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到哈勒受教育



  17108月﹐親岑多夫被送到哈勒(Halle)的預科學校(Padagogium)受教育。哈勒位於德國東部城市來比錫(Leipzig)西北三十哩﹐是敬虔派的中心地。敬虔派的領袖法蘭克正是預科學校的校長﹔法蘭克又兼任哈勒大學的希臘文與東方語言的教授。

  親岑多夫的母親卡洛蒂在告別校長法蘭克時所說的話﹐使法蘭克對親岑多夫有了先入為主的偏見。卡洛蒂形容她兒子親岑多夫才華出眾﹐但必須被人嚴加管教﹐否則他會驕傲﹑自以為是。

  親岑多夫的母親這一番話使法蘭克對親岑多夫的品格一直不信任。這種偏見在三年後﹐才真正消除。在三年期間﹐親岑多夫一遇到麻煩和困難﹐身為校長的法蘭克﹐非但沒有體諒和關懷他﹐還事事針對他。

  辛生道夫的監護人納絲默夫人(LadyCharlotte Justine Natzmer)特為親岑多夫找來一位陪讀導師荷曼(ChristianHomann)

  1712年秋天﹐辛生道夫的導師荷曼突然辭職﹔到了1713年﹐法蘭克再為親岑多夫物色到一位新導師克里森紐斯(Daniel Crisenius)。這時候法蘭克對親岑多夫的印象和評價可說是最差勁的。在法蘭克與康士丁男爵(Baron Carl von Canstein)的通信中﹐可讀到法蘭克這樣寫道﹕"我曾慎重地考慮要把親岑多夫送回家去﹐因為我發覺很棘手﹐很難辦﹐特別是他不肯順服﹐他又說謊﹑虛偽﹑貪愛虛榮﹑惹事生非。"

  使親岑多夫加倍煩惱的﹐是很難與新來的陪讀導師克里森紐斯相處﹐這個導師甚至不惜巧施奸計來陷害親岑多夫。

   法蘭克辦孤兒院﹐完全憑著信心﹐從不向外募捐﹔他所開辦的預科學校﹐大部分是貧苦的孤兒﹐一般都不用繳費。親岑多夫雖是孤兒﹐符合入學條件﹐但是他的身份卻是貴族﹐長大後他將繼承龐大的家業﹐同時他又有陪讀的導師照料一切。學校為了使他謙卑下來﹐一開始就把他安排在比他程度更低的班級﹐並要他作卑賤的工作。親岑多夫每每因著微不足道的過失﹐受到懲罰。除了體罰之外﹐教師還當眾羞辱他﹐在他頭上掛上假驢耳﹐罰他這樣站在全班同學的面前。

  親岑多夫儘管受到種種的羞辱﹐但在學業上仍有進步﹐他的許多門學科﹐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的希臘文進步得最快﹔他還能用希臘文讀新約聖經和希臘古典文學﹔同時他又以流利的希臘語講話。他的拉丁文和法文也進步神速﹐幾乎要追上他所熟諳的母語德文。這時候﹐他已展現了他詩人的天賦和才華﹐可說出口成詩。他的靈感如氾濫的泉水﹐一落筆就成為感人的詩歌。從那時起﹐作詩的恩賜一生從未離開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