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6日 星期六

親岑多夫(Zinzendorf)

 

    敬虔派雖反對教會的冷淡,但是沒有另立教會。等到親岑多夫受敬虔派的影響後,才新立一個教會。親岑多夫是德國的貴族,死於公元1760年。他幼年在夫蘭克學校讀書, 後來遊歷外國的時候,看見「耶穌受苦」的圖像。上面寫著說:「這是我替你行的, 你為我行了何事?」親岑多夫因此大受感動,願意奉獻他的性命給耶穌。於是他聯絡有活潑信心的人,組成一個教會的大團體;不論是羅馬天主教的信徒,加爾文教會(改革宗)的信徒,信義宗的信徒,只要忠誠,都可入會。但這計劃不能成功,他就另立新教會。

 

    這時有胡司約翰的教徒,在波希米亞遭了逼迫。親岑多夫答應給他們來住在他自己的地方;他們在那裏新建的城叫「主護所」(Herrnhut)。不久親岑多夫當這教會的主教,常常盼望各處的信徒來與他聯絡組織更大的教會。所收的教友,雖說不多,其中也有從歐洲各處來的宗派。他所組織的教會名叫兄弟會(The Brethren),但別人多半稱他們為「主護所會」。

 

    親岑多夫幼年在德國哈勒讀書的時候,聽聞說夫蘭克派人在印度傳道的事,他也立志要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縱使他一時不能達到目的,但當他組織起了這兄弟會的時候, 隨即派人到美國的格林蘭(Greenland)傳道。後來又派人到世界各地去傳福音。如今計算起來,弟兄會的教友比在德國母會的教友還要多三倍。從這些事上可以證明他們是西方熱心傳福音的教會。

 

    後來衛斯理也受了兄弟會的影響而熱心起來。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聖法蘭西斯(Francis of Assisi 1181-1226)

 

12世紀天主教十分腐敗,教會十分富有,神父主教忙於經營財務,攪政治,攪權力,不關心會眾。神父缺乏教育,不能牧養,教育羊群:發行贖罪卷,高舉聖禮,聖徒聖骨......

 

1181/2生於義大利中部Assisi,父親是富有商人。受良好的教育,精通拉丁文及法文。有錢,年輕,過放縱生活,夢想成為英勇的騎士(Knight)1202在一場戰爭中被擄,在監獄一年,被父親重價贖回

 

回到Assisi 過安靜禱告的生活,禱告中,奇妙!釘十字架的耶穌向他顯現,用他父親財產賙濟窮人,父親反對,鞭打,囚禁都沒有用。第二次耶穌向他顯現:“Francis go & repair my church. Which, as you see, is falling into ruins

 

1206年,他25歲時父親到主教面前,與他斷絕父子關係,收回法蘭西斯一切財產,在眾人面前法蘭西毫不猶疑交出他一切所有。甚至他脫下一切衣服,全身赤裸,要效法耶穌赤身被釘死。對他父親說:我現在稱你為父親,但從今以後稱天上父為父,祂成為我的產業,我的倚靠。“ Up to today I called you father, but now say in all honesty Our Father who art in heaven, He is my patrimony, and I put my faith in Him.”開始未來20年做主耶穌的騎士(Christ Knight)

 

1208.2.24另一生命的轉捩點:在教堂聚會崇拜,讀太101- 7給他一個事奉的新方向,放下隱士禱告的生活,開始進入民間,用腳傳道的生活

 

1209在羅馬得Pope Innocent 且承認他成立修道修會主旨:把一切所有給貧窮人,與貧窮人過一樣貧窮的生活,以擁有一件傳道外袍,一條皮帶,幾件內衣為滿足,到處傳道幫助人。以太101-7為宗旨。

 

法蘭西斯去過西班牙,北非,去到埃及向蘇丹王(Sultan)福音

 

 

 

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

疼愛盲人的來台宣教士

 

   甘為霖(Rev. William Campbell,1841~1921),出生於蘇格蘭。在台時間:1871~1917 年。

 

幼年曾有眼睛差點瞎掉的經驗,使他對弱勢者有特別關懷之心。有次他在白河岩前遇到前來問道理的盲胞溫旺,溫旺因得罪白河店仔口地痞吳志高,被他的黨羽挖去眼珠,他說至少有上百人遭到挖眼的毒手,這讓甘為霖更堅定要幫助盲人的決心。一八九一年,他租用洪公祠作為盲校,名為「訓瞽堂」(今台南啟聰學校),是全台第一間盲人學校。

 

