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在伯明罕的日子



    摩根結識了曼多兒,並與曼多兒成爲摯交之後;摩根又認識了那年代的一個屬靈偉人達爾(Robert William Dale)。

    達爾是伯明罕卡爾街(Carrs Lane)公理會教堂的主任牧師,從一八五九年至一八九三年,達爾已經在卡爾街教堂擔任牧職長達三十四年。摩根把牧師就職禮延期至九月,目的是希望達爾——名望涵蓋全英國——度假回來,能參加摩根的就職大典。

    摩根這時正三十歲,而在英國甚有屬靈威信的達爾,則大摩根三十四歲,已是六十四歲;但是達爾對摩根這後輩,非常愛惜,也表現得非常謙虛。

    一八九三年六月十九日,達爾從度假勝地美莉安(Merioneth),寫信給摩根說:“我親愛的摩根,我將在兩星期後的第二天,回到伯明罕,若你同意的話,你可以找我談你牧師就職典禮的事。根據我個人的想法,就職典禮必須是嚴肅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絕不是一個閒談那些瑣碎的事的場合,多少年來,我拒絕參加許多無意義的牧師就職禮……”

     一八九三年七月間,達爾伉儷邀請摩根到他們家裏共進午餐。達爾對摩根這位年青的同工的起居生活、閱讀範圍、學習方向,問得很詳細,在各方面都非常關懷。反而是摩根在達爾面前誠惶誠恐,其情況正如摩根少年時代,在家裏面對另一屬靈領袖達秘一樣。

    摩根對達爾坦承,他學歷不夠,沒有合格的專業訓練,難於勝任牧師職位。
達爾不讓摩根說下去,達爾態度莊重地說:“千萬不要說你沒有受過合適的訓練,上帝有千百種方法訓練他的僕人,我將爲你禱告,但願你在事奉上帝時得著更多的喜樂。”

    達爾的話給摩根極大的鼓勵,同時給摩根莫大的勇氣,去接受新的挑戰,一切的不安、疑慮,因著達爾的話一掃而光。

    非但如此,達爾和摩根在伯明罕開始交換講臺,一八九三年八月,達爾到威斯敏斯特路公理會教堂講道,而摩根則到達爾帶領的卡爾斯街公理會教堂講道。
卡爾斯街公理會教堂,非但是公理會在伯明罕很有權威的教堂,也在全英國公理會教堂中,具有領先的地位。

    英國的基督教作家約翰•詹姆士牧師(John Angell James)曾著有《得救後的熱心慕道者》(The Anxious Inquirer After Salvation)一書,該書在出版後五年之內,就售出五萬本,其銷量震撼了整個英國基督教出版界。約翰•詹姆士牧師生前就是伯明罕卡爾斯街的主任牧師,他在卡爾斯街牧養長達五十年之久。

    約翰•詹姆士牧師在晚年時,一踏上卡爾斯街的講臺,就默默地向上帝祈求,賜給他一個合適的接棒人,繼續牧養卡爾斯街教堂。早在一八四三年,在英國南部漢普夏郡(Hampshire)安杜弗(Andover)村的一間小學任助理教師的達爾,當時才十四歲,因著閱讀到《得救後的熱心慕道者》一書,受到感動,就悔改得救。十年後,達爾成爲約翰•詹姆士的助理牧師;一八五九年約翰•詹姆上去世,達爾就轉正,成爲卡爾斯街的主任牧師。

    摩根踏上卡爾斯街教堂的講臺,是他一生的轉捩點,因爲卡爾斯街教堂非但是英國最具影響力的教堂之一,並且在國際上甚負盛名;最難得的,摩根八月間在卡爾斯街教堂講道後不久,就收到達爾的信,希望在九月十七日,再度與摩根交換講臺,這封信認可了摩根先前在卡爾斯街教堂的資訊,證實許多信徒從他得著供應。達爾在信件中又述及,他健康欠佳,每分鐘都可能一蹶不振。由於達爾晚年患上憂鬱症,不時情緒低落,終於不能於九月十七日,如願到威斯敏斯特教堂講道。在達爾臨死前幾個月,摩根仍不時到達爾家中去探訪。正如華倫•魏斯比(Warren Wiersbs)在《與屬靈偉人同行》一書中所記載的,摩根有一個缺點,就是每天要抽八根雪茄煙。達爾見證說,摩根可以不吃飯,也不能不吸煙。摩根的喉疾,久醫無效,並不單單因著講道過於頻密,他戒不了煙也有一定的關係。

