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日 星期五

中世紀與教宗制度的產生

壹 中世紀的名稱及其意義


中世紀的名稱是因其前後為兩個古典時期,之前為希臘羅馬的古典時期,之後為文藝復興的古典時期。此名稱為文藝復興時的人文主義者所起。時間為第五世紀羅馬帝國的傾覆到十五世紀文藝復興之間的一千年。
黑暗世紀是指中古早期之蠻族統治和知識衰退。但現在學者多不用這帶有價值判斷的詞。

貳 中古世紀的分期


一 中古早期:約500-800

二 中古中期:800-1300

三 中古晚期:1300-1500


參 羅馬主教權力高漲


君士坦丁前的教會的稱為古大公(Old Catholic)期。這時各地的主教是平等的。
313年至590年(大貴格利即位)古大公教會漸漸變為以羅馬主教為首的羅馬天主教。
313-450之間羅馬主教被認為是在同儕中居首的(the first among equals)。
君士坦丁堡大會(381)承認羅馬主教的居首地位。
君士坦丁堡主教則是「次於羅馬主教的最首(the primacy of honor next after the Bishop of Rome)」。
利歐一世(Leo I)在位時(440-461)開始宣稱羅馬主教是高於其他主教的。
皇帝瓦倫提諾三世於445年的上諭承認羅馬主教(時為利歐一世)在屬靈事務上的首要地位。羅馬主教所制定的就是「眾人的法律」。至此羅馬主教的首要性已得到教會及帝國雙方的承認。

肆 羅馬主教權力高漲的原因:


一 保羅及彼得都在羅馬殉道。

二 彼得居首有經文支持:太16:16-18;路22:31-32;約21:15-17

三 羅馬為古帝國首都,其主教自然地位崇隆。

四 帝都東遷(330)使羅馬主教在西方成為屬靈與俗世事務的領袖。

五 羅馬城陷落於西哥德人之手(410),標識著羅馬帝國的法治秩序崩解,其地位由羅馬主教權勢所取代。

六 宣教修士們領人歸信後都要求他們效忠羅馬。

這期間(313-590)產生許多強有力的羅馬主教。如利歐一世及大貴格利。


伍 大貴格利(Gregory I, the Great, 590-604)


第一位教宗或謂為利歐一世,或謂為大貴格利。
大貴格利拒絕讓君士坦丁堡主教長自稱為「普世主教(ecumenical bishop)」,當他得勢時他卻不這樣自稱,卻稱自己為「上帝萬僕之僕(the servant of the servants of God)」。他在位時沒有一位西方的主教敢違逆他的意志。他監督高盧、西班牙、不列顛、非洲及義大利的教會,設立主教。
羅馬公教的教階制度及教會法規是羅馬帝國法制的翻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