甘為霖牧師於一八七一年抵達台灣。他是南部長老教會第二位宣教牧師,亦是第一位前往澎湖傳道的宣教師(1886)。


   一八七五年,當甘為霖巡訪白水溪教會時,吳志高因為信徒在白水溪蓋禮拜堂,非常生氣,就找了許多人前往騷擾;半夜,吳志高數十名手下放火欲燒毀禮拜堂及宿舍,並要殺害甘為霖。危難中,甘為霖巧智將棉被捆起丟出窗外,轉移歹徒的注意力,得以脫險逃到山中藏匿,倖免於難(白水溪教會外有立紀念碑)。隔日他報官,但官方辦理不嚴,於是就將教會遷移至岩前聚會。

 

 甘為霖並編著《廈門音新字典》,一般俗稱《甘字典》,此字典歷久彌新,對學習白話字(羅馬拼音之廈門話)者有非常大的助益。


   甘為霖在台灣宣教四十六年,七十六歲時才退休返回英國。一九二一年在英國故居地逝世,享年八十歲。

 

 

 

2020年8月24日 星期一

努比亞早期基督徒及宣教事工


    努比亞(Nubia)是一個古老的王國位於現今的蘇丹,其歷史的根源可追溯到埃及法老時代期間。基督教信仰由基督徒修士和貿易商在第五和第六個世紀傳進努比亞。在第七個世紀之前努比亞統治者和多數努比亞人轉換信仰成為基督徒。

    實際上和結構上,努比亞教會與埃及科普特正統教會是相似。努比亞並且叫-上或下努比亞(Upper & Lower Nubia一般從阿斯旺到瓦迪蛤勒法被稱為下努比亞,從瓦迪蛤勒法到庫賴邁被稱為上努比亞。)、古實( Kush)、古實之地 (Land of Kush) 、Te-Nehesy 、Nubadae 、Napata, 或Meroei 王國。努比亞人所講的話來自於那裡無從得知, 但非常接近Nuba丘陵、遠在西部的Jebel Meidob, 和努比亞河間所講的語言,這些地區的人來自於西部和南西部。阿克蘇姆國王阿扎納(Aezanes)在西元350年於銘碑上題字'諾巴( Noba) ’ 在Merod, 宣稱其對阿拉伯半島南部某地區的主權。若是如此,這或許讓我知道努比亞人首次出現在歷史記載上。

    在第六世紀前麥羅埃王國(Meroitic kingdom)的政治和文化繼承者有三個基督教國家。在北部以法拉斯Faras(位於現在的埃及)為首都的瑙巴提亞(Nobatia)國; 中部以老城棟古拉(Dunqulah)為首都的穆庫拉(Muqurra)國,離尼羅河大約150 公里之處為現今棟古拉(Dunqulah) 南部; 南部為阿爾瓦(Alwa)國,位於南部老麥羅埃(Meroe) 中心,其首都為現今的索巴(Sawba )。這三個王國戰士貴族政府統治了麥羅埃的(Meroitic )人口,從有希臘抬頭的官員仿效拜占庭法院。

 

 

基督教在阿克蘇姆的宣教事工(之後被稱為埃塞俄比亞或譯埃提阿伯)

     阿克蘇姆(Aksum )王國(有時英文也寫作Axum, ),2000多年前建立,歷史上埃塞俄比亞(或譯埃提阿伯)相關連(阿克蘇姆是公元前或公元初在東北非洲的奴隸制國家,首都為阿克蘇姆城,今属埃塞俄比亞的提 格雷省)。

    埃塞俄比亞不曾受外人開拓為殖民地,為非洲最古老的國家。在第四世紀,從埃及和亞洲西部來的基督徒旅客和貿易商將基督教信仰帶入這個區域之後,阿克蘇姆(Aksum )的統治者轉換信仰成為基督徒。1,600 年後,特別的埃塞俄比亞(或譯埃提阿伯)形式的基督教在埃塞俄比亞確立。在羅馬帝國宣布基督教為其國教不久後,阿克蘇姆成為主導的基督教國家,如此的認定這是非常重要。

    通常基督教總是與這些北歐和西歐國家被聯想在一起,這意味著,基督教已在非洲這地區具有穩固的地位已有許多世紀了,在其被引進北歐和西歐國家之前。

    埃塞俄比亞正統教會與埃及科普特正統教會和西亞敘利亞正統教會在結構上是相似的。教會領導階層包括修女、教士和主教與一位宗主教(教皇)為其首領。修女及修士修道院的隱士生活的規章即來自於埃及科普特教會,修道院隱士靈修的生活也非常受埃塞俄比亞的教會的重視。這些修道院也是一個學習中心。修士在抄寫及解釋埃塞俄比亞王國的歷史和傳統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因這個角色,他們幫助在埃塞俄比亞人民發展一個共識。非常受教會及埃塞俄比亞王國的認同,讓埃塞俄比亞 能團結並能抵抗外部的威脅。