    摩根初次牧養一個大型的伯明罕教會,許多事都要親力親爲,不使假手他人,同時又要負責講臺,釋放資訊。這麽沈重的事工,使他不勝負荷,一八九四年二月,他開始覺得渾身不舒服,到了三月間,有一次頭痛得難以忍受,而喉疾又發作,連右邊的頸都感到痛楚。摩根不得不去找霍斯特醫生(DrWalter Foster)診治;霍斯特醫生前不久才爲達爾治病。

    霍斯特醫生建議摩根休養三個月;教會的執事們也一致勸摩根要愛惜身體,放下工作。摩根夫婦於是帶著兩個孩子,到法國海岸外的海峽群島(Channel Islands)度假。與摩根情同手足的史威夫特也由美國趕來,與他共同度假。摩根度假期間,頸部仍然痛楚不停,摩根被迫於五月二十二日作了一個小手術,才解除了頸部的疾患。病痛雖然解決了,女兒娃妮忽然覺得身體不舒服,摩根師母決定先帶娃妮回娘家,留下摩根繼續在人之島(Isle of Man)上休養。誰知道,在毫無先兆的情況下,娃妮驟然病故。摩根師母安妮考慮到摩根剛動過豐術.精神不堪打擊,就托人之島上的朋友婉轉相告。摩根聽到女兒病故之後,十分悲戚,不可避免地聯想到姐姐莉芷的死。摩根說,我的莉芷終於會晤了我的娃妮。

    一八九五年三月達爾逝世,摩根甚感悲痛。達爾過世後,卡爾斯街教堂留下的牧師空缺,迅即由約翰•朱偉德(John Henry Jowett)補上。約翰•朱偉德非常出色地牧養卡爾斯街教堂,以致美國著名的佈道家華爾遜(Arthur Tappan Pierson)讚譽卡爾斯街教堂是世界上最好的教堂。

    約翰•朱偉德在卡爾斯街出色的獻身精神,激勵了在威斯敏斯特路服事的摩根。摩根認識到,上帝給每人的恩賜不同,他從上帝所領受的專長,是要他更深地認識上帝的話語,爲此他也曾在魯奇來村許願,要在餘生教導信徒們聖經,解釋聖經的真義。摩根從聖經中挖掘到的寶藏,使他在伯明罕的講臺上的資訊,充滿著亮光,公衆擠滿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內心由是充滿著喜樂。

在事奉上長進



    摩根結婚後,帶著妻子安妮到處旅行佈道,有一年之久沒有固定工作。一年後,一八八九年八月,他開始在司達福郡(Staffordshire)的石頭鄉(Stone)的公理會教堂(Congregational Church)服事。

    一八八九年十一月三十日,摩根在石頭鄉的公理會教堂(Congregational Church)爲他的好友史威夫特(Alber Swift)——其時任救世軍創辦人卜威廉的私人秘書——迎娶斯洛小姐(Miss Laura Slowe)主持婚禮。

    在同一間公理會教堂,一八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年已二十七歲的摩根,正式被按立爲牧師。摩根牧養石頭鄉的公理會教堂沒有多久,就發現這間教堂的教友分成兩派,這對立的兩派到了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這使摩根的處境非常困難。他左右不討好,當他試圖勸解時,總有一方懷疑他有所偏袒。

    有一次,摩根到鄰近的伊克勒索(Eccleshall)村莊去傳福音;接著,他又抽空在主日下午去爲伊克勒索的教會主持聚會。摩根積極推動伊克勒索教會的事工,協助他們翻新、裝修教堂。石頭鄉有一派人支援他前往鄰近村落的教會,向他們提供幫助;另有一派人則不滿意他對石頭鄉本地教會沒有盡心,沒有把全部時間用來牧養本地教會。

    一八九一年十一月,石頭鄉公理會教堂執事會的秘書,正式寫信通知摩根,說若無執事會同意,他不得接受其他地方教會的邀請,不得擅自離開石頭鄉。摩根接到通知信後,情緒激動,他在通知信下款寫下數點——明顯地這幾個要點,是他準備在下次執事會抗辯的理由。第一,不經同意不得離石頭鄉,這要求太荒謬,不合理;第二,這書面通知不合法,不允許人抗辯,又不是全體執事通過,何況執事會無權發出這封書面通知;第三,出外興旺福音絕不會削弱教會。

