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

使徒教父期間之代表性著作



    使徒教父的作品,有點像保羅書信的題目,如寫給哥林多教會的《革利免一書》(1 Clement);士每拿監督坡旅甲致腓立比書 (Polycrap of Smyrna Letter to the Philippians);安提阿監督伊格那丟的七封書信 (The Letter of Ignatius of Anioch to the Ephesians, To the Magnesians, To the Philadelphians, To the Rome,To the Smyrnaeans, To the Trallians, The Letter of Ignatius to the Bishop of Smyrna Polycrap) 較具個人味道;信徒的行為手冊;《十二使徒遺訓》(Didache);講道性質的《革利免二書》(2 Clement);論述體的《巴拿巴書信》(Epistle of Barnabas);預言性的《黑馬牧人書》(Shepherd of Hermas);《坡旅甲殉道記》(Martyrdom of Polycarp);帕皮亞殘篇集(The Fragments of Papias);有時也包括《致丟格那妥書》〔Epistle to Diognetus;此信應歸入護教學(Apologetics),算作使徒教父作品不大妥當〕。

    在此範圍內,有三卷作品是託名發表的,即《革利免二書》、《巴拿巴書信》,和《十二使徒遺訓》。

    而作者群中,有四個屬早期的主教,即羅馬的革利免(約活躍於96年);安提阿的伊格那丟(c35-107);士每拿的坡旅甲(c69-155),及希拉波立的帕皮亞(c60-130)。

    他們不知自己會被選為使徒教父,作品亦不是很有系統。絕大部分作品都像新約書信一樣,是因應當時實際的需要而寫成,因此以實用為原則。當他們為教義而著作時,目的是要使教會免因教義分歧而分裂,或喚醒教會注意生活和見證,並且叫教會注意接納正統教義的權威,而不是為發揚教義。

    使徒教父認為要解決他們面對的問題,教會一定要忠心守著由使徒傳下來的教導;正是為了這個原因,他們的首務不是另創新境域,而是忠心地執行新約教牧書信的命令,使教會不受流行風俗的影響。

使徒教父介紹




    使徒教父(Apostolic Fathers)是指使徒以後大約從主後95-150年間的教會作家。稱作Apostolic只是說他們的教導與使徒(Apostle)的教導吻合,換言之,他們是教會公認能承繼使徒教訓的人。

    除了這個共通點外,他們個人以至他們的作品,都沒有什麼相同的特點。第二世紀中葉以後的教父稱為護教士(Apologists),是指針對不同反對與批判的聲音而為基督教辯護的人。 護教士之後,有前尼西亞教父、尼西亞教父(包括四、五世紀的希臘教父,451年的迦克墩會議是教義豐收期)、後尼西亞教父(多為拉丁教父),後尼西亞是教父的顛峰期, 大約到八世紀結束教父年代。之後就是早期教會的最後一個會議,787年尼西亞第二次會議(Council),但是在17世紀以後才稱之為使徒教父。

    初代教會的神學著作稱為教父作品,但其作品又不被採納入新約正典(Canon)。教父是闡揚教義、信仰倫理的護教者、教會領袖、主教的尊稱。其重要性在於他們連接使徒時代與大公時代(基督教於9世紀分裂為羅馬教會和希臘教會以前的教會時期)。教父時期到底有多長?是以哪個時期為終結?都沒有定案,其發展階段約略是:門徒 使徒 使徒教父 護教士 尼西亞教父 神學家。

    新約聖經27卷內,除了一卷腓利門書外,其餘26 都提到要防備假先知、假師傅,要棄絕各種偏離真理之道的錯誤。在使徒時期的異端只是潛伏的階段,隨著使徒們相繼在逼迫中殉道離世,情形開始轉變,教會一方面要面對外在的逼迫,另一方面要面對內部的分裂。教會內部所面臨的挑戰多屬於順服權柄的問題,以及對耶穌基督恩典真義的誤解,而造成道德與行為上缺乏儆醒的態度。加上教會的領導人物也不及使徒的分量,於是偏離的情形加劇。從當時的一些著作,突顯出兩方面的教導:對教會領袖(主教)的順服;及律法主義式的信仰要求(包括教會禮儀的聖化現象)。

《革利免第一書》第三章



1)你們既得了上述一切尊榮和豐盛的福氣,正是應了經上的話:“我所愛的,有得吃,有得喝,肥胖,粗壯,光潤,而踢跳不馴”(申三十二15)。

2)遂由此而生出好勝的心,嫉妒,紛爭,分派,迫害,擾亂,鬥毆,擄掠。

3)這樣,“卑賤人”起而反對“尊貴的人”(賽三5),無名的人反抗聞名的人,愚蠢的人反抗有智慧的人,“少年人反抗老年人。”(同上)

4)由此之故,公義與和平就離開你們,人人都不敬畏上帝,對於信德,變成了朦朧,大家都不遵守上帝誡命的規定,也不奉行那值得基督教籍的身份,卻是各人依照自己喪心病狂的情欲而行,又興起了那使“死亡竄入了世界”(所智二24)的邪惡和不潔的妒忌心。

《革利免第一書》第二章



1)你們從前純乎謙卑,未嘗自驕自矜,願受委屈,而不強人就己,能從“施比受更為有福”(徒廿35)的教訓,只以基督所供給的為足,專心聽受祂的言語,把它們牢記在你們心中,又把祂受難的情狀放在你們的眼前。

2)所以你們都得了一種深刻而豐富的平安,你們不曾以你們的善行而自滿,於是聖靈充滿澆灌了你們全體。

3)你們所計畫的,統是聖潔的,並且具有虔篤的自信心,以良善的熱誠,來伸張雙手禱告全能的上帝。求祂施恩赦免你們無意中所犯的罪。

4)你們日夜以全會的眾弟兄為念,希望神所揀選的人都蒙仁慈憐憫而得救。

5)你們很誠實而無瑕垢,在彼此之間各不念舊惡。

6)那時你們看一切結黨與所有分裂教會的事認為可憎,你們又為鄰人的過失而擔憂,看他們的虧德如同你們自己的一樣。

7)你們不厭在一切行為上仁愛待人,“豫備行各樣的善事。”(多三1

8)你們因得榮為天國的良民而受羨拜,而你們亦確在萬事上敬畏上帝。主的誡命和訓令都“刻在你們的心版上。”(箴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