 

南方的科普特及阿比尼西亞教會:從早期基督教宣教到濃厚的教會傳統

 

    幾個特別的基督教派於第一世紀期間發展出來。諾斯底教派(Gnostics) 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教派,以埃及為重鎮,其影響力遍及整個北非。

    早期的基督教和諾斯底教派的主要支派中的一個則以羅馬為重鎮。當羅馬帝國正式地成為基督教國家,這支派更加地受使徒保羅的教學的影響在第四個世紀成為主要的宗派。一些非洲基督徒認為,這個宗派企圖收集聖經的(紙莎草紙上的)古代文獻以堅定基督徒的信念,而不重視一些由非洲教會的早期基督徒或作家所寫的重要文獻。

    這個文獻的收集即為我們所知道的新約正典的由來,是基督徒聖經中重要的一部份。然而,在編制新約羅馬支派並沒有包括其它關於耶穌的文獻或拒絕這些文獻因為認為其為異端 邪說。有許多諸如此類的文獻並沒有被包括,或者被譴責為異端文獻。大多數來至於非洲北部諾斯底支派基督徒所著。難怪很少人知道這些早期非洲基督徒的重要性。多數非洲信徒不瞭解區分信心和讀文獻的好處之間的差異的需要。竟管諾斯底派受羅馬基督徒的抵制,基督教繼續地蓬勃發展並傳及北非直到第七世紀回教傳到此地為止。雖然當時在第七世紀回教傳到北非,諾斯底派對科普特教會的影響不再。

    基本上,信仰的非洲之路”的夢想能仍然已被耕植,這相對地可以解釋相當低的抵抗反對新信念。在這個區域的基督徒即為科普特基督徒,以其主要語言來命名該區域的基督徒。科普特人的信念,像諾斯底派非常強調冥想及修道院的生活方式(contemplation and monasticism)。在結構上,它與羅馬教會相似。它行同樣的聖禮,並且教會結構由教士和主教所組成。如同天主教教會,科普特的正統教會由住在亞歷山大的教長(與羅馬教會教皇相似) 主導。


    儘管埃及由Arab Moslems 接管後,科普特的基督徒繼續形成埃及社會中雖小而重要的團體。的確,現今科普特的基督徒約為百分之十五的埃及人口。

 

東方教會宣教的成就

   從一開始東方教會在傳福音上有更多問題,因為它在羅馬帝國的東邊,很快就必須面臨一些挑戰如須將聖經翻譯成新的語言和使用新語言溝通,以及文字在文化融合(inculturate)的教會因異教的背景的使用上的困難。教會牧長艱苦的付出維繫基督徒間的團契和教會的教導。這些辛勞得到回報。

    在東方教會裡最普遍的共通語言是敘利亞語、希臘語、希伯來語和阿拉米姆語。在東方識字程度比在歐洲或北非洲高。東方教會能以他們的母語研讀聖經內容,能減少或避免對經文的解釋冗長無效的討論。同時,明確的知道敘利亞語與阿拉姆語在口語上對「主」的語法很相似,因此對福音能從中東傳到中亞、中國和南亞和東亞的海岸有很大的挹注。.

    一些教義和深入的研究顯示Cyrils 主教因個人問題做了可悲的決定,將聶斯脫里派的主教逐出教會,因為他們教了一些他未曾教導過的,也因此導致敘利亞語系教會從其它教會分離出來。之後聶斯脫里他們也稱自己"亞述教會" 。

    安提阿的(腓尼基人Phoenician) 默爾啟派(Melkite) 教會的Chrysostomos 以它對在非洲宣教的貢獻的歷史顯示如何以極少的人力可以為上帝的國度成就許多事。明顯地,感受到要以當地方語言來傳福音的需要,的確促使加速聖經翻譯工作的進度,阿克蘇姆(Aksum)國的語言被廣泛地被使用。

    在這個時期,東方帝國的宣教事工,特別是亞述教會宣教的事工非常忙碌。相對於歐洲 的宣教事工他們不需要面對這些未開化、到處流浪、沒有書寫的語言及乎沒有任何文明的部落,因而他們可以很快地以聖經的教導和醫學為工具來向些東方的國家見證上帝的大能及供應並建立基督徒會眾及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