    摩根知道,一個人在衝動時不要輕易作出任何動作,一旦作錯事,後果不堪設想。在未和執事會全面破裂前,他寫信給老朋友克拉克(John Crake),把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克拉克。克拉克復信如下:“我親愛的摩根,我很難過聽到你和你教堂的執事們有爭執,你處理這件事要十分小心,看起來他們的企圖是逼你辭職,如果我是你,我不會輕易中計。……在這期間,我若是你的話,我不會在數星期內到石頭鄉以外的地方帶領任何聚會。……你現在有妻子要照顧,有父母要贍養,如果你破産的話,誰來維持你的家用。目前你只好留在石頭鄉,如果有一天你要離開石頭鄉,必須是你主動提出,是你另有出路,而不是這樣被人逼走。要忍耐,不要衝動,至少考慮整件事幾星期吧!”

    就這樣,摩根被迫在石頭鄉公里會教堂範圍內服事,這種強制性的幽禁作法使摩根和執事們的關係陷於僵持的狀態,無望得著緩和。摩根的精神壓力是這麽大,他不久患上頭部神經痛和慢性喉疾。五個月之後,摩根終於對執事們的限制通知書作出反抗,於一八九一年五月三十一日,前往鄰近石頭鄉的魯奇來(Rugeley)的公理會教堂講兩堂道,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他在魯奇來村受到熱烈的歡迎,他的工作滿有果效。二天之內,有四人走到台前,決志信主。

    幾天之後——一八九一年六月間,魯奇來村公理會教堂正式聘請摩根任牧師,每年薪俸一百六十英鎊;雖然薪水比石頭鄉低,而魯奇來村比石頭鄉小,但摩根很樂意離開石頭鄉,他在日記上這樣記載:“很高興離開石頭鄉,在這裏兩年,有著不同的感受,有時確實很痛苦,但對於我們信主的人,總是有益的。”

    摩根在魯奇來村公理會教堂服事兩年,使他首先嘗試到弟兄相愛的甘甜,這良好的感受使他畢生難忘。在那兩年靜寂的生活裏,他下苦功研讀聖經。他在魯奇來村立下志向,要在餘生熟讀聖經,和教導聖經。在魯奇來村的第一個冬天,他潛心攻讀希臘文;他從希臘文聖經,發掘出其中許多新的含意。審閱摩根後來出版的新約解經書,會看出他精通希臘文,能說出字根和字源的正確意思。

    在魯奇來村最讓他喜樂的,是第一個孩子娃妮(Gwennin)的誕生。從娃妮這個女孩子身上,他看到姐姐莉芷的影子,莉芷逝世時所留下的心靈創傷,終於被娃妮的出現而有所彌合。

     一八九一年摩根發展了和曼多兒(Gregory Mantle)的深厚友誼。三年前,摩根在伯明罕的裏田路衛理公會教堂試講時,曼多兒是考官之一。換句話說,摩根應試失敗,身爲考官的曼多兒,其評分有著一定的關鍵作用。摩根在魯奇來村的講道,爲他博得了美好的名聲,鄰近的地方不少人慕名前來聽他講道,內中就有曼多兒。曼多兒聽了摩根講道之後,意識到當年對摩根的判斷犯了錯誤,他奇怪當年竟看不出摩根實在具有講道的恩賜,何況其資訊內容實在充滿了亮光和能力。至於摩根,有一般人所罕有的寬宏的度量,他不將落選的事放在心頭。他不至於耿耿於懷,而是破除芥蒂,和曼多兒成爲推心置腹的朋友。

    曼多兒爲過去的失誤,於一八九三年作了一件補償的事:曼多兒運用他的影響力,將摩根推薦給伯明罕的威斯敏斯特路(Westminster Road)的公理會教堂。正當伯明罕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在考慮摩根的聘任時,摩根在魯奇特村因著每天都講道,喉嚨的老毛病再次發作。此外,嚴寒的天氣,削弱了摩根的抵抗力。而他心愛的女兒娃妮,雖有母親安妮的細心照顧,從生下來就一直虛弱多病。一八九三年一月,摩根一家大小在醫生的勸喻下,到韋爾斯(Wale)海岸阿伯裏斯微(Aberystwith)度假十天。在這期間,魯奇來村教堂的講臺,則由摩根的新朋友曼多兒——往日的考官——暫代。

