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凱波爾的聖經論

  

亞伯拉罕·凱波爾(Abraham Kuyper1837–1920)是荷蘭新加爾文主義運動的奠基人之一,與赫爾曼·巴文克齊名。他不僅是神學家,也是政治家、教育家與報人。他的聖經論雖不像巴文克那樣系統化地發展在一套系統神學著作中,但他的思想在講道、文章與講學中貫穿始終,特別在他的文化觀、主權觀與上帝的國度觀中,有深刻的聖經論含義。

凱波爾的聖經論與他的世界觀密切相關,特別是在以下幾個面向展現出獨特性:


一、聖經是上帝主權啟示的中心(Theocentric Revelation

凱波爾認為聖經不是人對上帝的探索,而是上帝對人啟示自己主權的書。這個啟示具有至高的主權地位,是一切真理的根源與依據。

「聖經乃是上帝自己向祂所造的人所說的話,揭示祂的心意,並呼召人活在祂的主權之下。」
——
凱波爾,《基督教與現代世界觀》

因此,聖經不僅是教會內的信仰指南,也對社會、文化、政治、教育有權威性。


二、有機默示與信心的內在見證(Organic Inspiration and Internal Witness

與巴文克相似,凱波爾主張有機默示觀organic inspiration):

  • 聖經的默示是上帝主動透過人的性格與歷史處境完成的,不是口述或機械式的默示。
  • 他強調信心本身就是對聖經默示的見證,因為人不靠聖靈的重生,無法真正理解聖經是上帝的話語。

「聖經的權威不是外在證據所建立的,而是聖靈在我們心裡的內在見證。」
——
凱波爾,《上帝主權下的生活》


三、聖經是世界觀的基礎(Scripture as Worldview Foundation

這是凱波爾聖經論最具特色的面向。他強調:

  • 「萬有之上,唯有基督」Souvereiniteit in eigen kring):基督對萬有擁有主權,而這主權藉著聖經啟示出來;
  • 聖經不只是教導個人得救,更提供一個全面的世界觀基礎,涵蓋藝術、政治、科學、教育等所有領域。

他認為,現代人若將聖經限制在教會與靈性生活,將會失去基督信仰的整全力量。


四、聖經的客觀權威 vs 現代主觀主義

凱波爾特別批判19世紀自由派神學對聖經權威的解構,認為這導致了信仰與現代文化的割裂。

  • 聖經是上帝話語的客觀啟示,不是經驗與理性建構的產物;
  • 上帝的話語不是讓人選擇的建議,而是呼召與命令
  • 他強調必須以順服的信心來接受聖經,而非用批判性的理性來審判聖經。

五、聖經與屬靈生命的連結

凱波爾也強調,聖經不是單單理論性的教導,而是上帝與人建立活潑關係的管道:

  • 聖經是聖靈使用的工具,使人重生、成聖,並塑造整個人生。
  • 他強調靈修生活要以聖經為中心,並以信心回應上帝的話語。

小結:凱波爾聖經論的幾個關鍵特色

主題

凱波爾的觀點

啟示觀

上帝主權的展現,針對全人與全世界

默示觀

有機默示,尊重作者背景但完全來自上帝

聖經的權威

絕對權威,涵蓋信仰與文化各領域

信心與聖靈

聖靈內在見證聖經是上帝的話

聖經與世界觀

聖經為建立基督徒整全世界觀的根基

 

沒有留言:

宗教改革者使用的人文主義方法研經的例子

    宗教改革者雖然在神學上強調「恩典、信心、基督」等教義,但在方法論上,他們大量使用了 人文主義的語文與歷史研究工具 來進行聖經詮釋。他們繼承了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對「原文、原典、原意」的強調,應用在聖經解釋與神學建構上。 ✦ 宗教改革者使用人文主義研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