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和理性主義盛行,羅馬天主教的勢力也因此衰微。各國提倡自由和民主的精神,日盛一日。法國革命,拿破崙興兵,都對羅馬天主教的勢力大有影響。所以1773年,教皇不得不把耶穌修道會取消,這是因為人民受此會靈性的專制。後來拿破崙使教皇惟其命是從,也將他在義大利的領地沒收了。
過了不久,又發生了一種變遷,因為唯理派既不能使人民滿意,而革命首領和拿破崙又太激烈,以致人民無可適從,復念教皇;所以羅馬教皇之勢力復興。拿破崙一敗,教皇便將領土收回,成為極有勢力的首領,再建立耶穌修道會,也將教會改良。所以在十九與二十世紀之間,羅馬天主教有特別的進步。誰知這樣的改良,又恢復了那從前的思想和狀況,與新教的精神和現代的思想,大相逕庭。
公元1846年至1878年,在位的教皇是庇烏第九世(Pius
IX),乃教皇中的一傑出者,他起初在表面上對於那公元1830年至1840年的自由運動很表贊成,但過了不久,他的態度完全改變。他生平的重大事工有三個:
一.
他於公元1854年頒佈了一個諭令,說瑪利亞無原罪成胎說(Immaculate Conception)。意思是說馬利亞沒有原罪;這樣可以說,她對救贖的工夫,也有一分的貢獻了。
二.
因為庇烏第九反對十九世紀的一切新思想和進步,所以他宣佈一個判罪的諭令,不但判泛神派、唯理派、共產主義有罪,就是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新教聖書等,也一概判為有罪。
三.
他召集一個七百四十四個會員的大會,規定教義最後的取決權。就是議決關於信仰與倫理的問題。決定凡教皇所說的,如基督所說的一樣,準確無誤,完全沒有錯繆。這一個事情本來有一些會員不贊成,但教皇用高壓手段,勉強通過了,
所以他們只好服從。這是公元1870年的事。這樣的教義,現在仍為羅馬的教徒所奉行。
那時,羅馬被義大利攻佔,教皇的領土概行失掉,此事為庇烏第九和後來的教皇所不承認,所以他住在羅馬皇宮偽託被禁,不肯出走,實則卻得了權利;因為教皇雖失掉了在義大利的小權位,然而他從此更進而一步作多國羅馬天主教會最尊貴的首領。其教徒之數已超過二億之多。教皇握有無限威權,連那起初反對羅馬天主教教義,虐待羅馬天主教徒的俾斯麥(Bismarck)王後來也屈服了。當他與教皇不和睦的時候,俾斯麥對民眾說:「你們放心,我不要到堪諾撒(Canossa)去。」後來他也像亨利第四世一樣,不得已而投降了(堪諾撒的故事見貴勾利第七世的事蹟)。到歐洲戰爭以後,教皇的權威更加增大,各國派有公使到教皇那裏的計有二十七國。教皇庇烏十一世(公元1922至1938年)大有才能,促進了天主教的事業(註:公元1925年時,有一百餘萬朝聖者到了羅馬),尤其是國外佈道工作。他的一次諭令,注重在人民當中促進和平與善意,與復原教繼續進行有組識的堅決的爭鬥,以及天主教的教牧與平信徒的一致行動,即所謂天主教總動員(actio Catholica)。公元1929年義大利政府和教皇講和,訂立拉持蘭條約(Lateran Pact),這條約就教皇自己說,是一個新時代的標記。「現在我們正開始力行我們所建立的事業,今後還有好些工夫要做。」現在教皇擁有羅馬一部分土地為一個小自主國,彼得大禮拜堂,教皇皇宮被圈入其內,享有自主權。凡帝崗的轄區,約有一六○英畝。
公元1930年1月18日的通令,宣布教皇在教育事業上有最高權柄。他以國家獨管教育為大惡之源。他嚴斥自然主義(Naturalism)、性教育、女子體育、淫書與影片。教皇在公元1931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所謂「真理之光」的通令中,促進復原派教徒與天主教徒的聯合,祈求童女馬利亞的護佑,奉她為上帝面前的中保和代求者。但是復原教不能接受這樣的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