    一八九三年六月,摩根正式到伯明罕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事奉主。

不斷的操練



     一八八七年,摩根正好二十三歲,當時英國救世軍的名佈道家吉普士•史密斯(Gipsy Smith)正在伯明罕附近的赫爾(Hull)佈道。吉普士•史密斯佈道的物件,是最窮苦大衆和草根階層。吉普士•史密斯把一個可容二千人的射擊場改裝爲佈道大會的會場。佈道大會很有果效,許多人因此歸向了基督,救世軍於是要求摩根前往赫爾作跟進工作,組織一個爲期二星期的初信造就班,其時摩根正是當地一個聞名的聖經老師。摩根義不容辭地接受了這個差事。要爲一個名佈道家,像吉普士•史密斯,作跟進工作,並非易事;但不久摩根就展現了他本人的講道恩賜,他原先打算只逗留在赫爾兩星期,誰知一住下來就是長達十三個月,那些靈裏饑渴的人日以繼夜地來聽摩根講道,他們從摩根這年青人身上得著話語的供應。摩根到達赫爾四個月之後才首次遇到吉普士•史密斯;從此兩人成爲非常親密的同工。摩根一直敬佩和讚歎吉普士•史密斯的,是吉普士•史密斯那種感動會衆的能力。摩根起初有意加入救世軍,但是救世軍負責人卜威廉夫人凱賽琳(Catherine Booth)並不贊同。此外,吉普士•史密斯也不贊同,勸他站穩崗位好好教導聖經,說摩根適合一個人單獨作工。吉普士•史密斯本人後來也因著對救世軍的軍訓有不同的解釋,而和救世軍創辦人蔔威廉(William Booth)分道揚鑣。事實上摩根事事尋求上帝單獨的帶領,而救世軍有嚴格的紀律,要求他過團體的生活。在摩根就自己加入救世軍和吉普士•史密斯商討之後數天,摩根在日記上這樣記載:“我今晚爲我的前途問題有專一的禱告,祈求上帝借著一封信來指引我。”第二天早晨摩根收到母親的來信,似乎也不認可他加入救世軍。摩根這樣寫道:“母親的信是回應了昨晚的禱告。”

    摩根母親來信的內容是什麽,至今仍是一個歷史的秘密;但是,摩根覺得上帝借著這封信,指明他要離開救世軍。

    摩根離開救世軍之後,就打算在伯明罕的衛理公會(Wesleyan Methodist)擔任傳道。當年若要獲聘爲衛理公會的傳道,第一關要參加一個筆試。

    一八八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摩根在衛理公會傳道人筆試及格;有資格參加一八八八年五月二日在伯明罕的裏田路教堂(Lichfield Road Church)的試講。裏田路教堂可容一千人,那天來聽講的只有七十五人,整個教堂顯得空空蕩蕩,而評分的主考官是三位衛理公會的牧師。當日有資格參加講道測驗的候選人有一百五十人之多,實際被錄取的只有四十五人,約有三分之一的人被錄取,可說競爭激烈。

    摩根一站在講臺上,講道的恩賜發揮不出來。近年來,他習慣向成千的人講道,而聽衆都以渴慕的眼光,等待他話語的供應。那天他是來應試,是面對著一小撮人,他們是以挑剔的眼光,對他傳講的話語,予以評判,裁決他是否合格入選。

    摩根的媳婦吉爾•摩根,對摩根講道的習性進行了一番分析。她認爲摩根首先很重視赴會的人數,人數越多,發揮得越好,話語越奔放,靈感越湧流出來:人數越少,摩根的靈越下沈。她又說出摩根講道非常注重氣氛,那次試講,會場的氣氛是批評性的和質疑性的。這使摩根現場的發揮大打折扣,差強人意,結果他落選。

    摩根在失望之餘,給父親打了一個最短的電報,只有一個字rejected(被拒絕),並且日記上記著:“一切似乎非常黑暗,但上帝知道一切。”他的父親喬治•摩根回電說:“在地上被拒絕。在天上被接納。父親。”(Rejected on earthAccepted in heavenDad.)。其實他父親自從跟隨弟兄會的道路之後,其本身的處境也是:在地上被拒絕,在天上被接納。

    摩根被譽爲二十世紀的「解經王子,」被列爲近代最傑出的傳道人之一,竟然在初出道時被擯出局,被認爲不合格。這件事對後世的傳道人,對一些受到挫折的初出來服事主的人,是一個很好的鼓勵和安慰。摩根這一次的失敗,使他日後不敢誇耀自己,因爲一切的恩賜都來自上帝,所有的榮耀都該歸給上帝。

