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英、德兩國之歸主



    基督教很早就傳到英格蘭。從這裏又傳到蘇格蘭和愛爾蘭,信主的人也多。公元449年有未信德意志人和丹麥人攻打英國,殺害當地土人,毀壞禮拜堂,無處不表示他們的兇猛,於是凡信主的都逃到西邊。不久英國恢復了從前不信主的故態。貴格利登位之後,回想他在羅馬奴僕市場上所看見的英國人。他就派修道士奧古斯丁奴(Augustinus)於公元596年去佈道,同行的有四十人,次年才抵達英國。那時英國皇后已經成為基督徒,不久國王也信了主,和他一同領洗的有幾千人。

    貴格利派奧古斯丁奴作坎特布里(Canterbury)的大主教,送他一根白帶表明承認的心。有一次貴格利寫信專講英國的教會,寫給到英國去的墨利托(Melito)說:「上帝僕人的僕人貴格利,寫信給我最親愛的兒子墨利托修道院長說:自從你與你同行的人去了以後,我心裏很不平安,因為沒有聽見你們在路上如何,然而無所不能的上帝引導你們到我那最尊的教父奧古斯丁奴主教那裏以後,請告訴他,我為英人想了許久,凡屬百姓的神廟,除了裏面的偶像以外,一點也不可毀壞。他應該在神廟裏面潑聖水,建造聖臺,安置聖骨;如果這些神廟蓋造得好,這拜偶像的地方亦須要改為拜真神上帝的處所,使百姓見廟宇仍然存在, 可照從前的習慣來聚集在廟裏面,並且認識和崇拜真神上帝。」

    英國的教會持久都有能力,也注重「修道主義」。當時修道士查考聖經,也有抄寫書本的,也有著詩詞,作歷史的;考其究竟無非是藉傳道表示愛主的心。這時傳道的人到德國去的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位稱為「德人的教師」的班伊裴(Bonifatius)。班伊裴想要傳道和建立教會的工夫完全符合教皇的意思,所以他三次到羅馬與教皇商議。

    教皇派他做德國的大主教,贈他白帶一條以表承認。班伊裴除傳道、建立修道院外,又派主教管理教務,常勸他們服從教皇的命令。末後他到德國的北邊傳道。那地方的人還未信道,齊來攻打他,班伊裴吩咐跟從的人不要抵抗,僅拿聖經放在頭上,束手待斃。這是公元754年的事。

條頓族(Teutonis)



    公元467年西北方的條頓族攻取了西羅馬的一些地區,建立新的國家。此時古希臘和羅馬文化也開始衰微了。

    接下來的時代也被稱為「中世紀」,是從公元500年起,至到公元1500年為止,這一千年正是中國漢武帝到明武之時代。條頓族的人有屬亞流派的, 也有不屬羅馬天主教的。不過都是信主的。

    當時的教會算是最大的組織,雖政府常常改組,教會卻不為所動。凡屬羅馬民族的信徒不能保護自己的,就有主教保護;主教自己不能保護的,就有教皇的護庇,所以這時候,教會的權勢更形強大。

教皇的始原



     羅馬主教地位很高,而稱為「教皇」的原因也有幾個:

   . 他位在京城,是全國發號施令的地方,人民常從這地方接受政府命令。

   . 相傳他是西方獨一無二的使徒所立的教會的主教。

   . 邪道盛行的時候,他作真理的保護者,去信指責。他寫的書信通常都被多人閱讀,因此效力大,就如尼西亞大公會議就以他的書信作討論的根據。

   . 教會的組織大,羅馬也是當時有最多最大的教會,因有這幾個原因他的勢力就大起來。教皇的稱呼從此而起。

    利歐第一(Leo)是一個很有智慧和才幹的教皇,他常說,教皇是教會的根基。他取馬太十六章1719節作證明。又說:「這節聖經是耶穌應許彼得作教會的根基,也有權柄啟開天國之門,繼續彼得承受這職的,就是羅馬主教,因為彼得是羅馬城的第一任主教。」

