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日 星期三

亨利馬太


亨利馬太(Mathew Henry)是一位著名的解經家。

有一天他被搶劫,當晚他在日記本上寫著:
讓我心存感激--
首先,我從未被搶;
其次,他們雖然搶了我的皮包,卻未曾搶走我的生命;
第三,他們縱然搶了皮包,裡面卻沒有很多錢;
還有第四,是我被搶,不是我搶別人。

一、父親的家庭生活

  亨利父親喜愛善人,所以每當來客,他總是很客氣地招待他們。當他的主內朋友們過訪時,他總是很有趣地說,他的床有地方能睡十二個人,他的穀倉能容一百人,他的心能容一千人。因為,享利師母得著她父親在大橡樹所留下的遺產。他們的生活,過得比一般被拒絕的神僕都好,所以,他總是很誠懇的願意盡量幫助他主內的弟兄,和他們一起享受祂物質上的福氣。

  他的孩子們,很愉快地盼望著這些客人,來拜訪他們。這些有名的神僕和他們的談話,在青年馬太的敬虔,而敏感的頭腦裏刻了一個永久的印象。坐在這些客人之中,聽他們交談就是他極大的喜樂。

  腓力‧亨利,把他的家庭禮拜當公事辦。他家庭禮拜是一致的、固定的,而且又是恒久的持守著。他曾說過:「如果沒有禮拜敬拜上帝,就當在門上寫著『主啊!求你可憐我們』,因為這是災禍,因為這家被咒詛。」

    清早起來,當世界的憂慮和事務,還沒有擁擠進來之前,他領他一家做家庭禮拜。到了晚上在孩子和僕人,還沒有發睏以前,他們就聚集在一起讀聖經、唱詩和祈禱。他的習慣,是解釋一部分聖經,然後,鼓勵孩子們筆記起這些解釋。這樣,在家中他就把著作的種子,栽培在他兒子的心懷意念裏,過了幾年後,就出版他那著名的《亨利馬太聖經註解》。

  亨利注意到五條少年人,必須守的訓誡:

( ) 當記念造他們的主。
( ) 當來就耶穌基督。
( ) 當負起少年人的軛。
( ) 當逃避少年人的私慾。
( ) 當遵行上帝的話,來潔淨他們的行為。

 為了增進他子女敬虔的生活,他寫了一個小契約。

  『我以父神為我最大的福分,我人生最高的目的。』

  『我接受聖子為我的君王、我的救主。』

  『我接受聖靈為我的成聖者、我的教師、我的引導者、我的保惠師。』

  『我接受上帝的話,為我生活上一切行動的法則。我也以屬上帝國的子民,無論在任何情形之下,都為我的同胞。』

  『照樣把我的全身都奉獻給主--我的自己,我一切所有的,以及我一切的才能。』

  『我這樣奉獻是故意地、誠懇地、甘心地、又是永遠地。』

  他將這契約教訓給他的子女們。孩子們在每禮拜天晚上,都很嚴重地一一重複這條契約。他費了很多辛苦,來解釋這個契約的意義,又費了不少的心血勸勉他們,好使他們甘心情願接受這個契約。等孩子們長大時,他叫他們親手把這個契約寫出來,然後很莊重地在下面簽他們的名字。他告訴孩子們說,他把這個契約的單章收起來作為證據。如果,以後他們離開上帝不跟隨上帝,他就以此為抗議。

  腓力‧亨利,教訓他的子女們禱告,同時,他以對孩子們講說,當以神的旨意為樂。當他給孩子們講解聖經時,他常想將來有人能出版一部實行的聖經註解,能夠適合於家庭禮拜的使用。他沒有想到,就在他作一個忠實愛主的父親時,就撒下那卷註解的種子了。

  腓力‧亨利死後不久,他兒子著作了一本《腓力亨利的生平》。衛斯理‧約翰 (John Wesley) 讀了這本書以後,盡量地介紹給他們衛理公會的牧師們,又特別指出亨利家的家庭禮拜,實在值得他們的學習。腓力‧亨利有講道的能力。很少有人能在對照格和頭韻上超過他。這些修辭學上的技巧,在我們先祖的眼中,都是很要緊的。就是在他日常的談話中,他的句子的構造,也是平衡的。


  如『本分是屬我們的,將來或有的事,是屬上帝的。』

  『如果,我不到上帝的殿裏去,我可以到家中的上帝那裏去。』

  『有兩件事我們應當特別注意--一,就是我們總不要以福音為恥;二,就是我們,也總不要變成福音的羞恥。』

二、亨利的家庭生活

  亨利‧馬太是一個富於情感的人。在他的書信與日記中,都充滿了他對妻子、兒女富有愛情的詞句。他的父家就是一個祈禱與喜樂之家,及至他自己成立家室時,就開始家庭禮拜。除了必須執行教務外,他向不離家遠遊,他在自己的家人中享有至高的快樂。在他往遠方佈道回家之後,他在日記中寫著說:「晚上到達蔡斯特,雖冒大雨,但終抵家門。」

