工作是不可抗拒的。

 

    他所訓練出來的年輕傳道人,將他的教導帶進教會。當全國引起神學爭論之際,這位肇事的牧師亞米紐斯却於公元1609年去世了。

 

3.多特會議(The Synod  of  Dort

 

     爲了解决爭論,在多特召開一次會議,會期自公元1618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公元1619年五月九日。多特會議是改革宗教會有史以來最大的會議,出席代表不僅來自荷蘭改革宗教會,也來自英國、德國、瑞士各地的改革宗教會,法國及德國偏遠地區雖被邀請,但因路遠,不克出席。

 

    這次會議一致通過拒絕亞米紐斯的教導,除將其定罪外,又在「多特信條」(Canons of Dort)中,說明了改革宗的真正教義。「多特信條」的制訂,是改革宗教會在信條制訂過程中的最高水準。

 

    比利時信條、海得堡信仰問答及多特信條,是今日荷蘭及美國改革宗教會的信條和教義的準則。

 

4.亞米紐斯主義(Arminianism)繼續存在

 

    今天在荷蘭仍有一小群亞米紐斯派存在,也有一間神學院在阿姆斯特丹。然而,亞米紐斯主義却在英國産生相當大的影響,滲入了安立甘教會和絕大多數不同意派的教會中。衛斯理約翰(John  Wes1ey)采納了亞米紐斯主義,成爲衛斯理循道派的信條。今天,美國大部份教會都接受這教義。

 

5.貴格派創立者弗克斯(George  Fox

 

    在英國,十七世紀是個動蕩不安的時代;這期間産生了一些杰出人物,其中一位便是貴格派創立人弗克斯。

 

    弗克斯是個織工的兒子,長大後成爲一名鞋匠,他所知道唯一的一本書就是聖經。當時,英國教會中極其缺乏信仰的真誠和實際。十九歲時,弗克斯被一位信徒邀去酒會;那一天,年輕的弗克斯爲這批基督徒世俗化的表現,異常傷痛;他心中切切地渴慕真理和真誠的信仰。

 

6.弗克斯的教導

 

    弗克斯是一位極其嚴肅而敬虔的人,他堅信聖經,但是他認爲:「如果沒有聖靈的光照,聖經對一個人而言,永遠是一本封閉的書。」

 

    弗克斯稱聖靈的光照爲「內心之光」(Inner  Light)。第一批接受弗克斯教導的人,叫做「真理之子」(Children  of  Truih),後來他們被稱爲「真光之子」(Children  of  Lighi)。他們深信在他們心中有一樣東西會指示他們對與錯,把他們從虛假帶進真實,從低級進入高級,從污穢進入清潔,他們稱它爲「基督之光」    Christs  Lighi)。這光不但照亮他們的心靈,也帶給他們生命、能力與喜樂;因此,他們又稱它爲「上帝的種籽」    Seed  of  God  )。

 

    弗克斯不利用任何教會,也不采用任何信條或神學,他根本不相信神學院、神學訓練或全職事奉。

 

    貴格(Quakers)這個名字的由來幷不確定。可能是導源於有一次弗克斯叫一位英國長官要「因主的話而戰栗」。有些人則說是因爲早期弗克斯的門徒非常熱誠,在聚會中,尤其是禱告時,因情緒激動而戰栗,他們的敵人就給他們取外號叫「戰栗者」(Quakers)。然而,他們很不同意這個名字。他們最喜歡約翰福音中主那穌所說的:「我稱你們爲朋友」;因此,他們喜歡被稱爲「朋友」。他們的組織,不稱爲教會,而叫「朋友會」(Society  of Fdends

 

    他們聚會的地方非常簡單,裏面沒有講臺、沒有樂器。也不唱詩。他們坐在一起,安靜地等候聖靈的感動。如果經過一段時間沒有聖靈的感動,他們就靜靜地離開;但有時聖靈會感動一位或數位「朋友」,不論是男或女,這些被感動的人就站起來分享他們的信息。在信息之間,有時也會渡過一些完全沉默、痛苦難捱的時光。

 

    「朋友們」不信「誓言」和「戰爭」,他們相信幷履行「以善生善」的原則。他們也相信,聖靈的引導不僅是在聚會中,也在日常生活中。因此,他們也常安靜地等候聖靈對他們日常生活問題及决定的引導。貴格派教徒尊重所有人類的尊嚴及價值,這一點使彭威廉(William  Penn)善待印第安人,也使他們的會友不支持任何戰爭,成爲反奴隸運動中的領袖,在戰爭及灾難的救援工作中,大有聲望。

 

    7. 貴格派人數激增

 

    跟從弗克斯的人增加得很快,因爲在英國有許多人對當日教會不冷不熱、充滿世俗的光景非常不滿。公元1654年時,只有六十位貴格派信徒;四年後,增加到三萬人。

 

    他們被殘酷地逼迫;雖然如此,人數仍然增加。他們有强烈的宣教熱誠,遠赴歐洲、非洲、美洲各地,宣傳弗克斯的看法。當逼迫停止,他們傳道的熱誠也减低了;又因嚴格的懲治,失去不少會友;新歸主的人也很少。

 

    他們穿特別的服裝,以示分別。當我們到美國賓州的貴格派社區時,就可以看見他們獨特的裝束。

 

    今天,在英國大約有二萬二千名貴格派信徒;在愛爾蘭有二千人;在美國有十一萬五千名信徒,美國的胡佛總統便出身自貴格世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