    在摩根的試講成績公佈前兩天,一八八八年五月十五日,摩根邂逅了他的表妹安妮(Annie Morgan),一般人稱呼她南施(Nancy)。一八八八年五月十七日,當安妮在摩根家裏住了兩天之後,突然聽到表哥在衛理公會講道測驗失敗的消息;但是南施看出,她的表哥個子又高又瘦,表面看來,相貌不揚,實則有潛質,有仍未被發掘的才能。摩根在事業失望的時刻出現了表妹安妮,她生來秀麗可愛;他看出安妮是上帝賜給他的希望。安妮回家之後,六月間,摩根寫一封信給她,信中說:“我可以和你分享的,是一個漂泊不定的傳福音生涯。”安妮回信說:“如果我不能與你從樓梯的初階爬起,我將會羞於在樓梯頂上和你會合。”

    一八八八年八月二十日,摩根和安妮雙雙攜手走進格雷頓市場(Market Drayton)的一間鄉村小教堂,由懷特牧師(RevTimothy White)爲他們主持婚禮。安妮從來不懷疑摩根會爬上樓梯頂上,在他們五十八年的結婚生活中,她總是扶持摩根往上爬,她從不妨礙他,或試圖把他拉下來。

上帝爲摩根開路



    自從摩根的信心找到了新的立足點,更深地認識到基督的豐滿。上帝恩待他,爲他開了一條新路。他先在伯明罕(Birmingham)的韋斯利公會男孩學校(Wesleyan School for Boys)任初級教員。不久,又向一間伯明罕爲猶太人的男孩而設的學校(Jewish Collegiate School for Boys)的校長拉微(ELawreneeLevy)寫信求職。當時只有十九歲的摩根,竟獲聘請爲該猶太學校的助理教員。拉微是猶太人的拉比,他對希伯來文舊約聖經的原文解釋非常精確,精確性的程度是一般人所望塵莫及的。摩根成爲拉微的助教,和他相處長達三年,這爲摩根掌握希伯來文舊約聖經的要訣和門徑,打好了堅實的語文基礎。上帝爲摩根準備了拉微這個良師益友,實在是在裝備摩根成爲解經家。

    這間學校既然是按照猶太人的傳統辦的,也就有一個責任,按律法對孩子們施行家教,好使他們成爲遵行律法的好孩子。摩根身爲老師,在監督學生功課的同時,很自然地與猶太人家長有接觸,使他有機會深入猶太人的家庭,瞭解到猶太人的風俗習慣。在摩根的解經書裏,能夠看出他對猶太人的民族習俗,有廣泛的和深入的瞭解。

    摩根的媳婦吉爾•摩根(Jill Morgan)撰述摩根的傳記《傳上帝話語的人》(A Man of the Word)時,這樣寫道:

“隨便翻閱一本摩根的書,你就可以發現他對猶太人的風俗習慣的充分瞭解。這些常識,有若色彩繽紛的線索,貫串了他所有的作品;又有如一盞明燈,使經文格外明亮閃光。在摩根的筆下,世代被湮沒的事物恢復了生氣,使歷史恢復了原來的面目,並和現代接駁上關係。”

    一八八三年慕迪(Dwight Lyman Moody)第二次訪問英國,其間有三星期在伯明罕的賓力大廳(Bingley Hall),舉行傳福音聚會。這時期摩根作爲義工,積極投入了慕迪主領的佈道會。他白天在學校教書;晚上參加佈道會;散會後還要到陪談室,幫助那些決志信主的人。雖然整天忙個不休,消耗了他不少的體力和精神,他因有份於事奉上帝,內心充滿著喜樂。慕迪後來曾對摩根述及那次佈道的情況:一八八三年在賓力大廳,上帝確實彰顯了他的大能,行了許多奇事,近似在使徒時代五旬節所發生的,其光景是慕迪畢生所未曾目睹的。

    那一次在賓力大廳舉行的佈道會,非但賓力大廳坐滿了人,鄰近的市政大廳(Town Hall)和數間教堂要被借用來安置慕道而來的會衆。當慕迪在賓力大廳講道時;孫蓋(Ira David Sankey)則到鄰近的教堂巡迴,輪流向會衆獻詩。孫蓋每當唱完詩,都能及時趕回賓力大廳的陪談室,滿有喜樂地輔導那些蒙恩初信的人。在那些忙碌的日子裏,摩根只和孫蓋談過兩次話,但是孫蓋的態度是那麽謙和及誠懇,使年青的摩根深爲感動。在摩根一生中,孫蓋的歌聲一直在摩根的耳邊繚繞不已。甚至摩根後來主持佈道會時,孫蓋的獻詩的餘音似乎仍盤旋在摩根的耳際。

