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

彼得 (Peter)

 

1.簡介:彼得是耶穌親自帶領的著名使徒。他的名字和某些事蹟,即便在教會之外,也是流傳很廣的。

2.聖經記載:

1)由漁夫成爲使徒

A.彼得原名西門(418)。居住在加利利海邊的伯賽大城(144)。後來遷居到迦百農(12129)

B.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信從了耶穌後,便引領他去歸向耶穌。耶穌第一次見到他就對他說:「你要稱爲磯法」。磯法(Cephas)是古代西亞通用的亞蘭文(Aramaic),翻譯成希臘文即是彼得(Peter)。磯法與彼得的意義相同,都是「石頭」的意思(140 42)

C.彼得第一次被召之後,曾暫時回家到海邊去打魚。有一天耶穌在海邊行走,第二次呼召彼得。彼得便立刻捨了網,跟從了耶穌(41820)。耶穌在迦百農,還曾親自到彼得家中,醫治了彼得的岳母(81415)

D.耶穌曾坐在彼得的船上,向岸上的人群講道,「講完了,對西門[1]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西門說:『夫子[2],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耶穌安慰他說不要怕,並且說彼得將來要「得人如得魚一樣」(5111;419)。後來彼得被選立爲使徒,在使徒中名列第一位(1012)

2)認識了基督又體貼人意

A.當年耶穌在革尼撒勒湖邊,曾叫門徒上船,先渡到湖那邊去,他獨自上山去禱告。「夜裏四更天,耶穌在海面上走,往門徒那裏去。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就驚慌了,說:『是個鬼怪。』便害怕,喊叫起來。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裏去。』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裏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他們上了船,風就住了。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說:『你真是上帝的兒子了。』」(142233)

B.當耶穌的眾多門徒中有些人要退去的時候,耶穌「對那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麼?』西門彼得回答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66668)

 

C.那時有許多人認爲耶穌是一位先知。耶穌知道眾人這種看法之後,耶穌就問門徒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救世主),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對他說:「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受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爲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161323)

3)幾次特殊的造就

A.彼得和雅各、約翰三個門徒曾被耶穌特許跟著他,得以親眼看到睚魯的女兒復活的神蹟(53742)

B.彼得與雅各、約翰三人曾親眼看到耶穌改變了形像。那時耶穌帶著他們三人暗暗地上了高山,耶穌「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同耶穌說話。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裏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裏搭三座棚:一座爲你,一座爲摩西,一座爲以利亞。』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裏」(1718)

C.彼得曾聽從耶穌的指示,往海邊去釣魚,得到一塊錢,交納了人丁稅(172427)

D.彼得曾誤解過耶穌爲門徒洗腳的意義。在耶穌被賣的那天晚上,「吃晚飯的時候」,耶穌曾「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裏,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挨到西門彼得,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西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耶穌又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耶穌的意思是教導彼得等門徒彼此相愛(13114)

4)三次不認耶穌

A.在耶穌被賣的那天晚上,耶穌對彼得說:「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爲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彼得說:「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耶穌預言說:「彼得,我告訴你,今日雞還沒有叫,你要三次說不認得我」(223134)

B.彼得在客西馬尼園竟不能和耶穌一同儆醒禱告,使耶穌深感傷痛。耶穌被賣的那天晚上,他明明知道猶大要出賣他(262023),也很清楚猶大知道耶穌常和門徒在橄欖山的客西馬尼園聚集(1812)。但是耶穌那一夜還是照常往客西馬尼園去禱告(223941,太2636)。那時候耶穌知道自己即將被釘在十字架上,擔當世人的罪惡,成就救贖的工作。這本是他到世上來的使命(1045;提前256)。但是耶穌在肉身當中,心裏也曾憂傷,然而又要順服上帝的旨意,所以曾禱告說:「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爲這時候來的」(1237)。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時候,「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2244)。但是彼得卻在那裏打盹睡覺,不能儆醒陪同耶穌禱告,使耶穌非常傷心(263646)

C.彼得曾用刀削掉了馬勒古的耳朵。耶穌被捉拿之前,彼得先是自己誇口至死跟從耶穌(1337)。跟著又不肯儆醒禱告打盹睡覺(143738)。所以當猶大帶著馬勒古以及兵丁等人來捉拿耶穌的時候,彼得在驚慌之中,竟拔出刀來砍掉了馬勒古的一個耳朵。彼得作的這件事不但無益,反而有害。他給耶穌加添了煩擾,耶穌在自己被捉的時候又治好了馬勒古的耳朵(2251)。此外,彼得刀砍馬勒古這件事,也成了他失敗的根源之一。當耶穌被捉到大祭司的院子裏受審的時候,彼得也進入到大祭司的院子裏(181516)。院中有一個人正是馬勒古的親屬,這人指著彼得說,他曾看見彼得和耶穌一起同在客西馬尼園子裏。這就使彼得更不敢承認自己是耶穌的門徒了(182627)。彼得第三次不敢承認是耶穌的門徒以後,耶穌「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226162)

5)三次接受耶穌的託付

A.耶穌復活後,曾叫幾個女信徒去告訴他的眾門徒「和彼得」,叫他們到加利利去見耶穌。——在眾門徒中特意提到了彼得的名字(167),這件事顯示了耶穌對失敗後而痛哭的彼得仍是滿懷的深恩厚愛。「和彼得」這幾個字只有馬可福音有記載,其他的福音書中都未曾提到。而書寫馬可福音的馬可乃是彼得的青年助手,形同彼得的兒子(彼前513)。馬可所寫的「和彼得」這幾個字肯定是彼得講述給馬可的。可見「和彼得」這幾個字對彼得是何等的可貴!

