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日 星期五

文藝復興

壹 「文藝復興」一詞的意義


意為文化的「重生」,1854年第一次為人使用,指希臘羅馬古典文藝的重生。
狹義指十四世紀義大利的古典文藝復興。廣義上為1350-1650歐洲中世紀到近代轉移文化轉型的時期,人們從中世紀以宗教及教會為中心的生活轉型到近代世俗以個人為中心的生活。
這種轉變的原因有:

一 義大利的城市因歐洲與中東在十字軍後的貿易而富有,人們有閒暇研究,商人有錢支援文藝。

二 中產階級富有開始追求舒適生活。

三 中央集權的政府提供安全與秩序。

四 1456年古騰保(Johann Gutenberg)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加速資訊流通。

五 唯名論促進了個人主義及以經驗為主的求知方法。

古典精神的出現首見於佩脫拉克(Petrarch, 1304-74)及薄伽邱(Boccaccio, 1315-75)的作品中。
狹義的文藝復興是在阿爾卑斯以南,北方則有宗教的人文主義,代表人物則有銳赫林(Reuchlin),伊拉斯母(Erasmus)等十六世紀早期的人物。南方以希臘羅馬古典文學及語言為重,北方則以原文聖經研究為重。

貳 義大利文藝復興


一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d.1519):

繪有最後晚餐(Last Supper)與蒙娜麗沙的微笑(Mona Lisa)。

二 米開朗基羅(Michaelangelo, d.1564):

為西斯汀教堂的屋頂及牆壁繪畫

三 馬基維利(Machiavelli, 1469-1527):

為佛羅倫斯的政治家,《君王論(The Prince)》,主張個人的道德在政治上是不適用的,政治自有其法則,君王當用權力來使其自身及國家得利,不需考慮道德。

四 文藝復興教宗:

(一)尼古拉五世(1447-55):

他的秘書瓦拉(Lorenzo Valla, 1405-57)是首先發展出歷史批判學的要素,並證實數世紀來為教宗們所引用以宣稱領土擁有權的《君士坦 丁禦賜文》為僞造。瓦拉並未因此而受害,可為當時教宗只醉心文藝無心統管的佐證。

(二)猶流二世(Julius II, 1503-13):

命米開朗基羅繪西斯汀教堂屋頂。

(三)利歐十世(1513-1521):

批准販售贖罪卷以籌聖彼得大教堂之建造經費,因此而引起路德的反對,發起了宗教改革。

參 聖經人文主義者


一 銳赫林(John Reuchlin, 1455-1522):

編希伯來文法及字典《希伯來文入門》。

二 伊拉斯母(Desiderius Erasmus, c. 1466-1536):

主張教會體制內改革,曾著《愚昧頌》以嘲諷教會內的腐敗。他編了第一本印刷且發行的新約希臘文聖經(1516)。

沒有留言: