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6日 星期五

查理曼大帝簡介


            查理大帝(Charlemagne,約742年-814128日),後人稱他查理曼,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768年-814年),羅馬帝國的奠基人。

     他建立了那囊括西歐大部分地區的龐大帝國,公元800年由羅馬教皇加冕稱帝,號為羅馬人皇帝。

    他在行政、司法、軍事製度及經濟生產等方面都有傑出的建樹,並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是他引入了歐洲文明。

    814128日逝世。查理死後不久,帝國就出現了分裂。

    843年他的三個孫子各自為王,東法蘭克王國成了以後的德國,西法蘭克王國成了以後的法國,東、西部之間的地區則成了以後的義大利

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Charlemagne)  , 查理曼的葬禮  , 查理曼大帝簡介  ,

查理曼的葬禮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已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十六26

  「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提前六:7

  西元800年查理曼(Charlemagne)建立法蘭克王國,統治了大半個歐洲,當時各國都向他稱臣,連教皇都怕他三分。

  然而當他臨終時,卻吩咐屬下安排了一個與傳統全然不同的葬禮。他的要求是:穿戴王服,坐在王座上,並在膝蓋上放一本攤開的聖經,將他的指頭指在馬太福音十六章二十六節:「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已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

查理曼(Charlemagne)


信奉伊斯蘭的人由西班牙攻打法國,法王查理(Charles)打勝了他們,於是他們仍舊退到西班牙去了。從此以後,人多稱查理為馬特兒(Martel)

公元768年至814年,查理的子孫查理曼作王。這時德意志、法蘭西、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北部,多有服從他的。

公元800年,正逢聖誕節,查理曼到羅馬城。在彼得大禮拜堂禱告的時候,教皇忽然為他加冕,稱他為西羅馬皇帝。復行設立西羅馬國。

照當時的政治思想, 只可有一個皇帝,如同只可有一個教皇一般。於是查理曼特別保護教會,加添主教的勢力,不過他自己以主教的主自居;就是教皇也該服從他。又用主教作國家的官員,差遣他們周遊各處,調查人民的道德,教會的情形,和教育的情況。

查理曼的後裔沒有能力,攻他的國家分為德、法、意三國。教會、道德、教育,因此也漸漸衰敗了。


2019年7月24日 星期三

大貴格利(Gregory The Great)


貴格利生在羅馬富貴之家,青年時在羅馬城做一個官長。他父親死後,貴格利承受很多家產;但他不願享受這世界上的快樂,辭了官職,也把家產用作慈善事業,又把衣服和珍珠並各種的東西,分給窮人;並且建了七個修道院,自己做其中一個卑微的修道士。

有一天他到羅馬城賣奴僕的市場上,看見黃髮的奴僕,問他是何國人?人說:「是英國人。」

貴格利心裏想,這些美麗的英國人不信基督,豈不是很可惜麼?就想到那裏去傳道;但他的目的沒有達到,因為教皇要他做官,派他到康士坦丁堡做他的代表。

到公元590年人民公舉他做教皇;他一聽見就躲到別處去了;後來人民找著了,勉強他,他才應允。

當他任教皇的時候,戰事發生了,也有瘟疫流行,全國遭難。貴格利藉此顯明他的愛心和才幹,善待人民。自從他派人到英國去傳道,有多處的教會承認他為領袖。另外他也和條頓族往來,要引領他們到信正道。

他也用了一些方法發展教皇的權力和資產。由於義大利各處主教甚具威權,他就規定主教必須服在教皇權力之下,每逢主教上任須由教皇贈授「白帶」一條,表示他的承認。

康士坦丁堡的主教自命為「普天下的主教」,貴格利不承認他,且說,這是教皇用的名號,別人不可冒稱;然而他自己卻不用那樣的名稱,只稱自己為「上帝僕人的僕人」。他這個名稱便成了以後教皇的稱呼。

他又設立公共禮拜,組織唱歌班。有時候他的身體軟弱,躺在禮拜堂,聽兒童唱歌,若有不合調的,就指導他們。他與羅馬天主教神學的改革大有關係,比如他主張善人惡人死了以後,必先經過「煉獄」才可變為潔淨。然而他也說教會可以為死人禱告,縮短煉獄之苦期。他也主張善人的功勞和死了聖人的權柄。因此,後來人民的迷信一日比一日深。他死於公元604年。

本尼狄克(Benedict)


修道主義在耶柔米時已經盛行西方,不過各修道院有修道院的規則,修道士的態度也有很多不完全的地方。自本尼狄克以後,修道院的制度就有很大的改變。

本尼狄克生在義大利的努西亞(Nursia)。有人說,他是一個少年老成的人。他先在羅馬城讀書;因怕世俗的引誘,就到野地去,住在山洞裏三年。每遇試探的事使其心裏起衝動,他就跳入荊棘和藤麻中間,為的是要克制他的情慾。

那地方有些修道士推舉他為修道長;不久其他修道士看他做事要求太嚴,想要毒死他。

在公元529年,本尼狄克在孟特喀西挪(Monta Cassino)上建立一所著名的修道院。他為那裏的修道士所定的規則是後來各處修道院的模範。本尼狄克要修道士立三個願望:

. 必須住在修道院內。

. 必須脫離世俗,就是獨身不娶,拋棄私有財產。

. 必須服從院長的命令,遵守院中的規則。

    本尼狄克也規定修道士早晚要勞動工做和遵守禮拜的時間。中世紀的黑暗時代有人說:「修道士用十字架(Cruce of aratro)培養道德和文化。」

    當時,除修道士之外幾乎沒有人看重學問,修道士是當時最有學問的人。現在我們能有許多古書,多半是當時修道士在院中勤力抄寫的。他們也開辦學校,照顧窮人,善待客旅。

    本尼狄克的修道精神傳佈四處,從本尼狄克派而出的修道士,有二十四個教皇,一千六百大主教,都從他們這一派裏產生,由此可以證明他們在羅馬天主教中的勢力了。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