  他對女兒特顯愛顧與慈柔之心。當他的獨生子患痲疹時,他寫著說:「我想把他交託給天父了,後來一想,還是禱告罷--父阿!求祢救我的兒子,就是我所愛的獨生子。」

  關於別人的兒女,他也施以良好的訓誨,就是他在自己家中所實際的勸勉。「盡可能的使你的兒女愛慕家庭。」

    他不贊成一天到晚的斥責,找毛病。他說:「要記住,孩子就是孩子。如果作父母的,除了在祈禱的靈以外,就不管教孩子,只有當『無忿怒……舉起聖潔的手……禱告』的時候,方不致觸犯上帝和人。」

  他特別關心兒女的屬靈福分。他說每當一個小孩子生下來的時候,他就要耐過時間而活下去。在他的講道中,他特別提醒作父母的對兒女的責任。他令作父母的,深深感覺到責任的重大。

  他遵照他敬虔之父的榜樣來教育自己的兒女。他的家庭,就反映了他早年的教育。唐先生說:「我一認識他們的時候,一看見這種聖潔的美麗,就令人驚訝不止,就要說:『上帝真正在這裏。這不是別的,這是上帝的殿,也是天的門。』」在他的兒女中,他禁止惡癖,鼓勵他們敬畏上帝、愛上帝。

  某次,在他對基督徒父母們的談話中說:「我知道你們不能把恩典給你們的兒女;那是上帝的恩賜;但你們有這個責任。兒女必須培養,以備接受上帝的恩典,我們應當看顧他們是否敬虔。」

  一天兩次,他召集家人 (不論有誰在家中 ) 來作禮拜。若環境許可,清早有禮拜,然後晚上在小孩子還沒享睡之前,也有禮拜。他認為「以困倦的靈修把上帝推開,乃為可恥。」

    禮拜開始時,作一簡短的禱告,祈求上帝的幫助與悅納。然後讀聖經:早上讀一段舊約,晚上讀一段新約。章幅若過長,就分為數段,每段為八至十節。他給以簡短的實際解釋。然後大家共同唱詩篇,個人有自己的聖經和詩歌,所以不致耽誤時間。完了以後祈禱。當祈禱完畢時,孩子們從他領受祝福。當他祝福時,態度非常嚴肅而有愛。作禮拜全部時間約佔半小時。

  在禮拜天早上家庭禮拜次序照常,家庭禮拜在早上八點,教會頭班禮拜是在九點。他不讓在主日作牧師的本分,而忽視了家庭禮拜。在家庭禮拜完了之後,他率領家人到教會。吃過中飯後,他領家人唱一首詩篇,作一簡短祈禱,然後去到自己的房中休息,直到教會午後禮拜的時間。晚上,在家庭禮拜之外,他還用時間來教較大的兒童和僕人們的要理問答。他們還必得背出所記憶的當天的講道詞。

   1706 1 1 日,他在日記中寫著說:「我不知道這一年將有何事發生,但我知道,如果上帝是我立約中的上帝,就沒有一件錯事會臨到我……,我將自己的家庭交給天父、交給上帝,就是我自己的上帝、我父親的上帝、我兒女的上帝。上帝阿!求祢將祢的聖靈澆灌在我的後裔身上。願祢祝福我的後代,當我離世回天家讚美祢的時候,巴不得他們在地上還是稱頌祢。」

  他「喜悅他幼年所娶的妻。」 ( 箴五 18 )

    當他再婚的第二十週年紀念時,他計算了他同太太已共守了一千個主日;他見證這是一生中最得安慰的。唐先生在亨利去世不久以後,出版了一本《亨利馬太生平回憶錄》,特獻此書給亨利師母,在此獻詞中,特別提及她與亨利分別的憂傷痛苦。她比亨利多活了十七年。

  亨利‧馬太特別愛慕他的父家,他在早年時常說:「世上無一處比我父親的家更好的地方。」

    當他搬到蔡斯特的時候,他很喜歡他靠近大橡樹村,他們可以彼此往還,互相探訪。他父親死後,他仍對他的寡母特顯尊重。


  這就令我們看見,亨利特別注重家庭的聚會。他講了一篇道,題目為:「家庭的教會」,用哥林多前書第十六章十九節:「在他們家裏的教會」為經文。在這篇講道中,他略為提到父母在家庭中建立聚會的本分,茲引其結束語:「在家庭中的教會,是一項美好的遺產留給你的兒女。家庭的祭壇將是最好的遺傳;你的兒女要為此稱你為有福的,及至你在天上頌讚上帝的時候,盼望他們在地上也為你讚美上帝,也像你那樣讚美上帝。」

沒有留言: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