    大概彼得到了羅馬,死在那裏是真的,但是歷史並沒有記載說彼得做那地方的主教。耶穌在馬太十六章1719節所說的話,不是單單對彼得說的(見太18:18)。並且彼得職位由羅馬主教繼承,在聖經上是毫無根據的。雖然這樣,當時卻是沒有人反對利歐的話。

    利歐的才能表現在言論、書信上,固然不少,並且在外交手腕上的表現更大。這時北方的匈奴(Huns)是西方最大的仇敵。在羅馬國境內到處搶劫,一味破壞。公元451年有匈奴的領袖到羅馬城,利歐便出城迎接,求匈奴不要攻打羅馬。匈奴領袖大受感動,便捨之而去。人民都歸功於利歐的能力。

基督教為國教



    提阿多修(Theodosius)是從公元379年至公元395年作羅馬國的皇帝,他性情粗暴,本領很高,提阿多修與教會很有關係。他曾於公元380年下令禁止多神教的敬拜,命令人民崇信基督教,所以當他在位時基督教被立為國教。不過因為當時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淪落,叫人信主極不容易。當時政治不平定,人民受官長和兵丁的虐待,貧民很多,有錢財的也放縱私慾。提阿多修死了以後,羅馬國完全分裂。不久,羅馬國的西方受了強盛的條頓族(Teutons)的攻打,最後西方落在他們手中。然而教會的權勢仍大。

    提阿多修報復帖撒羅尼迦(Thessalonica)人殺害他的幾個大官,就在那戲院裏殺了七千百姓。後來提阿多修到了米蘭(Milano);那地方的主教安波羅修(Ambrous)寫信責備他的罪,勸他悔改,然後才應許相見;最後提阿多修甘心認罪,又有悔改的心。

    基督教為國教的時候,教會享受到許多的利益,比方凡是在教會負責的人不必納稅,不必當兵,主教又有審判教會訟事的權柄。那時候,教會雖不受國家財政的補助,但是收受遺贈財產許多,信徒也樂意捐輸。信徒的捐款分作四項用途:

    . 主教使用;

    . 牧師使用;

    . 賙濟貧窮;

    . 修理禮拜堂。

    從此以後,教會中有職務的人不得參與外面的事業,專心在教會中工作。

    教會的會制多以國制為標準,這會制在公元400年成立了。一省的主教稱為大主教,大主教之中有五個稱為「議長」,就是由羅馬、康士坦丁堡、耶路撒冷、亞歷山大、安提阿五城的主教擔任。這時羅馬的主教,雖想做全國教會的領袖,但時不能成就志願,因為信徒還是以大公會議為教會最高機關。然而大公會議屢為皇帝利用,為要保存國家的統一。這時候,教會雖然講道德,但是當中也有許多腐敗的地方,因為有許多人加入教會以後,其中有假冒為善的。因此不義的行為,屢見迭出。比方敬拜聖人 - 實在是多神教的迷信 - 也暗暗進入教會了。

    當時有人說:「聖人的遺跡,寶物,很有靈力,能夠醫病,又能夠保護身體,帶在身上,可免危險。」又有人說:「魔鬼躲避殉道士(烈士)埋葬的地方,彷彿躲避烈火和難受的苦刑一樣。」

    當時人人最敬拜的聖人就是馬利亞。幾乎把她當著神一般敬拜。又說馬利亞一生守童身,所以稱耶穌的兄弟為表兄弟。基督教為國教有其益處,就是藉此可以感化萬民,教導他們學習基督教的道理。當時,教會中有「告解禮」(Sacrament of Penance)這認罪工具,就是人犯罪後可以藉著告解禮受教會的審罰。不過這些審罰並不太嚴厲,或是認罪,或是捐輸,最多也不過是暫時不可領聖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