    慕迪到伯明罕來佈道,驅散了摩根前些日子的懷疑和不信,清涮了摩登學說在他思想上留下的任何殘餘。慕迪離開伯明罕之後,摩根抓住每一個機會服事主。一到主日和假期,他就到伯明罕的一些會所和伯明罕鄰近的村落傳福音,領人信主。

    摩根在伯明罕任教的三年期間,還認識了一位元照相館的業主威爾福(Walter DWelford);而威爾福也對這位猶太人學校的年青老師摩根開心見誠。兩人由於意見相投,感情融洽無間。威爾福曾數次拿著照相機,到猶太人學校,爲學生組成的足球隊拍照片留念。摩根則經常借用威爾福的攝影帳棚,舉行聚會。聚會由茶點開始,接著有禱告,之後大家齊唱慕迪和孫蓋最喜愛吟唱的聖詩;然後由摩根講道。聚會完,威爾福以最拿手的本家水準,爲全體參加聚會的人拍攝一張合照。

    一八八五年,摩根開始記日記,他把每天發生的事很有系統地記載下來,這個好習慣保持了六十多年,爲今代的教會歷史,留下了非常寶貴的資料。這一年五月,摩根有一段日子病倒,猶太人學校校長拉微給摩根一星期的假期,好使摩根休息和恢復體力。摩根乘此機會到倫敦——當日世界上最大城市—— 一遊。倫敦之遊開闊了他的視野,這包括屬靈方面的見識。在主日,摩根很喜樂地在都市會幕(Metropolitan Tabernacle),聆聽舉世聞名的佈道王子(Prince of Preachers)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講道。司布真之所以比同時代的人顯得偉大,是因爲他忠於元首,高舉耶穌基督。摩根又在星期四中午參加帕克博士(DrJoseph Parker)在倫敦城市教堂(City Temple)舉行的查經講座。

    一八八五年夏天,他已經嚴肅地思考,放棄教職,全時間出來傳福音。在心裏未完全清楚之前,摩根仍舊在學校教書,在課餘則往郊區和村落傳福音。在這一年,他結識了史威夫特(Albert Swift);這段友誼,對摩根一生影響深遠,他們成爲可以推心置腹的莫逆之交,其親密關係正如聖經中之戴維與喬納單一樣。

    到了一八八六年夏天,摩根的裏面有一個很強烈的催促,要他全時間事奉上帝。並非因爲他的學校生活不愉快;相反地,他很受學生們歡迎,與校長拉微的關係也很融洽。他一直抗拒這種內心的催促,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在經濟上缺乏安全感,他必須撥出部分薪俸來維持父母的家用;另一方面,他從未受過正式的神學訓練。到了最後,這場內心的掙扎終於到達最高點,這裏是摩根自己的敍述:

“我每個主日,每個假日,都在傳福音,我於是決定,若是上帝的旨意,我將全時間出來傳福音。我目前擔任教職,至今仍未看到上帝在事奉方面爲我開路。直至有一個晚上,整個晚上我向上帝辦交涉;從始至終,我對上帝說,我不能這樣作,也不敢這樣作,我對未來失去安全感。除非我被迫辭去這份教職,否則我不會自動辭職;一旦門爲我打開,那麽我就會全時間出來事奉上帝。我禱告完之後,第二天早晨,我到學校去,校長拉微在中午歇息時找我談話。他說,摩根,很抱歉地告訴你,我就要關掉這間學校,我維持不下去,我會儘量在這期間削減我的開銷,不久我們將分手。不過,摩根,不要焦急,你可以儘快找一份新職,再離開這學校。我就對拉微說,這一學期結束我就會離開。拉微很緊張地說,我沒有逼你立刻離職,你不必作出過激的反應。我望著拉微,對他說,你是希伯來人,讓我說一個故事給你聽,我於是把我在前一晚和上帝辦交涉、和上帝摔跤的經過,原原本本地告訴拉微。拉微——猶太人的拉比——細心地聽了我的見證後,感情激動地抓住我的手說,亞伯拉罕的上帝仍然活著,去吧,願上帝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