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坎培•摩根之服事上的裝備



    認真說起來,摩根除了在格蘭頓大樓接受一些基礎教育之外,並沒有進過任何一間高等院校,一直無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他長大後竟然具有淵博的學識,全靠自學得來。

    一八七七年,摩根目睹家境不充裕,父親收入有限,他就決定找工作,來幫補家庭。另一方面,他還打算在工余時,出來佈道傳福音。格蘭頓大樓的校長巴特勒非常同情學生摩根的心志,一方面暗中幫摩根找工作,一方面帶他到查爾登漢附近的鄉村教堂操練講道。

    摩根當時才十五歲,他不像同齡的孩子們,一到星期日或假日,就盡情嬉玩遊樂,而是寧可在粗野的農夫中傳福音。這在人看來,是不尋常的,至少也是早熟的。想不到,健壯的、體力如牛的農夫,竟虛心來聆聽一個戴眼鏡的、臉色蒼白的、虛弱的年輕學生宣教。摩根這個小孩子,從小就立下志願,要終生事奉上帝,並在年輕時抓住每個機會,在服事上裝備自己。

    不久,摩根在佈道工作上,找到一位同工,即戴維•史密斯(David Smith)。戴維•史密斯比摩根大好幾歲,平時售賣屬靈書刊。有一次,摩根和戴維•史密斯兩人,從查爾登漢前往伯德立(Birdlip)鄉村,去帶領一個禱告聚會。那晚,戴維•史密斯主持聚會,摩根則負責講道。摩根讀的經文是以賽亞書五十一章六節:“你們要向天舉目,觀看下地,因爲天必像煙雲消散,地必如衣服漸漸的舊了,唯有我的救恩永遠長存,我的公義也不廢掉。”

    聚會完,戴維•史密斯和摩根在月光下,從伯德立步行回查爾登漢,兩地相距是六英里路。在路途中,戴維•史密斯率直地對摩根說,在會衆面前講道,千萬不要以爲這是機會展示你的恩賜、口才和知識。摩根聽了,起初想抗辯,到了未了,俯首無言。對摩根這年青弟兄來說,戴維•史密斯的忠告,實在打擊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回到家裏時不斷思考這些話,情緒上幾乎一蹶不振。感謝主,摩根意識到,他對同工的勸喻不應該有任何的誤解,同工的動機和目的,純粹是要他事奉得更合乎主的心意。

    經過了幾個星期的默想和禱告,另一次機會來到,又是輪到他和戴維•史密斯到伯德立村帶領禱告聚會。這一次摩根讀的經文是馬太福音十一章二十八節:“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讀完這節經文,摩根接著講道。這一次,他沒有自我的意識,他把自己溶入上帝的話語裏面,他在上帝的光中倒下來,他根本沒有辦法講完這篇道。但是奇迹發生了,上帝的話語——不是人的道理——征服了幾位會衆的心,他們當場決志,接受主耶穌作他們個人的救主。爲著這次傳福音的果效,摩根非常感激他的同工戴維•史密斯在事奉上給他提出的建議和勉勵。

    一八八○年,摩根正在找一份教師工作時,來到了外頭花花綠綠的世界,接觸到城市生活的林林種種。那年間,唯物主義和唯理主義大行其道,英國許多城市,成立現世主義會堂(Secularist Halls);這些會堂並在星期日集會,正面攻擊聖經和教會。在美國帶領這個運動的,是英格索爾(Robert Ingersoll);在英國,運動的首腦人物,是伯拉勞(Charles Bradlaugh)。曆三年之久,摩根受到當年知識界的不信風氣的影響,信心動搖,甚至懷疑聖經的可靠性和可信性。到了最嚴重的階段,他幾乎否定聖經是上帝的權威的話語。他於是取消了所有預約的講道的安排,停止再講道,把所有的書——不論是攻擊聖經的,還是爲聖經辯護的——都放入牆角的櫥櫃裏,並在櫥櫃上加上鎖頭。那次的決心是那麽堅決,印象是那麽深刻,後來他在講道時多次述及這件事。他說,時至今日,我似乎仍聽見當年給櫃子上鎖時的喳喀響聲。把書籍鎖起後,他又到書店買一本全新的聖經,接著摩根對自己說:“我目前不敢肯定我父親所說的,即聖經是上帝的話語:但有一樣我可以肯定的,即如果聖經真是上帝的話語,如果我以毫無偏見的和誠實的態度來讀聖經,聖經一定會給我帶來不動搖的信心和不可摧毀的信念。”

    摩根用客觀的態度,誠心讀了聖經之後,作見證說,聖經找到了我,上帝的話抓住我。從一八八三年開始,他不再懷疑聖經,他一直是聖經的學生,從中領受上帝的話語。

沒有留言: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