B.耶穌復活後對彼得仍是殷切地期望和囑託。在提比哩亞海邊(211),復活後的耶穌和眾門徒吃完了早飯後,耶穌曾三次問彼得說:「你愛我嗎?」彼得三次回答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三次分別囑託彼得爲耶穌餵養他的小羊,牧養他的羊群,餵養那些病弱離群之羊(211517)

6)10天禱告後的變化

A.耶穌復活升天後,彼得曾和120名信徒,在耶路撒冷的一間樓房裏「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11215)。五旬節時,彼得等人已禱告了約有10天,聖靈降臨在彼得等人的身上。彼得講道後,有三千人悔改做了基督徒(2142)

B.彼得和約翰曾在聖殿中醫治了一個瘸腿的人,眾人都很希奇驚訝。彼得再次傳道,這次信道的男子約到5千人(3144)

C.彼得和約翰曾被猶太公會拘捕審問。猶太公會是由猶太官府、長老、大祭司等政治宗教領袖們組成的猶太人最高法庭。彼得藉著受審的機會傳講耶穌的救恩(412),甚至使公會的領袖們驚訝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很覺希奇(413)。猶太公會的領袖們「禁止他們,總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彼得、約翰卻說:「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41920)。他們被釋放後,仍是「放膽講論上帝的道」(42131)

D.彼得與眾使徒第二次被捕受審時,大祭司再次命令彼得等人不許傳講耶穌。但彼得說:「順從上帝不順從人是應當的」(529)。後來彼得及眾使徒被責打後釋放(540)。他們卻「心裏歡喜,因被算是配爲這名[3]受辱。他們就每日在殿裏,在家裏,不住地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54142)。彼得等人在這次受審後影響很大,甚至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67)

7)多次外出佈道

A.隨著福音的廣泛傳開,彼得曾離開耶路撒冷,到撒瑪利亞去看望當地新信道的基督徒。以後又回到了耶路撒冷(81425)。回到耶路撒冷時,便向那裏的信徒說明他向外邦人(即猶太人以外的各族人)傳講福音的經歷(9321118)。彼得又常帶著妻子往來各處傳道(林前95)

B.不久,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的人,刀殺了雅各,又捉拿了彼得,準備在逾越節也把彼得處死。但天使救彼得出了監,他就又往別處去了(12117)

C.在耶路撒冷大會中,彼得又重新出現。他認爲猶太族以外的各族基督徒,沒有必要遵守猶太的割禮等規條(15611)

8)彼得晚年的工作

A.彼得也有弱點(21114)。但在保羅當面指責他之後,並沒有影響彼此間的真摯情誼,所以彼得仍稱保羅爲「親愛的兄弟」(彼後315)

B.彼得主張基督徒應當「爲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並且順服在上的君王,以及君王等人委派「罰惡賞善」的行政人員(彼前21314)

C.彼得對基督道理的講述,詳見他寫的彼得前書與彼得後書這兩封書信。

D.相傳彼得大約於耶穌基督降生後67年在羅馬殉道,殉道時大約75歲。有人推算約翰福音大約寫於耶穌基督降生後70—90年,所以老約翰在約翰福音中記有耶穌對彼得的預言說:「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上帝」(211819)

 

2023年10月6日 星期五

畢德生簡介

 

    一位敬虔的長老教會基督徒,同時也是神學院的教授;但對不認識他的人而言,尤金‧畢德生(EugenePeterson) 看起來更像一位天主教的修士。他削瘦的身材,類似方濟各會修士的禿頂,再長一點兒就像東正教神父的滿臉鬍鬚,加上一對睿智的眼神,真是像極了修道院的苦行僧。當他說話時,聲音沙啞低沉卻溫和堅定,仿佛從鍊淨的靈魂中發出的智慧言語。而實在的,他在加拿大維真學院(Regent College) 教授靈修神學;他與李查‧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並列北美兩大具影響力的靈修作家。

 

    畢德生曾在美國馬里蘭州貝爾(Bel Air) Christ Our King Presbyterian Church 牧會三十年。1978年起,他一邊牧會,也一邊開始寫作。

 

    畢德生的牧會及寫作都有他的學術背景,他閱讀涉獵層面廣泛,做過嚴謹的學術研究工作,但因著沉潛的信仰及誠實人格,常驅使他追求屬靈的奧秘,使他又不致於成為學院派的牧師。身為牧師,他認為有三項牧養行動很重要,就是他所謂的「事奉三角法」----

 

第一角:禱告,按照聖經親近自然的禱告;

 

第二角:讀經,轉眼為耳的讀經;

 

第三角:屬靈指導,成為引領別人走出靈魂黑夜的屬靈導師。

 

    而屬靈指導是靈命成長的必要因素,屬靈神學(靈修神學)就是屬靈指導的基礎。畢德生注重默想的操練,認為在靜修中才能面對上帝,並聽到上帝說話。《聽主微聲》、《詩情禱語》就是這層面的書籍。

 

    雖然靈修神學常集中於探討沙漠教父以降,歷代信徒靈命追求的理論與方法,但畢德生更喜歡以舊約中先知的言語,應用到今日的信徒靈命成長上。他擅長運用聖經的語言,活化了希伯來文,將舊約大小先知的隱言寓意,曉諭現代人。他對這些先知語言有自己獨到的解法,在他著作的《 The Message 系列中,畢德生讓我們看到古老的話和活在當下人們之間的關係。他寫這一系列書,原先是希望給未信耶穌或初信者閱讀的;沒想到在「資深」基督徒中也大受歡迎。

 

    畢德生被稱為「牧師中的牧師」,因他寫過一些對教牧人員極有幫助的書,如《The Contemplative Pastor(直譯「默觀的牧師」以琳出版社譯本《返璞歸真的牧養藝術》)。他的寫作即是牧養眾人;而他牧養教會時,也好似在寫一本書。他認為牧養和寫作是同一件事:都是藉著祈禱、傾聽,來發現上帝在人群中的作為。

 

    他覺得,今日基督徒大部分是「宗教消費者」,把上帝當個「有求必應」者。他認為:若舊約先知對今日世代有何言語,就應該是「如果要回應上帝的真理,就要向現今社會文化思想提出挑戰」。

畢德生之用詩篇向上帝禱告

    畢德生牧師在1989年寫了一本《回應上帝:用詩篇禱告》,書中不但幫助讀者認識詩篇,更知道怎樣運用詩篇來祈禱。如此,屬靈生命可以不斷成長。該書結合了釋經書和靈修書,因為作者也是精通聖經和靈修神學的大師。

 

    畢德生認為,聖經絕大部分的書卷是上帝對人講話,詩篇卻是人對上帝說話,用詩篇祈禱是最適合不過的,因為我們無論落在什麼境況裡,都可以從詩篇找到合適的話向上帝傾心吐意。透過禱告,上帝在我們之內執行祂的旨意。透過禱告,我們成為上帝創造、救贖和賜福的那位。

 

    由於畢德生一生很喜歡用詩篇作為自己靈修生活的重心,因此,他從詩篇的15首上行之詩(詩篇第120134篇)寫了一本《天路客的行囊──恆久專一的順服》(原書名《靈命更新禮讚》),透過對15篇上行之詩的深入默想和闡釋,同時敏銳於現代基督徒所遭遇的挑戰,使本書成為社會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靈性地圖,為門徒生活提供一份全面性而且激發渴望的導覽手冊;而且昔日希伯來天路客所吟唱的上行之詩,在他緩慢地、富想像力地、虔誠禱告地、順服地禱讀中,挖掘出前所未有的豐富主題與意涵。

 

 

 

畢德生之無牆修院裡的呼召

 

   畢德生自傳式的著作《追尋呼召的探索之旅》(初版書名《莫測之樹》)(Under the Unpredictable Plant),這本書闡釋他的牧職召命靈性學,這是他於1992年離開29年的牧職生涯後出版的,我們從書中處處看到他對牧職召命靈性學的定調和總結。

 

    畢德生透過約拿先知的經歷,分享了他如何領受牧職召命,如何面對實踐牧職召命的一切衝擊、掙扎和軟弱,以及如何突破現況,扭轉局勢,並開創新局。這本書除了是畢德生心路歷程的剖白,也是他提供讀者靈性操練的整全構思,這就是他極力提倡、建構「無牆的修院」的主張與意象,畢德生他用「無牆修院」來表達他倡議的靈性操練的精神。不僅如此,他更清楚說明了作為牧者的核心工作是:靈性指導(Spiritual Direction)。

 

    在加拿大溫哥華一間處在深山中的無牆修院──韋斯敏斯德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又叫做「基督是王神學院」(Seminary Of Christ The King)的所在地。在那裡看不到高聳林立的圍牆與警衛室,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草地,青翠樹林、潺潺流水,藍天白雲。

 

    這種開闊的空間讓身在其間的人們享盡靈性呼吸,充足的空間包容廣大不同的情況、情緒及成長的各種層次,就在無牆的修院裡,一天的任何時間都用來禱告。置身其間的男男女女的活動與禱告劃上等號。如此,日復一日,禱告的生命不單內化於個人生命,也貫穿於整個社群。

 

 

尤金畢德生

    尤金畢德生生平畢德生簡介 ,

    畢德生之無牆修院裡的呼召 ,

    畢德生之用詩篇向上帝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